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些年来,我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农业两法”和中央、省有关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文件规定,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他们积极推广农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农业实用技术,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米袋子”、“菜篮子”越来越充裕,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0元。从我省农业发展情况看,每次大的创新和进步,农技人员都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充分显示了农技人员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在个别地方也出现了忽视农技人员的作用,抽调出  相似文献   

2.
<正>1、中国知网研发推出了"______"是基于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系统和20万农技人员的应用,旨在利用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农技推广移动服务体系,提高各级农技推广机构行政效率,满足农技推广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实时、快捷获取知识的需求,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手段,将实用的技术与经验真正送到以示范户、种养大户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手中。  相似文献   

3.
柘荣县农业局农技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实行“一线工作法”,服务农业生产,受到农民的欢迎。 “一线工作法”,即农技干部下乡到村包项目、包示范园区、包科技示范户。要求农技干部到一线服务,项目在一线论证,技术在一线推广,论文在一线调研,成果在一线转化。并采取让农技人员根据市场需求选项目和进田间推广农业  相似文献   

4.
<正>1、重庆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坚持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全面推动____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2、目前,河南省安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除政府公益性组织外,社会化农技推广体系也在迅速成长,社会化农技推广体系有____。A、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B、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种专业协会C、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示范园区基地D、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为依托的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黑龙江省拜泉县通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实施,在村级设立了村级农民技术员,构建了由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驻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指导站、村级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为主体框架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有效的解决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滞留“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加快了农技推广步伐。客观分析了影响村级技术员发挥作用的因素,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本报讯甘肃省高台县紧紧抓住"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的新"三农"发展要求,着力推广实施农技一点通、测土配方施肥两款手机App,开启"互联网+农技"发展新模式。农技一点通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农技推广部门、新型经营主体和相关企业共同搭建  相似文献   

7.
农技推广的实质就是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而我们习惯于就技术推广技术,较少顾及农民的接受能力和需求,缺乏市场意识,缺乏大市场、大农业、大科技、大推广和以农民为本的推广理念。所以尽快建立农技推广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加强现有农技推广人员的技术考核和知识培训,加大农技推广人员实行竞争上岗的力度,同时,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技推广方式方法,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农技推广中存在的“最后-公里”现象,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提高的瓶颈问题。通过对南平市王台镇农技推广案例的调查,在了解农民科技新需求的前提下,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最后-公里”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主要包括:深化农技推广部门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多元化的农技服务体系;农技服务要以农民需求为中心和建立多功能农技服务场所等。  相似文献   

9.
农技推广中存在的"最后一公里"现象,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提高的瓶颈问题。通过对南平市王台镇农技推广案例的调查,在了解农民科技新需求的前提下,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主要包括:深化农技推广部门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多元化的农技服务体系;农技服务要以农民需求为中心和建立多功能农技服务场所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西方“农业推广”和中国“农技推广”的概念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我国“农技推广”的局限性,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推广”的定义,并指出了改革的重点,这就是一方面为解决专业分割、机构林立的问题,为开展综合推广服务创造条件,本着“精简行政,充实事业,发展企业”的原则,理顺农业推广管理体制;另一方面,为实现由以技术为核心向以农民为核心的转变,实行参与式推广方式,走专群结合的道路,从而提高推广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建瓯市房道镇七道村农民技术员江鹿华,把农技推广当作一项甜蜜事业来经营,在农技传播、试验、示范中摸索出帮助农民朋友拓宽致富的门路,并从中得到乐趣。村民们亲昵地称他为"田专家"。他也被光荣地授予建瓯市劳动模范称号。在推广农业技术中,他有一套自己的作法:"要搞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首先要抓好农技试验、示范,让农民朋友有样可看,有样可学,有效益农民朋友自然会向你学,跟你干。他就是凭着这  相似文献   

12.
淮安市淮阴区拥有6.47万公顷耕地,70多万农业人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好的农技推广体系。根据淮阴区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农技推广体系对农业科技过去和现在的贡献,分析现在基层农技人员存在的八点问题和在农技推广过程中遇到的五种农民心理,以明确农技推广人员在农技推广中应具有的素质和如何与农民进行沟通,最后针对当前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的新形势下,农技推广体制如何切实为农民增收服务,如何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使基层农技人员能在有效的服务中发挥出积极性,提高其收入水平?义乌市果蔗技术区域服务站的思路与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正>一、农技推广体系和农技队伍现状建平县农技推广组织和农技人员承担着建平县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和直接指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职责。掌握和了解基层农技推广组织和农技队伍的基本情况,建立高效、稳定的农技推广体系和农技队伍,对于促进建平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平县农技推广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县级农技推广队伍为核心,以乡镇农技站为骨干,  相似文献   

15.
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改善农技推广方式,提高基层农技服务水平,通过河北省农民实地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意愿,并采用Logistic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是否经常收看有关农业技能的节目、是否参加过农技推广的培训、农技推广人员能否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农民对农技推广的服务是否满意等因素显著影响了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意愿。  相似文献   

16.
经过10多年的实施,"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简称"丰收计划")已经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知名品牌,深受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广大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和农村亿万农民的普遍欢迎.丰收计划实施以来为增强我国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农民增收、提高农技推广人员和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稳定农技推广体系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赵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又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县和优质专用麦生产基地县。近年来,面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如何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形势,我们围绕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工作,探索了一条以“一村三户”为核心的农技推广体系新思路,使我县农技推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得以发展,受到农民的欢迎,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夏津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调查和对农技推广工作现状的分析,找出当前农技推广工作的影响因素,包括: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方式不适宜、农民文化素质低和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等。并根据当地的农技推广工作实践,从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创新农技推广方式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强化农技推广的有效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增产增收都离不开农技推广,而农技推广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分类改革,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本文针对目前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剖析,并从当前农技推广工作实际出发,提出了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一燃 《乡村科技》2023,(19):34-37
农技推广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促进农业科研工作高质量开展。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能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科技支撑。但当前我国农技推广体系仍然存在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不足、农技推广方式单一落后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完善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创新农技推广方式等对策,以期提升农技推广成效,让新型农业技术能够惠及更多的农民,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