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陕油8号系舒城县新引进"双低"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全生育期233天,比秦油2号早2~3天,杂交优势较强,杆硬抗倒,耐旱耐寒,高抗病毒病,耐菌核病,一般亩产250千克,高产达300千克.现将其高产保优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贵杂二号是贵州大学油料研究所"八五"期间选育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熟期适中,抗耐病性及抗倒力较好,大面积亩产160~180千克,高产田达200千克以上,尤其在成都、湖北、安徽南部表现突出,亩产可达300千克以上,已推广面积超过200万亩,获贵州省2000年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办列为"九五"全国油菜推广良种之一.贵杂四号系贵州大学农学院油料研究所与贵州省种子总站合作,选用贵油201A与贵7~5组配而成的两系隐性核不育优质杂交油菜品种,2002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优质、高产、稳产,适于贵州油菜产区及长江流域种植.大面积亩产170~200千克,高产田达300千克以上,尤其在成都、湖北、安徽南部表现突出,亩产可达350千克以上,是贵州省油菜重大攻关成果;国家科技部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4年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贵油7号由贵州大学油料所育成的中早熟甘蓝型"三高两低"超高产油菜新品种,在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基础上拟川引认定.在成都、湖北等地表现较好."三高两低"(高产、高油份、高蛋白质、低芥酸、低硫苷)杂交油菜新品种(组合)黔油14号,2002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优质、高产、稳产,适于贵州油菜产区及长江流域种植.大面积亩产160~180千克,高产田达250千克以上,在贵州山区、成都、湖北、安徽等地的丘陵地带表现突出,亩产可达30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3.
丰油701杂交油菜,移栽条件下产量目标260-300千克,直播条件下目标产量220-250千克。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淮北地区在油菜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了秦油2号、华杂2号、皖油9号、郑杂油1号等杂交品种,实现了亩平均单产200千克的突破.现就其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实行育苗移栽 杂交油菜生长势较强,实行育苗移栽可促进前期营养生长,促使年后及早开花结角,因此抓好育苗移栽是杂交油菜实现高产的重要措施. 1.育苗时间淮北地区杂交油菜的育苗时间一般在9月中旬.  相似文献   

5.
皖油22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1998年配组育成的核不育杂交油菜新组合.200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除具备高产、优质、抗病外,同时兼有纯度高,分枝节位低,无小花(落花整齐),无分段结荚现象.是当前杂交油菜组合中前景看好的良种.2004年我区首次种植面积达8600亩,平均亩产195千克,最高产量可达250千克.因此受到我区广大农民朋友喜爱.  相似文献   

6.
杂交油菜育苗移栽是获得油菜高产的一项有效措施。这项措施的关键技术在于培育壮苗,只要是适龄壮苗,油菜有就能获得200千克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陕油8号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杂交油菜,具优质、高产、高抗等优点.全生育期230天,与秦优7号相当,株高170~190厘米,单株有效分枝11个,有效角果数420个以上,每角粒数28粒左右,千粒重3.5克.一般亩产250千克左右.高产田块可达300千克以上.该品种叶色淡绿,前期生长缓慢,蕾苔期生长迅速,花期集中,耐寒耐渍,抗逆性强,高抗病毒病,耐菌核病.  相似文献   

8.
桂林市是广西冬种油菜的主产区,以稻一稻一油种植制度为主.由于耕作栽培管理粗放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单产的提高,平均每666.7m2产量仅50千克左右,冬种油菜效益低,不利于冬种油菜生产的发展.1990年以后,积极引进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积极探索油菜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油菜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面积扩大,单产提高,种植效益好.到1995年全市面积达44160公顷,平均每666.7m2产量75.4千克,1996年面积44450公顷,每666.7m2产量80.5千克,1997年以后,油菜面积基本稳定在40000公顷以上,每666.7m2产量80千克左右,2000年平均每666.7m2产量达85.2千克.通过近年的探索,油菜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已趋成熟,油菜每666.7m2产量最高可达226.6千克.同时,为大面积油菜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指导依据和理论依据.现将油菜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TR6系江苏省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选育配组的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2003~2004年在本站谢桥基地进行稻套播高产栽培试验,套播面积为0.67公顷。成熟后经单打单收,收获总产量为1914千克,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为191.4千克,比相邻种植的移栽油菜苏油1号增产11.09%,充分体现了杂交油菜的增产优势。1试验实施情况1.1栽培经过试验地点设在常熟市种子站谢桥基地,面积0.67公顷,土质乌山土,肥力中等。前茬为水稻新品种93-1,2003年10月15日(水稻收割前2天)播种,667平方米播量为0.4千克拌5千克尿素后均匀撒施,播后667平方米用高浓度复合肥25千克作随籽肥。追肥…  相似文献   

