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壳寡糖处理对翠冠梨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壳寡糖500mg/L溶液浸泡翠冠梨果1min,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晾干后置于5℃、90%RH条件下贮藏,研究壳寡糖对翠冠梨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500mg/L处理可明显降低翠冠梨果实在冷藏过程中的呼吸速率、失重率,保持硬度,减缓果肉组织中糖类、有机酸和抗坏血酸等营养物质的消耗,延缓衰老.说明壳寡糖500mg/L处理能有效延长梨果冷藏保鲜期,对贮藏品质的保持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壳寡糖处理对红橘果实贮藏品质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红橘为试材,果实采后分别以1.0%,2.0%,3.0%浓度的壳寡糖溶液浸泡处理红橘果实1 min,研究壳寡糖处理对红橘贮藏品质、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处理能较好地保持贮藏红橘果实的感官品质、风味品质、营养品质,有效调节控制果内细胞成熟衰老,从而延长红橘果实贮藏期.1%壳寡糖处理果实的各项品质、生理指标优于其它处理组,为有效延长柑橘果实贮藏时间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不同采后处理以提升‘红肖梨’采后品质,进一步调节‘红肖梨’后熟期,减少贮藏时间.[方法]以古窖和冷库贮藏时间不同的‘红肖梨’果实为材料,对其进行乙烯利处理后测定果实品质.[结果]随着时间增加,冷库贮藏的果实Vc含量和酸含量高于窖藏对照,果实石细胞数目及直径大于窖藏对照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高于窖藏对照;经过乙烯利处理后,两种储藏方式下果实的硬度、Vc含量、酸含量、石细胞数目及直径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出汁率和总糖含量均上升.乙烯利处理加速了果实后熟过程,2种储藏方式对降低石细胞数目和直径均有明显效果;传统窖藏方式下酸含量比冷库储藏低且在窖藏30 d时乙烯利处理果实酸含量最低.[结论]传统窖藏的果实经500 mg/L乙烯利处理10 d后,采后品质有效提高,后熟期缩短,贮藏时间可缩短至30 d.而冷库贮藏可延长果实后熟期至150 d左右.在贮藏60 d时经2 000 mg/L乙烯利处理10d即可上市.根据市场需求,不同储藏方式的‘红肖梨’可结合乙烯利处理,来调节其上市时间.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赤霉素(GA3)处理对鸭梨果实组织乙烯生物合成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mg/LGA3处理就可抑制鸭梨果实组织圆片乙烯的产生。添加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实验表明,GA3处理能抑制鸭梨果实组织转化ACC形成乙烯的能力。采后100mg/LGA3处理能有效地抑制20℃贮藏鸭梨果实乙烯释放量,使果实保持较高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100mg/LGA3处理还将0℃贮藏鸭梨果心褐变率和褐变指数分别降低了44.8%和51.2%。研究结果为改善鸭梨果实品质和控制生理病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CaCl_2和6-BA处理对枣果呼吸强度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赞皇大枣和胜利枣采后在 0℃条件下呼吸强度和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以及采前 Ca Cl2 和 6 - BA处理对采后枣果呼吸强度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赞皇大枣和胜利枣属于非跃变型果实 ;在贮藏过程中 V- C含量先积累后降低 ;采后果肉硬度逐渐下降且与贮藏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r1 =- 0 .936 46 ,r2 =0 .936 2 4)。采前Ca Cl2 、6 - BA以及 Ca Cl2 +6 - BA处理 ,均能降低采后枣果的呼吸强度 ,但作用效果不显著。 1% Ca Cl2 和 1% Ca Cl2 +15 mg/ L 6 - BA处理能明显降低 V- C损失率 ,抑制果肉硬度和好果率的下降。 1% Ca Cl2 处理可使赞皇大枣和胜利枣贮藏末期的果肉硬度分别比对照增加 1.2 kg/ cm2 和 1.5 kg/ cm2 ,好果率分别增加 8.2 %和 5 .4% ;1% Ca Cl2 +15 m g/L 6 - BA处理可使赞皇大枣和胜利枣贮藏末期的果肉硬度分别增加 1.5 kg/ cm2和 2 .1kg/ cm2 ,好果率增加 17.8%和 11.7%。 15 m g/ L6 - BA处理对枣果的呼吸强度及果实品质有一定影响 ,但作用效果总体上不及 Ca Cl2 。  相似文献   

