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0.2%、0.6%、l%3个浓度梯度的二甲基亚砜(DMSO)、0.1%激动素(KT)及失活的韭菜花粉5个处理,对4个韭菜品种进行无融合生殖诱导研究,以去雄套袋隔离为对照。结果表明,5个处理中可明显提高韭菜无融合生殖率的处理依次为失活的韭菜花粉、0.6%二甲基亚砜、0.1%激动素3个处理;0.2%二甲基亚砜对韭菜无融合生殖的影响与对照相近;1%二甲基亚砜对韭菜无融合生殖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抑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2.
韭菜无融合生殖的遗传特性及其与多胚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韭菜无融合生殖的遗传特性,及其与一籽多胚性状的关系.以9个韭菜品系为试材,鉴定各品系的多胚苗和无融合生殖发生频率;蕾期去雄后用0.6%DMSO和失活花粉进行处理,诱导获得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结果表明:通过对多胚苗和无融合生殖材料的继代选择,提高了多胚苗发生频率和无融合生殖的诱导率;2次继代选择后使多胚苗发生率和无融合生殖诱导率稳定在一定水平;与原品系相比,无融合生殖后代的多胚苗发生率有明显提高.可见,多胚苗及无融合生殖的可诱导性是可以遗传的,多胚苗特性与无融合生殖有关.  相似文献   

3.
化学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实验用DMSO、MH、PEG、6-BA、激动素等10种单一药剂及其各种组合处理对京杂六号玉米诱导孤雌生殖,共处理了1191穗,平均结实率为0.110%;筛选出最好的处理为组合药剂DMSO2%+MH50mg·L-1+PEG500mg·L-1处理抽丝后5d的花丝,其结实率为0.52%;单一药剂以NAA-Na10mg·L-1与DMSO2%的诱导效果最好;组合药剂的诱导效果优于单一药剂的诱导效果;大部分药剂有一最适浓度,浓度过高或过低诱导率有递减的趋势;处理时期以抽丝后5d为最佳;处理花丝的诱导效果好于处理子房的诱导效果。对所诱导的孤雌生殖一代(Pa1)植株观察,初步断定有遗传同质化的自交系产生。  相似文献   

4.
从韭菜大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胚囊和花粉的发育过程、胚胎发育和种子的形成、无融合生殖性状的遗传等方面对韭菜无融合生殖种子的形成机制进行综述,同时对韭菜无融合生殖特性的研究方向和在韭菜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韭菜无融合生殖机制的阐明和韭菜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使用保鲜膜及控制不同温度(5,10,20,25℃)与湿度(90%,常湿)处理不同品种韭菜7d,观察其对3个韭菜品种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保鲜措施处理7d后,处理间韭菜保鲜效果差异明显。5℃+常湿+包膜与10℃+90%湿度+包膜的韭菜保鲜效果最好,表现为腐烂率最低,色泽风味正常,鲜重损失最少;其次是5℃+常湿+不包膜,10℃+常湿+包膜和10℃+90%湿度+不包膜;而常温下不论包膜与否韭菜均腐烂变质。3个韭菜品种的耐贮性以久星1号最好,其次是汉中冬韭,秦岭山韭最差。  相似文献   

6.
以主栽品种先玉335为供式材料,研究不同药剂组合和孤雌生殖处理条件对结实粒率的影响,进一步研究Pa1代田间生长状况及结实、散粉情况.药剂组合:2% DMSO+40mg/LMH+0.1% Col在花丝抽出1-3d时采用果穗注射,Pa0代结实粒率最高,达0.38%;药剂组合:2% DMSO+40mg/LMH 的Pa1代结实率最高,未散粉率最低.通过对6种药剂组合诱导孤雌生殖的研究,筛选出适宜该品种的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的最佳药剂组合及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7.
药剂诱导苎麻孤雌生殖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于1994~1995年在江西农业大学进行,采用不同种类、浓度和配方的化学药剂诱导湘苎系列1~5号等13个三麻品种弧雌生殖结实。对不同品种的平均诱导效果,以激动素最佳,二甲亚砜(DMSO)+秋水仙素(Col)混合液次之。从各个不同品种的反应来看,1%DMSO对资源11号、100μg/L激动素对湘苎4号、2%DMSO+0.1%Col对湘苎1号和5号、0.2%DMSO+0.2%Col对湘苎3号分别具有较好诱导单性结实作用。化学药剂的种类、浓度、配方均影响诱导效果。诱导产生的弧雌生殖体多为二倍体。  相似文献   

8.
对小麦兼性无融合生殖系Am92372、Am871131、Am93028与不同材料配合选育Vybrids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性生殖材料与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杂交只是对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的遗传改良,形不成Vybrids。Vybrids的产生只是出现在不同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间的组合中,不同的组合方式,可提高无融合生殖频率,育成基本不分离的Vybrids。  相似文献   

