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县太湖洞庭山区生产的碧螺春茶,是载誉中外的绿茶。碧螺春茶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据太湖备考记载“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山人朱元正采制其香异常,名吓煞人。宋商邱抚员始进,上题曰‘碧螺春’”。太湖洞庭山区是一个茶果间作的茶区。茶树和枇杷,杨梅,枣子,桔子等十多种果树交错其间。湖、山、田、茶、果、林蔚成一幅天然的美丽蓝图。茶树生长在这优越的自然屏障里,培育着有“花香果味”的碧螺春茶的自然品质。  相似文献   

2.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自古好地方!来到苏州,扑面而来的是融汇现代文明与典雅历史的城市文化,苏州园林、吴越软语、洞庭碧螺春茶都广为人知,作者以茶为职,对洞庭碧螺春茶更多了一分的关切和了解。洞庭碧螺春茶传世脍炙人口的美丽  相似文献   

3.
<正>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以芽多、嫩香、汤清、味醇"四绝"闻名于世,为清代著名贡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洞庭碧螺春产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茶吸果香,花融茶味,二者相得益彰,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加之太湖周边气候温和湿润,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孕育了碧螺春的良好品质。洞庭碧螺春茶区位于太湖之滨,空气湿润,气候  相似文献   

4.
<正>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以芽多、嫩香、汤清、味醇"四绝"闻名于世。洞庭碧螺春产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茶吸果香,花融茶味,二者相得益彰,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加之太湖周边气候温和湿润,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孕育了碧螺春的良好品质。洞庭碧螺春茶区位于太湖之滨,空气湿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5.
碧螺春茶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碧螺春原产于江苏省苏州太湖洞庭山。该地气候湿润温和、常年云雾弥漫,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的茶树品种和精细的加工工艺,成就了碧螺春茶的独特品质,其外形条索纤细、色绿隐翠、茸毫披覆、卷曲似螺,具“蜜蜂腿”特征;内质汤色嫩绿,香气鲜雅、兰韵突出,滋味鲜醇、回味绵长,叶底柔嫩,是我国十大历史名茶。为了使碧螺春茶能满足新时期市场的需求,本文从适制品种、栽培、加工和包装等技术层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碧螺春茶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6.
《茶世界》2009,(2)
苏州市洞庭山碧螺春茶业有限公司是苏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是江苏吴中集团控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下属子公司,公司主要产品以"玉品牌"高档洞庭山碧螺春茶,(特级一等、特级二等、一级)为主。公司坚持以洞庭山碧螺春茶叶的品牌化为中心与方向,采取基地加农户的生产模式。先后在  相似文献   

7.
碧螺春虾仁     
《广东茶业》2002,(2):39-39,38
碧螺春产于苏州太湖洞庭山,颇有历史渊源,据说原名为“香煞人茶”,后来,乾隆下江南饮之,龙心大悦,觉原名粗俗,遂改为今名。此是旧话,其色香味形却属上等,为当地  相似文献   

8.
新会员名单     
《茶世界》2017,(12)
<正>苏州市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茶业协会在2003年3月18日,成立于1998年的吴中区标准化协会,经吴中区民政局批准正式更名为:苏州市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茶业协会,以进一步加强对"洞庭山碧螺春"茶叶的行业管理工作。协会主要工作职能为:收集、发布信息;保护、宣传品牌;加强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协会目前由108名个人会员,50个团体会员,38名理事,22名常务理事,茶叶专业技术人  相似文献   

9.
洞庭碧螺春茶区茶树种质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碧螺春茶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品质风格和悠久的历史享誉海内外。2002年12月,洞庭碧螺春茶列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当前洞庭碧螺春茶产业存在良种普及率低、茶园单产低、茶叶产品品质参差、加工技术传统、假冒产品泛滥等诸多问题,影响碧螺春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茶树品种缺乏特色,茶园良种普及率低是最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茶树良种选育和推广更新上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0.
正碧螺春茶产于苏州太湖之滨的吴中区洞庭东、西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悠久历史享誉海内外。特别是洞庭山的茶园面积有限,地处于太湖水源保护区,必须采取无公害管理技术,防止农业面源污染,提高碧螺春茶的质量和档次,故加强碧螺春茶园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碧螺春传统加工工艺 碧螺春传统工艺分为杀青、揉捻、搓团、提毫、烘干等工序,加工以手工制作为主,“手不离茶,茶不离锅”。对制茶者个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产品品质较难统一。  相似文献   

