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鳜鱼暴发性流行病病因初探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去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8月上旬至9月中旬,广东鳜鱼主要养殖地区中山市、顺德市、新会市及南海市等地先后发生鳜鱼暴发性流行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挫伤了鳜鱼养殖渔农的积极性。患病鳜鱼的主要表现为: 1.外部特征:病鱼不食饵料鱼,或静卧池底、或缓慢独游、或在水中若隐若现、或潜伏池边不动。鳃部有原生动物和单殖类寄生,并发烂鳃;或虽有寄生虫寄生,但鳃丝无缺损病变,只是发白、缺血,身体或变白、或黑纹消失或变浅。在鳃部寄生的寄生虫  相似文献   

2.
3.尾孢虫病【症状及诊断特征】乌鳢鳍条间出现连片淡黄色胞囊,鱼体瘦弱发黑,大批死亡;鳜鱼鳃上为瘤状或圆形胞囊,引起鳃充血、溃烂,严重时引起死亡;胡子鲶苗种皮肤、鳃、鳍条上长出椭圆形胞囊,影响胡子鲶的生长,严重时可引起死亡。【病原体】中华尾孢虫。【流行与危害】尾孢虫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华南地区和长江流域更为流行,四季均有出现,多在乌鳢、鳜鱼、胡子鲶的鱼苗、鱼种中寄生,严重时引起大批死亡。流行季节为5~7月。【预防方法】生石灰彻底清塘,可杀灭虫体。【治疗方法】体表、鳃和鳍条上寄生的尾孢虫,可用0…  相似文献   

3.
彭先生:另外,黏孢子虫病对我们当地的四大家鱼和鲮鱼的影响较大,有的池塘甚至全军覆灭,请问有没有治疗措施?卢迈新:黏孢子虫病,病原为黏孢子虫。主要寄生于淡、海水鱼类的皮肤、鳃、鳔等器官,大多肉眼可见白色孢囊。患病后影响鱼类生长,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发病时应剔出病鱼,进行池塘消毒。  相似文献   

4.
健康养殖     
鳜鱼纤毛虫病的防治方法从鳜鱼孵化出的第一天起,到5~8cm期间,水温20~27℃,鳜鱼体表经常有车轮虫的一些种类寄生,3cm之前,多分布于鳜鱼全身,口腔居多,3cm后,逐渐集中于鳜鱼的头部,主要寄生于口腔、鳃、鳍条,尾部逐渐减少。水温27℃以上,斜管虫寄生增多...  相似文献   

5.
生姜、辣椒治疗小瓜虫病的效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瓜虫,隶属寡膜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是鱼类的主要寄生虫之一,常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处,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俗称白点病。感染小瓜虫后鱼体焦躁不安,摄食减少,寄生部位充血、发炎,组织增生,特别是鳃部寄生将影响呼吸,造成大批鱼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给养殖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至于治疗此病的药物,虽然报道的不少,如硝酸亚汞、醋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硫酸铜等,  相似文献   

6.
欧州鳗鱼的小瓜虫病也叫白点病,为小瓜虫寄生在欧州鳗的皮肤及鳃上,患病鳗鱼的皮肤上出现明显的白色小点,成熟的虫体较大肉眼可见,受感染的病鳗同时伴有大量的粘液及表皮脱落糜烂,病鳗体色发黑,其致死的主要机理是:(1)小瓜虫寄生在鳃的上皮细胞,引起鳃上皮细胞增生、肿胀坏死,进而影响到鳗鱼的呼吸。(2)寄生后引起鳗鱼的电解液、营养物质和体液的流失、造成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7.
王苗苗  张金叶  赵元莙 《水产学报》2021,45(9):1555-1562
为了鉴定感染鲤鳃的病原并分析其鳃部严重受损的病因,本研究运用形态计量学、分子生物学、系统发育学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对其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该致病黏孢子虫寄生于鲤鳃弓,孢子壳面观呈椭圆形或近圆形,缝面观呈柠檬形,顶面观呈橄榄形;孢子长9.2~11.8μm,宽8.3~10.5μm,厚4.4μm;拥有2个大小不等的水滴形极囊,2个极囊前端略微靠拢,大极囊长3.5~4.7μm、宽2.4~3.1μm,小极囊长2.8~3.8μm、宽1.8~2.6μm,大、小极囊极丝分别缠绕5圈和3圈;部分孢子后端可以见"V"形褶皱,但未观察到囊间突起、黏液被膜和嗜碘泡。18S rDNA与已报道的鳃基碘泡虫相似度达99.69%.因此,该寄生虫的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数据以及宿主信息表明,该种为鳃基碘泡虫,属中国新记录。孢囊发生在病鲤鳃部传入和传出动脉之间。由于孢囊体积增大,传入和传出动脉受到压迫而变形、堵塞;鳃丝基部也因此发生机械性断裂;部分孢囊周围结缔组织受到破坏。孢囊破裂后,孢子浸润到周围组织。研究表明,鳃基碘泡虫的孢囊压迫主血管,破坏鳃丝,致使鳃丝血流不畅、供血不足,进而导致鳃呼吸功能丧失,是病鲤致死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提供的鳃基碘泡虫的形态、分子和病理数据可为水产养殖中鳃基碘泡虫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建湖县水产养殖场于1990年开始在亲鱼池套养鳜鱼和乌鳢鱼种。在这几年的套养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亲鱼池有丰富的饵料 亲鱼池经常冲注新水,由此将天然水体中的鱼虾苗种带进亲鱼池。这些小鱼虾苗种在亲鱼池中迅速长大,成为鳜鱼和乌鳢苗种的适口饵料。从另一方面来说,鳜鱼和乌鳢既清除  相似文献   

