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桃小食心虫性诱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桃小食心虫性诱测报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桃小性诱剂,诱测桃小食心虫越冬代幼虫出土期和成虫羽化高峰期及卵期,可适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4.
性诱剂防治果园桃小食心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6年连续四年,笔者在凤翔地区布点调查,初步摸清了桃小食心虫在凤翔地区的发生规律,时发生期的测报技术争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最佳防治时期.结果表明:雄蛾始见期地面防治一次,蛾峰期树上防治二次,可以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诱剂在桃小食心虫测报防治上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可准确测报出山楂园桃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期,且方法简单易行,诱集的蛾量世代清晰,蛾峰期十分明显。同时,利用测报结果,分别于第1个蛾高峰期(6月20日)及第2个蛾高蜂期后的7月25日、8月10日、8月25日喷桃小灵乳油1 000倍液4次,虫果率为3%,防治效果达88%,可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6.
3种性诱剂诱捕器对桃园梨小食心虫诱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性诱剂的田间诱捕效果和梨小食心虫在陕西桃园的发生情况,对桃园梨小食心虫进行性诱剂大田诱捕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显著,且3种类型诱捕器中,船型诱捕器效果最佳。对3种诱捕器诱捕结果综合统计可知,梨小食心虫在陕西杨凌年发生4代,第1代的成虫高峰期在5月22日至5月27日,历期6d;第2代的高峰期在6月26日至7月6日,历期10d;第3和第4代的高峰期在7月31日至8月20日,历期21d。因此,建议在发生高峰期进行药剂防控。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桃园害虫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果品质量,在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后北宫村,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使用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诱剂产品诱杀效果不同;悬挂高度为1.8m、3种诱芯(梨小、苹小、桃潜)间距5.0m时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杀效果最佳;自制诱捕器与粘板型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差异不大。因此,在推广使用过程...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桃园害虫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果品质量,在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后北宫村,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使用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诱剂产品诱杀效果不同;悬挂高度为1.8m、3种诱芯(梨小、苹小、桃潜)间距5.0m时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杀效果最佳;自制诱捕器与粘板型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差异不大。因此,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应合理选择和放置性诱剂。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诱虫效果好的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在前人开发的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基础上,调整各成分的比例,使用5种不同性诱剂配比诱捕桃小食心虫成虫,以不加性诱剂的诱芯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性诱剂中顺-7-二十烯-11-酮与顺-7-十九烯-11-酮的配比为6.14∶1时,诱虫效果最好,其是一种值得开发的商品。  相似文献   

10.
枣树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2年利用性诱剂进行防治枣树桃小食心虫试验,以寻找最佳的性诱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枣园35 m以内性信息素都能诱到桃小食心雌成虫,其中东面和北面诱蛾量较大,15 m处诱集效果最好,是设置诱捕器的最佳有效范围。枣园内设置诱捕器45个/hm2,既经济又能达到防治目的,在大面积防治时,使用三角式诱捕器,悬挂高度为1.5 m左右,既达到诱蛾效果,又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1.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桃小食心虫的大量饲养和观察及性激素诱扑器在实际中的应用。完成了性激素诱蛾配合期距法的桃小食心虫测报新技术研究,得出在其成虫发生高峰后3—7天用药,可获得最佳防治效果的结论,并指出第一代用药一次,第二代用药两次,就完全能控制桃小食心虫的全年为害。试验还同时进行了多种农药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桃小食心虫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桃小食心虫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表明,各组样本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聚集分布的检验标准。