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盛唐人选盛唐诗,殷瑶在编撰((河岳英灵集》中,通过其序言与集论以及对各家的评论中有意识地将“风骨”与“兴象”并置,提出“既多兴象,复备风骨”的艺术主张,形成了两种对立统一的审美因素,这孕育着盛唐美学精神趋向的一种内在的统一,清晰地呈现出盛唐美学精神的构建方式与过程,因而具有重要的美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盛唐人选盛唐诗,殷璠在编撰《河岳英灵集》中,通过其序言与集论以及对各家的评论中有意识地将“风骨”与“兴象”并置,提出“既多兴象,复备风骨”的艺术主张,形成了两种对立统一的审美因素,这孕育着盛唐美学精神趋向的一种内在的统一,清晰地呈现出盛唐美学精神的构建方式与过程,因而具有重要的美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陆羽与信阳茶信阳地区农牧局黄道培,黄予涛据史载,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茶圣陆羽的抱负和决心得到“伯乐””贬谪竟陵司崔国辅的赏识和支持,崔公将自己心爱的白驴、乌牛和文槐书函赠给陆羽。时逢盛唐,经济文化发达,茶区已由巴蜀发展至江淮一带。陆羽遂由竟陵...  相似文献   

4.
《唐诗品汇》是明初高棅编选的以盛唐为宗的一部重要唐诗选本,诗体正变观是其诗学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分三部分:体因代变,正本清源,对唐以前成熟的诗歌体裁五、七古、五绝源流正变;以盛唐诗体为正、晚唐诗体为变的“一代诗体观”;古体为“正”,律、绝为古诗之“变”;五排律为六朝古诗之“变”,是后世五排律之“正”,七排律是后世该体之“正”;五律为“正”,七律为“变”;五言为“正”,七言为“变”,重视“正”,接受“变”。《品汇》以盛唐为宗,“四唐”、“九格”品诗,“终明之世,馆阁宗之”,其诗体正变观对诗体渊源流变研究和明、清诗人诗体辨析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2009年5月,昆明市东北郊的波罗村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内容是在未来3年内,这个市里最大的城中村将进行改造。到时,超过1000年历史、占地700余亩的波罗古村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叫“盛唐城”的商业住宅区。波罗村村民詹菊英家是一幢6层半的楼房,年初才花46万元装修过。就在村民大会后的几天,詹菊英在家里摆了宴席,庆祝小孙女两岁生日的同时,也让亲朋好友看看装修完的成果。詹菊英告诉记者:“宴席吃到一半,测量房子面积的人就来了。”  相似文献   

6.
晋宋至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积淀了深厚的和谐审美文化的内涵,思想上突出表现为和谐美。“天人合一”的思想渊源以和谐为本,山水田园诗自然人格化的本质属性离不开崇尚和谐的人格定位,儒道佛自然山水观的渗透蕴含着自然和谐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7.
辰州碣滩茶     
碣滩茶,产于唐,明清时代称它为“辰州碣潍茶”。茶园座落在湖南省西部古属辰州府的沅陵县北溶乡境内。它南临奔腾不息的千里沅水,北依起伏如涛的武陵山峦。这里气候温和,大雾弥漫,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相传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盛唐时期,唐睿宗李旦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中国茶之起源,源于古代,传说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之益智健身功能,中国饮茶已有3000余年历史。晋代郭璞注《尔雅》,明确“茶”的含义。进入唐代,伴随着灿烂的盛唐文明,茶文化得到了极大发展。陆羽著成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陆羽推荐湖州紫笋茶为贡茶;浙江长兴顾渚山建起贡  相似文献   

9.
伍强溪水茶飘香全华,张国朝湖南沅陵伍强溪库区出产的褐滩茶,是我国茶叶中的珍品。早在1300多年前的盛唐时,就被朝庭列为贡品。《辰州府志》载:“唐陆蛰翰苑集序云,邑中出茶处,先以碣滩产者为最,今且以充土贡矣。”又据《沉陵县志》记载:此茶用碣滩沉水对岸银...  相似文献   

