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将规格为50~250g的中华鳖称为幼鳖,幼鳖阶段是中华鳖生长较快的阶段,是承接稚鳖培育和成鳖养成的重要环节,在幼鳖的池塘养殖管理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嵇爱华 《水产养殖》2014,(12):50-51
<正>通常将规格为50~250 g的中华鳖称为幼鳖,幼鳖阶段是中华鳖生长较快的阶段,是承接稚鳖培育和成鳖养成的重要环节,在幼鳖的池塘养殖管理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1科学放养放养的幼鳖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同一池内放养的幼鳖规格要一致,以防大小混养引起相互残杀。放养密度根据幼鳖的规格不同而异,平均体重小,放养密度大,并随着体重的增加,逐步降低养殖密度,一般放养50 g/只左右的幼鳖,30~40只/m2;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鳖俗称甲鱼、团鱼等,隶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以外的各省区,尤其长江中下游流域和华南数量为多,是我国主要的养殖对象。中华鳖喜欢栖息于江河、湖沼、池塘、水库等水流平缓、饵料丰富的淡水水域。其食性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同时也摄食水草、谷类等植物性饵料。一般白天潜伏在水中,夜晚出来觅食。本实验通过比较不同的造景方法、材料、光照条件探究出适  相似文献   

4.
池塘中华鳖仿生态养殖技术是我镇最近几年开发的一项水产养殖新技术,现把我镇陈解平开展池塘中华鳖仿生态养殖的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春秋季,是捕捉野生鳖的有利时机,也是快速生长期。笔者经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野生鳖驯养技术如下。1 选鳖 野生鳖不论其来源如何,都要进行检疫消毒。仔细验伤,剔出伤残病鳖,淘汰反映迟钝、软绵无力的劣质鳖。2 驯养2.1 放养 放养前7~10天,鳖池每公顷用1125公斤生石灰清池,然后注入新水。鳖进池前用15ppm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分钟。鳖池面积50~200平方米,水深0.7~1  相似文献   

6.
目前,市场上的野生中华鳖售价达240元/kg,且寥寥无几;而同样体重用全价配合饲料喂养的中华鳖售价为80元/kg左右,还出现供过于求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探索,积累了一些驯养野生鳖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一、验伤刚从市场上购回的野生鳖,再进行一次检验,仔细验伤,剔除伤鳖、残鳖、病鳖及反应迟钝、软绵无力的鳖。  相似文献   

8.
仿野生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传会 《水产养殖》2010,31(7):10-11
<正>所谓仿野生中华鳖养殖,就是改工厂化增温养鳖为池塘常温生态养鳖,改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以天然活饵料为主,改全程依靠药物防治疾病为生态调节控制鳖病发生,改当年上市的快速养殖法为2~3年养成的自然养鳖法,从而恢复了中华鳖传统的外形、口感、品质和滋补功效,价格由20~30元/kg提高到160~240元/kg,而且商品鳖在市场上日渐受宠,养殖者可以取得不菲的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9.
无公害仿野生中华鳖养殖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上县东豪特种水产养殖场始建于1996年,属个体私营企业,是一所集黄河流域中华鳖养殖、繁育于一体的专业化生产场。目前占地面积已发展到20hm^2(300亩),养殖水面达到16hm^2(240亩),拥有固定资产l200万元以上。采用蒸汽锅炉、温室控温工厂集约化养殖与露天生态外塘养殖相结合,严格按照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年产中华鳖12万只,7.5万kg,年销售额达500万元,纯利润120万元,  相似文献   

10.
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 30℃水温下进行摄食生长实验 (实验周期为 5 6d) ,设饥饿、 1%、 2 %和饱食 4个摄食水平 ,研究了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 (2 96 6 0~ 396 0 9)g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的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 ,其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除湿重特定生长率外 ,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之间的关系以二次方程表述可靠性最高 ,而湿重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关系以对数方程表述时可靠性最高。方差分析表明 ,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湿重和能量的转化效率有显著影响 (P0 0 5 ) ,除湿重的转化效率外 ,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在 2 %组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1.
黄河口鳖产于黄河中下游自然水域,是黄河水域特有的珍稀水产品.近几年,由于黄河断流、人类过度捕杀等因素使野生资源濒临绝迹.从1996年我们收集野生黄河口鳖原种,并通过隔离选择、提纯复壮等措施对黄河口鳖原种进行保存,利用暖式大棚和自然生态外塘相结合,进行黄河口鳖仿野生无公害养殖,生产的商品具有背甲呈黄色,腹甲及四肢皮肤呈金黄色,裙边宽厚较硬,伸展平直而有弹性,富含胶质,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与野生黄河口鳖相媲美,黄河口鳖整个养殖工艺流程为:在原种生态库中进行黄河口鳖原种亲鳖培育→自然产卵→暖式大棚人工孵化→暖式大棚进行稚幼鳖培育→自然生态外塘进行商品鳖养殖→按标准检验合格后销售.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叶素兰 《内陆水产》2002,27(10):22-22
为降低甲鱼养殖的生产成本,探索甲鱼的最佳饲料配方,笔者2001年7月1日~9月1日在浙江海洋学院养殖试验基地,在中华鳖幼鳖配合饲料中添加益菌多,对平均体重为65克的幼甲鱼进行投喂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池条件试验池为有沙露天精养池,每口池塘面积为24米2,水深0.4米,共8口。1.2试验对象各组放养平均规格为65克的中华鳖,放养密度为8只/米2。共计放养幼甲鱼2204只。1.3试验方法试验共分2组,第1组为试验组,在配合饲料中添加0.5%的益菌多;第2组为对照组。每组4…  相似文献   

