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北省主要农业土壤有机肥料对土壤钾素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处主要农业区四个类型土壤上,采集了常年施有机肥和常年不施有机肥地块的0-20cm和20-40cm两层土壤样本,分析测定了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78个样本平均测试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明显增加了两层土壤中效钾和缓效钾含量,耕层土壤速效钾增加量为40.7mg/kg,缓效钾为247.4mg/kg。20-40cm土层中速效钾增加量为14.7mg/kg,缓效钾为179.9mg/kg。两层土壤共只累钾素42  相似文献   

2.
利用定位监测试验,研究4年有机肥、无机肥配施下水稻土壤速效钾、缓效钾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2014—2017年速效钾占比变化相对稳定,2014—2017年都为配方+有机肥区>配方区>常规区,配施有机肥对土壤缓效钾也有一定的积累作用。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土壤钾素含量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省主要农业耕作土壤采土分析钾素状况 ,明确了全省主要农业耕作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全钾的含量、分布及各等级面积 ;对两次土壤速效钾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摸清了动态变化规律 ;对速效钾与缓效钾含量关系进行了数理统计 ,明确了相关性。研究结果为今后农业生产中土壤补钾及钾肥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土壤钾素固定和释放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壤中各形态钾之间存在着渐变性,并处于一定的动态平衡.土壤钾素的固定和释放对这一平衡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钾对植物的有效性,其反应方向依赖于土壤交换性钾和水溶性钾的浓度及环境条件.系统阐述了土壤钾素形态的划分,土壤钾素固定和释放的概念、强度及意义,并主要从矿物种类和结构方面综述了土壤钾素固定和释放的机理,展望了土壤钾素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低钾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Oryza sotiva L.)受体N27(对照)和来源于N27的耐低钾基因型水稻N18和N19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低钾胁迫对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钾胁迫下,水稻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a+b)含量均降低,且均是N18、N19的叶绿素含量高于N27.在低钾条件下,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以及蒸腾速率均降低,且均是N18、N19的下降幅度小于N27.  相似文献   

6.
不同基因型大豆吸收利用钾素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多年在田间筛选出的钾高效型大豆沈农6号和钾低效型大豆铁95079—2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低钾和高钾(对照)处理下,2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干物重、钾素积累量、钾素吸收速率以及钾素利用效率、单位钾素形成的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低钾条件下,钾高效型大豆沈农6号的干物重、钾素积累量、吸钾速率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均不明显,而钾低效型大豆铁95079—2下降幅度均较大。低钾条件下,沈农6号大豆植株地上部钾素积累量在结荚鼓粒期明显高于铁95079—2大豆(沈农6号为346mg/株,铁95079—2为165mg/株),其根系钾素积累量在生育前期和成熟期也明显高于铁95079—2(沈农6号在生育前期和成熟期分别为36.5mg/株和36.4mg/株,铁950719—2分别为28.2mg/株和21.4mg/株);钾素利用效率和单位钾素形成的籽粒产量,沈农6号均明显高于铁95079—2大豆(沈农6号分别为64.8g·g^-1和78.3g·g^-1,铁95079—2分别为57.8g·g^-1和68.2g·g^-1)。  相似文献   

7.
