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目标产量与配方施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德君 《杂粮作物》2000,20(1):42-43
氮、磷、钾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三个主要营养元素,缺一不可。但是过去人们只重视氮、磷化肥的施用,而忽视了钾肥和有机肥的施用。土壤中的有机质和钾素得不到补偿,而使土壤板结,限制对肥力水平要求高的高产玉米品种综合生产潜力的发挥,所以要特别注重钾肥及有机肥的施用。这样不仅能满足玉米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而且能改善土壤结构,同时也补偿了土壤中亏缺的钾素和有机质。本试验的目的,研究不同的钾素和有机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从而为玉米的高产提供最佳的配方计量施肥依据。1 材料和方法本试验根据养分平衡法计量施肥,即依据…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锌肥对紧凑型玉米的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土壤供肥特点、肥料性能和紧凑型玉米需肥规律,对氮、磷、钾及锌肥进行了不同处理和不同比例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对氮、磷、钾及锌以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最佳,与不施肥的和其它处理相比,产量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董彦华 《杂粮作物》2000,20(1):44-46
1996 ̄1998年,通过土壤养分监测和田间肥料试验、示范、建立玉米平衡施肥最佳模式,并根据本地区土壤养分特点和作物需肥规律,生产适合本地区特点的配方专用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氮、磷、钾化肥施用比例失调,肥料利用率下降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水稻在凌海市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论述了水稻一次性深施肥的必要性及施用方法:筛选出N:P2O5:K2O的最佳配比为29:12:10,大面积示范增产10%左右;应用范围已辐射到辽宁省的北宁、盘锦等地区。水稻一次性深施肥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可观、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玉米平衡施肥对产量、养分平衡系数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李玉影  刘双全  姬景红  郑雨  佟玉欣 《玉米科学》2013,21(3):120-124130
在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采用多点田间试验方法研究玉米平衡施肥对产量、养分平衡系数、肥料利用率及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最佳处理(OPT)相比,3个试验点不施氮、磷、钾、硫、锌、硼肥处理的平均减产率分别为23.9%、9.0%、11.9%、7.0%、7.6%、5.5%。3个试验点OPT处理氮、磷、钾的平均平衡系数分别为0.92、1.06和0.42,说明,150~165 kg/hm2氮素投入、55~82.5 kg/hm2磷素投入略低,养分平衡处于亏缺状态,75 kg/hm2钾素投入过低,养分平衡处于严重亏缺状态。3个试验点OPT处理氮、磷、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6.2%、27.3%、46.7%;不施氮肥处理磷肥平均利用率为0.9%;不施磷肥处理氮、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0.7%和27.6%;不施钾肥处理氮、磷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3.1%和13.1%,可见,平衡施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3个试验点OPT处理氮、磷、钾的农学效率分别为14.1、13.6和15.5 kg/kg。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的鑫元复混肥的生产发展迅速,其产量年际间成倍增加,与之相配套的施肥技术受到科研单位与肥料生产厂家的共同关注。氮磷钾微量元素平衡施肥技术,发展到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阶段。本文基于研究与应用这一现实状况,提供肥料生产厂家如何利用现有科研成果、施肥技术方面的应用等思考。  相似文献   

