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恒  危起伟  李伟  刘猛  李雷  杜浩  李罗新 《水产学报》2014,38(7):929-938
为获取全人工繁殖中华鲟后代的光照偏好及其可能适应人工环境的遗传行为改变,通过黑白底质颜色选择、趋光性和最适光照选择实验,并采用个体与群体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5月龄、7月龄中华鲟子二代幼鱼光照偏好进行了研究。黑白底质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和7月龄幼鱼偏好白色底质。趋光性个体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对光亮区(200~250 lx)的选择较为显著(P0.05),7月龄对过渡区(20~50 lx)选择较为显著(P0.05);群体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和7月龄幼鱼均对过渡区(20~50 lx)的选择较为显著(P0.05),此现象可能与"信号—适应"假说和最适光照范围有关。最适光照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幼鱼对45~135 lx照度区选择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7月龄幼鱼较多地选择23~202 lx照度区,表明随着年龄增大,中华鲟子二代幼鱼对光照的可接受范围变大。研究表明,中华鲟子二代5月龄和7月龄幼鱼偏好白色底质,最适照度为20~200 lx。实验结果可以为中华鲟子二代人工养殖和放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温度和光照对塔胞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梯度法比较了温度、光照度、光照周期对一次性培养的塔胞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塔胞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10~30℃时塔胞藻均可生长,24~28℃为塔胞藻生长的最适温度;光照度4000~10 000 lx时,塔胞藻生物量随光照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在10 000 lx时达到最大;塔胞藻在光照周期为16L∶8D时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3.
光照度对漠斑牙鲆仔鱼活动及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不同光照度对漠斑牙鲆仔鱼活动及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光照度达1500lx时,仔鱼多数表现为负趋光性,并在阴影处形成集群;在光照度分别为500、1000、1500、2000和2500lx的5个试验组中,仔鱼的成活率分别为15.0%、29.6%、38.3%、11.3%和2.1%;适宜的光照度为500~2000lx,最适光照度为1000~1500lx。  相似文献   

4.
不同环境因子对草履虫种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对草履虫种群生长的影响,培养出优质的草履虫,分别在pH梯度为:6.0、6.5、7.0、7.5、8.0,光照梯度为:0lx、500lx、1 000lx、1 500lx条件下培养草履虫,结果表明,小白菜培养液培养草履虫的最适pH值为7.0,并且相比于弱酸性环境,草履虫更适宜在弱碱性环境中生长。在光照为0lx条件下,草履虫数量在第4天时达到最大值4 073ind/100mL,在光照为500~1 500lx条件下,随着光照度的增加,草履虫的种群数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子的方法,研究了生态因子温度、光照、盐度及pH对简单双眉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单双眉藻生长的最适温度28~31℃,最适光照度4200~5200 lx,最适盐度15~20,最适pH 8~9。简单双眉藻是一种广温、广盐和对光照变化适应较强的底栖硅藻。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案,研究光照度、盐度、pH及三者交互作用对大竹蛏幼贝滤水率的影响,并进行响应面分析,探寻大竹蛏幼贝最适生长条件组合,构造大竹蛏幼贝滤水率模型。试验期为30d,试验光照梯度为2000lx、1000lx、0,盐度梯度为30、25、20,pH梯度为9.00、8.00、7.00。结果显示,光照度、盐度及pH三者对大竹蛏幼贝滤水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通过Design-Expert 8.0软件对数据进行二次多元回归,拟合得到大竹蛏幼贝滤水率y对编码自变量A(光照度)、B(盐度)和C(pH)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y=1.62+0.084A+0.04B-0.14C-0.38A2-0.65B2-0.68C2(r2=0.9821),软件模拟最适大竹蛏幼贝生长的条件组合为光照度1109.17lx,盐度25.12,pH7.89。  相似文献   

7.
对采用微流水孵化器黄鳝受精卵进行不同水深和光照孵化单因子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2~23 cm水层中,随水深增加孵化率降低。在不大于16 cm水深时可获得较高的孵化率,在离水面2 cm左右孵化最佳。不同光照试验结果表明,黄鳝受精卵长期在强光2 000 lx以上或长期弱光250 lx以下环境中孵化率较低。光照度在250~1 500 lx范围随光照加强孵化率提高。光照度在1 500 lx左右获得较佳孵化率。  相似文献   

8.
鱿钓船水上集鱼灯的光照度分布及钓捕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卫国 《水产学报》2005,29(3):392-397
根据2003年10月在印度洋鸢乌贼渔场中鱿钓船周围某一断面水中光照度的实测数据和渔获生产统计数据,对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的光照度分布及其钓捕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在120盏×2kW金属卤化物灯作用下,在距船舷3.0m的垂直断面,其水深5m内的光照度多在100lx以上,10lx的等光照度曲线在20m水层左右,0.01lx的等光照度曲线在55m水层附近。但在20盏×500W高压钠灯作用下,在距船舷3.0m的垂直断面,其海面的平均光照度为3lx左右,0.01lx的等光照度曲线在20m水层附近。以一些头足类的适宜光照度(0.01~10lx)为例,其在该照度范围内的水体体积仅为120盏×2kW金属卤化物灯作用下的1/5左右。这说明采用高压钠灯可以使鱿鱼聚集密度增大,钓捕深度变浅,从而提高渔获效率,且其平均产量比采用高压钠灯前高1~3倍。另外,研究表明大型专业鱿钓船钓捕鸢乌贼时的最适集鱼灯功率为112~160kW,鸢乌贼的最适光照度为0.01lx左右。  相似文献   

9.
光环境因子对豹纹鳃棘鲈幼鱼栖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豹纹鳃棘鲈[全长(17.5±0.6)cm、体质量(205.2±1.7)g]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光梯度法和正交试验法,在小型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一个特制的养殖水槽和一组常规的养殖水槽内探究了豹纹鳃棘鲈幼鱼对白、蓝、绿、黄和红5种光环境的喜好性和三原色(红色A1、绿色A2、蓝色A3)及光周期(16L︰8D,B1;12L︰12D,B2;8L︰16D,B3)和光照度(1000lx,C1;1500lx,C2;2000lx,C3)对豹纹鳃棘鲈幼鱼栖息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色和光照度对幼鱼幼鱼的栖息习性均有显著影响,在试验设定的光色和光照度范围内,同光色照射下,随着光照度的升高,幼鱼对光照度的敏感性越来越低,在不同光照度下的分布率差异不显著(P0.05);同强度光照射下,光波长越大,幼鱼分布率越高,随着光照度的升高,幼鱼对光波长的敏感度逐渐降低,但在不同光色下的分布率显著差异(P0.05)。正交试验结果,光色对豹纹鳃棘鲈幼鱼的栖息有显著影响(P0.05),光周期和光照度对豹纹鳃棘鲈栖息影响不显著(P0.05);极差分析结果,豹纹鳃棘鲈幼鱼最适宜栖息的光照环境是绿色光;光周期16L∶8D;光照度1500lx;影响豹纹鳃棘鲈幼鱼栖息的主要光照因子是光色,其次是光照度和光照周期。  相似文献   

10.
大溪地金藻培养的生态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光照、盐度和营养盐对大溪地金藻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溪地金藻适宜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0~30℃;适宜照度为1000~7000lx,最适照度为3000~6000lx;适宜盐度6 5~39 5,最适盐度为19 5~26 0。N、P单因子的优水平分别为N-1mg/L、P-0 1mg/L,Fe单因子作用不明显,N、P、Fe交互作用的优水平为N-1mg/L、P-1mg/L、Fe-0 1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