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硫酸链霉素对雏绍鸭有较强的毒性作用,本试验对7日龄、10日龄健康雏绍鸭以不同剂量的硫酸链霉素作颈部皮下注射,观察其毒副作用。结果,在剂量较大时,雏鸭出现瘫痪等不良反应,甚至死亡。同时,以人用硫酸链霉素和兽用的作比较,说明硫酸链霉素的纯度对毒副作用大小有较大的影响,纯度越高毒性越低。  相似文献   

2.
硫酸链霉素对雏绍鸭有较强的毒性作用,本试验对7日龄、10日龄健康雏绍鸭一的硫酸链霉素作颈部皮下注射,观察其毒副作用。结果,在剂量较大时,雏鸭出现瘫痪等不良反应,甚至死亡。同时,以人用硫酸链霉素和兽用的作比较,说明硫酸链霉素的纯度对毒副作用大小有较大的影响。纯度越高毒性越大。  相似文献   

3.
对雏绍鸭硫酸链霉素中毒病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链霉素对雏绍鸭有较强的毒性作用,本试验对7日龄、10日龄健康雏绍鸭以不同剂蛳的硫酸链霉素作颈部皮下注射,观察其毒副作用,结果,在剂量较大时,雏鸭出现瘫痪等不良反应,甚至死亡,同时,以人用硫酸链霉素和兽用的作比较,说明硫酸链霉素的纯度对毒副作用大小有较大的影响,纯度越高毒性越低。  相似文献   

4.
雏鸭霍乱也叫巴氏杆菌病,或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鸭、带菌鸭和带菌野禽及鸟类是本病的传染源。发病季节以冬季和春季多发,一个月龄内的幼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如:1999年12月24日河北省冀州市某养鸭场,从外地购进雏鸭2000只,于18日龄时感染此病,出现病鸭,20日龄时,开始有病鸭死亡,在以后的两天里共死亡雏鸭994只,死亡率为49.7%。由此可见,此病一旦发生,对养鸭业能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就此病及其防治方法作一介绍,供参考。  一.发病情况及症状  该病分三种类型,潜伏期1—3…  相似文献   

5.
鸭球虫病是养鸭场比较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各种日龄的鸭均有易感性,尤以雏鸭发病严重,死亡率较高,给养鸭业带来较大的危害。根据多次的诊治经验对该病作以下介绍。  相似文献   

6.
雏鸭曲霉菌病的诊治绍兴斗门镇某养鸭专业户一次购进1日龄绍兴雏鸭1500只,饲养在50平方米的鸭舍内,用未经太阳暴晒的稻草作垫料,饲以全价雏鸭饲料,7日龄开始部分雏鸭出现呼吸困难,不愿采食,到10日龄时几乎全群发病,期间用水溶性氟咙酸饮水,但不见效,共...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以传播快、病程短、肝肿大并有出血斑点为特征。 1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感染雏鸭,各品种的鸭都易感,日龄大小与易感性成反比,多发于1—3周龄的雏鸭,但死亡率以10日龄以内的雏鸭为最高,并且差异较大(15%-95%)  相似文献   

8.
将制备的鸭病毒性肝炎蛋黄抗体分别按中和抗体效价1:512稀释后,皮下注射4日龄和10日龄易感雏鸭。4日龄雏鸭注射剂量为0.1、0.3、0.5、1.0ml;10日龄雏鸭注射剂量为0.3、0.5、1.0、1.5ml。抗体注射后24h采用0.2ml(含100LD50)强毒进行攻毒,同时设攻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4日龄雏鸭最小预防剂量为0.3ml,保护率90%~95%;10日龄雏鸭最小预防剂量为0.5ml,保护率90%~95%。  相似文献   

9.
将制备的鸭病毒性肝炎蛋黄抗体分别按中和抗体效价1:512稀释后,皮下注射4日龄和10日龄易感雏鸭。4日龄雏鸭注射剂量为0.1、0.3、0.5、1.0ml;10日龄雏鸭注射剂量为0.3、0.5、1.0、1.5ml。抗体注射后24h采用0.2ml(含100LD50)强毒进行攻毒,同时设攻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4日龄雏鸭最小预防剂量为0.3ml,保护率90%~95%;10日龄雏鸭最小预防剂量为0.5ml,保护率90%~95%。  相似文献   