土壤含钾矿物同其他矿物颗粒一起均分布在不同粒级的土粒中,这些土粒在不同的土壤中构成了不同的配合比例,形成不同的土壤质地的属性。统计表明,<0.05mm与<0.01mm粒级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r=0.896^**,n=92)。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粒级的土粒与不同形态钾间呈显著线性或曲线显著相关,而全钾只与<0.05mm粒径的土粒呈极显著相关(r=0.234^**,n=73),全钾与速效钾的数量关系可通过全钾、<0.05mm、<0.01mm粒级与速效钾系统相关组合的算式以数学的方法计算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基因型水稻耐汞性及汞积累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基因型水稻的耐汞性及汞积累差异。[方法]选取8个基因型水稻,分别为:Kasalath,IR04,日本睛,浙粳22,Azucena,广陆矮4号,IR1552和931l。用0.08mmol/L HgCl2溶液对水稻种子浸种24h、5叶期幼苗根部胁迫处理8d。[结果]汞处理种子24h后,Kasalath的发芽率降幅最大,而9311的发芽率几乎不受影响。汞胁迫下,9311幼苗根系耐性系数、根(冠)相对生物量比其他基因型水稻都高;不同基因型间的根、叶汞含量不同。[结论]8个基因型水稻中,9311的耐汞性最强,其次为IR64,Azucena耐汞性最弱;IR64是高汞积累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亚铁胁迫影响不同基因型水稻地上部养分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溶液培养试验表明:连续4周对水稻DH群体进行高铁胁迫,该群体在铁的抗性上出现高度分离,筛选出极抗铁毒基因型,铁毒极敏感基因型和中间型lines。养分测定表明:不同基因型水稻本身养分含量存在差异。高铁胁迫抑制了Ca,Mg,Zn,Mn,P的吸收,促进了Cu的吸收。高铁胁迫破坏了养分吸收的一些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稻和大麦品种对土壤层间钾的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磷高效基因型水稻种质,以14个不同基因型水稻为供试材料,对低磷和正常供磷处理下水稻分蘖期的生物学性状、磷的吸收利用效率、成熟期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明显影响水稻的生长,分蘖期的株高、分蘖数、干物质量、磷吸收效率、单株产量分别低于正常供磷处理5.9~14.5cm,4.5~14.8,2.15~7.53 g/株,5.35~14.46 mg/株,0.5~13.4 g,而根冠比和磷利用效率分别高于正常供磷处理0.01~0.08,133.8~416.4 g/g,且不同基因型水稻间差异显著。说明筛选具有较高磷吸收利用效率和较高产量的水稻种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早稻稻草的高效还田方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早稻稻草还田方式对晚稻产量、钾素农学效应、植株吸钾量和钾素利用率的影响,为南方稻田晚稻生产中如何利用早稻稻草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稻草焚烧(SI)或稻草覆盖(SM)还田提高了钾素农学效应、产值、增产值和产投比,稻草覆盖(SM)还田还提高了吸钾总量和钾素利用率。通过计算农田钾素表观平衡,发现除稻草留高桩(HN)处理外的所有处理都出现了钾素亏缺,稻草全部焚烧(SI)、稻草留高桩部分焚烧(HI)和稻草覆盖(SM)处理钾素亏缺量小于稻草不还田(AK)处理。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和钾素利用率等因素,南方双季稻区早稻稻草覆盖还田是最优的还田方式,对减少晚稻化学钾肥投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寒地稻秸还田与施钾肥对土壤水溶性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还田或施钾肥可增加作物产量,而土壤溶液是作物自土壤吸收养分的主要媒介,养分含量直接反映土壤养分供应状况。为研究秸秆还田和施钾肥对水稻生育期间土壤水溶性钾浓度和产量的影响,小区试验设置高量秸秆还田(S2)、低量秸秆还田(S1)和不还秸秆(S0)三个处理,盆栽试验在高量秸秆还田(S2)和不还秸秆(S0)基础上设置5个钾肥施用水平。结果表明,随着水稻生育时间延长土壤水溶性钾浓度逐渐降低,对数方程对土壤溶液中速效钾的变化动态拟合效果良好。秸秆还田显著增加土壤水溶性钾浓度,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增加,增施钾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水溶性钾浓度,秸秆还田和施钾肥并没有改变水稻生育期间土壤水溶性钾浓度变化趋势。秸秆还田和增施钾肥均能够增加水稻产量,在钾肥施用量较低水平,秸秆还田增产作用显著;秸秆还田量达到6.25 t·hm-2后继续增加秸秆量水稻产量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在盆栽条件下,以6个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土壤铜含量为400.00和51.74 mg·kg-1(CK) 2个处理,研究其对6个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土壤铜处理使IR24总吸氮量显著减少,两优培九、丰优香占、扬稻6号、汕优63总吸氮量明显减少,IR8总吸氮量略有增加; ②土壤铜处理使IR24、IR8成熟期氮素物质生产效率显著下降,两优培九、丰优香占、扬稻6号、汕优63成熟期氮素物质生产效率明显下降; ③土壤铜处理使两优培九、丰优香占、IR8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显著下降,扬稻6号、IR24、汕优63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土种土壤氮素等养分与水稻基础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不同土种土壤养分测定及不施氮肥空白区试验,分析不同土种土壤氮素等养分与水稻基础产量的关系,研究不同土种不施氮肥空白区每100 kg基础产量稻谷需氮量及土壤氮素当季利用率。