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红曲发酵麦麸提取红曲色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研究了以麦麸为基质,逐步培养红曲菌完全在麦麸中生长,来发酵培养红曲并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红曲色素.在35℃、pH为6.0的最佳发酵条件下,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适红曲色素的提取条件:70%乙醇,60℃、pH为4.0时提取3h.  相似文献   

2.
红曲霉产色素发酵条件优化及抑菌性能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优化了3株红曲霉(Mg、M6、M8)产红曲色素的发酵条件:接种量5.0%、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72 h、初始pH 6.0.选择产色素最高的Mg菌株,用番薯淀粉培养液进行上罐发酵分析,探讨了Mg菌株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色素产量的变化规律,整个发酵过程分为3个阶段:0~40 h是菌体大量生长阶段,色素产量很低;40~90 h是色素生成期,色素生成稳定且产量高;90 h以后菌体生成和产色素能力下降.色素效价最高达到29.71 U·mL-1.测定了色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当培养液中的色素效价为0.9 U·mL-1时,就开始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色素效价达到3.6 U·mL-1时,其抑菌率也不再增大.  相似文献   

3.
以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吸附水溶性红曲色素溶液,95%乙醇洗脱,然后进行HPLC分析,结果表明,红曲色素含有8种黄色素组份,其最大吸收峰均在380 nm附近;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可实现红色素与黄色素组份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4.
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曲色素是天然色素,具有营养、无毒、多功能等优点。固态发酵是红曲色素生产的传统方法,与液体发酵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一直受到研究者关注。对国内外近期关于红曲色素研究的报道进行了综述,对影响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条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可为红曲色素固态发酵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贾君  童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605-13607
[目的]对红曲霉JF-02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温度、起始pH、培养时间、不同农副产品、氮源对发酵液中红曲霉色素含量的影响,同时利用正交试验得到最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红曲霉菌种产色素最优培养基组成为大米粉200 g/L、番薯粉30 g/L、葡萄糖10 g/L、谷氨酸钠15 g/L、硫酸锌0.1%,硫酸镁0.1%;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30℃,起始pH 6.0,发酵时间72 h。但是24-L发酵罐培养时,培养时间延长到84 h。[结论]该研究可为红曲色素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红曲色素提取的工艺条件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以固态发酵红曲大米为原料,探索红曲色素的浸取工艺,确定最佳溶剂为70%乙醇水溶液、最佳浸取温度为60℃。还对红曲色素对热、光、酸、碱、药剂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曲色素在150℃以下相对稳定;红曲色素对紫外线稳定,而对太阳光敏感;另外对于不同药剂,红曲色素的稳定性不同,少量NaCl、CaCl2对其几乎无影响,而Cu2+、Zn2+等离子对其稳定性有一定影响;红曲色素在pH3~11范围内可保持稳定的红色。  相似文献   

7.
憎水性红曲黄色素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乙酐处理水溶性红曲黄色素,得到了憎水性红曲黄色素,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90nm.由FTIR测定结果推测,在反应中可能产生酮与酸酐的缩合反应.反应后的红曲黄色素可以溶于多种较低极性的溶剂.在加热过程中,添加Al^3 的色素溶液稳定性较差,添加Sn^2 或Mg^2 的色素溶液比较稳定,而添加Fe^3 或Ca^2 后,色素溶液光密度则略有上升,色素溶液光密度随光照或水浴加热时间延长而呈接近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关注,天然、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是以后食品行业需求的重点。红曲色素是我国传统的由红曲霉发酵生产的天然食用色素,历史悠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红曲色素在在肉制品、饮料、调味品、面制品及其他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红曲色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憎水性红曲红色素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乙酐处理醇溶性红曲红色素得到憎水性红曲红色素,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07和428nm.根据FTIR测定结果,推测在反应中可能发生酮与酸酐的缩合反应.反应后的红曲红色素可以溶于多种较低极性的溶剂,在pH7.5-12.0的碱性缓冲溶液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在酸性和pH13.0缓冲溶液中,则出现浑浊.在加热过程中,添加Al3+和Fe3+的色素溶液稳定性较差,添加Sn2+的色素溶液比较稳定,而添加Mg2+和Ca2+后,色素溶液光密度略有上升.色素溶液光密度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呈近乎线性下降;在40、60和95℃水浴中加热,色素溶液光密度随加热时间的延长也呈近乎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有关红曲色素的提取及提高其色价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采用液态发酵法来制备用途广泛的天然红曲色素.研究结果表明:pH值的改变对红曲色素的色调有很大影响,添加NaCl和CaCl2能有效地提高红曲色素的提取率.另外,本文亦对红曲色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和普副粉生产红曲色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马铃薯和普副粉或甘蔗渣和普副粉为原料,添加适量的无机氮源,进行固态发酵,以代替大米原料生产红曲色素。结果表明,用紫红红曲霉3532菌种,按马铃薯90%和普副粉10%,或甘蔗渣90%和普副粉10%,水分55%,无机氮0.27%-0.30%,起始pH值5,发酵温度30℃,红曲色素用70%的乙醇溶液在40℃下搅拌抽提,色素产量可提高约10%。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一株G^-短杆菌红色素的应用价值,对自松乳菇子实体中分离的该G^-红色细菌种属与红色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细菌初步鉴定属沙雷氏菌属,其所产红色素包含水可溶及有机溶剂可溶两种组分;该色素不属于黄酮类物质,不同于胡萝卜素,可能属类胡萝卜素衍生物;该红色素可耐短时高温处理,对紫外线、还原剂以及对酸均较稳定,但易被氧化剂,Fe^2 及Cu2 ,散射光所破坏.该色素的变色pH域为8.68~9.94.  相似文献   

