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谷子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低严重制约着杂交种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本研究证明柱头外露程度与异交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r0.001=0.9597**)。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成功选育出谷子光敏雄性不育突变系“81-16”,其不育度为100%,异交结实率达61%。用植物形态解剖学方法证明,“81-16”雌蕊生活力强,柱头完全外露,接受花粉的有效面积大,是其异交结实率高的主要原因。本文还提出应重视母本柱头性状选育,并加强谷子杂交种制种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谷子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低严重制约着杂交种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本研究证明柱头外露程度与异交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r0.001=0.9597**)。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成功选育出谷子光敏雄性不育突变系“81-16”,其不育度为100%,异交结实率达61%。用植物形态解剖学方法证明,“81-16”雌蕊生活力强,柱头完全外露,接受花粉的有效面积大,是其异交结实率高的主要原因。本文还提出应重视母本柱头性状选育,并加强谷子杂交种制种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新疆农垦科技》2010,(3):92-92
我国谷子育种专家选育出高异交结实率的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创建了完整的谷子高不育“二系”杂交种选育技术体系,育成了第一个适宜我国谷子中晚熟生态区种植的抗除草剂谷子杂交种长杂2号,实现少间苗、少锄草,由传统栽培向现代栽培技术迈进。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中国谷子杂优利用研究水平,本研究通过剖析中国谷子杂优利用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其研究进展,探讨谷子杂优利用中的问题。将中国谷子杂优利用研究归纳为4个阶段:起步、发展、应用、提升。并从8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育性遗传与恢复、高异交结实率亲本创制、抗除草剂、杂种优势不强原因及优势群划分、胞质类型单一和胞质专化性病害侵染机制、杂优机理及预测、品质评价、小米深加工。提出了谷子杂优利用的7个发展趋向:高产是永恒的主题、商品品质食味品质兼优、产业特点更趋突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须紧密结合、杂交种组合配制主动化、杂交种应用趋向、制种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花粉管通道转化谷子DNAj基因获得转基因小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本实验室克隆的谷子抗逆相关基因DNAj转入小麦中.对授粉方式、柱头处理方式、质粒DNA浓度及DNA稀释试剂等因素对结实率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结果只有授粉方式对结实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其他条件下结实率均未显示显著差异.对转化获得的703株T0小麦植株提取DNA进行分子检测,有1株小麦稳定扩增到了预期的1 26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虽然转化效率偏低(1.42‰),但说明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谷子的抗逆相关基因DNAj导人小麦是可行的,为创造抗逆性改良的小麦新材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谷子品种长生13为材料,利用人工旱棚及滴灌进行水分控制,研究了在全生育期内进行水分控制对谷子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浇水量减少,谷子株高、穗粗、穗重、结实率、产量及单株干物质量逐渐减小,浇水量与株高、穗重、结实率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随着浇水量的减少,谷子旗叶相对叶绿素含量和顶三叶叶面积降低;谷子峰值黏度、直链淀粉、胶稠度、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谷子在全生育期内适度的浇水量有利于谷子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谷子不育系选育是谷子利用杂种优势的关键环节,不育系性状对杂交种的影响很大。详细阐述了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高 51A 的选育方法与选育过程,其配合力高,抗病性好,用其组配并鉴选的强优势杂交种长杂谷 333 表现优良,丰产性好,抗病性强;提出了高 51A 的改良方向,为谷子不育系的选育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谷子雄性不育系晋光36A、晋中202A的接受花粉能力和柱头生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谷子雄性不育系柱头生活力较弱,生命力仅能维持5~7d,不同系接受花粉能力和柱头生命力存在明显差异,认为加强雄性不育系接受花粉能力和柱头生命力的选择,将有效提高谷子异交结实率,实现谷子制种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谷子的发源地,有着7000余年古老的栽培历史。谷子的加工成品——小米,营养丰富,是优良的小杂粮滋补食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谷子视为低产作物,然而,随着新品种不断涌现和栽培技术的日臻完善,特别是杂交种在生产上的应用,谷子已变成高产作物。  相似文献   

10.
在三个矮秆雄性不育的水稻(O.satlua L)和一些高秆供粉水稻隔行种植混合传粉的条件下,研究了异交率。观察‘Calady’和‘Earlir-ose’的结实率。遗传性的雄性不育的结实率是很少的,表明它们对杂交种的生产或种群的改良都没有实用价值。‘Bir-Co’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平均结实率1978年为5.4%,1979年为32.5%。1979年结实率明显提高是父母本的花期相遇较好。1979年其自交率为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