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集安县地处东北长白山脚下,气温冷凉(年平均气温6.3℃)、无霜期短(145—150天)。花生经常遭受低温冷害,秕果多、产量低。 为了战胜低温冷害,夺取花生高产,我们在通沟村九队设置了三十亩地膜覆盖高产栽培试验田,取得了总产24,217斤,平均亩产807.2斤的好收成。现将丰产栽培技术简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花生亩产800斤以上的高产规律,我们在总结76年花生亩产800斤的经验基础上,77年又培创了1.16亩花生丰产田,夺得了总产1062.6斤,平均亩产916斤的新纪录。这是我们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深入揭批“四人邦”,用毛主席哲学思想培创花生高产的结果,是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取得的,现将培创花生高产的具体作法及其经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招远县勾山公社曹孟大队,1982年种植的106亩花生高产田,经地区、县有关单位共同验收鉴定,亩产鲜果1754.7斤,折干率64.0%,平均亩产干果1123斤,创我省花生百亩面积上的单产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4.
湛江地区组织了花生高产栽培协作组,研究高产规律,总结高产经验,推广高产措施,对开展高产运动、指导大面积花生生产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自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九年,协作组培创高产花生面积10.506亩,平均亩产844.47斤,高产田块亩产变幅813——872斤(亩产超800斤田块附表1)。对高产花生田进行了大量调查和测定工作,从而初步认识花生亩产超800斤的理论与技术,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棉花亩产皮棉三百斤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生育规律,1980年至1982年我们在桃圩公社棉种场承担了地、县科委下达的棉花高产栽培试验研究课题。由于上级党政的关怀和科技人员的指导以及棉种场职工群众的帮助,连续取得了亩产三百斤以上高产稳产的较好成绩,经省、地、县各级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考核验收,80年1.05亩,亩产308.9斤;81年1亩,亩产304.3斤,而全场14.3亩棉田,平均亩产80年为68.4斤,81年为171.7斤。 82年,高产试验田扩大到相邻两块,一号田实测面积1.354亩,采用地膜复盖栽培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花生是平邑县魏庄公社南武城大队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一九七八年种二百二十亩,平均亩产六百八十斤,并出现了亩产八百斤以上的地块二、三十亩,其中由省、地、县、社、队领导干部、科技人员、贫下中农组成的三结合验收小组验收的一亩九分六厘四毫,亩产达到九百六十五斤二两。(一)栽培经过这块地位于该大队西南边的苍山北坡半山腰,南、西两面环山的小山梁上,是一九七五年冬新整大寨田,土层深厚,土质为褐红棕色,砾质粘土,七六年种植地瓜,七七年种植棉花,七八年春三月二十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油料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探索新的高产途径,我们在临沭县韩村公社大蔡庄农科队开展了油菜、花生复种创千斤高产试验。第一季油菜1.37亩品种为“淮油六号”平均亩产440.4斤;同块地第二季种花生,品种为“新城早”1.18亩,平均肖产荚果568.4斤,两季亩产花生、油菜共1008.8斤。为提高油料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收益,改善人民生活开创了一条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8.
5年来我们先后在大泽、古井、杜阮等丘陵区搞花生示范片,共种春花生139.3亩,平均亩产467.6斤(见表1)。联系点围田区礼乐为民乡,81年以来花生年年亩产过400斤。沙田区睦洲南安点,82年连片267亩春花生,亩产501斤,多年实践表明:全苗不早衰就能实现花生亩产超过400斤,大面积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电白县羊角公社爱群大队为了探索花生高产规律,一九七八年搞秋花生高产试验田一点三四一亩,经省农科院、湛江地区农业局、湛江地区花生攻关会议代表、电白县科委、县农业局、羊角分社党委、公社农科站等单位代表前后五次验收,共收湿豆二千○三十六斤三两,干豆为一千○九十七斤二两,平均亩产八百一十八斤二两,创湛江地区秋花生亩产最高纪录。七七年秋花生种植时雨多,推迟了种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油料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探索新的高产途径,我们在临沭县韩村公社大蔡庄农科队开展了油菜、花生复种培创千斤高产的试验。试验田面积共4.07亩,第一季油菜在五月二十三日经省农科院、省花生所,临沂地区农科所和公社农技站的三结合小组验收,平均亩产油菜341.4斤,其中1.37亩淮油六号亩产440.4斤;第二季花生在十月二日经省农业局组织的高产验收组验收,在亩产油菜440.4斤的地块内,实收“新城早”花生1.18亩,平均亩产皮果568.4斤,两季亩产花生、油菜1008.8斤。“花28”花生亩产皮果599.8斤,油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尽快掌握花生亩产800斤以上的高产规律,促进花生大幅度增产,提高花生科学技术水平,争取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七六年我们培创了1.176亩花生丰产田,夺取了总产948.8斤,平均亩产806.8斤的好成绩,这是我们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用毛主席哲学思想指导培创高产的结果,是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具体指导下所取得的,是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取得的。现将培创丰产田的初步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摸索花生高产经验,指导大田生产,我们从1977年开始组织花生高产攻关。79年发展到17个公社,82个大队参加,搞攻关田130块,面积1120亩,经过县、社联合实产验收,亩产超过600斤的,有42块,382亩。其中亩产达到700斤的7块,65.8亩;突破800斤的8块,70.95亩。杏现大队3.289亩高产试验田,实收干果3016.9斤,平均亩产917.1斤,花生单产创我县最高纪录。 通过高产攻关实践,提高了技术水平,积累了高产经验,使我们对800—900斤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有了初步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建立,科学植棉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区棉花生产的发展步伐大大加快,一九八二年全区植棉63.4万亩,总产量81万担平均亩产皮棉127.7斤,亩产200斤以上的农户成批涌现。为了满足千家万户普及高产植棉技术的迫切需要,开创一九八三年棉花生产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花生学报》2001,(1):20
花生高产田土壤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深活松的土体构造和上松下实的土层结构的高产土体。1)结实层疏松。 0~ 10cm的表土层为结实层 ,土质最好为干时不散不板 ,湿时不粘不懈的沙质壤土或砾沙壤土 ,砂砾应占 34 .4 %~ 4 6.4 % ,粉沙粒占 37.0 %~ 4 8.2 % ,粉粘粒占 16.1%~ 17.4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应为 7.6~ 10 .4g/kg ,全氮 0 .4 9~0 .712 g/kg ,全磷 0 .57~ 1.2 9g/kg ,速效磷 2 4~51mg/kg ,速效钾 4 8~ 74mg/kg ,活性钙 1.52~2 .15g/kg。2 )耕作层暄活。 0~ 30cm为耕作层 ,要求暄活肥沃。土质最好为粉沙壤…  相似文献   