7.
春小麦氮、磷、钾三要素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春小麦的营养特性。给合理施肥提供依据。以蒙麦28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春小麦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氮、磷、钾三要素吸收及其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密度适宜、氮磷钾肥配施下,各生育阶段的氮磷钾吸收比例分别为:分蘖末期2.88;1:2.68,拔节盛期3.11:1:3.82,孕穗期2.82:1:2.80。开花期3.11:1:2.74,乳熟期2.91:1:2.11,完熟期3.07:1:2.19;每生产100kg籽粒需吸收N3.75kg、P2O5 1.29kg和K2O 2.99kg,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N35.25%、P2O5 24.25%和K2O 67.45%。肥料利用率与经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平衡施肥技术对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玉米为供试作物,研究玉米高产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推荐施肥量与习惯施肥量在玉米产量效应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在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增长最快,磷肥不足易影响玉米苗期的干物质积累,施钾有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各处理以推荐施肥的OPT处理产量最高,比习惯施肥的FP处理增产6.5%,二者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OPT施肥水平下,玉米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是钾。因此,必须科学调配氮磷钾的施用比例,加大钾肥的施用量,实现玉米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9.
平衡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平衡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养分后,研究高寒阴湿区玉米的养分限制因子氮、磷、钾的平衡施用对玉米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养分后,氮、磷、钾是限制玉米产量提高的养分限制因子,养分限制顺序为P>K>N;平衡施肥提高了玉米产量,促进了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了氮、磷、钾的养分利用率,平衡施肥的最佳处理为OPT;平衡氮、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后,施磷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产量随着磷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宜的磷用量在增加玉米产量的同时,提高了氮、磷、钾的养分利用率与磷肥的投资效益,最佳磷肥用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10.
平衡施肥技术是增加作物产量、提升肥料利用率、节本增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举措。本试验共设置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任何肥料(CK)、常规施肥(F)、常规施肥无氮(FN0)、常规施肥无磷(FP0)、常规施肥无钾(FK0)、平衡施肥(B)、平衡施肥无氮(BN0)、平衡施肥无磷(BP0)、平衡施肥无钾(BK0)。试验通过对比不同缺素条件下的小麦生长状况以及平衡施肥与常规施肥在小麦生长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各缺素处理中,缺氮对小麦生长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缺磷,缺钾对小麦影响最小;相比常规施肥,平衡施肥处理的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分别提升了2.98%、3.55%、5.39%;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平衡施肥处理的养分吸收和利用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N、P、K吸收总量分别提升了5.00%、14.66%、5.03%,氮肥利用率、磷肥利用率、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8.52%、2.32%、24.20%,肥料利用率平均提升11.68%,经济效益增加87.15元/667 m2。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番茄平衡施肥技术,采用311-A回归设计,对番茄施用氮、磷、钾肥料进行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模拟出番茄氮、磷、钾肥料施用量与产量及利润的回归效应函数,应用边际分析方法,获得番茄最高产量施肥量为氮肥(N)567.48kg/hm^2,N:P2O5:K2O=1:0.47:2.03;最佳利润施肥量为氮肥(N)526.30kg/hm^2。N:P2O5:K2O=1:0.47:2.02。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玉芹  岳玉兰 《玉米科学》2004,12(3):106-108
论述了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的概况及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作用。秸秆还田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秸秆还田后,大豆、玉米和小麦等作物增产6.1%~14.3%。秸秆还田要确定适宜的翻压时间、翻压数量、补氮数量,并要保证秸秆粉碎。  相似文献   

13.
覆膜花生土壤速效钾变化趋势与平衡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176个覆膜花生地块的土样化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间花生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下降了12.3mg/kg,速效钾亏缺的主要原因是钾素投入总量不足,且氮磷钾施肥比例失调等因素所致。实施测土平衡施肥、加大钾素施用比例、实行作物秸秆还田等,可明显增加土壤钾素含量,有效提高花生产量。在当前生产水平下,建议覆膜花生田K2O施用量增加到150~225kg/hm^2,N2P2O5:K2O使用比例调整为1:0.44:1.20为宜。  相似文献   

14.
玉米吨粮田的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魏颖  张冬梅  杨晶  薛鸿雁 《玉米科学》2004,12(Z1):115-115
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结果表明,合理增加化肥投入量(玉米吨粮田最佳经济效益化肥投入量在2.6~2.9标吨),改进施肥技术(一次深施),可以达到高产出、高效益,为实现玉米吨粮田提供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5.
大麦倒伏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大麦抽穗至灌浆期、若遇连阴雨暴风天气,往往发生倒伏或严重倒伏.麦子一旦倒伏,不易扶理,同时影响套种作物,加重病虫害,又因群体内严重郁闭、妨碍通风透光、轻则田块减产3%~5%,重则甚至失收.在生产过程中、一些植株较高、增产潜力较大的品种得不到充分利用,尤其是棉麦套种地区,倒伏更是影响产量和下茬种植的关键问题.要提高大麦自身抗倒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减轻重灾年份的倒伏程度,这是大麦生产上的值得探讨课题.  相似文献   

