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泡桐火炕催芽育苗,出土早(比直接埋根早20天左右)、出苗齐、树苗壮、反苗快、成活率高。经试验成功后,于1978年在13个公社,1,500个生产队实行了泡桐火炕催芽育苗。据调查,桐苗当年高生长在4.5米以上,地径6厘米以上,每亩出圃优质壮苗可达450株左右,出圃率比直接埋根和苗床苗都有显著提高。现将火炕催芽方法介绍如下: 一、催芽育苗时间:种根3月5日至10日下池,于3月  相似文献   

2.
1983年,我们在曹村公社十二里庄大队,用地膜覆盖埋根育泡桐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年平均苗高4.07米,地径5.1厘米。当年出圃4米以上的一级苗占49.3%,比露地埋根育苗多4—27%,现将育苗情况介绍如下。 一、用地膜覆盖埋根育泡桐苗的方法 育苗地为沙壤土,在地表以下70厘米处有一层厚20厘米左右的壤质夹层,夹层以下为纯沙土。土壤透性良好,PH值7.2,地下水位在3米左右。育苗地有较好的排灌条件。育苗种根采自本大队苗圃的两年生泡桐,50厘米土层内的根系。地膜为农用聚氯乙烯塑料薄膜。  相似文献   

3.
秭归县两河口公社栗花大队油茶场科研小组,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油茶育苗的新方法——"催芽断根"法,经过去年试验,已初获成效,同原来一般育苗方法相比有显著的优越性.油茶苗木根系的特点是:主根发达,侧根很少,甚至没有侧根,细根更是稀少脆弱,起苗造林时,很容易切断主根,断去侧根和细根,因而植树造林往往成活率不高.实践证明,采用"催芽断根"法育苗,改变了苗木根系形态,促进了侧根、细根生长,变单轴根系为簇状根系.据调查,用新法培育的一年生苗,根系特别发达,其主根很短,长  相似文献   

4.
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不少新的泡桐育苗方式逐渐得以推广。我县除泡桐露地育苗外,还有地膜育苗、纸钵育苗,以及温床催根技术等。为了探求最佳的育苗方式,我们于1984年进行了不同埋根育苗方式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于后。一、材料与方法试验地设在我县许庄镇上吕村11队育苗专业户周增耀责任田内。树种为豫选1号泡桐。地膜宽度40厘米。(一)处理方式:试验分4种处理。1.处理Ⅰ催根 高垄 地膜。种根入农膜温床催根,根原始体普遍出现后,移栽  相似文献   

5.
泡桐是我县广大群众喜爱栽植的一种速生用材树种。解放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县泡桐有了很大发展。现在,全县泡桐农田林网面积已达28万亩,加上“四旁”栽植的泡桐,总计约有1,100万株。在生产实践中,褚河公社的阁街、余王大队林场及郭连公社的张涧大队等单位,利用小根培育出干高5米以上、地径6-8厘米,当年出圃率在70%以上的高干壮苗,为泡桐育苗提供了新的经验。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介绍了利用泡桐种根育苗的7种方法,即①直接埋根育苗、②催芽埋根育苗、③催芽埋根覆膜育苗、④纸体育苗、⑤纸钵结合地膜育苗、⑥留圃根萌蘖育苗、⑦平茬育苗,并介绍了苗期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泡桐树生长快,经济价值高,不少地区已把它列为种草种树、治穷致富的一个先锋树种。但泡桐多采用无性繁殖,在圃地直插埋根育苗,出圃周期长,苗木成本高,和当前大量的需求量形成突出矛盾。经我们在陇东黄土高原宁县的多点试验、示范、推广证明:采用温床纸钵育根,苗床加薄膜复盖的育苗法,是解决泡桐育苗中成苗少,育苗周期较长的一条途径。一、纸钵育苗的好处 (一)成苗率高。因在温床育根,便于控制温度、湿度,可抵御春寒,春旱,发芽率较圃地直插提高40%至45%,且出苗快。带钵移栽,大小苗分级、株行距一致,可减少缺苗,  相似文献   

8.
泡桐由于生长快,材质好,胁地少,颇受群众欢迎,已成为川塬地区“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但在渭北高原,常因春季低温、干旱,夏秋强度蒸发,而使埋根育苗出苗差、保苗难、成苗少、出圃慢(需二年出圃),不仅影响绿化进程,也造成了土地、种根、人力和资金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2年春,我们在蒲城县党木公社党南一队和县林科所实验苗圃,设置了泡桐埋根育苗地膜覆盖试验。1983年又在县林科所实验苗圃及翔村、苏坊、党木、平骆、荆姚等地布置泡桐埋根地膜覆盖育苗11亩,进行重复试验,效果很好。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1.种根:1982年所用种根,系从河南、渭南调入的兰考桐根。埋前进行温床催根处  相似文献   

9.
林业信息     
银杏高温催芽育苗法试验成功邳县(土巷)上乡林业技术员王士贤等同志大胆实践,经百次试验,银杏高温催芽育苗已获得成功.这种育苗办法简易,把种子放在地垄火坑上,只要累计温度保持在100℃,48小时,种子即全部发芽.然后把芽埋在土里,出苗率达百分之百,苗又齐又旺,当年树苗长到30—50厘米.摘自《新华日报》1985年4月3日泡桐两段育苗泡桐两段育苗仍属种子育苗范畴.在前段,种子育苗面积小,便于精细管理;后段在幼苗出现3对以上真叶并达到一定高度时,再移植于培养大苗的圃地上.两段育苗效果良好.据江西余庆县林业局报道,1982年5月4日前段育苗1.935平方米,7月21日调查,共有泡桐苗431株,平均每平方米有222株;后段移植后,于同年9月25日调查,苗木一般高24厘米;最高达51厘米;一般地径0.5厘米,最大达0.7厘米.此法投工少,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摘自《遵义林业科技》1983年第1期利用电热温床进行核桃嫁接孝义县核桃研究所任天保等试验证明,采用电热温床(工具:有电热褥、控温仪、愈合温床等)  相似文献   

