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猪业》2008,3(3):70-71
知识窗 3二元杂交与三元杂交: 二元杂交:即指两个品种或品系杂交一次,一代杂种全部作商品用的杂交方式。该杂交方式所产生的杂种优势在经济性状上主要体现在繁殖性状、生长和育肥性状上,而在畜体的胴体性状上几乎不会体现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
杜洛克、大白、长白猪的生长和肉用性状杂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优化杂交组合,进行了杜洛克(杜)、大白(大)、长白(长)品种间杂交试验,测定了不同品种组合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胴体和肉质性状及其杂种优势率。结果表明,杜洛克、父系大白猪作终端父本与长大杂母猪杂交,其后代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胴体长、眼肌面积、后腿比例、瘦肉率及肉质等主要性状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 一、研究目的 二花脸猪是太湖猪的一个类群,以繁殖性能高、肉质鲜美而著称于世,但育肥性能和胴体品质较差。猪的经济性状视其遗传力的高低有不同的改良途径。本文旨在研究以二花脸猪作母本的杂交组合试验,分析杂种优势在繁殖性能、育肥、胴体等性状上的表现,筛选最佳组合,为二花脸猪的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旨在估计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正反交F1代杂种优势,筛选出合适的杂交方式,以提高优质肉猪的生产效率,满足人们对于优质猪肉的需求。本研究在山下黑猪(164头)和鲁莱黑猪(69头)及其正(6头山下黑猪♂×25头鲁莱黑猪♀)、反(3头鲁莱黑猪♂×35头山下黑猪♀)交4个群体中测定了生长肥育、体尺外貌(75~110 kg)、繁殖和胴体肉质(90~115 kg)4大类共43个性状,比较了这些性状在群体间的差异,并估计了正反交F1代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山下黑猪的生长肥育和体尺性状较好,鲁莱黑猪的繁殖和肉质性状较好,正反交群体介于它们之间。正交群体的繁殖性能优于反交群体,但生长肥育性能比反交差。由于这4个群体的母猪都是纯种,因此繁殖性状没有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除膘厚、胸椎数、45 min pH和剪切力无显著的杂种优劣势外,大部分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有明显的杂种劣势。生长肥育性状的杂种优势在正反交群体中的表现不一致,反交群体表现出显著杂种优势,而正交则无明显的杂种优势。本研究估计了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正反交的杂种优势,为筛选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的最佳杂交方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选用美系和台系杜洛克作终端父本与长大母猪杂交,对其繁殖性能、生长肥育性状、胴体性状指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繁殖性能方面,美系♂×长大♀组合(美系杂)好于台系♂×长大♀组合(台系杂),窝均产仔总数、窝均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分别高1.04头、1.09头、1.33 kg;生长育肥性状方面,美系杂在30~100kg阶段的日增重比台系杂高52 g,差异显著(P0.05),饲料转化率则是美系杂略优于台系杂,在30~100 kg阶段的耗料增重比分别为2.86︰1和2.94︰1;胴体性状方面,台系杂胴体的瘦肉率比美系杂胴体的瘦肉率高3.05%。说明2个品系的杜洛克公猪各有优势,因根据需要选择最佳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6.
以台系,美系和台美系杜洛克公猪与大长、土杂母猪杂交,对其繁殖、肥育等性能进行测定并经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台美系公猪繁殖性能好于美系公猪、台系公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台美杂交系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台系和美系,差异显著(P<0.05)。台系、美系胴体性状比杂交系要好,表明生长发育性状存在着杂种优势。不同品系间杂交组合在配种受胎、产仔、肥育性能等方面表现出较大杂交优势,且台美系为最优,表现出良好的配合力,可作为生产杜长大(或杜大长)杂交繁育体系终端父本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对太湖猪杂交肥育性能和胴体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对太湖猪杂交肥育性能和胴体性状的研究熊文中吴德杨凤周安国(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雅安市625014)太湖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除了以高繁殖性能著称外,还具有性情温驯、肉质鲜美、杂种优势显著等特点。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国家对其杂交利用与胴体品...  相似文献   

8.
