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07年1月1日,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将在中国全面禁用,为此中国农业部推出了一系列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及其实用技术规范。其中拟除虫菊酯类的三氟氯氰菊酯防治小麦蚜虫、联苯菊酯防治蔬菜烟粉虱等均在推荐目录中。  相似文献   

2.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经济作物害虫的防治效果较好。但因为引起鱼毒和导致稻飞虱再猖獗以及经济效益等原因,一直不提倡用于防治水稻害虫。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在实际使用中鱼毒不象清水中那么高,稻飞虱再猖獗也是可以防止的。随着菊酯类农药的降价和水稻收购价的提高,使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水稻害虫的经济效益也有所提高。根据国外实际使用情况和我国试验结果,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水稻上使用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3.
产业信息     
《中国农资》2012,(40):26
<正>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市场前景广阔我国实施的节能减排和"高毒"类农药退出市场的政策有望大幅提升公司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市场占有率。尤其是由于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全面退市,国内农用市场对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需求趋旺,国内卫生用菊酯的需求在未来5-10年  相似文献   

4.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20世纪70年代由国外公司开发的一类仿生杀虫剂。它的开发被称为是杀虫剂农药一个新的突破。据有关专家推测,手性农药将成为21世纪新农药开发的热点。其中手性农药杀虫剂主要集中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作为新型高效仿生的杀虫剂。具有高效、安全、杀虫谱广、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可广泛用于果树、茶叶、棉花、蔬菜等,已被国家列入替代高毒农药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5.
2007年1月1日,甲胺磷等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在中国全面禁用,为此国家农业部推出了一系列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及其实用技术规范.其中菊酯类的三氟氯氰菊酯用于防治小麦蚜虫、联苯菊酯防治蔬菜烟粉虱等均在推荐目录中.拟除虫菊酯实际上是一类仿生杀虫剂,它是模拟了天然除虫菊素的基本分子结构,对一些化学基因加以改造,通过人工合成产生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菜青虫是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的主要害虫,在本地区该虫已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多种药剂产生较强的抗药性,且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农药具有高毒、高残留特性,严重污染蔬菜和环境,影响人畜健康。为此作者于2006年对千虫克等生物农药防治菜青虫进行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1日,甲胺磷等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在中国全面禁用,为此国家农业部推出了一系列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及其实用技术规范。其中菊酯类的三氟氯氰菊酯用于防治小麦蚜虫、联苯菊酯防治蔬菜烟粉虱等均在推荐目录中。拟除虫菊酯实际上是一类仿生杀虫剂,它是模拟了天然除虫菊素的基  相似文献   

8.
在设施菜地条件下,通过检测黄瓜果实及其叶片部分中的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量,研究不同时期、不同肥力土壤的设施菜地条件下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规律,结果表明:有机磷作为高毒杀虫剂仍然有不少检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作为新兴的低毒高效农药得到了广泛地使用,应注意农药监管,避免过量地施用,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因此,确定合理的农药施用量对保证食品安全及生产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天然除虫菊素的人工合成类似物。据报道,国际上已经研究过的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有1万余种,但商品化的只有一二十个品种。这类化合物有以下特点。 1.除个别品种外,都含有天然除虫菊的化学成分环丙烷基因。 2.杀虫谱广。可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双翘目、半翅目、直翅目、缨翅目等多种害虫的卵、幼虫、成虫,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效尤为突出,对传统农药产生抗性的害虫防效明显。 3.用量少,药效高。一般用量只相当于常规农药的1/10—1/20,按有效成分计算,亩用量大都在10克以下,有些高效品种商用量仅1克左右。 4.较低毒,低残留。多数拟除虫菊酯属低毒药剂,少数品种属中毒化合物。这类药  相似文献   

