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油杂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秦油2号不育胞质2A培育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0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农业部推荐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推品种。特征特性:中油杂2号属半冬性中熟甘蓝型油菜。株高175厘米左右,分枝部位40厘米左右,单株有效角果380个上下,每角粒数约18粒,籽粒较大,千粒重3.6克左右。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中油杂2号芥酸含量为0.90%,硫甙含量20.70摩/克(饼)。含油量40.86%,品质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目前杂交…  相似文献   

2.
《农家顾问》2006,(9):32-34
中油杂2号中油杂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培育的半冬性中熟甘蓝型双低三系杂交油菜品种,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高175厘米,单株有效角果360个左右,每角粒数17~21粒,千粒重3.6克左右。芥酸含量0.90%、硫苷含量为20.70微摩尔/克(饼),含油量40.86%  相似文献   

3.
宁杂9号属甘蓝型半冬性早中熟杂交油菜新品种,母本是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430AB,父本是双低品系P65,2002年育成,2005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在江苏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71.90 kg/hm2,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12.61%;成熟期比对照早1.8 d;芥酸含量0.69%,饼粉硫苷含量23.05μmol/g,含油率41.06%。宁杂9号适宜于江苏省及长江下游邻近省市种植。  相似文献   

4.
中油杂6号     
中油杂6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2003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作为长江流域重点推广品种。 该品种为半冬性甘蓝型,苗期叶片上冲,株型紧凑,株高1.7米左右。熟期与中油821相当。一次有效分枝10个左右,单株有效角果荚数368个左右,每荚粒数20粒左右,千粒重3.5克。  相似文献   

5.
耿玲 《农家顾问》2007,(7):34-34
“沪油杂1号”由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选育,是我国第一个经国家鉴定的高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隐性核不育杂交双低油菜品种。2003年通过上海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审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2004,(16):26-27
中油杂2号(778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秦油2号不育胞质陕2A培育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油20040l”。中油杂2号适宜在长江流域两熟和三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蓉油12号是成都市第二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蓉油系列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之一,2004年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蓉油12号属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双低三系杂交种,具有双低优质、高产稳产、高含油率、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中熟等特点。2006年  相似文献   

8.
沪油杂2号系上海市农科院育成的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品种.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品质优.2005年2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长江下游地区油菜主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双低油菜品种湘油13号选育及品种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选育双低油菜新品种,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湘油11号为母本,湘油10号为父本,育成了双低油菜品种湘油13号,湘油13号种子含油量达40%,芥酸1.35%,硫代葡萄糖苷26.1μmol/g,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该品种冬前长势强,生育期中熟偏早,抗性好,产量高而稳,适合湖南和江西等长江中游地区栽培,199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中油杂7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经营的丰产、优质、广适杂交油菜品种。通过国家和湖北省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4003鄂审油003-2003。1.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三系杂交种。平均株高180厘米,株型紧凑,分枝部位较低,一次分枝9个,二次分枝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77个.每角粒数17.2个,千粒重3.2克。抗倒性较强。2.品质优。芥酸含量1.08%,硫苷含量28微摩尔,克,含油量35.87%,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标准。3.熟期早。全生育期平均213天。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杂11号属甘蓝型半冬性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母本是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2A,父本是双低恢复系P10,2004年育成,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08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在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648.25 kg/h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3.15%;成熟期比对照早2~3 d.在江苏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925.1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5.12%,成熟期比对照早3~5 d;芥酸含量0.05%,硫苷含量(饼粉)20.33 μmol/g,含油率43.34%.宁杂11号适宜于长江上游、江苏省及邻近省市种植.  相似文献   

12.
蓉油13号是成都市第二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蓉油系列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之一,2005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和国家审定。蓉油13号属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双低三系杂交种,具有双低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熟期较早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1.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审定的、熟期合适的优质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如沣油730、湘杂油753等。  相似文献   

14.
中双五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和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合作选育而成。1999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双五号菜籽产量高,且出油率比非优质油菜要高2%~3%,油的食味口感好,可作为双低油菜产业化的首选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早中熟甘蓝型  相似文献   

15.
"双低"油菜品种的生育特点及高产优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双低”油菜的年推广面积已占全国油菜播种面积的近 70%。生产上已经推广应用的“双低”油菜品种主要有中油杂8号、中油杂 2号”、川油21、中双9号、华杂4 号、华双3号、湘油15号、蜀杂6号、油研7号、沪油15、蓉油6号、湘杂油 1号、湘杂油2号、秦优7号等,其中以中油杂8号、中油杂2号和中双9号尤其  相似文献   

16.
1.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审定的、熟期合适的优质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如沣油730、湘杂油753等。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双低”油菜的年推广面积已占全国油菜播种面积的近70%。生产上已经推广应用的“双低”油菜品种主要有中油杂8号、中油杂2号、川油21、中双9号、华杂4号、华双3号、湘油15号、蜀杂六号、油研7号、沪油15、蓉油6号、湘杂油1号、湘杂油2号、秦优7号等,其中以中油杂8号、中油杂2号和中双9号尤其具有代表性,这对提升我国油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优质油菜产业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油杂 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秦油 2号不育胞质 2A培育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 ,2 0 0 0年 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于 2 0 0 1年通过国家审定 (审定号 :国审油 2 0 0 10 0 4 ) ,并被农业部推荐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推品种。产量表现 中油  相似文献   

19.
高产、高油新品种丰油8号丰油8号是我公司科研人员杂交育成的甘蓝型半冬性中熟油菜品种,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单株结荚多,荚粒数多,千粒重高。籽粒乌黑,圆形,含油量高。耐寒、耐病、抗倒、产量高,全生育期220天。示范种植,株高165.8厘米,单株分枝20~25个,第1分枝高度13.4厘米。单株结角650个,角长13.1厘米,平均每角27粒,千粒重5克左右。一般667平方米产量250千克左右,高产田块300千克以上。皖油518该品种是安徽省农科院育成的半冬性甘蓝型双低优质油菜,已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优质高产、稳产、耐寒、抗倒伏,大田一般667平方…  相似文献   

20.
96F045D系云南省农科院油料所育成的双低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组合。2002年7月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云油杂1号”,成为云南省育成的第一个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该品种中早熟、高产稳产、抗旱、优质(双低)、含油量高。 1 特征特性及主要经济性状 “云油杂1号”幼苗直立,根系发达,苗期长势旺,叶片大而肥厚,叶、茎轻被蜡粉,花朵繁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