13.
影响杨梅鲜汁中红色素稳定性的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pH值、温度、光照、金属离子和添加剂等对杨梅鲜汁中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梅果汁中的红色素对酸碱度极其敏感,热稳定性差,耐氧化(过氧化氢)和还原(亚硫酸钠)性极差,防腐剂(苯甲酸钠)的消色作用较大。柠檬酸使果汁的色泽更加艳丽,NaCl和Vc也有不同程度的增色效果;蔗糖对色素的影响不大。6种可能接触的金属离子中,该色素对Fe2 、Cu2 最敏感,虽然其吸光度有所增加,但果汁色泽暗淡;Na 、 K 、Zn2 、Ca2 对该色素的影响较小。室内自然光和紫外光有一定的消色作用,室内暗藏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借助液-液萃取的方法,将茶汤中色素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2部分,采用HPLC-PDA检测、荧光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跟踪检测相关呈色物质在绿茶提取液储存期间的含量变化情况,探讨色泽劣变机理.结果表明,决定绿茶茶汤色泽的不仅限于水溶性色素,从茶汤中分离出的脂溶性色素,呈现出鲜活、黄绿的颜色,主要组分为少量的叶绿素和黄酮类物质;但这部分色素极其不稳定,保存数天内基本消褪;而去除了脂溶性色素的茶汤的储存试验显示,茶汤水溶性色素比脂溶性色素的稳定性高,脱除脂溶性色素可以使茶汤的色泽稳定性得到增强.通径分析表明,茶汤中含量微小的叶绿素与茶汤绿度呈正相关,对茶汤色泽稳定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光强对水稻叶色白化突变体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水稻叶色突变体——高光A和9522中脉白苗期对光强的响应,在光照培养箱中采用遮光法,观测了6种光强下2个水稻叶色突变体及其野生型的出叶速度、苗高和叶绿体色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相同生长期内,各种光强下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叶龄和苗高均小于野生型,且高光A比9522中脉白对光强更敏感.高光强下的高光A叶片白化表现最明显,而9522中脉白的叶片白化最明显表现在低光强.2个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叶绿体色素含量与野生型差异最小时的光强均为90001x,但高光A和9522中脉白的差异最大时的光强分别为21000lx和18000lx,这为今后深入研究2个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内在机制提供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HPTLC法测定绿茶脂溶性色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丙酮∶石油醚(体积比3∶2)混合提取液直接浸提绿茶中的脂溶性色素,用石油醚∶丙酮(体积比3∶1)溶剂系统层析展开,使用CAMAG高效薄层扫描仪在450和700 nm双波长扫描脂溶性色素,结果表明,直接浸提脂溶性色素方法简便,稳定;丙酮与石油醚混合的溶剂展开系统分离清晰色素斑点13个,根据其最大吸收峰波长和Rf值确定各斑点分别为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脱镁叶绿素酸酯a,b,脱镁叶绿素a,b,玉米黄素,紫黄质,叶绿素酸酯a,叶绿素a,叶绿素酸酯b,叶绿素b.  相似文献   

17.
山楂色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山楂色素的光谱学特性,Rf值、液相色谱性质。初步探明了山楂色素由两种色素组成,均为矢车菊色素,一种是矢车菊色素-3-半乳糖苷,一种是矢车菊色素的双糖或三糖苷类,两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分别为804%和196%。  相似文献   

18.
以Fe2O3,MnO2,Cr2O3等为原料,分别在电热条件和微波条件下合成了棕色色料,并用SEM,XRD、色度仪等手段,表征了色料的成分与结构及不同合成方法对色料呈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微波法合成色料,其合成温度较之电热法降低了200 ℃,合成时间缩短至电热法的1/12,所合成的色料具有颗粒尺寸分布均匀、晶粒尺寸细小、形状规整的特点,呈色效果较好,使用微波法合成的色料,可提高瓷绝缘子棕釉呈色的稳定性,减少釉面色差及缺陷.  相似文献   

19.
萝卜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心里美萝卜为材料,对萝卜红色素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为3 h、料液比1∶20[质量(g)体积(m l)比]、温度70℃的提取条件下,萝卜红色素提取的产量最高;在大孔树脂AB-8,NKA-9,S-8和NKA-II纯化萝卜红色素时,以AB-8树脂吸附能力最强,吸附速率最快。萝卜红色素热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25℃下半衰期为73 d;室内光线照射5 h后萝卜红色素的残存率比室外放置的高54.13个百分点;萝卜红色素明度指数随溶液pH上升而降低,颜色偏离红色而接近蓝绿色。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7种食用色素对香石竹的染色效应。结果表明:香石竹对日落黄和柠檬黄适应性较好;其次为亮蓝、胭脂红和苋菜红,对鸡蛋黄和果绿适应性较差。不同食用色素适宜的染色浓度和染色时间分别为日落黄12 g/L、3 h,柠檬黄6 g/L、3 h,亮蓝9 g/L、4 h,胭脂红9 g/L、4 h,苋菜红3 g/L、4 h,鸡蛋黄6 g/L、6 h,果绿12 g/L、6 h,适宜的pH值分别为8.0、8.9、6.6、8.9、9.2、8.3和7.6。切花开放程度大时染色速度快,花枝去叶与否对染色效果影响不明显。染色后的香石竹瓶插寿命显著缩短,但能达到切花所要求的4-6 d的观赏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