10.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用于水田害虫防治探讨及应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具有高效、广谱、较低残留等特点,但由于其对鱼类等水生生物高毒性以及可能导致稻飞虱再猖獗等原因,目前国内难在水稻害虫的防治上推广使用。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天敌的影响、可能导致稻飞虱再猖獗、害虫抗药性等方面对其在水田中使用的可行性提出了建议及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在山东省农业厅公布的首批替代甲胺磷等5五种高毒农药的推荐使用农药中,由玉溪山水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除虫菊素微囊慈浮剂榜上有名,成为山东省向全省推荐使用13家农药企业中唯一一个植物源生物农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除虫菊主要含有除虫菊和灰菊素,花、茎、叶可用来生产除虫菊酯类农药,是合成敌杀死、速灭杀丁及制作蚊香、避蚊油、灭虱粉的重要原料。除虫菊素对昆虫有较强的触杀、胃毒作用,能防治蚊、虱、臭虫、蝇等卫生害虫,能杀灭蚜虫、黑尾叶蝉、螟虫、介壳虫及毛虫等农业害虫。  相似文献   

13.
拟除虫菊酯农药是源自于天然除虫菊的一类人工合成仿生杀虫剂。此类农药过去被认为高效、低毒、杀虫谱广,用来代替有机氯农药和其他剧毒长残留杀虫剂,已在茶树、果蔬、人畜卫生等虫害的防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对农产品及环境安全也造成了一定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长期接触低剂量拟除虫菊酯农药也可能引发多种慢性疾病,且存在蓄积作  相似文献   

14.
酶联免疫分析(ELISA)是农药残留检测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方便快速、特异灵敏等优点.主要介绍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半抗原的合成方法,对拟除虫菊酯分子的环丙烷、氰基和芳香环进行修饰;对拟除虫菊酯水解产物进行修饰;增加一个连接臂作为半抗原.同时介绍了酶联免疫分析的研究进展,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半抗原的合成及酶联免疫分析进行了讨论和展望.酶联免疫分析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检测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设施大棚农药污染残留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弗罗里矽柱净化前处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GC)方式,依据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丰度比,对辽宁某地区大棚内种植黄瓜及其叶片部分样品中的有机磷类农药(粉锈宁、乐果、敌敌畏、喹硫磷、辛硫磷、噻嗪酮、甲拌磷、马拉硫磷和对硫磷),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百菌清、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的残留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有机磷类农药检出种类不同定,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出情况较为稳定,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叶片中的检出率均略高于在果实中的检出率,且在不同时期不同大棚检出情况略有差异.针对当前农药施用现状,应多注意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使用和监管,对于有机磷类高毒性农药应减少或停止施用.中低毒性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应加强其作用的宣传并控制其使用量,避免追求高产量而盲目过量的施用,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3种植物源农药对鹌鹑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试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3种植物源农药对鹌鹑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评价其对环境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一次性"经口染毒法"和"半静态法",确定3种农药对鹌鹑和斑马鱼的毒性大小与分级。[结果]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对鹌鹑急性毒性的LD50(168h)分别为13.09、97.04和111.75mg/kg.bw;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LC50(96h)分别为0.05、0.15和0.03mg/L。印楝素对鹌鹑的急性经口毒性等级为高毒,除虫菊素和鱼藤酮为中毒;印楝素和鱼藤酮对鱼的急性毒性等级为剧毒,除虫菊素为高毒。[结论]3种药剂对鹌鹑和斑马鱼都不安全,实际应用中必须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开发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郑永权邵向东姚建仁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药,人们把农药发展史划分为天然药物时代和有机合成农药时代。后者又可分为有机合成农药前期和当代有机农药时期,两者的分界线是高效的光稳定型农用拟除虫菊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袁红霞  秦粉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14-10716
近年来,随着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广泛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否对内分泌功能具有干扰作用,成了环境内分泌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主要介绍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内分泌功能扰乱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拟除虫菊酯被认为是有机磷农药的安全替代品,因此当有机磷农药被禁限使用时,其应用显著增加.目前,拟除虫菊酯销量约占世界杀虫剂总额的20%.这类农药的长期、广泛使用既带来了经济效益,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及其他非靶标生物.针对这一问题,已开发出多项修复技术,其中微生物法高效环保、成本低廉,已成为修复拟除虫菊酯污染的最优方法.笔者综述了最新分离的拟除虫菊酯降解菌株及其特性;拟除虫菊酯降解酶及其基因;拟除虫菊酯及其代谢产物(间苯氧基苯甲酸等)的降解途径.此外,还提出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除虫菊是目前最好的无公害"农药",是早为各国所公认的杀虫植物之一,除虫菊已在广东引种成功.除虫菊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株高50~80厘米,全株灰绿色,披绿色细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