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栽培种位于花生区组双二倍体区系,与同区同系的野生种亲缘关系较近,与同区异系的野生种亲缘关系次之,亲和力为2—36%,与异区组的野生种A·glabrata,A·pusilla亲缘关系最远,亲和力为0。密枝亚种与野生种的亲缘关系比疏枝亚种更近。四大类型与野生种的亲缘关系由近而远,依次为龙生型、普通型、多粒型和珍珠豆型。  相似文献   

2.
棉属野生种、半野生种是很宝贵的种质资源,它具有抗病虫、抗旱、抗寒、耐盐碱、无棉毒素和高品质潜力等特性,还可提供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对此进行研究和利用,是当前各国棉花育种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花生属(Arachis.L)植物原产南美洲,已正式定名并进行植物学描述的有22个“种”,但据报道本属至少有75—100个“种”,除了一个栽培种以外都是野生种。Gregory等(1973)根据形态的相似性、杂交的亲和性及杂种的育性,将这些植物分为七个区组(Section)十二个区系(Serise)。野生花生具有适应性强,多花多实的特点,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特殊的氨基酸,对叶斑病、锈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及一些害虫表现免疫或高抗。  相似文献   

4.
花生栽培种与不亲和野生种杂交果针离体培养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野生种中有的对病虫害具有高抗甚至免疫,含油量与蛋白质也高于栽培种,是花生育种的理想基因源。但与栽培种杂交由于胚败育而得不到杂种,采用常规育种法不可能将其遗传基因转移至栽培种上。据1988年报导,国际半干旱研究所于1987年取杂交后30~35天的胚珠进行组织培养,产生愈伤组织再诱导分化出小苗,将小苗嫁接到栽培种枝条上,或者诱导苗产生根转移到土壤里,小苗在土壤中存活  相似文献   

5.
在棉花种间杂交中,亲本的亲和性与杂交当代的结实率以及后代基因的重组和稳定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亲本亲和性的研究是很必要的。但是,目前棉花种间杂交,特别是分类学上不同组的种进行杂交尚未成  相似文献   

6.
棉属野生种在海南岛的试种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自然条件优越,是一个天然大温室,是我国引种棉属野生资源最适宜的地方。为丰富棉花种质资源及研究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于1982年11月,在北纬十八度的崖城,筹建了海南岛野生棉种植园,经两年多的培植,先后种植棉属野生种及变种二十四种。其中四倍体种三个种,二  相似文献   

7.
试验于1991年12月12日至1992年1月10日在海南岛崖城本所野生棉种植园进行。以陆地棉品种中棉12为母本和4个染色体组的10个野生种进行杂交,共10个组合,并以中棉12自交为对照,不辅助任何保铃措施。最后收杂交单铃,统计成铃率、种  相似文献   

8.
大豆属多年生野生种及栽培种种子蛋白质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分析了5个多年生野生种及栽培种的种子水溶性蛋白。结果表明:各个种基本都有其特征电泳图谱。多年生野生种G.latifolia.G.microphylla及栽培种G.max的种内蛋白质图谱较为一致,而多年生野生种G.falcata,G.tabacinaG.tomentella种内蛋白质图谱则差异较大。种间蛋白质图谱比较表明:多年生野生种G.latifolia,G.micropylla、G.tabacina之间亲缘关系较近,而其他种间关系较远。野生种G.tomentella与栽培种G.max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雌、雄性高度不育等因素导致现有栽培蕉遗传基础狭窄、抗逆力衰退,杂交育种是拓展其遗传多样性并改良关键农艺性状的重要途径,但国内外鲜见相对系统的研究报道。为了寻找可杂交利用的父、母本材料,本研究对3份野生父本材料Musa acuminataMusa balbisianaMusa cheesmani的花粉活力进行检测,然后以5类栽培蕉,即香芽蕉(AAA)、粉蕉(AAB)、大蕉(AAB)、龙牙蕉(ABB)和皇帝蕉(AA)的多份代表性品种为母本,两两组合进行杂交,检测不同组合的结籽率、种子萌发率、正常苗率。结果表明:母本基因组型为ABB的品种均可结籽;与另外2份野生蕉相比,M. balbisiana作为父本时结籽率、种子萌发率和正常苗率3项指标总体上最为理想;近缘野生种M. cheesmani与栽培品种杂交可以获得后代。本研究较为系统地开展了香蕉杂交试验,取得了多项数据,可为国内外尤其是国内正在兴起的香蕉杂交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花生四大类型栽培种为母本,4个人工合成双二倍体野生种杂种为父本组成16个杂交组合,结果表明:16个组合的花果率和针果率变化范围都很大,显示各组合间杂交亲和力有较大的差异。野生种杂交种中以(Arachis.cardenasii×Arachis.batizocoi)F2为父本与栽培种杂交的亲和力最大;而栽培种类型中以天津豆(普通型)为母本与野生种杂种杂交的亲和力最大;但珍珠豆型与4个野生种杂种之间杂交的亲和力差异最小。16个组合中有许多授粉花不能形成果针而相互间表现不同差异。果针形成正常荚果有4种败育现象。  相似文献   