结果表明:①水稻土类4个土种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不施氮肥空白区水稻基础产量明显高于潮土类4个土种,速效磷含量两者较为接近;②同一土种不同农田土壤中全氮、有机质与碱解氮的含量相对稳定,空间变异相对较小;③8个土种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水稻基础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④8个土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对不施氮肥空白区水稻基础产量起关键作用,且极显著大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所起的作用;⑤根据土壤养分测定及不施氮肥空白区试验结果,建立了不同土种不施氮肥空白区水稻基础产量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⑥潮土类4个土种不施氮肥空白区每100 kg稻谷平均需氮量为1.48 kg,水稻土类4个土种则为1.69 kg;⑦潮土类4个土种土壤氮肥当季平均利用率为46.4%,而水稻土类4个土种土壤氮肥当季平均利用率为41.6%。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有效治理As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模式,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混合改良剂和水分管理对As污染土壤中水稻吸收积累As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以及水稻籽粒、茎叶和根系中的As含量在不淹水条件下较低,在淹水条件下较高,在孕穗期至灌浆期淹水条件下处于前两者之间。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添加Si+Mo使籽粒As含量降低4.8%~19.9%,茎叶As含量降低16.9%~56.3%;添加Fe+Ca使籽粒As含量降低26.6%~50.6%,茎叶As含量降低40.3%~81.2%。添加改良剂还能降低水稻根系向茎叶和籽粒转运As的能力。综合而言,不淹水+Fe+Ca处理降低水稻As含量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武育粳3号和汕优63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水分与氮素营养的互作效应,并建立了土壤水分和施氮量互作与产量关系的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氮素营养对水稻生长有明显的互作效应,其效应的大小因土壤水分胁迫程度、施氮量、水稻生育时期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全生育期、抽穗前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在一定氮肥水平(M N、HN)下轻度土壤水分胁迫(Ψso il≥-20 kPa),对产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结实期进行适当的土壤水分胁迫(Ψso il≥-25 kPa)与氮肥(M N、HN)处理,可达到节水而不减产的目的;严重土壤水分胁迫(Ψso il≤-50 kPa)不论在何种氮肥水平下,均使水稻产量降低,高氮水平下影响更显著;在全生育期,抽穗前和结实期进行土壤水分处理,最适施氮量均表现为随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池州市贵池区某一矿山周围遭受到镉(Cd)污染的酸性土壤为背景,选用24种水稻进行大田试验,比较分析不同品种水稻对Cd吸收累积的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Cd低积累水稻品种,为农用地安全利用提供品种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水稻之间的根部、茎叶和籽粒的Cd含量差异显著,但每个品种的Cd含量分布均呈现出根部>茎叶>籽粒的规律;2)运用系统聚类分析发现荆占一号、隆稻3号、鄂中6号、荃早优406和梦两优丝苗这5种水稻与其他水稻相比,对Cd的吸收能力最弱;通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发现,梦两优丝苗的污染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位于农产品安全警戒线内,对Cd的累积能力最弱;3)通过比较24种水稻对Cd的富集系数、转运系数和相关性分析发现,水稻籽粒Cd含量与籽粒富集系数、茎叶向籽粒转运系数显著正相关,与根部向地上部转运系数相关性不显著,梦两优丝苗的茎叶向籽粒的Cd转运系数以及籽粒富集系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呈现出Cd积累特性。综上,发现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梦两优丝苗可以作为本区域Cd低积累水稻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基因型水稻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生态型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7个粳稻品种和4个籼稻品种为材料,分析了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在江苏省不同生态地区间的差异及其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不同的水稻品种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存在着差异,并有强弱之分;粳稻的加工品质根据其品种类型的不同,在不同稻区有不同的表现,籼稻的加工品质在江苏中北部地区表现较好;粳稻品种的外观品质在江苏中部里下河稻区较优,籼稻品种的外观品质则以纬度较高的地区较优。  相似文献   

20.
稻草与钾肥配合施用对冬作马铃薯土壤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施钾肥和稻草还田对南方冬作马铃薯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在施氮磷肥基础上设计了稻草与钾肥不同组合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仅施氮磷肥,增施钾肥和稻草可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有效钾、缓效钾含量,且以氮磷钾肥配施稻草处理对土壤钾素提高的效果明显好于氮磷肥基础上施用钾肥或稻草;至马铃薯成熟期,氮磷钾肥配施稻草处理的土壤速效钾、有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平均高180.13%、125.16%和10.62%,而且较种植前也有较大提升,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提高33.33%。钾肥与稻草不同配比中以T5(K3S2)、T8(K2S3)对土壤钾素影响比较明显,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比种植前分别增加69.69%、14.09%和81.98%、10.76%。从节约资源和改善土壤钾素状况综合考虑,在南方早稻-晚稻-马铃薯种植模式下,钾肥和稻草施用量以199.7 kg/hm2和9 000 kg/hm2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