16.
供氮时期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杨国航  崔彦宏  刘树欣 《玉米科学》2004,12(Z2):104-106
研究表明茎节对施肥时期的反应要小于叶片和叶鞘.对单株干物质积累影响最大的是穗肥,其次是拔节肥.底肥和苗肥对叶片和叶鞘的作用较大,拔节肥的作用平均,穗肥和粒肥及对照由于前期肥少,导致后期营养体较小,但穗肥、粒肥对子粒增重的影响较大,能有效促进生长后期干物质向子粒中转移.  相似文献   

17.
热平衡与玉米高产高效关系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于1993年采用掖单13玉米和克山白马铃薯,间套种与清种(CK);1994年用掖单13玉米品种分52500、60000、67500株/公顷3个处理。在主要发育期观测玉米冠层热平衡方程中净辐射(Rn)、土壤热通量(G)、显热通量(H)、潜热通量(LE)的变化特点,及其对玉米干生物量和产量、效益等的影响。热平衡方程中各分量随栽培方式、密度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旱作玉米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主要土类上经过5年多点试验研究,获得了黑龙江省旱作玉米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的参数.采用目标产量法,以N定P2O5,并提出了使用该技术时应注意的事项.此项技术经过大面积示范效果良好,平均增产率为16.8%。  相似文献   

19.
为指导河南小麦/玉米生产中钾肥的合理施用,于2010-2012年在高、中和低三种土壤供钾水平的试验点,研究了施钾量及施钾技术对小麦/玉米轮作产量、钾肥利用效率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钾、中钾和低钾土壤上施用钾肥,玉米分别增产4.76%~12.49%、7.56%~16.08%和7.01%~22.61%;小麦分别增产6.87%~13.87%、11.19%~18.57%和18.71%~27.49%。在不同供钾水平土壤上小麦钾肥利用效率均高于玉米,钾肥偏生产力表现为高钾点>中钾点>低钾点,高钾点钾肥当季利用率较高,低钾点的农学效率较高;当施钾量为90、135 kg·hm-2时,小麦和玉米均以钾肥分2次施用效果较好;施钾量为45 kg·hm-2时,玉米以底施较好,小麦以追施较好。低钾和中钾点在施钾量大于45 kg·hm-2时,基本就能维持土壤钾素平衡,而高钾点则在施钾量大于90 kg·hm-2时土壤钾素才有盈余。综合来看,高、中和低钾点适宜的钾肥用量分别在45、90、135 kg·hm-2左右,以钾肥分2次施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麦田氮素平衡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水平氮肥下麦田的氮素平衡状况,在夏玉米秸秆全部还田的基础上设置了不同的氮肥处理,测定了小麦植株全N含量、土壤硝态氮含量、氮肥氨挥发量和籽粒产量,分析了麦田不同土层硝态氮含量和积累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施氮量对氮素利用效率和麦田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植株氮含量、植株氮素总积累量、籽粒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施加氮肥使氮素养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与播种时期土壤硝态氮含量相比,成熟期硝态氮含量降低,且施氮处理下土壤硝态氮含量、硝态氮积累量高于不施氮处理;硝态氮积累量主要分布在麦田土壤表层,与施氮量成正相关关系。施氮量为0、160、220、280kg·hm~(-2)时,硝态氮淋失量分别为5.04、13.10、17.10、37.26kg·hm~(-2)。氮肥的氨挥发速率在施肥后第一天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遇到降雨或灌溉迅速降低至不施氮处理的氨挥发水平,氮肥氨挥发量与施氮量及时间存在正相关关系。160、220、280kg·hm~(-2)施氮量处理下,氮肥氨挥发量分别为0.65、0.77、1.01kg·hm~(-2)。从麦田氮素平衡来看,不施氮肥处理耗竭土壤氮素资源;施氮量为160kg·hm~(-2)时,有消耗土壤氮的风险;施氮量为220kg·hm~(-2)时,氮素投入与氮素输出保持平衡;施氮量为280kg·hm~(-2)时,有大量氮素损失到环境中的风险。为有效控制氮素淋溶和氨挥发损失,兼顾产量和节约生产成本,该区推荐施氮量为22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