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5月31日,由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优悦森生活杂志社合办的"守护中华白海豚专题展"在广州市举行,旨在唤起人们增强对中华白海豚、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随着识别白海豚的技术从人工肉眼提升到高速摄像,至今年珠江口发现的白海豚有1800多头。但对一个种群来说这个数量不容乐观,仍面临灭绝危险。"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古锡纯表示,目前正考虑人工培育白海豚,  相似文献   

2.
正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2018年总共出海监测海豚63天次,航时284小时,总航程4641公里。2018年监测过程中目击海豚244群,共864头。至2018年底累计识别中华白海豚数量2381头,相对2017年新增14头。至2018年底珠江口水域栖息的白海豚现已累积识别2367头,新增234头。  相似文献   

3.
<正>粤港澳大湾区所处的珠江口,是全球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目前,这里的白海豚数量超过2000头,种群世代比较完整。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穿越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豚的种类如此之多,那我们在经过港珠澳大桥时,怎么辨别出看到的海豚就是我们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  相似文献   

4.
正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内唯一以中华白海豚为保护物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文从港珠澳大桥建设实际和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际出发,详细介绍了港珠澳大桥施工期和营运期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工作,达到"建设港珠澳大桥、白海豚不搬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伴随着"大白"的出现及消失,鲸豚误入河道的现象再次被人们关注,有质疑声音认为,白海豚误入河道后,为何只有极少案例成功返回海洋?为何不对所有白海豚做捕捞处理?为此,记者采访到相关专家,回应这一热点关注。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技术科科长陈希:"中华白海豚误入河道后死亡率高是种误解"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是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是唯一一个国家级中华白海豚保护区。近年来,由于水环境的恶化和其它因素,死亡、受伤的白海豚经常出现于珠海海域。本记录分析了2001年以来死亡、受伤于珠海海域及港澳的鲸豚类情况,提出了加强保护白海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拯救白海豚     
<正>今年10月中下旬,一头来自珠江口海域的中华白海豚闯入珠江西广州和佛山水道,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这头憨厚可爱的"海上大熊猫"每次冒出水面呼吸,都会引起围观群众的惊呼。当然,普通群众并不知道这样会惊吓到白海豚,在经过营救专家以及渔政工作人员的劝谕和宣教下,围观的群众也学会了安静地观察。这头白海豚,从10月12日早上在佛山东平河发现,到16日下午被护送回家,人们心口悬着的石头以为终于落地了。谁料,仅仅隔了一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白海豚是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和文化价值。粤港澳大湾区所处的珠江口,现存有全世界资源量最多的中华白海豚群体,数量超过2000头,接近全中国中华白海豚数量的一半。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不断缩小,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中华白海豚物种延续面临严峻挑战,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种群从伶仃洋一直连续分布至上川岛海域。为探究上川岛以西海域是否也有中华白海豚分布,于2013-2015年采用船基截线法在上川岛至海陵岛海域进行了8个航次的考察。结果显示各个航次均有中华白海豚的目击记录,考察期共目击到78群次(约623头次),部分个体有重复目击记录,证实了该海域常年栖息着一定数量的中华白海豚。海豚的目击分布以下川岛、漭洲岛周围水域,以及东平港至庙湾角近岸水域较为集中。海豚的平均目击率与珠江东部河口(伶仃洋)和珠江西部河口区处于同一水平,海豚聚群规模较大并发现有大于30头的超大规模聚群,整体的年龄组成较为年轻化,表明上川岛至海陵岛海域是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具有较好的保护潜力。  相似文献   

10.
正以前,生活在珠江口海边的人们常常可以看到独特的美景:可爱的中华白海豚在遨游,三五成群地跳跃、追逐、嬉戏、觅食……但是,美好景象的背后,却有一组令人心痛的数字。珠江口现有中华白海豚约2000多头。由于人类活动的威胁,生活在那里的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正在减少。有研究人员推算,50年后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将仅剩四分之一。因此,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建了一支鲸豚救护小组,担负起鲸豚救护、学术研究、开展科普宣传等保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广东珠江口是被誉为"水上大熊猫"的中华白海豚的故乡,那里活跃着一支中华白海豚的"护卫队"——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鲸豚救护小组。它是全国唯一的以救护中华白海豚为主要对象的专业救护队。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鲸豚救护小组,是以保护区技术科为班底,选拔保护区年青员工组建的一支队伍。近期,该队伍获得了国家海洋局团委"青年文明号"。团队负责人为技术科科长陈希,其它成员为肖尤盛、周瑞春、黄咏瑜、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鲸目、海豚科、白海豚属,俗称白忌、白牛、白海豚。中华白海豚不是鱼类,而是水生哺乳动物,与陆地上的哺乳动物一样是用肺进行呼吸,呼吸孔在头顶端,呼吸时露出水面,常发出"Chi-chi-"的喷气声。自2003年以来,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赴湛江、佛山、汕头等地,处理各类珍稀海洋动物搁浅案例236起,其中中华白海豚192起,其它动物包括江豚、灰海豚、小须鲸和海龟。经过多年的积累,保护区管理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鲸豚搁浅档案,收集了100多头中华白海豚的样品,拥有50余个剥制、骨骼和浸泡标本,300多个海豚的组织器官样品,建立了我国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样品组织库。  相似文献   

