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芒麦与草原2号苜蓿混播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老芒麦与草原2号苜蓿在不同混播方式下种群的生长高度、茎/叶、叶面积指数及产草量的积累动态。结果表明:老芒麦和草原2号苜蓿高度的生长模式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H=at2 bt c;生物量积累动态模式符合幂函数W=cta。老芒麦与草原2号苜蓿组合以3∶1混播,种群的茎/叶较之其他几种播种方式下的种群茎/叶要小。单播草原2号苜蓿的叶面积指数最大,混播组合居中;单播老芒麦的叶面积指数最小。人工草地较天然群落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混播人工草地比单播人工草地又有明显的增产效应,其中老芒麦与草原2号苜蓿以3∶1的混播组合又比其他混播组合有很明显的增产现象。营养成分里的粗蛋白在单播草原2号苜蓿中的含量最高,在单播老芒麦中的含量最低。混播组合的粗蛋白质含量介于这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2.
研究5种禾本科牧草与草原二号苜蓿在不同混播方式下种群的生长高度、种间竞争率(CRi)及产草量。结果表明:草原二号苜蓿的生长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混播促进了禾本科植物的生长。随着豆科播种量的增加,各试验小区的产量增加。人工草地较天然草地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混播人工草地比单播人工草地又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其中2/3草原二号苜蓿+1/3披碱草的混播组合比其他组合增产现象明显。综合结果表明,草原二号苜蓿和缘毛雀麦的混播组合具有合理的禾/豆比例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为较合理的物种组合。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播种比例(2∶1、5∶2、3∶1、7∶2和4∶1,分别用1,2,3,4,5表示)及播种方式(间行和同行,以A、B表示)下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和根茎型清水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Qingshui)混播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建植第2年混播草地草产量、相对密度(RD)、相对产量(RY)、相对产量总值(RYT)及竞争率(CR)进行研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揭示混播比例及播种方式对种间关系的影响,进而确定黄土高原区老芒麦和紫花苜蓿混播的最适混播比例及播种方式。结果表明:混播草地的年草产量在豆禾比1∶2同行混播组合下最高。RYT无论第1茬还是第2茬均以A3组合最高且RYT>1,混播的两种牧草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竞争,存在生态位分离。灰色关联度分析得豆禾比1∶2同行混播下紫花苜蓿的综合种群优势较好;豆禾比1∶4间行混播下老芒麦综合种群优势较好。在黄土高原区紫花苜蓿和老芒麦1∶2同行混播较适宜。  相似文献   

4.
5.
《四川草原》2004,(4):61-61
<正> 川草1号、2号老芒麦是四川省草原研究所从若尔盖高原本地老芒麦中选育成功的牧草新品利。川草1号老芒麦为疏从型禾草,幼苗叶片宽短、淡绿色,生长快、有短根茎,翌年返肯早、分蘖强、抗寒、  相似文献   