12.
碧螺春茶是我国各茶之一。经过数十年来,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不断承前启后,丰富提高,形成了现在的采制方法。碧螺春茶的采制可分采摘、拣剔。和初制三个过程。初制中又可  相似文献   

13.
《茶世界》2010,(2)
随着春节的临近,市场成交活跃度大大提高,各类产品全面畅销,某些产品如碧螺春、松阳香茶、湖南平江针行茶都出现脱销局面。碧螺春、铁观音、安吉白茶是节前的主流消费品种。尤其是铁观音,市场占有量明显上升,今后仍然是主流茶叶。碧螺春、安吉白茶属绿茶类茶叶,铁观音属青茶类茶叶,是半发酵茶。市场价格上升了10%-15%。  相似文献   

14.
<正>洞庭(山)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早在隋唐时期即享有盛名,古代因其特殊的花香,被称为"吓煞人香"。传说康熙南巡苏州时,正式赐名为碧螺春。原产地东西洞庭山位于太湖东南部,东山岛是三面环水的半岛,西山岛四面环水,与东山岛隔水相对。东西山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有名的茶果间作区,枇杷、桃子等多种果树与茶树共同种植。江苏省农业厅1979年秋和1980年春对当地茶叶品种进行的普查报告显示,树龄在百年以  相似文献   

15.
“碧螺春”是我国著名的绿茶,原产于江苏太湖洞庭山,因香气高而持久,俗名“吓煞人香”,后康熙皇帝赐名“碧螺春”。现洞庭山有产制“碧螺春”茶园面积3万亩,产量310余t。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高档茶、明前茶的需求日趋增加,而作为老茶区的洞庭山同样存在着品种混杂、采摘期晚等问题,高档茶、明前茶的产量还不到总产量的1/4,老茶园改造势在必行。而当地通过筛选出的早茶品种进行繁育,时间偏长,  相似文献   

16.
1碧螺春生产的现状洞庭东、西山种茶、制茶,已有千年历史。说起碧螺春的来历,民间有两大动人传说的版本。其中共性是生长在太湖洞庭山石缝中奇香型的野生本地茶,被当地百姓采食,主要因其香气被世人所知,  相似文献   

17.
季小明 《中国茶叶》2010,32(12):51-53
洞庭山碧螺春茶产自历史悠久的碧螺春原产地江苏苏州太湖洞庭东、西山。据地方史记载,苏州种茶始于两晋南北朝,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就有茶叶出自"长洲县(今苏州市)洞庭山"的记述。宋朝时,此茶已作为贡茶,据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1084年)记载:"洞庭出美茶,旧入为贡……"。清初,洞庭茶俗称"吓煞人香",据清代王应奎《柳南续笔》(1757年)记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每岁土人持竹筐采归,以供日用……康熙某年,按候采者  相似文献   

18.
《福建茶叶》2008,31(Z1)
对于爱茶的人来说,手上有一泡好茶,那么欣赏它的时候少不得要寻得有好水好壶相伴.  相似文献   

19.
《茶世界》2009,(2)
碧螺春是一种极具观赏性质的小叶种绿茶,成茶不仅纤细而且卷曲成螺,这也是康熙为什么叫它"碧螺春"的一个原因。碧螺春除了呈现一般绿茶色"绿"的特点外,更有茸毛遍体,仿佛如一身着银狐皮草的江南绿衫女子,温婉可人。  相似文献   

20.
茶在"饮中为第九"之说,出自诗僧担当的诗句。担当(1593~1673),法名普荷,又名通荷,字担当。云南晋宁人,俗姓唐,名泰,字大来。原籍浙江淳安,其先代于明初从戎于滇。其诗曰:"好茶如酒亦神仙,名姓须将杜老传。谱入饮中为第九,纵虽不醉亦飘然。"于是,所谓"饮中为第九"就容易使一些人造成茶在诸多饮料中排名"第九"位的误解。其实不然,"饮中为第九",实质为第一。这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数字中的极数,茶是饮中之冠。所以,茶在所有饮料中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