6.
CaCl_2和6-BA处理对枣果呼吸强度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赞皇大枣和胜利枣采后在0℃条件下呼吸强度和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以及采前CaC12和6-BA处理对采后枣果呼吸强度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赞皇大枣和胜利枣属于非跃变型果实;在贮藏过程中V-C含量先积累后降低;采后果肉硬度逐渐下降且与贮藏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1=-0.93646,r2=0.93624)。采前Ca-C12、6-BA以及CaC12 6-BA处理,均能降低采后枣果的呼吸强度,但作用效果不显著。1?C12和1?C12 15mg/L 6-BA处理能明显降低V-C损失率,抑制果肉硬度和好果率的下降。1?C12处理可使赞皇大枣和胜利枣贮藏末期的果肉硬度分别比对照增加1.2kg/cm^2和1.5kg/cm^2,好果率分别增加8.2%和5.4%;1?C12 15mg/L 6-BA处理可使皇大枣和胜利枣贮藏末期的果肉硬度分别增加1.5kg/cm^2和2.1kg/cm^2,好果率增加17.8%和11.7%。15mg/L 6-BA处理对枣果的呼吸强度及果实品质有一定影响,但作用效果总体上不及CaC12。  相似文献   

7.
以银杏核用主栽品种佛指和洞庭皇为试材,对采收的种核进行CaCl_2溶液浸泡、~(60)Co辐照处理后,贮藏于室内,期间每隔20 d测定种核氰化物的含量和种胚的长度变化.结果表明:银杏种核内氰化物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在148 d左右后逐渐下降,其最低值比贮藏前高出35%~55%;CaCl_2溶液浸泡和~(60)Co辐照均能明显降低种核氰化物的含量,且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银杏种核氰化物含量与种胚的长度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凌裕平  高远  王昌龙  周福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528-9529,9628
应用能谱分析(EMA)技术发现:银杏3个品种种子外壳主要矿质营养元素成分以S的含量最高(19.22%~26.93%),其次是P(12.69%~19.75%),含量比较高的元素还有Na(9.36%~13.3%)和Si(9.77%~14.11%);数据显示银杏是一种耐盐植物;3个银杏品种种壳的内外壁营养元素成分有差异,外壁高于内壁的元素有S、P、Si,低于内壁的元素有K、Ca、Cl。  相似文献   

9.
银杏物候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必荣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176-180
介绍了银杏物候研究的概念、内容以及发展历史,综合论述了银杏物候研究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与应用,对银杏物候研究的前景作出展望,认为银杏物候研究与银杏生产有着直接的关系,银杏物候研究还需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银杏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是古老的孑遗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在我国的栽培发展迅速,因此各地对银杏苗木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大,文章就常用的银杏繁殖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银杏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银杏多糖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和功能,是目前药物开发和研究的热点之一。对银杏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曲霉及穗霉侵染对银杏种子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常温贮藏过程中 ,曲霉 (Aspergillusspp .)及穗霉 (Spicariasp .)侵染对银杏 (GinkgobilobaL .)种子采后生理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2 5℃ ,RH85 %的条件下 ,接种侵染的银杏种子的病害症状各不相同 .接种第 18d ,与CK组比较 ,各接种组的呼吸强度 (RI)增加了 198.4~ 5 6 4.7mg/ (kg·h) ,相对电导率 (REC)增加了 8.91%~ 18.5 5 % ,失水率增加 32 .0~ 2 12 .6g/kg ,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P <0 .0 1) .Spicariasp .组的RI、膜透性和失水率均大于Aspergillusspp .组 .上述 3项生理指标上升的快慢是不同步的 ,因不同病原菌而异 .接种 12或 15d时 ,接种组淀粉和蛋白质相对含量均高于CK组 ,并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P <0 .0 5 ) .  相似文献   

13.
介绍银杏烂皮病的发生症状和发病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樊有赋  陈晔  柳闽生  刘瑜琦  彭琴  徐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0953-10955
[目的]探讨银杏内生真菌种群的多样性。[方法]报道江西彭泽和九江学院校园产的银杏根、茎、叶、种子4个部位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结果]从银杏(Ginkgo biloba L.)根、茎、叶、种子中分别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62、2、38和14株,共计90株。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为6个目、7个科、22个属。结果表明,银杏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银杏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邓振山  李军  苏永杰  雷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735-5737
[目的]保护银杏资源,寻找生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菌。[方法]以健康银杏叶片、树根为材料,通过组织块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分离银杏内生菌;再以银杏黄酮类提取液为对照,对各发酵液进行薄层层析(TLC)分析,用Al(NO3)3-NaNO2为黄酮类物质特异性显色剂。[结果]共筛选出8株内生菌。薄层层析检测表明,菌株07-Y8的发酵产物有1条层析带,与银杏黄酮类提取液的层析带迁移率相当。[结论]菌株07-Y8内生菌能分泌黄酮类或其类似化合物,这为银杏黄酮类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银杏施肥的向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采用向量分析(Vector analysis)的诊断方法研究银杏栽培的施肥问题。这也是该法第一次在国内应用的。结果表明不同肥料、不同配比及其不同的施肥水平,对银杏生长、叶酮含量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