10.
盛唐与中唐的浪漫奇葩──李白与李贺诗风之比较王凤军唐代的诗人如云,歌潮似海。风格之花,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盛唐的李白与中唐的李。贺可称得上诗歌史上的两朵奇葩。他们两人的浪漫主义风格更是发散着奇光异彩,而且各有千秋。-。李白与李贺都是浪漫主义诗人,其诗...  相似文献   

11.
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经过他们二人的创作努力,山水田园诗成为盛唐诗坛的一朵奇葩,充实了唐诗的艺苑。但由于二人生活经历的不同,他们的山水田园诗表现出了不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问题发布了“一号文件”,引领农民增收6.8%、粮食增产9%,为我国农业发展开创出新局面。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集“三农”,强调支农政策不能变,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本期的专题报道对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解读,旨在与读者一起,共同深化对“一号文件”和“三农”政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这是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第3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问题发布了“一号文件”,为我国农业发展开创出新局面;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引领农民增收6.2%、粮食增产3.1%,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期的专题报道对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解读,旨在与读者一起共同深化对“一号文件”和“三农”政策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这天,我第一次看到“私生活状态”的袁勤迹,她到家门口的弄堂里来等我。宽松的毛衣和蓝印布的长裤,精致的金丝边眼镜里盈盈的笑眼,声音跟电话里一样甜美。她在前面带路,垂腰的长发随意地轻扬。一直搞不清楚她的年纪,总之不是那种单纯然而平淡的双十年华。我飞快地想起一句:这个女人不简单。风姿绰约记得在去年,中国十佳茶艺小姐评比表演中,袁勤迹素袍广袖,高髻长眉,一派汉唐风范。盛唐的华美乐章,敦煌飞天工笔重彩的舞姿,曼妙从容的观音手印和以书法、楹联,她自创的禅宗茶道优美舒展,典雅宁雅,令人向往。不久前的桐乡菊花节…  相似文献   

15.
元旦的由来     
元旦是一年的首日。“元旦”这一名称,据说源起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元”含有第一和开始之意,“旦”则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开始升起。“元”和”旦”合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朝气来迎接崭新的一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  相似文献   

16.
朱年富,泽州县高都镇泊村人,承包着本村的300亩耕地。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农技人员指导下,他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劳动,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粮食之路。2003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称号,2005年被省农业厅授予“全省种粮大户”,2004年荣获晋城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称号,连续4年荣获县“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评价下的广东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4~2008年中共中央就“三农”问题连续发了五个“一号文件”。2004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2005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2006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篆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回”,这些传统诗联描述的是国人对大年夜的神秘感受。句子中两岁平分、寒春变换的临界点,当在“子夜”(旧式计时法,指夜里十一点钟至一点钟),有谓“子时一到开新律”:那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庄严时刻,国人喜以“围炉守岁”的方式隆重迎接。巧合的是,今“年”子夜又喜逢“子年”——十二属相值年的新一轮开局。  相似文献   

19.
一、台湾的两次“土改”概况台湾于1949年到1953年期间,进行了一次带有改良性质的“和平土改”(简称“土改”)。主要内容有:一是减租;二是“公地放领”,即把从日本人没收来的“公地”出售给农民;三是“耕者有其田”,由台湾当局出面,征购地主水田超过“三...  相似文献   

20.
农谚夸农妇     
农家谚语丰富多彩,农妇勤劳节俭、聪慧能干、热情泼辣、尊老爱幼的美德,在农谚中尽现无遗,光彩照人。农妇勤劳节俭的德行世人称道:“勤耕苦作般般有,好吃懒做样样无。”“天冷不冻织女手,饥荒不饿苦耕人。”她们不仅勤劳,而且精打细算:“算计多来安排巧,细水长流餐餐饱。”因此衣食往行非常节俭:“一天省一把,一年买匹马。”“一顿省一口,一月聚一斗。”农妇不仅勤俭持家,还精通农活,是种田的好手:“人不缺地工,地不缺人粮。”“姑娘怕误女婿,庄稼怕误季节。”“不懂庄稼脾气,枉费一年力气。”“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