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显微观察、拍照、测量的方法,对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 Tilesius)人工培育苗种各阶段仔鱼的发育(0–80 dph day post hatching)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12℃、盐度为28–32、p H为7.8–8.2、光照为800–1200 lx、微充气静水的培育条件下,太平洋鳕早期仔鱼发育主要特征为:0–5 dph仔鱼完全营内源性营养,1 dph仔鱼黑色素沉积较初孵仔鱼颜色加深,眼球出现彩虹色素,5 dph仔鱼消化道已打通(除肝脏外);6 dph仔鱼开口摄食,消化道内有小颗粒物质,营混合性营养;9 dph大部分仔鱼卵黄囊吸收完毕,消化道内充满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进入外源性营养期,血细胞流动清晰可见;12 dph仔鱼头部黄色色素带明显;15 dph仔鱼黑色素和黄色素密集,鳔器官开始形成;17 dph仔鱼开始出现彩虹色素;20 dph仔鱼眼球发育完善,腹动脉可观察到明显的血流,鱼体尾部色素点开始出现;30–50 dph仔鱼各鳍条雏形发育;30 dph仔鱼尾鳍鳍条开始发育;40 dph仔鱼开始摄食卤虫(Artemia sp.),第1、2、3背鳍已出现雏形;50 dph仔鱼尾椎骨开始上翘,臀鳍、背鳍雏形已清晰可见;60–80 dph仔鱼色素细胞进一步发育,各鳍条逐步发育完善,胆囊清晰可见;60 dph仔鱼鳃部呈现红色;70 dph仔鱼腹部有银白色鳞片雏形出现;80 dph仔鱼鳃盖已基本发育完善,腹鳍出现。本研究对太平洋鳕仔稚鱼发育过程进行了描述,可为后续规模化人工繁育的开展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采捕山东威海外海黄海海域的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亲鱼进行驯化和培育,在人工条件下成功驯化存活野生亲鱼49尾,经短期促熟培育后,通过人工授精方式获得了多批次受精卵.对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详细描述了从受精卵到早期仔鱼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太平洋鳕成熟卵子为沉性卵,圆球形,卵径为0.9-1.1 mm,无油球.胚胎发育分为5个时期,分别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为9-10℃、盐度为27-29的海水中孵化,受精卵历时312 h 30 m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为(3.85±0.12) mm,6日龄仔鱼开口,肛门与外界相通,进入混合营养期.8日龄仔鱼卵黄囊消耗殆尽,开始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仔鱼开口饵料为轮虫(Rotifer),12日龄开始摄食卤虫(Artemia saline)无节幼体.6日龄仔鱼鳔原基形成,16日龄鳔充气成为亮泡状.12日龄仔鱼形成肠道第1个生理弯曲,22日龄仔鱼第2个肠道生理弯曲形成.研究结果可为太平洋鳕亲鱼驯化培育和苗种培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显微观察、拍照、测量的方法,对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 Tilesius)人工培育苗种各阶段仔鱼的发育(0-80 dph day post hatching)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12℃、盐度为28-32、pH为7.8-8.2、光照为800-1200 Ix、微充气静水的培育条件下,太平洋鳕早期仔鱼发育主要特征为:0-5 dph仔鱼完全营内源性营养,1 dph仔鱼黑色素沉积较初孵仔鱼颜色加深,眼球出现彩虹色素,5 dph仔鱼消化道已打通(除肝脏外);6dph仔鱼开口摄食,消化道内有小颗粒物质,营混合性营养;9dph大部分仔鱼卵黄囊吸收完毕,消化道内充满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进入外源性营养期,血细胞流动清晰可见;12dph仔鱼头部黄色色素带明显;15dph仔鱼黑色素和黄色素密集,鳔器官开始形成;17dph仔鱼开始出现彩虹色素;20 dph仔鱼眼球发育完善,腹动脉可观察到明显的血流,鱼体尾部色素点开始出现;30-50 dph仔鱼各鳍条雏形发育;30 dph仔鱼尾鳍鳍条开始发育;40dph仔鱼开始摄食卤虫(Artemia sp.),第1、2、3背鳍已出现雏形;50dph仔鱼尾椎骨开始上翘,臀鳍、背鳍雏形已清晰可见;60-80 dph仔鱼色素细胞迸一步发育,各鳍条逐步发育完善,胆囊清晰可见;60 dph仔鱼鳃部呈现红色;70dph仔鱼腹部有银白色鳞片雏形出现;80dph仔鱼鳃盖已基本发育完善,腹鳍出现.本研究对太平洋鳕仔稚鱼发育过程进行了描述,可为后续规模化人工繁育的开展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亲鱼培育是家鱼人工繁殖的基础,是最重的一个生产环节。亲鱼培育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性腺的成熟度、催产率、鱼卵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必须十分重视。下面究亲鱼性腺发育中的物质代谢规律与亲鱼培育的关系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大黄鱼、黑鲷亲鱼培育阶段采用营养强化、控制雌雄比例和培育密度、改善培育环境等手段,可有效提高亲鱼培育存活率、尾产卵量及卵子受精率。其中大黄鱼平均培育成活率89.狲尾产卵量8.7万粒,受精率92.5%;黑鲷平均培育成活率92.4%,尾产卵量6.4万粒,受精率90.7%。  相似文献   