9.
鳜鱼苗种阶段易发病,死亡率高。做好鳜鱼苗种阶段鱼病的防治在鳜鱼的人工养殖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对鳜鱼苗种阶段常见的鱼病及其防治过程总结如下。一、斜管虫病 1.发病情况及症状尽管在养殖鳜鱼前按常规方法消毒了水体,可经过饥饿及长途运输,在水温15—18℃时此病仍极易发生。由于斜管虫在鱼体皮肤及鳃部的刺激与破坏,引起病鱼分泌大量粘液,使皮肤及鳃的表面呈苍白色或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浅灰的薄膜。严重时病鱼漂浮水面,呼吸困难,鳃盖泛  相似文献   

10.
亲鱼池套养鳜鱼、乌鳢好鳜鱼和乌鳢都是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全面的肉食性鱼类。建湖县水产养殖场干1990年开始,在亲鱼池套养鳜鱼和乌鳢,从几年的套养过程中得到了以下几点体会:一、亲鱼池有丰富的饵料亲鱼池经常冲注新水,可将天然水体中的鱼虾苗种带进亲鱼池...  相似文献   

11.
1车轮虫病此病易发生于早繁苗培育期,特别是0.8~2厘米的小苗。虫体呈蝶形,寄生于鳃及体表,在体表粘液中或鳃小片间迅速游动或翻滚。发病初期鱼苗单个或几个在他角、池边缓慢游动,或静止不动,鱼体呈黑色。发病后期则能见到鱼苗成群绕池狂游。防治方法:鱼苗下地前用s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浸浴10~20分钟,发病后用O.7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地泼洒。2小瓜虫病小瓜虫幼虫呈卵形或鞋底形,成虫呈球形,运动时体形随所处空间而变化。虫体寄生于鳃、体表、鳍条等处,形成白色胞投,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鳃、体表和…  相似文献   

12.
鳜鱼养殖的常见疾病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鳜鱼终生都是以活鱼虾为食 ,因此常见鱼类的各种病害都有可能在鳜鱼身上发现。人工养殖鳜鱼的疾病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藻类等生物致病因子和环境恶化等非生物致病因子所引起的病害。鳜鱼病害的防治与其它养殖鱼类一样 ,主要是以防为主 ,而相对于其它鱼类而言 ,鳜鱼是发病率较高的一个品种 ,且发病的死亡率很高。1 车轮虫病病状 :车轮虫主要寄生在鳃丝、鳍条和体表上 ,破坏鳃组织 ,使鳃丝失血肿胀 ,数量多时 ,鱼体烦躁不安 ,影响食欲 ,粘液增多 ,游泳失去平衡。时间长了易并发感染细菌病。此病鳜鱼终生都会发生 ,尤以苗种培育阶…  相似文献   