13.
2007-2008年采用船基截线法每月在珠江西部河口进行海豚调查,以评估该水域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分布、季节变化和群体组成。研究发现,珠江西部河口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于从三灶岛南至大襟岛西侧水深10m的水域,20m等深线可能为该水域海豚离岸分布的界限,分布区在丰水期趋向河口北部浅水区,枯水期趋向离岸水域,季节性南北移动趋势与珠江东部河口相反;海豚目击率以丰水期较高,枯水期较低,本调查区与珠江东部河口伶仃洋周年各月目击率(头/100km)的相关分析结果呈显著的负相关(n=12,r=-0.65,P0.05),显示目击率的季节变化趋势也与珠江东部河口相反。据此推测,珠江东、西部河口种群之间可能存在海豚个体的交流。比较本调查区和以往珠江东部河口各调查区(包括伶仃洋及其邻近水域)的海豚目击率表明,西部河口也是珠江河口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珠江西部河口中华白海豚种群的生物学及其与东部河口种群之间的关系,以便全面有效地保护珠江河口的中华白海豚。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正"目前,影响白海豚生活的最大‘敌人’是人类。"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技研究科科长陈希指出,人为活动对白海豚影响很大,呼吁人类为它们留出"安全距离"。"全国从事甲鱼养殖的企业近100万家,其中只有10家获得绿色认证。"广州市福源有机渔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国赢告诉记者,"福源沙河甲鱼"采用仿生态养殖五年才上市,是广州首个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水产类产品。  相似文献   

15.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又名印太驼海豚,属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海豚属,是生活于河口内湾的小型齿鲸类,我国厦门海域和珠江口是其主要栖息地,中华白海豚是厦门的唯一一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厦门人称其为“妈祖鱼”、“镇港鱼”。80年代以前,厦门海域经常可以见到中华白海豚在海上欢腾嬉戏的场景,后来由于海域开发利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中华白海豚的数量锐减。根据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和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关专家调查,目前厦门海域的中华白海豚在60-100头左右。  相似文献   

16.
数字     
《海洋与渔业》2012,(4):13-13
1000-1200头中华白海豚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有广东的珠江口和福建的九龙江口。目前,珠江口水域现存的中华白海豚仅有约1000-1200头。  相似文献   

17.
正碧空万里,海水湛蓝。珠江口伶仃洋上,海燕悠然翱翔,阳光照得海面波光粼粼,不远处,那些可爱的中华白海豚三五成群在海面跳跃、追逐、嬉戏……这是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常可以看到的景象。中华白海豚作为珍稀海洋哺乳类动物,有"海上大熊猫"、"海上国宝"的美誉,其进化史、生活史、生理和生态特征都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在中国,珠江口伶仃洋是中华白海豚活动最密集的区域,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在该海域内发现的中华白海豚仅有2133头。  相似文献   

18.
海洋     
正中国海警3112船、白海豚保护区鲸豚救护小组荣获"国家海洋局青年文明号"称号近日,国家海洋局团委开展了2015~2016年度国家海洋局青年文明号评选活动。中国海警3112船、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鲸豚救护小组获得"2015~2016年度国家海洋局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是组织动员广大青年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的有效举措,是广大青年继承优良传统、展现时代风貌的  相似文献   

19.
中华白海豚     
《齐鲁渔业》2012,(6):55-55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sis Dsbeck),是世界上78种鲸类之一,各地学者统称它为“印度太平洋驼背豚”。我国南方渔民俗称“自鳍”(与长江中的“白鳍豚”是同类不同种)。中华白海豚属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白海豚属。该属目前在世界上仅存2种,一种是中华白海豚,另一种是大西洋白海豚(Sousa teusjii Kukenthal)。  相似文献   

20.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隶属于白海豚属,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为详细了解中华白海豚骨骼的特征,对2009年2月广东阳江闸坡海边搁浅死亡的1头中华白海豚,经多步骤处理制成骨骼标本,对其骨骼数据进行全面测量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其胸椎质量与椎体高度、椎体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R~2=0.919 2;R~2=0.840 5);尾椎的椎体质量与椎体高度、椎体长度、椎体宽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R~2=0.955 0;R~2=0.928 6;R~2=0.866 4);幂函数能很好地拟合V型骨质量与最大高、最大厚、最大宽之间的数学关系(R~2=0.950 3;R~2=0.917 4;R~2=0.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