11.
玉米杂交不亲和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曾三省 《玉米科学》1998,6(1):001-003
利用国内发现的玉米杂交不亲和性材料Inco.1进行了正反交测交和回交试验 ,表明它不能接受除爆裂玉米外的任何一类玉米的花粉 ,因而果穗不结子 ,相反用它的花粉授到各类玉米花粉上 ,则能正常结子 ,说明它是一个单向杂交不亲和性材料 ,具有较强的花粉竞争优势 ,是由显性配子体基因Gas 控制的 ,这与国外认为所有的马齿玉米为ga因子控制的论点完全不同 ,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遗传材料。应用回交方法可以转育这种特性到其他类型的玉米上。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具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配列的3种探针和7种限制性内切酶对甜菜属近缘野生种和栽培种共12个材料进行了RFLP分析。结果表明,在甜菜属植物中表现了丰富的RFLP多态性。在21个内切酶与探针组合产生的100余条DNA分子量带型中,只有4条为12个材料所共有,表明了甜菜属植物种间遗传背景的复杂性和部分相似性。根据RFLP多态片断和分类结果绘制成的亲缘关系树状图看出,维比纳甜菜和大果甜菜与传统的形态分类有所差异,可各自划分为一个独立组,维比纳甜菜与普通甜菜组关系最远。同时表明了利用RFLP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准确地鉴定和识别品种或品系间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芝麻野生种与栽培种的交配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野生种(S.schinianum)和栽培种(S.indicum L.)宜阳白、中芝5号、鄂芝1号和中芝7号为亲本进行了正反杂交。以栽培种作母本,一次授粉和重复授粉均不能产生种子。以S.schinzianum作母本则产生秕种子,重复授粉提高秕籽率,但这些秕种子于土中不能发芽。离体培养授粉后8天的幼蒴仅野生种作母本的组合产生了小植株、植株的形态特征与野生种相似。  相似文献   

14.
花生属种间杂交不亲和性,限制了充分利用野生资源改良花生品种。我们采用杂交果针离体培养、外源DNA 导入和激素处理等生物技术克服了不亲和性,将野生种的遗传基因转移到栽培种中,获得了一批具有超亲优良性状的材料与品系。  相似文献   

15.
棉属栽培种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许多人用电泳法对棉属不同种及其品种的蛋白质及同功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获得了不同棉种有不同谱带的结果,为棉属现代化分类和天然异源四倍体的起源提供了生物化学方面的分类资料。光合能力和呼吸强度是植物种的特性,1985年和1987年  相似文献   

16.
花生野生种的利用,是科技工作者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这是因为花生野生种具有栽培种所不具有的基因源,如结实率高、蛋白质含量高、抗病虫和适应性强等等。但由于花生栽培种与野生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远,杂交不易成功,因而限制了花生野生资源在花生育种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芸薹属植物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芸薹属(Brassica)为罂粟目(Rhoeadales)十字花科的重要一属,广泛分布于北温带,约有100个种,其中我国约15种。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双重作用下,属内各个种又形成了许多亚种、变种及不同的生态型。因此,芸薹属植物实际上是一个遗传类型极其丰富,变异极其广泛的巨大基因库。这为进行芸薹属植物的种间杂交或与近缘属的属间杂交,培育或创造作物新品种,新类型,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棉属种间杂交创造新种质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棉属2个栽培种和5个野生种通过杂交—培育—选择—鉴定—繁殖,创造出抗病、抗虫、抗旱、优质纤维、特早熟等9种类型76个各具不同优异性状的新种质系。  相似文献   

19.
棉属种间杂交选育抗蚜虫新种质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陆地棉品种晋棉6号与野生种异常棉 (G.anomalum,2n=26)远缘杂交培育出了抗蚜虫新种质系TY23,可作为很好的亲本材料,进一步培育高产、优质抗蚜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韩国勇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7):1311-1317
为了解茶梅品种间杂交亲和性并为其亲本选择选配提供理论依据,以 12 个茶梅品种为材料,采用不规则配组法共配对 72 个组合,开展了花粉活力比较及杂交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有 66 个杂交组合能结实(91.7%),每个组合平均结实率为28.63%,其中 14 对组合杂交亲和性强(结实率在 50%以上),并以‘晚霞’ב银元’的杂交亲和性最好(结实率达 100%),43 对组合杂交亲和性较强(结实率在 10.0%~46.2%),9 对组合的杂交亲和性较差(结实率低于 10%);另有 6 对杂交组合无法获得杂交果实(8.3%);花粉活力对杂交亲和性有一定的影响,但杂交亲和性与花粉活力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供试茶梅品种中,‘有希’作为杂交父本或母本的亲和性均表现较强,‘乙女’、‘秋芍药’、‘昭和之荣’作为杂交母本的结实性较强,‘东红牡丹’、‘丹玉’、‘银元’、‘堪次郎’作杂交父本可增强母本结实性,‘晚霞’具有适合作杂交母本的单一偏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