13.
锚头鳋属于寄生桡足类,对鱼类危害很大,是鱼类主要病害之一。常见且危害较大的有四种: 1.多态锚头鳋。寄生于鲢、鳙鱼的体表或口腔。 2.鲤钻头组。寄生于鲤、鲫、鳃、鳙、乌鳢、泥鳅、金鱼等的体表、鳍和眼。 3.草鱼锚头鳋。寄生于革鱼的体表鳞下面。 4.四球锚头经。寄生于草鱼鳃弓上。 锚头组在当年幼鱼和成鱼体上都能寄生,锚头经以头胸部插入寄主的肌肉里或鳞片下,而胸脏部则深鹰于鱼体之外,在寄生的部位,肉眼可看到针状的病原体。“老虫”阶段,虫体表面常有原生动物及藻类附生、肉眼观察好象一束束灰色的棉絮。发病初期…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我区正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但是部分养殖户由于不了解科学养殖技术,在养殖过程中一出现病害就乱用药,往往事与愿违,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现介绍几种名优水产品养殖防病用药极限浓度,仅供参考。一、鳜鱼药物极限量鳜鱼对敌百虫、孔雀石绿、硝酸亚汞、福美砷、氯化铜等较敏感。前三种药物0.2毫克/升以上就会造成鳜鱼不同程度的死亡;1.5毫克/升以上的福美砷,0.7毫克/升以上(pH<7)的氯化铜也能造成鳜鱼中毒死亡,因此,在鳜鱼池中不使用这些药物。二、乌鳢药物极限量乌鳢对硫酸亚铁十分敏感,因此在乌鳢的…  相似文献   

15.
在欧鳗养殖过程中,小瓜虫病是白仔养殖阶段发病率高、危害大的一种常见病,如防治不及进及方法不当,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病症:小瓜虫一般寄生在鱼皮肤和鳃上,在眼角膜和口腔等处也有寄生,侵袭部位肉眼可见由于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白色点状胞囊,因此又称之为“白点病”。病情严重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此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生,并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于病灶表面,同时鳍条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病鱼呼吸困难,游泳迟钝,有时集群绕池并摩擦其他物体,造成鱼体…  相似文献   

16.
在欧鳗养殖过程中,小瓜虫病是白仔养殖阶段发病率高、危害大的一种常见病,如防治不及时及方法不当,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病症:小瓜虫一般寄生在鱼皮肤和鳃,在眼角膜和口腔等处也有寄生,侵袭部位肉眼可见由于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白色点状胞囊,因此又称之为“白点病”。病情严重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引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生,并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于病灶表面,同时鳍条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病鱼呼吸困难,游泳迟钝,有时集群绕池并摩擦其他物体,造成鱼体充血、损伤…  相似文献   

17.
《科学养鱼》2003,(4):62-63
小瓜虫病是我国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体表寄生虫病之一,又属纤毛类原虫之膜口亚目、凹口科、小瓜虫属的多子小瓜虫。此虫流行广,遍及全国各地水域。流行期全年皆可出现,尤其在水温低于20℃时,它以胞囊方式寄生为主。而且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特别在近年来,由于放养密度增加,用药量加大及水质污染,它的病情来势凶猛,不仅在草、鲢、鲤、鲫等常规养殖品种中发病,而且在鳜、鲈、鳗等特种养殖中也甚严重。它主要寄生在各种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当其严重寄生时,鱼体的全身可见小白点,故称白…  相似文献   

18.
9.指环虫病 病原:为指环虫,属于单殖类蠕虫,至今已发现了大约200多种,其中以伪指环虫危害最严重,以吸食鳗鲡鳃组织和血液为生,当伪指环虫在鳃部的寄生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鳗咬食,甚至不摄食,全年均可发生。且虫体多携带病菌和病毒,当虫体寄生较多时,鳗鳃部呈现开放型的伤口,同时病菌侵入,造成烂鳃或败血病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产》2000,297(8)
一、草鱼的烂鳃病一般是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烂鳃病的主要症状是;解剖观察病鱼的鳃部,明显可见鳃片上有泥灰色、白色或蜡黄色的斑点,鳃片的表面,尤以鳃丝末端粘液很多,并常粘附着淤泥和杂物碎片,有时亦可看到瘀血和斑点沉积在鳃片上。严重患病病鱼的鳃盖片中央,表皮由于被鱼害粘球菌感染后腐蚀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故有“开天窗”之称。[诊断烂鳃病]1.组织病理观察,明显可见病鱼的鳃,特别是鳃丝、鳃小片由于粘球菌的侵袭而坏死、崩溃,往往不能辨认其细胞形态。呼吸上皮组织、呼吸上皮细胞及流经其间的红细胞均已坏死,…  相似文献   

20.
<正>病原累枝虫、杯体虫等。│临床症状│寄生于甲壳类动物体表时,形成绒毛状物,被寄生动物行动缓慢,上岸。│流行情况│可危害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等甲壳动物的卵、幼体及淡水鱼苗等。│诊断│刮取甲壳动物体表绒毛状物镜检即可确诊。│防治措施│1生石灰带水清塘,以杀灭寄生虫幼虫和中间宿主。2用90%晶体敌百虫2~4ppm浓度泼洒,每天1次,连用2天。3硫酸锌全池泼洒。海洋渔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