6.
从收购天然鱼种进行驯化养殖入手,经3年池塘培育,获三角鲤亲鱼1676尾,亲鱼培育成活率达96.1%;对性腺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角鲤为每年1次产卵类型。雌鱼的性成熟年龄为3冬龄,雄鱼则为2冬龄;性成熟雌鱼卵巢系数大致变动在1.696—12.7%,全年平均约7.5%;卵径变动范围50~1450μm,平均762/μm;相对怀卵量为4.67—6.70万粒/kg,平均5.98万粒/kg;适宜的繁殖生产季节在3月初到4月底。  相似文献   

7.
从收购天然鱼种进行驯化养殖入手,经3年池塘培育,获三角鲤亲鱼1676尾,亲鱼培育成活率达96%;对性腺发育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角鲤属每年1次产卵类型,雌鱼的性成熟年龄为3冬龄,雄鱼则为2冬龄;性成熟雌鱼卵巢系数大致变动在1.6%~12.7%,全年平均约7.5%;卵径变动范围50~1450μm,平均762μm;相对怀卵量为4.67~6.70万粒/kg,平均5.98万粒/kg;适宜的繁殖生产季节在3月初到4月底。  相似文献   

8.
三角鲤亲鱼培育与性腺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收购天然鱼种进行驯化养殖入手,经3年池塘培育,获三角鲤亲鱼1676尾,亲鱼培育成活率达96%;对性腺发育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角鲤属每年1次产卵类型,雌鱼的性成熟年龄为3冬龄,雄鱼则为2冬龄;性成熟雌鱼卵巢系数大致变动在1.6%~12.7%,全年平均约7.5%;卵径变动范围50~1450μm,平均762μm;相对怀卵量为4.67~6.70万粒/kg,平均5.98万粒/kg;适宜的繁殖生产季节在3月初到4月底.  相似文献   

9.
三角鲤(Cyprinus multitaeniata Pellegrin et Chevey)俗称江鲫、黄板鲫,主要分布于我国珠江水系和沅江水系,其肉嫩、味美,为鱼中上品,是广西江河名贵经济鱼类之一。为增殖保护这一名贵鱼类资源,促进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广西水产研究所早在2001年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了三角鲤野生鱼种驯化、亲鱼培育、人工繁殖等研究工作,2003年获重大突破,至2004年,系统研究解决了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成功繁殖鱼苗300多万尾。人工繁殖种苗经初步推广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根据细鳞鲑的生物学及生殖生理特性,在亲鱼的驯化及培育期间,模拟野生状态下的生境,在水环境及饵料结构上完全符合野生状态的环境条件,在不同发育阶段,采用不同的饵料进行强化培育,增强亲鱼体能,促使性腺发育,在进行人工催产时根据性腺发育程度,采取分阶段不同剂量注射混合激素,产后进行护理恢复性强化培育。实验结果亲鱼成熟雌性平均93.50%,雄性成熟平均99.43%;雌雄亲鱼成熟同步率达到100%。产后雄性亲鱼死亡率平均为2.75%,雌性亲鱼死亡率平均为3.01%。  相似文献   

11.
正宽体沙鳅(Sinibotia reevesae)隶属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沙鳅属。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长江上游特有及重要的经济鱼类。本文主要介绍野生宽体沙鳅的驯化、亲鱼培育及养护技术,以期为后续该鱼的产业化开发及资源保护提供指导。一、野生宽体沙鳅的驯化1.运输与外伤控制。在低氧应激条件下,宽体沙鳅体表及鳃上皮黏液细胞会分泌大量黏液,  相似文献   