10.
油研9号是贵州省油料科学院研究所培育的优质杂交油菜,其苗期长势旺盛,整齐度好,叶片宽大;花期耐低温能力强,结实性好,具有"三高两低"的特点. 1.经济性状 (1)产量高 从我县近2年试种情况看,一般亩产150千克以上,在2002年我县大英镇区试中平均亩产152千克,比油研7号增产10%左右,高产田块可达190千克.  相似文献   

11.
皖杂优2号(原代号5C21)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在安徽省2年的杂交油菜区域试验及1年生产试验中,其平均产量较对照秦油2号分别增产4.3%和10.5%,分别比中油821增产19.5%和18.2%.在大面积试种示范中,一般亩产可达175千克以上,高产田块可超过250千克.该品种适宜于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种植,特别适于油菜菌核病重病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中油杂9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权威专家采用高科技育种手段,经多年强力攻关选育而成的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01~2002年参加国家组织的长江中下游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比一般当家品种增产15%以上,高产田块可达300千克.该品种不仅高产优质,而且抗病、抗倒、抗冻,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3.
中油杂9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权威专家采用高科技育种手段,经多年强力攻关选育而成的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01~2002年参加国家组织的长江中下游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比一般当家品种增产15%以上,高产田块可达300千克。该品种不仅高产优  相似文献   

14.
<正> 油菜—西瓜—棉花—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亩收油菜籽150千克,西瓜2500千克,棉花75千克,亩效益1800元左右。其栽培模式如下: 1.茬口安排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10月中下旬移栽油菜,次年4月中下旬栽西瓜苗,7月下旬采收完西瓜,5月中旬油菜收获后栽棉花。 2.品种选择 油菜选用能及时  相似文献   

15.
湘杂油6号是湖南农业大学油料所利用化学杂交育成的双低高产抗病中熟杂交油菜新品种。我县于2002年引进试种,表现良好,2003年在全县推广种植1500多公顷,在大面积生产中表现优质、高产、抗病、耐寒等特点,经两年试验示范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单产,下同)为154.82千克,部分高产田块单产超过200千克,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1.53%,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6.
旱地油菜免耕直播不仅减了耕地、移栽的劳力投入,节约生产成本,避免了因移栽时缺水成活率低,省水、省工、省力,有利于培育壮苗,直播油菜抗倒伏,其产量水平与育苗移栽油菜不差上下,是一项省工高产的栽培技术,镇安县选用的秦优11号杂交油菜,免耕直播平均亩产达230千克。  相似文献   

17.
丰油8号是安徽省丰宝种业公司培育的高产油菜新品系,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甘蓝型杂交油菜.株高178厘米右,分枝部位20厘米左右,有效分枝18个以上,单株有效角果平均732个,大株1000个以上(移栽田),角长13.5厘米,每角平均29粒,大角36粒以上,千粒重平均5.2克,含油量43%以上.2003~2004年度安徽省各地示范种植平均每667平方米产230千克.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杂交油菜全面普及,单产200千克田块应随处可见。但实际生产中许多田块单产水平却只有百余千克,远远达不到油菜生产的可实现效益。1生产中影响油菜高产的因素1.1播种期过迟由于气候、墒情、劳力等因素,特别是农户传统栽培观念的存在,播种期往往不能正常按照油菜品种特性所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2015,(5)
<正>奶山羊产奶量、繁殖率高,适应性强。1只奶山羊1个泌乳期可产奶300~350千克,高产瑞士莎能奶山羊,则可产奶600~1200千克。用高产奶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1只1代杂种奶山羊年产奶量可达400~600千克。1.选种选配选种选配就是挑选良种公羊与本地高产良种母羊杂交,生产1代杂种奶山羊。(1)崂山奶山羊我国优良奶山羊品种之一。成年公羊体重70~80千克,母羊45千克左右,泌乳期一般为240~250天,高产母羊可达  相似文献   

20.
对杂交油菜陕油10号的播期、施氮量、密度进行栽培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施氮量、密度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均对其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我地陕油10号高产栽培适宜播期为9月10~17日,施氮量为300千克/公顷,密度为12~15万株/公顷,最高组合产量为3244.95千克/公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