6.
川草2号老芒麦选育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sibiricusL,cv。chuancaoNo。2)品种,原品系编号为812189(下同),于1990年定名为川草2号老芒麦,它是根据我所1980年拟定的禾草育种计划,针对以若尔盖高原为主体的川西北高原寒温气候地域主栽禾草老芒麦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良提高,经系统选择育成的继川草1号老芒麦之后的又一个新品种。该品种由三个入选的优良株(穗)系混合组成,经过系统的育种试验和生产试验,证明是一个适宜本气候地域栽培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不但优于红原原有的本地老芒麦,且优于川草1号老芒麦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7.
8.
科左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东南边缘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带。该旗境内有西辽河、乌力吉木仁河、新开河三河过境,经长期冲击与风蚀形成了西北、东南走向的3条垄状沙带与丘间平地镶嵌分布的特色地貌。全旗总面积96.46万hm^2,其中草地面积44.27万hm^2,草地类型大致可分为典型草原与低湿地草甸2类。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处理对提高高寒人工混播草地产草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在甘南碌曲海拔3500m草地区建立试验基地,通过对混播(燕麦 春箭筈豌豆)草地进行不同肥料、施肥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域适当施用羊粪肥和尿素对提高草地产草量效果非常显著(P<0.01),每公顷施羊粪肥15000kg、尿素150kg,可使人工草地产草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66.7%和98.1%,生产中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多年生人工草地建植是解决青藏高原地区家畜饲草料缺乏的重要途径,杂草控制是多年生人工草地建植初期田间管理的关键措施。本研究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sibiricus L.cv.Qingmu No.1)、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Keng cv Qinghai)和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 svar.anceps Gaud.cv.Qinghai)混播草地为对象,在建植1龄时,于当年开花期对混播草地进行杂草调查,对杂草种类、基本性状、群落中的位置和生态宽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播人工草地中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是黄花蒿、蒲公英、莓叶委陵菜、棱子芹、鹅绒委陵菜、灰绿藜和香薷,且出现在不同的混播处理中;黄花蒿、香薷、棱子芹、播娘蒿这些杂类草均植株高、盖度大,是环湖地区当下主要的杂类草;老芒麦混播草地栽培管理后期,对棱子芹、蒲公英、莓叶委陵菜、灰绿藜、鹅绒委陵菜及微孔草应提高杂草风险的评估和管控。单播早熟禾草地中发现13种杂草,杂草种类最多。老芒麦建植初期生长快,在人工混播草地建植中能有效抑制杂类草的种类和生长,可作为混播草地重要牧草品种,在混播组合中可优先考...  相似文献   

11.
高寒牧区当年生人工混播草地建植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试验证明,在碌曲县高寒草甸草地区建立一年生人工草地,采取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可明显提高草地产革量和牧草品质。由于草层结构合理,促进了产草量的提高,混播草地产草量较单播平均提高26%,差异极显著(P<0.01);混播处理茎叶比明显低于单播,其中燕麦抽穗期降低0.56,完熟期降低2.55,说明随着牧草生长期的延长,混播草地叶量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箭筈豌豆的介入而使茎叶比显著降低,牧草品质变优。  相似文献   

12.
无芒雀麦与苜蓿混播试验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研究无芒雀麦与草原二号苜蓿的混播比例、株高和地上生物量积累动态。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和苜蓿的生长高度模式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H=a+bt+ct2。苜蓿地上生物量积累模式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W=atb。无芒雀麦地上生物量积累模式在单、混播中分别为W=aebt和W=atb。单播及不同比例的混播组合,其地上生物量结构各异。生物量和叶片集中分布的空间不同。茎/叶、叶面积指在不同数混播小区的数值各异。苜蓿的叶面积指数大于无芒雀麦。混播较天然草原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增产作用。且混播较单播增产显著。混播区的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总能和可消化能含量均高于单播,而粗蛋白质、可消化蛋白质则低于单播苜蓿,但高于单播无芒雀麦。无芒雀麦与苜蓿越冬苗的比例为1∶1,生物量比1∶1(播种量30kg和10kg/hm2)为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3.
苜蓿、无芒雀麦混播及单播草地产草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探讨了科尔沁地区不同苜蓿品种 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产草量动态.结果表明:苜蓿在孕蕾~盛花期、无芒雀麦在拔节~初花期单播草地产草量增长最快,以后增长缓慢,到成熟期产草量达到最大.混播延长了种群产草量积累时间,混播草地最高产草量出现时期晚于单播草地.种群产草量的净积累主要发生在生育前期(苜蓿开花前).混播群落中3个杂花苜蓿 无芒雀麦群落的绝对生长率高于敖汉苜蓿 无芒雀麦群落.同种苜蓿混播与单播草地产草量快速积累期相同,不同种群产草量快速积累期有所差异.不同草地产草量的最大相对生长率出现时期相同,均出现在苜蓿孕蕾至开花期(无芒雀麦孕穗至抽穗期).播种当年混播草地产草量高于单播草地,以后二年混播草地产草量明显低于单播草地.  相似文献   