9.
从核桃无融合生殖诱导、鉴定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总结前人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通过隔离法、药剂诱导法、花粉蒙导法及离体诱导法等方面的核桃无融合生殖诱导研究进展,分析了利用无融合生殖育种技术进行核桃新品种培育的可行性,提出了核桃无融合生殖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传统栽培品种漾濞泡核桃、娘青核桃、云新301、云新303为试材,通过去雄套袋、切除柱头处理,测定云南核桃无融合生殖率和果实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云南核桃的无融合生殖率为2.77%~44.89%,其中云南传统栽培品种的无融合生殖率高于杂交品种的无融合生殖率,分别为2.77%~44.89%和3.79%~10.04%;切柱头处理的无融合率高于去雄套袋处理,分别为7.28%~44.89%和2.77%~6.8%;切柱头处理的果实生长与自然授粉基本一致,而去雄套袋处理的果实生长相对较慢。不同处理的无融合生殖率有显著差异,无融合生殖的果实发育晚于自然授粉,不同处理的无融合生殖果实生长量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韭菜生产过程中合理选择有机肥料种类,提高韭菜产量和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花生饼肥、鸡粪和蘑菇渣3种有机肥对韭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有机肥韭菜株高、茎粗和叶宽均优于对照(处理4),以花生饼肥(处理1)表现最优,其次是鸡粪(处理2),蘑菇渣(处理3)最差;施用花生饼肥(处理1)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65.514 t/hm2、175.556万元/hm2,依次是施用鸡粪(处理2),施用蘑菇渣(处理3)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低.[结论]韭菜生产中选择花生饼肥做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韭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以多层覆盖塑料大棚越冬韭菜为试验材料,不施肥(CK)和常规施肥(CF)作为对照,设化肥减施20%配施生物有机肥3 000 kg/hm~2(T1)、化肥减施20%配施生物有机肥6 000 kg/hm~2(T2)、化肥减施30%配施生物有机肥3 000 kg/hm~2(T3)和化肥减施30%配施生物有机肥6 000 kg/hm~2(T4)4个配施处理,探究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韭菜生长、品质、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较CF处理显著促进韭菜株高及根系活力,同时产量增加7.30%~10.57%,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增加19.67%~39.34%、7.45%~22.98%、12.39%~33.19%,硝酸盐、粗纤维分别降低14.84%~27.26%、8.7%~18.52%;较CF处理,各配施处理促进韭菜根、茎、叶氮磷钾积累量,氮磷肥利用率分别增加61.30%~141.47%、312.63%~429.82%,且配施处理以T2为最优处理。在同一生物有机肥配施水平下,化肥减施量的增加不利于养分积累和产量的提高;在同一化肥减施水平下,增施生物有机肥可显著促进韭菜生长,同时产量及养分积累随生物有机肥的增施而提高。因此,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能够在提高韭菜产量的同时改善产品品质、增强肥料肥效。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 ex Spreng.)不同生态位微生物的分布情况,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信分析比较不同生态位的多样性差异,找出不同生态位的核心菌群;通过PICRUSt2对不同生态位微生物的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韭菜根及根际土,即韭菜的地下部分,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其他生态位,且主要的核心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而地上部分如韭菜叶片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更高。通过对不同生态位韭菜细菌代谢功能进行预测,发现在韭菜地上部位内生菌主要的代谢功能是通过各种有机系统进行一系列代谢活动,而地下部分的微生物主要是参与遗传信息的处理和细胞的基础活动,变形菌门多与细胞的基础生命活动有关,而地上所发挥作用的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可能参与韭菜机体的一系列代谢活动。该研究结果为不同品种韭菜内生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韭菜农药残留现状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韭菜生产中往往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韭菜农药残留超标,食用韭菜中毒事件频频发生。本文分析了现阶段韭菜中农药残留的现状,介绍了农药残留的防控技术,为更加合理科学地使用农药提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冬茬韭菜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7个韭菜品种 (系 )在天津进行冬季小拱棚生产比较试验 ,根据连续观察结果 ,初步认为 ,9311、平韭 4号和雪韭王作为冬茬栽培品种 (系 )是比较适宜的 ,9311在北方进行推广更有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棚韭菜连作对产量和品质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武山县大棚蔬菜不同连作年限对韭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韭菜连作年限的增加,产量和品质下降,且下降幅度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大,土壤中全氮、速效磷和有机质的含量增加;速效钾含量减少;土壤pH值降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表层出现盐类累积.说明土壤养分失衡和盐渍化有可能是造成韭菜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韭菜、大葱、洋葱10个品种的种子芽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迁移率及同工酶酶谱光密度。研究结果表明:韭菜、大葱、洋葱之间,种子芽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有明显的差异。韭菜的酶带数为7条,大葱为8条,洋葱为7条,各自酶带的迁移率有很大差异,完全可以从酶带数和酶带迁移率准确鉴别这3种蔬菜作物的种子。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韭菜干粉及其提取物对大丽轮枝菌的抑菌作用,将韭菜干粉以土壤质量的2%添加到接种有棉花黄萎菌不同菌量密度的土壤中,开展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及土壤中棉花黄萎菌存活影响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接菌量土壤中添加韭菜干粉,均可显著减少土壤中棉花黄萎菌的数量,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程度。韭菜干粉甲醇提取物抑菌活性成分存在于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物中,两种萃取物合并后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共得到21个馏分,其中有9个馏分的抑菌率达到100%,经GC-MS检测出的活性物质主要为含硫化合物、烯醛醇类化合物、杂环类化合物、阿魏酸衍生物和角鲨烯。其中,角鲨烯和阿魏酸甲酯是首次从韭菜中检测出的抑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9.
贵州油菜品种资源研究,先是从1951年到1994年在全省共进行了大小25次搜集,整理鉴定出地方品种资源715份,引进品种120份。同时进行了地方品种资源的分类、生态类型、植物学特性、品质特点、品质相关、抗病性鉴定、无融合生殖现象观察和裂果性变异及遗传等研究,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情况。目前正在进行油菜地方品种的DNA图谱研究。  相似文献   

20.
早籼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了解广西近几年来早籼品种(组合)的稻米品质状况。[方法]以大面积推广利用及新组配的10个早籼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研究早籼三系杂交水稻稻米的品质性状。[结果]参试组合的蛋白质含量和精米长度的达标率最高;精米率、整精米率和垩白性状的达标率为0;参试组合的大多数品质性状表现一般,无一组合的全部品质指标能达到部颁食用优质米2级标准。[结论]该研究为选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组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现有水稻品种(组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