10.
1998年入秋以来,三水市大部分及我市部分养鸭户的雏鸭发生严重的鸭病毒性肝炎。此次雏鸭发病日龄小(2日龄已有发病)、发病急、死亡率高。某养鸭户应映,其饲养的l100多只雏鸭发生本病,当时仅应用抗生素治疗,最终存活不足60只。对本病有人曾尝试应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对雏鸭进行肌注作人工主动免疫,但是大部分应用此法的养鸭户反映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根据Hwang(1972)比较了肌注、口服、刺理和滴眼4种免疫途径,结果表明肌注产生免疫力最快,免疫后3天即可抵抗强毒攻击。但是此次雏鸭发病日龄小,用弱毒疫苗作人工主动免疫…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的治疗效果,试验对3、5和7日龄健康易感雏鸭注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强毒RPVA1301-Z株,攻毒24 h后采用不同批次、不同剂量卵黄抗体进行治疗,同时设攻毒对照组(不接种卵黄抗体,但攻毒)和健康对照组(不接种卵黄抗体,也不攻毒),通过剖检试验雏鸭,观察病理变化,统计攻毒保护情况及治愈率。结果显示,以0.5、1.0 mL卵黄抗体治疗3日龄感病雏鸭,治愈率为100%;以1.0、1.5 mL卵黄抗体治疗5、7日龄感病雏鸭,治愈率为100%,卵黄抗体使用剂量与感病雏鸭日龄呈正相关。研究表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对于感染初期的雏鸭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且不同批次卵黄抗体治疗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具有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雏鸭对黄曲霉菌表现敏感,实践证明,3日龄雏鸭按每千克体重370~560mg剂量口服黄曲霉菌素,即可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13.
1999年 9月 2日 ,微山县某养殖场饲养的 2 6日龄 460 0只雏鸭 8只突然发病 ,2 d后扩至全群 ,发病鸭约占 1 /3。通过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及病变观察 ,实验室诊断 ,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 ,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 )。  发病情况新购进雏绍鸭 460 0只 (从浙江引入鸭苗 ) ,饲养在约有 51 8m2的敞棚内 ,地面平养 ,干麦草为垫料。饲料自配 ,用塑料饮水器和竹杆自制饮水器具饮水 ,棚外用塑料薄膜铺于浅坑内作为洗浴池。 2 6日龄前雏鸭生长良好 ,从 2 6日龄发现 8只雏鸭不食 ,排黄白色稀粪 ,昏睡 ,此后病鸭逐渐增多 ,2 d后约有…  相似文献   

14.
行业会讯     
张家港市某养鸭户2003年10月24日引进一日龄肉雏鸭6000只,按常规饲养与免疫。饲养到7日龄时,禽主用庆大霉素给雏鸭饮水,以预防大肠杆菌病。开始按每只雏鸭500单位饮水,连用7d,但用该药饮水时不断有病死鸭出现,认为用药量小,接着加大用量,按每只雏鸭20000单位的庆大霉素给雏鸭饮水,第2天雏鸭死亡80多只,第3天死亡170多只。后请笔者前往诊治,剖检部分病死鸭,体内都有尿酸盐沉积物。  相似文献   

15.
2007年6月,我市某养鸭专业户购进1000只雏鸭,至20日龄时,个体较大的20—30只雏鸭发病,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南通市某肉鸭场于2003年7月份出孵雏鸭5000余只,采用池边网床饲养。雏鸭16日龄开始发病,并出现死亡。随后2d内死亡1300多只。用链霉素、恩诺沙星给鸭饮水,但效果不佳,病情得不到控制。  相似文献   

17.
1992年5月,我县一养鸡户因大剂量使用链霉素发生雏鸡急性瘫痪死亡。现报告如下。 (一)发生经过:养鸡户钱某饲养有罗斯商品代母雏40羽,30日龄(体重230g)时发现雏群精神欠佳,粪便稀软无形。遂用硫酸链霉素1g(100万单位)配成8ml水溶液,胸部肌注0.2ml/只。当注射到剩下最后1只时,发现有4只雏鸡倒地,并陆续发生瘫痪。  相似文献   

18.
雏鸭禽流感母源抗体消长动态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测定雏鸭禽流感母源抗体消长动态,试验选用绍鸭原种场商品代苗鸭52羽,公母各半,分为2组,分别于1、3、5、7日龄随机扑杀采血0.8ml;10、13、16、19、22、25日龄,每羽颈静脉采血0.5ml。经测定,1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平均值为7.3log2,3、5、7、10日龄分别为6.6log2、6.6log2、5.4log2、5.1log2,3~5日龄抗体出现平台期,此后呈逐步下降趋势,10日龄时降至接近禽流感抗体保护临界线,至25日龄时母源抗体基本消失。因此,对种鸭免疫抗体较高的鸭群,其后代首免时间以2周龄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49日龄雏鸭胸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及胸腺重量、胸腺指数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阳性率(ANAE^+)的测定,研究了雏鸭胸腺的生长及组织发育规律。结果显示,胸腺重量随日龄增长逐渐增加;胸腺指数在28日龄时达最高;1~28日龄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ANAE^+上升幅度较大;21~28日龄时胸腺小叶数量增多,并显著增大;28日龄时皮质部主要为小淋巴细胞;胸腺小体有3种形态。表明,雏鸭在1~14日龄时胸腺生长较缓慢,21~28日龄时生长十分迅速,28日龄时胸腺中大部分T淋巴细胞已发育成熟,35~49日龄时胸腺发育已趋于稳定;胸腺小体是具有高度活性的结构,与清除退变上皮有关。  相似文献   

20.
应用自行研制的雏鸭病毒性肝炎(DVH)蜂胶灭活苗,以0.5ml/羽剂量免疫1日龄雏鸭。结果显示,免疫7d后攻毒,具有保护力。免疫组和对照组死亡雏鸭肝脏的病理变化相似,存活的试验组雏鸭肝脏结构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