14.
于1998年4~9月在华北农牧交错带承德市鱼儿山牧场进行不同播量、施氮量和刈割期对一年生燕麦与豌豆混播人工草地产草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比例间的产草量、粗蛋白、NDF、ADF含量差异显著(P〈0.05)。单播并麦产草量最高。说明混播组合中燕麦是高产的决定因素,随着豌豆播种比例的增加。粗蛋白南含量随之增加,而NDF、ADF含量则有所降低。在土壤不缺氮的情况下,施氮能对产草量、品质  相似文献   

15.
刈割对混播草地种群生长与产量关系及种间竞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不同刈割次数和时间下,混播草地中多年生黑麦草产量与叶片生长、分蘖数间的关系,白三叶产量与匍匐茎生长、分枝数间的关系,以及两者种间竞争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黑麦草产量随分蘖数(年刈割8次和4次例外)或叶片生长长度增加呈弱显著或显著增加趋势,白三叶年产量与匍匐茎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高频刈割利于黑麦草和白三叶种群生长的正效应发挥,低频刈割和对照增强种间个体的竞争;两者生长点数、种群产量关系由高频刈割的显著正相关向低频刈割和对照的显著负相关转化。可见,随刈割频率的降低和刈割日期的推后,黑麦草和白三叶的种间竞争渐趋明显。  相似文献   

16.
行距和肥力对川草2号老芒麦生产性能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追肥、不同行距和不同基肥对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chuancao No.2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拔节期追施120kg/hm2复合肥可提高老芒麦生产性能;60cm行距时老芒麦种子产量最高达1 485kg/hm2,30 cm行距时老芒麦产量最高达10 70 kg/hm2;施180kg/hm2复合肥较施15t/hm2牛粪更有利于老芒麦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17.
高寒牧区碱茅+杂花苜蓿混播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忠  汤学峰 《草业科学》1995,12(1):27-28,32
为选择适合在高海拔,寒冷地区推广的多年生混播牧草品种,采用近年培育出的甘农1号杂花苜蓿与碱茅,在肃南县进行了混播试验,结果表明,高寒地区碱茅与甘农1号杂花苜蓿混播有较强的抗寒性和越冬能力,碱茅与苜蓿以7:4比例混播,可获得最佳产草量和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18.
施肥对无芒雀麦+杂花苜蓿混播草地组分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探讨了科尔沁沙地Carton无芒雀麦+草原2号杂花苜蓿混播草地建植时,基肥中N,P和K配比对当年草地群落组分种产量及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和K合理配比均有利于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早期生长。在施肥效应中,杂花苜蓿与P肥效应最显著,无芒雀麦与N肥效应最显著。高K组合(K2O180kg/hm2、P2O5572kg/hm2、、N90kg/hm2)可显著提高无芒雀麦产量及其在草群中的比例(P<0.01),而高K组合与高N组合(N135kg/hm2、K2O120kg/hm2、P2O572kg/hm2、)显著降低了杂花苜蓿头茬草的产量(P<0.05)。基肥中N对2茬草产量影响已不显著,P肥仍有利于2茬草中苜蓿生长,但产量差异不显著,只有高K组合对无芒雀麦产量影响仍然显著(P<0.01)。在混播草地中,播种时适宜的施肥量为纯N90kg/hm2,K2O120kg/hm2和P2O572kg/hm2、。  相似文献   

19.
对中华根瘤菌在苜蓿上接种,与蒙古冰草进行混合播种试验,并在形态、产量、营养品质等方面作了比较分析,探讨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作后的增产效益。结果表明,苜蓿接种根瘤菌处理后混播较不接种根瘤菌、施氮肥和不接种根瘤菌、不施氮肥处理的牧草产量分别提高33.91%和64.89%,提高了群体草地利用效益,混播既便于牧草贮藏与利用,又可提高牧草的饲用价值,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生存环境和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采用3种不同放牧强度(每只羊1000、1333.4、1666.8m^2)对根蘖型苜蓿 羊草混播人工草地,进行分区轮牧试验。研究表明在中、低度放牧强度下,牧草的根蘖(分蘖)率、产草量和细毛羊增重都有明显的增长,对根蘖型苜蓿的耐牧、高产和适应性强等特点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