应用Taylor幂法则、Iwao’s回归分析法测出桃小食心虫成虫的空间格局基本成分为个体群的聚集分布。根据Blackith对昆虫的聚集因素分析可知,桃小食心虫成虫聚集的原因是由于环境的作用引起的。根据Iwao’s最适理论抽样模型,在一定精确度水平下测得桃小食心虫成虫理论抽样模型为:N=t2D2(1.8m020+0.12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温度对桃小食心虫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用酶标仪分别测定了不同温度桃小食心虫成虫体内保护酶系的活性。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体内存在清除自由基的保护酶系,且不同温度对其体内保护酶系有不同的影响;SOD在不同温度处理间的活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22℃时活性最低,28℃时活性达最高,34℃时活性急剧下降;POD和CAT活性均低于SOD活性,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28℃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以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为材料,分别采用CTAB法,冰KAc法,SDS-PK法和试剂盒法提取桃小食心虫的基因组DNA.通过电泳、紫外光谱分析和ISSR-PCR扩增等检测手段,比较分析了DNA纯度.结果表明:CTAB法和SDS-PK法提取的DNA质量明显优于冰KAc法和试剂盒法,适用于PCR扩增.与其他方法比较,SDS-PK法提取的DNA经过PCR扩增后得到的多态性位点最多.因此,SDS-PK法是实验室提取桃小食心虫基因组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济南地区混栽果园桃小食心虫发生情况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桃小食心虫在济南混栽果园中的发生及危害情况,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在济南混栽果园一年可发生1~2代,年度间差异较大;氯虫苯甲酰胺7 000倍液与甲氰菊酯.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联苯菊酯1 000倍液防治效果相近,在84%~88%之间。  相似文献   

16.
苹果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桃小食心虫的活动规律、有效测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性诱剂诱集的研究方法,研究苹果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苹果桃小食心虫1 年发生2~3 代,成虫发生量最高峰发生在7 月20 日,有世代重叠现象;桃小食心虫成虫在苹果树上1.0~2.0 m处的分布无显著差异,在运用性诱剂诱杀桃小食心虫成虫时,可根据操作方便的原则,在苹果树1.0~2.0 m处随意设置性诱剂,不会影响诱集效果;成虫主要在22:00 以后,至清晨6:00 时间段活动,其中在0:00—2:00 时间段活动最频繁、最活跃。试验更进一步了解了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为更有效地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桃小食心虫在云南大理地区的发生及为害:以年生1代为主,第1代成虫出现在雨季开始(6月份)的第10~12天;亦有少量第2代成虫出现在8月上旬。幼虫能危害苹果、梨等多种水果。第1代成虫开始产卵,当卵果率达1~2%时是化学防治的最适期。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对苹果和梨的防效分别为90%以上和83.1%。该项预测及防治方法对水果增产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桃小食心虫是一种重要的果树食心虫,其饲养技术近年来广为关注。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关于桃小食心虫饲养技术的研究方法,从桃小食心虫的采集到室内人工饲养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桃小食心虫的人工饲养技术,并初步探讨了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红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明确红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方法]采用性诱剂诱捕的方法,研究红枣桃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消长动态。[结果]红枣桃小食心虫在陕西延川1 a发生1~2代,其中大部分1 a发生1代,个别的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在6月中下旬开始羽化;有世代重叠现象;在枣树高度1.0~2.0 m范围内诱集到的成虫数量有一定差异,2.0 m处分布最多,在运用性诱剂诱杀红枣桃小食心虫成虫时,应尽量将诱捕器放置在枣树近2.0 m高处,以达到更好的诱捕效果;成虫活动时间主要在20:00~24:00和0:00~4:00时间段,其中在0:00~2:00时段活动更频繁、更活跃。[结论]试验结果为有效测报和防治红枣桃小食心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桃蛀果蛾(Carposina niponensis)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果区,主要为害苹果、枣、桃、梨、杏、海棠等。采用固相微萃取(SPEM)和GC-MS分析了桃蛀果蛾不同寄主(枣、杏)挥发物成分。结果表明,2种寄主植物的挥发物成分种类差异较大,分别为37,18种;其中,枣挥发物成分以萜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占挥发物总成分的19.60%和58.45%;杏挥发物成分主要是酯类,占挥发物总成分的70.51%。研究结果为探讨桃蛀果蛾与寄主植物的化学通讯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