12.
西江三角鲤(XijiangCyprinusmultiltaeniataPelegrinChevey)俗称江鲫、黄板鲫,主要分布于我国珠江水系和沅江水系,以及越南的红河、黑河、巴比湖等水域,尤以广西境内的红水河、郁江、柳江和左、右江等江段资源最为丰富,是广西江河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养殖开发前景十分看好。长期以来,西江三角鲤主要源于江河捕捞,可捕获量日趋减少。为增值保护这一名贵鱼类资源,促进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至2003年,广西水产研究所已经系统研究解决了包括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苗种培育等内容的西江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人工繁殖种苗经初步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3.
在直径2m的圆形玻璃钢槽内,水深0.3m,弱光,水温6~16℃下,详细观察了江鳕(Lota lota Linnaeus)胚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依形态发育,将出膜后的江鳕发育分为两个阶段(仔鱼期和稚鱼期)11个发育期。仔鱼期分为卵黄囊期仔鱼和后期仔鱼,历时62d;卵黄囊期仔鱼由单独依靠内源营养至混合营养过程,包括孵出期、胸鳍形成期、鳃弧期、鳔形成期和腹鳍形成期,历时31d;后期仔鱼从卵黄囊和油球消失,仔鱼完全依靠外源营养到各鳍基本形成为止,包括卵黄消失期、尾鳍形成期、背鳍分化期和臀鳍形成期,历时31d。稚鱼期包括鳞片出现期和鳞片形成期,历时5d。卵黄囊期仔鱼生长发育缓慢,后期仔鱼期和稚鱼期生长发育较快。  相似文献   

14.
在直径2m的圆形玻璃钢槽内,水深0.3m,弱光,水温6~16℃下,详细观察了江鳕(Lota lota Linnaeus)胚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依形态发育,将出膜后的江鳕发育分为两个阶段(仔鱼期和稚鱼期)11个发育期.仔鱼期分为卵黄囊期仔鱼和后期仔鱼,历时62d;卵黄囊期仔鱼由单独依靠内源营养至混合营养过程,包括孵出期...  相似文献   

15.
在人工模拟微流水条件下驯养极边扁咽齿鱼,放养时平均体重700g,经过8年的驯化养殖,平均体重达到1400g,成活率55.4%.采用颗粒配合饲料喂食驯养的极边扁咽齿鱼亲鱼可以达到性成熟,首次产卵时间与野生条件下的基本一致,但产卵周期长,从4月下旬开始,到6月上旬结束.  相似文献   

16.
中西太平洋鲣卵巢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7年10月-2008年1月在中西太平洋采集的140个卵巢样本,利用组织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鲣卵巢的发育过程,详细描述了鲣卵巢、卵细胞的发育阶段。结果表明:(1) 组织学上,鲣的卵细胞发育过程分为6个时相,与之对应的,卵巢发育过程分为6个时期。(2) 鲣属于不同步产卵类型,卵巢内会同时出现不同时相的卵细胞。(3) 传统鉴定方法用于鲣卵巢发育状况时,存在不足之处,与组织学分析的结果差别较大,尤其是Ⅵ期的差别最大。(4) 调查海域的鲣至少有两个产卵高峰期,一个高峰期是11月底(12月初),另一个高峰期是12月底(1月初)。  相似文献   

17.
正银鳕学名大鳞鲃(Barbus capito),属于鲤科、鲃亚科、鲃属(图1),原产于乌兹别克斯坦,分布于西亚的里海和咸水水域,成鱼体重3~6千克/尾,最大个体体长100厘米、重量20千克,是当地名贵的大型经济品种之一,具有耐盐碱、食性广、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肉质鲜美等特性,目前国内消费市场已经成熟,价格适中,是  相似文献   

18.
(鱼免)鱼亲鱼培育及其人工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自然苗培育成的1龄(鱼免)鱼,通过“春肥、夏育、秋繁、冬保”8字方针培育成亲鱼,性成熟率达到95%.经LHRH-A3 0.8~1.8μg/kg催产并放人产卵池自行产卵,获产率达到96.83%。获受精卵650万余粒,受精率达到52%。受精后21.8h孵化出鱼苗,孵化率达到70%。  相似文献   

19.
团头鲂是一种适应于静水水体繁殖生长的名贵经济鱼类,多生活于水的中下层。产孵期5~6月,卵具粘性,产出后附着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成鱼主食植物性饵料,但也食少量浮游动物;幼鱼以枝角类和其他甲壳动物为主食,也食少量植物嫩叶。近年来已成为池塘和湖泊水库放养的对象。因其以食草为主、适应性强、易饲养、疾病少、增收潜力大,深受养殖户欢迎。现将亲鱼培育、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家鱼人工繁殖中人们往往比较注重“四率(即催产率、产卵率、受精率和出苗率),较少注意“早繁”问题,而适时早繁可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如新疆和田地区中心苗种场,把催产时间提早1个月,出塘鱼种增大一寸多,经济效益由此翻了一番,因此,在常温、常规条件下使亲鱼提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