10.
对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埋根容器育苗技术进行总结,包括泡桐容器育苗过程中的种根保存、种根催芽、移栽、育苗基质及苗期的水分、光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按此方法进行育苗,苗木的育苗成活率高,可达98%,苗木质量好,节约育苗场地,育苗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1.
渭北旱塬泡桐埋根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渭北旱塬特殊气候条件,提出泡桐地膜覆盖埋根育苗技术的配套措施。试验表明,采用低垅或平床整地技术、塑棚牛粪或木屑催芽技术育苗,能提高出苗率、延长生长期、增加苗木生长量,Ⅰ级苗出圃率提高20%~40%左右,是渭北旱塬泡桐育苗当年成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总结出泡桐无性系埋根育苗中圃地整理 ,种根采集及处理、催芽、育苗、合理密度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时 ,对C0 0 1、C0 2 0两个泡桐优良无性系的苗期测定和上山造林对比进行定点观测 ,选出良种泡桐埋根育苗技术和适合武夷山地区生长的最佳无性系。  相似文献   

13.
泡桐根蘖嫩枝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目的泡桐根部不定芽形成根蘖嫩枝的能力很强,特别是在温床内进行催根育苗或营养钵育苗时,由于床内温、湿度适宜,填充物透气性好,根穗上根蘖嫩枝萌发的更多。据观察,在大田埋根育苗时,每个根穗上可萌生嫩枝3条左右;在温床内则可达5~7条。为了减少多余根蘖嫩枝对养分的消耗,保证幼苗健壮生长,一般对多余的嫩枝要进行多次抹除。用这些抹掉的根蘖嫩枝进行扦插育苗,省林科所渭河试验站已于1966年试验成功。为了在泡桐根蘖嫩枝扦插育苗技术上作进一步探  相似文献   

14.
泡桐直生根留床育苗技术是不进行种根的采集、贮藏、催芽和处理,也不进行整地和采取土壤增温保墒措施,而是在起苗后挖取种根时,每坑保留底层1—2个直生残根即可。春季幼苗出土后经过培土和穴施农家肥,使其产生大量的不定根形成强大的根系促使幼苗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15.
泡桐是我县广大群众喜爱栽植的用材树种,它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又是重要的出口物资。在毛主席关于“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指引下,我们积极开展了全县的泡桐选优工作,并于1974年春,在褚河公社余王大队营建了泡桐优树采根圃。现将基本作法简介如下: 1.圃地选择:泡桐良种采根圃圃地的选择是良种繁育好坏的关键。余王大队位于我县泡桐集中产区的颍河岸边,有十余年的泡桐生  相似文献   

16.
大田青苗芽苗移栽就是在温床催芽,待芽酋长至4~5cm“脱帽”后,移栽到大田范床上,培育大田苗。芽苗移栽育苗,苗木分布均匀,生长整齐,利于集约管理,可减少除草用工,可多出苗、出壮苗。在苗芽移栽前,将芽苗的根尖部分切除,这就是芽苗切根移栽,通过切报能促进项报形成,根系发达,提高造林成活率。江西省信丰县林业技术推广站于1991年春,在该公安西乡日光村农户何良山的育苗地上进行了湿地松大田直播和芽苗切根移栽2种育苗方法的对比试验。两种育苗方法育苗地各1亩,采用畦间隔对比,其回地选择清苗种子、土地利用率、三犁三耙、土…  相似文献   

17.
<正> 为更快地培养量多质好的泡桐苗,我们于1979年进行了泡桐根段(粒)育苗试验,共育根440小段,首获成功。现介绍于下: 一、选地及整理因泡桐根质地脆,穿透力差,应选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的壤土作圃地。苗圃地在前一年冬天深翻30厘米以上,育苗前每亩施足猪牛粪或堆肥30—40担,并均匀翻入土中,平整耙细,以待育苗。  相似文献   

18.
泡桐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为了在单位面积上多生产泡桐大苗、壮苗,1980年我们在泡桐育苗过程中应用根外追肥的办法,对促进苗木生长,提高出圃率,取得了显著效果.如大丰县大兴公社阜北八队,根外施肥的苗木平均高2.95米,最大3.2米,平均胸径3.8厘米,最大4.1厘米.根际加根外迫肥的苗木平均高3.55米,平均胸径4.5厘米,最大4.7厘米.具体方法介绍如下:在7月上旬到8月下旬,于泡桐苗木快速生长、对养分的需要较迫切的阶段,采用1%草木灰浸提液、0.5%尿素和1%  相似文献   

19.
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 S.Y.Hu)在泡桐属中突出的特点是生长快,被广泛引种栽培,生产上发展较快。为了探索兰考泡桐埋根育苗技术,确定其推广价值,1977年笔者引种兰考泡桐种根于陆良县林业局作埋根育苗试验,一年生苗平均高3.0米,地径6.4厘米,第二年立春前平茬,优良的植株高达7米,地径8.5厘米,一般高6.0米,地径8.1厘米。1979年从河南省兰考县引进种根50万进行大面积埋根育苗试验,成苗率达80%以上。试验越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泡桐大棚容器根插快速育苗及当年造林,缩短了育苗期及培养主干的时间,便于苗期管理,降低了育苗、造林成本,由于造林时苗木根系损伤小,将会降低泡桐丛枝病的发病率。1育苗1.1种根选择种根最好选择1年生苗木出圃后余留在圃地,或从苗木上修剪下来的根。2年生苗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