15.
<正> 江苏省无锡市河埒渔业大队第一生产队的2.5亩鱼池,1982、1983连续两年获得亩净产超过5000斤的好收成。他们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一、草、鲢、镛、鲂、鲤、鲫和非州鲫鱼等多品种合理搭配密养,投放大规格鱼种,每亩池塘共投放1192斤鱼种。在饲养过程中,前期主攻草、鲢、镛、鲂鱼,进行强化饲养;后期再主攻非州鲫鱼、鲤鱼、和鲫鱼;中间补放一些夏花鱼种,到秋后  相似文献   

16.
安徽金寨县苏口茶場共有茶园321亩,现有采叶茶园61亩,去年春茶期,从4月16日至6月10日止共采制各类干毛茶10,140斤,总产值10,818元,平均亩产166斤8两,比1958年亩产64斤增产160%。同时出现大面积丰产茶园12.5亩,平均亩产367斤;高额丰产茶园2亩,平均亩产达到488斤;不仅产量跃进,质量也比1958年上升22.3%,总产值增长25.5%(即增加  相似文献   

17.
花生是我省的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因而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花生生产的发展,颇受农村广大干群的欢迎。为了继续提高花生产量,针对花生覆膜栽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地膜覆盖花生栽培技术研究。经过几年试验,  相似文献   

18.
松溪县茶平公社下岭小学,有一块政和大白茶茶园,面积1.46亩,连续几年获得高产。1978年亩产干毛茶473斤,1979年提高到521斤,1980年又提高到612斤,创造了我省政和大白茶小面积高产的最高纪录。1981年该校师生认真总结了几年来“政大”高产的经验,加强管理,使茶叶亩产进一步提高。该茶园共收鲜叶3791斤,折干毛茶  相似文献   

19.
红麻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但由于栽培技术不同,产量差异很大,高的亩产上1000斤,低的只有300—400斤。为了探索红麻亩产800斤的栽培技术,给实现大面积均衡高产提供科学依据。1980年,我们采取小区试验与大田生产相结合的方法,对红麻不同的品种、播种期、栽培密度、施肥水平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综合于后。  相似文献   

20.
红麻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但由于栽培技术不同,产量差异很大,高的亩产上1000斤,低的只有300—400斤。为了探索红麻亩产800斤的栽培技术,给实现大面积均衡高产提供科学依据。1980年,我们采取小区试验与大田生产相结合的方法,对红麻不同的品种、播种期、栽培密度、施肥水平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综合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