杂交效果的好坏,既取决于双亲的遗传纯度,又取决于双亲的遗传距离,还取决于性状的遗传方式。据外国学者报道,猪的繁殖力、生活力等遗传力低的性状,杂种优势明显,呈显性遗传,背膘厚与胴体性状属高遗传力的性状,杂种优势不明显,呈中间遗传。而国内学者报道,猪的某些胴体性状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呈显性或超显性遗传。为进一步探讨猪的若干数量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遗传方式,作者利用“以湖北白猪Ⅳ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试验”材料,计算了不同杂交组合各类性状的杂种优势率,并对这些性状的遗传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养猪生产中,已越来越多地利用杂交繁育的方法。许多养猪业发达的国家,杂种猪占整个肉猪群的90%以上。杂交之所以应用如此广泛,是因为正确的杂交方式可获得杂种优势,使杂交后代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较强的生活力,较高的繁殖力,较快的生长速度以及较佳的胴体品质。在育种学中,一般认为低遗传力性状的杂种优势高,如猪产仔数、成活率、泌乳力、断奶窝重等;中等遗传力的性状杂种优势中等,如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等;高遗传力性状的杂种优势低,如体尺、体重以及胴体性状,这里所说的遗传力都是指来自纯种(品种)群体资料计算的遗传力。1杂种优势利用的意…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杜湘猪、杜圩猪横交后代繁殖、生长、胴体与肉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杜湘猪母猪较杜圩猪母猪体躯更长,背膘相对较厚,但背腰较长而窄;初产繁殖性能及胴体性状两者差异不显著;在肉质性状上,由于杜湘猪宰前活重极显著高于杜圩猪,脂肪沉积更加充分,使得大理石纹评分高于杜圩猪,其余指标均表明两者肉质优良。通过横交,毛色分离比例下降,但在繁殖、生长、肉质性状等方面仍存在整齐度低、一致性差等问题,还需进一步选育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猪的杂交改良工作中,往往重视胴体品质、生长速度等方面的研究,却忽视了繁殖性能的提高。生长速度、胴体品质等性状与繁殖率之间虽然存在很低的遗传相关,但一味追求前者,往往会导改繁殖性能的衰退(许振英1981),降低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在改良猪胴体品质、提高增重速度的同时,应兼顾繁殖性能,三者应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槐猪品种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利用中约克、大约克、杜洛克公猪分别与槐母猪进行二元杂交试验,并对试验猪进行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槐猪二元杂交试验组在胴体肉质性状的主要指标上均好于对照组,杂交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猪的大多数繁殖性状的遗传力很低 ,通过直接选择进展不大。长期以来 ,猪的繁殖性状遗传改良仅限于杂交。随着分子遗传学理论和技术的进展 ,影响猪繁殖性状的单基因或QTL的鉴别 ,使得MAS成为了可能。本文将从杂交利用、选择试验以及繁殖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对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作一综述。杂交利用杂种优势 (heterosis)是美国玉米遗传学家G H Shull在 1 91 4年提出的 ,主要是指杂种在生长发育、生产性能、适应力和抗病力等方面超过亲本均值的现象。养猪生产者长期以来认为杂交是提高繁殖性能的一个有效措施 ,这种提高 ,也称为杂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杜洛克(D)、大白(Y)和长白(L)3个知名西方品种与金华猪(J)的杂交利用情况。应用"基于基因组简化与测序的基因型判型(GGRS)"技术平台,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判定基因型。利用全基因组性状特异的SNP分子标记估算不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从胴体与肉品质、繁殖、健康和生长4个性状对金华猪不同杂交模式下的杂种优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共找到繁殖、生长、胴体与肉品质和健康性状潜在相关基因的SNP分别为1 835、2 174、196 057、17 200个;在二元杂交组合中,♂杜×♀金(D×J)为较优组合;在三元杂交组合中,♂金×♀长大(J×LY)为较优组合;在四元杂交组合中,♂杜金×♀长大(DJ×LY)为较优组合。本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金华猪不同杂交模式的杂交优势进行预测,可大大减少后续的配合力实验,结果可为金华猪的保种和杂交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杜洛克、巴克夏为父本,采用陆川猪、莱芜猪、湘西黑猪及圩猪为母本,进行黑猪杂交组合试验,对其杂交组合当胎繁殖性能及后代繁殖性能、生长肥育及屠宰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个地方品种杂交当胎的产仔数与其杂交父本杜洛克及巴克夏无关,而仅与其本身繁殖性能相关;地方猪种杂交繁育时,较纯繁产仔数有所降低;4个杂交组合繁殖性能杂种优势明显,在其父本一致的情况下,其繁殖性能受母本影响较大,即母本繁殖性能高,则其后代繁殖性能也高。杂交后代出现毛色分离现象,即一致性较差,尤其是杂交后代进行横交时,由于其遗传性能不稳定,毛色分离更加突出;杂种猪胴体及肉质性状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6.
前言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养猪生产力已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养猪生产中,除了利用杂交后代生长、肥育的优势外,繁殖性能方面的杂交优势近年来已逐步受到重视。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Sellier,1976;Johnson,1981;Jiang Zhihua et al,1988),繁殖性能的母本杂种优势是明显的。二花脸以繁殖力高闻名于世,而且母性好,耐粗饲,肉质优美。然而,二花脸猪甚至其二元杂种猪在生长性能以及胴体品质方面难以令人满意。因此,需用二花脸杂一代作母本,再与另一外来瘦肉型猪种杂交,进行三元杂交生产商品猪。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我国养猪界对杂种优势的利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展开了大量的杂交配合力试验,由于杂交生产的推广,杂种优势的获得,给养猪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这一杂种优势的利用,主要在商品肉猪和杂交母猪这两个方面,而对杂种公猪的杂种优势利用,尚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为此,我场在91至92年期间,进行了对杂种公猪生产性能的系统试验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农科院畜牧所良种猪技术研究中心1998年10月从法国引进大约克原种猪,经过三年多的饲养、观察和选育,发现该品种猪具有适应性强,体质较粗壮,蹄质坚实,产仔数多,泌乳力强,胴体瘦肉率高等特点。现将法系大约克猪的生产性能测定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测定猪的选择选择2000年春季产仔的法系大约克猪37窝,2000年秋季产仔的34窝和2001年春季产仔的42窝,统计母猪的繁殖性能;选择血统一致、体重相近、发育良好的健康生长猪进行生长肥育性能和胴体性状的测定。1.2测定性状母猪的繁殖性状、生长猪肥育性能和胴体性状。1.2.1母猪繁殖性状。…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高繁殖效率和高品质猪肉的商品生产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引进加系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皮特兰,从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和胴体性能3个方面对4种杂交组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二元杂交母猪中长大母猪表现最佳:在三元杂交优质商品瘦肉型猪,杜长大或杜大长是高产高效最佳组合。试验结果还表明,最大限度地提高养猪效益,必须在种、料、舍、病、法等方面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20.
施启顺  吴民定 《养猪》1992,(1):15-18
用选育群丹麦长白与大约克夏(Ⅰ、Ⅱ系)、杜洛克猪进行杂交试验,统计分析了各组合肥育、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平均值和杂种优势率,讨论了各主要性状杂种优势的表现规律,筛选出适于外向型猪场采用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