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破解中国未来"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困局,本研究在对中国推进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紧迫性分析基础上,辨析了现阶段中国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利好因素与现实障碍。研究建议在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的具体实践中要重点强调四方面问题:一是厘清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目标;二是确定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三是界定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对象;四是选择合理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民的非农就业收入不断提高,而从事农业的意愿却日趋下降,土地粗放经营甚至直接抛荒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因此,我国的粮食安全受到影响,"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发展规模经营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日,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这是中央顺应我国社会生产发展新要求,把握农业生产关系变化新趋势,应对国际现代农业发展新挑战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适应我国多样化资源条件、不断变化的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分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17,(9)
<正>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是引领小农户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央财政持续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在一些省份开展了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形成了农业生产托管等直接服务农户和农业生产的多种有效形式,对于推进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最近,农业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  相似文献   

5.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当前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农地均分加剧了农地细碎化程度,影响了农户土地规模经营,降低了农地利用率。为此,培育农地流转市场,促进农地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然选择,农地流转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关于推进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和必然趋势。在理论研究动态分析述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与现实顾虑,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视角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方式进行深入解析。结果表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范围和经营主体具有多层次和多样性,由此催生出农业生产要素规模化、农业经营环节规模化、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化和农业产业融合规模化等多元化发展模式。不同资源禀赋、经济水平、要素构成和政策环境等影响下的农业适度规模路径不尽相同,要在满足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表明,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践过程中,并不存在"普适性"的发展路径。因此,要深刻认清农业规模经营中面临的多元化风险,从实际情况出发,紧密结合民众意愿,顺应农业经济规律适时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不断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16,(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保护耕地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新常态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必然举措。多年来,浙江省在坚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农业适度规模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这是中央顺应我国社会生产发展新要求,把握农业生产关系变化新趋势,应对国际现代农业发展新挑战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适应我国多样化资源条件、不断变化的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分工分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  相似文献   

9.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现阶段,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仅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的需要,更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笔者结合路桥区的实际,就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财政部2015年8月3日发布《关于支持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多项财政政策来支持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1.建立鼓励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补贴政策经国务院批准,从2015年起调整完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3项补贴政策。各地从中央财政提前下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学者研究的焦点,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再次专门提出"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这一问题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不畅、农村土地经营细碎化、土地规模经营效益较低等问题依然存在。以河南舞钢市为例,通过科学方法测算,试图找出与河南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最优土地经营规模,并从经营主体、要素投入和土地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以"小微家庭农场"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最优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有效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确保农村社会稳定。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国内先进典型,并以山东省J市为例,分析总结农业规模经营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提出促进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建设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平台,扶持整理农业经营主体壮大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广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测算其适度规模,为广西进一步发展适度规模家庭农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抽样调查与现场考察,分析广西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直观评估法测算其适度规模,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结果]广西家庭农场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物质投入不足、经营者整体素质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其适度经营规模为6.6~9.5 ha,广西现有家庭农场的规模远小于此适度规模.[建议]应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流转效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力资本投入、着力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发展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促进广西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食用菌产业作为我国现代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规模逐年扩大,组织经营模式亟待优化。该研究阐述了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组织创新的必要性,探讨如何培育壮大食用菌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微观经济组织,根据交易费用优化组织经营模式,为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宫力平  王玉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89-4290
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和渐进性。必然性主要是由目前小规模农户承包经营所具有的优、劣势决定的。小规模农户承包经营能很好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利于实行劳动集约经营,但是由于地块分散,土地所有权模糊等,这种模式不利于进行规模经营。农业规模经营的渐进性一方面表现在小规模经营由利大于弊走向弊大于利,另一方面表现在实行较大规模的经营不可能在完全具备各种条件之后进行。现阶段在全国普遍实行规模经营也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2007—2019年财政支农的支出空间分布与效率差异进行分析,发现财政支农的"量"与"效率"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运用系统GMM模型分析财政支农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财政支农规模效率提高粮食安全度的能力比财政支农纯技术效率高;在政策短视性影响下,财政支农规模提高粮食安全度的作用存在滞后效应。第二,财政支农规模高不一定能有效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财政支农规模只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第三,粮食主销区应加大财政支农规模,粮食产销平衡区则需在保证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财政支农效率。因此,制定财政支农政策应因地制宜,实现精准施策;政府应转变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方式并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各地区应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以技术创新替代劳动要素投入。  相似文献   

17.
Civic agriculture is an approach to agriculture and food production that—in contrast with the industrial food system—is embedded in local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contexts. Alongside proliferation of the alternative food projects that characterize civic agriculture, growing literature critiques how their implementation runs counter to the ideal of civic agriculture.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relevance of three such critiques to urban farming, aiming to understand how different farming models balance civic and economic exchange, prioritize food justice, and create socially inclusive spaces. Using a case study approach that incorporated interviews,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document review, I compare two urban farms in Baltimore, Maryland—a “community farm” that emphasizes 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a “commercial farm” that focuses on job creation. Findings reveal the community farm prioritizes civic participation and food access for low-income residents, and strives to create socially inclusive space. However, the farmers’ “outsider” status challenges community engagement efforts. The commercial farm focuses on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rather than participatory processes or food equity, reflecting the use of food production as a means toward community development rather than propagation of a food citizenry. Both farms meet authentic needs that contribute to neighborhood improvement, though findings suggest a lack of interest by residents in obtaining urban farm food, raising concerns about its appeal and accessibility to diverse consumers. Though not equally participatory, equitable, or social inclusive, both farms exemplify projects physically and philosophically rooted in the local social context, necessary characteristics for promoting civic engagement with the food system.  相似文献   

18.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杂粮杂豆产业,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对于提高我国绿豆增产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绿豆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使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基于吉林省白城市233户农户绿豆种植微观数据,分析了不同经营规模绿豆种植综合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样本中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49,综合技术效率与经营规模呈现“倒U型”关系;不同经营规模下综合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显著程度不同,其中小规模与中规模农户更倾向于“经验农业”的种植模式,大规模农户更倾向于“现代农业”的种植模式。基于以上结果,提出应提升绿豆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水平、适度加强机械社会化服务供给、持续加强对绿豆种植户的科技培训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小农户制现状探索家庭农场制及其规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艳  王青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281-1284
现代化规模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结合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土地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是切实可行的.安徽金安区的调查数据显示农业劳动力的人均农业收入随土地规模的增大而增加,但随耕地平均经营规模的增加每公顷产值呈递减趋势.从农村发展情况看,实行家庭农场经营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运用模型计算出该区合理的家庭农场规模为8.40 hm2,达到此规模金安区将有90.44%的农业劳动力需要从种植业上转移.  相似文献   

20.
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趋势。选取粮食作物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粮食作物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主要针对粮食作物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进行了比较,提出需确保粮食作物家庭收入达到当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种植水稻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应该约为10 hm~2,小麦的适度规模约为30 hm~2,无法达到规模的地区,应考虑种养结合、或者不同农作物的轮作和套种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地理位置较偏远的山区,可考虑发展种植经济作物的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社的优势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产业链服务,以期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实践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