13.
胥加和  常泰 《内陆水产》2003,28(12):9-9
鳖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传统的名贵水产品,且具有滋补和药用价值。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参照日本加温养鳖法,生产者一味追求鳖的快速生长,致使商品鳖产品质量降低,价格暴跌,市疲软,经济效益下降。为了配套无公害仿野生鳖规模化生产,提高商品鳖的品质和养鳖的经济效益,我们于2001~2003年进行了电厂余热水繁育幼鳖生产性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情况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在盐城市鱼种场进行,引用盐城发电厂余热水河河水,水质经检测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标准。养鳖场环境安静,背风…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水产品的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野生、安全、无公害的水产品格外受到人们的青睐。我们近几年连续进行无公害仿野生鳖的养殖试验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 鳖种来源与饲养1 .1 亲鳖准备亲鳖池为自然土池 ,要求环境僻静 ,面积1 0 0 0m2 左右 ,水深 1 .2~ 1 .6m ,向阳一面的池埂搭棚集沙 ,供鳖晒背产卵。选择野生的 6龄以上、体重 1 .2~ 1 .6kg的个体作为亲鳖 ,雌雄比例 4:1。亲鳖的饲养主要是投喂专用配合饲料 ,辅以鲜活的肉食性饲料 ,并加强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1 .2 产卵孵…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特有的中华鳖种苗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导致境外鳖种苗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不仅给国内甲鱼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也给中华鳖种质资源造成极大污染。因此,如何推进原良种生产体系建设,确保中华鳖优良性状的稳定性和资源的安全性这一课题摆在了我们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正>黄沙鳖是一种名贵的、经济价值很高的水产动物。其营养丰富、口感清淡、肉味鲜美,且全身均可入药,具有保健、药用功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特种淡水产品。藤县具有适宜黄沙鳖生长繁殖的地理环境。1990年我县开始  相似文献   

17.
野生鳖具有生命力强、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的优点,但选作家养时,必须经科学驯化后,方可人工饲养。 一、挑选。挑选无病、无伤、无残疾的鳖家养,反应迟钝、软绵无力的鳖剔除。 二、入池。将挑选合格的鳖放入面积50—2000平方米,水深0.7~1米的水泥池。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5只。水温控制在25—28℃,不超过32℃,水体透明度25~35厘米。4天内不投饲,让其逐步适应环境。 三、投饲。开始时以新鲜的天然动物性饲料投饲,如小鱼、煮熟的猪肝、肺等。将上述饲料沿池四周用网袋挂在水下10厘米处,投喂点宜多,使鳖有较  相似文献   

18.
山瑞鳖(Palea steindachneri)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野生山瑞鳖资源量逐年减少,为此,有必要对山瑞鳖进行驯养和繁殖。  相似文献   

19.
《内陆水产》1994,(6):25-25
一、验伤:刚从市场上购回的野生鳖,再进行一次检验,仔细验伤,别出伤鳖,残鳖,病鳖及反应迟钝、软绵无力的鳖。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鳖又称甲鱼、团鱼、水鱼、王八等,喜欢栖息在底质为泥质的江河、湖泊、池塘、水库等淡水水域,为水陆两栖的卵生爬行动物。中华鳖是典型的变温动物,其生活规律和外界气温、水温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体温与环境温度差异不超过0.5~1.0℃。中华鳖有冬眠的习性,冬眠一般从农历寒露节(10月8—9日)开始,至翌年清明节(4月4—5日)才逐渐苏醒。中华鳖对水温特别敏感,其摄食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3℃,当水温在24℃以上时,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