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地下水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人民生活紧密相关。河北省水资源紧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多年来连续大面移开采利用地下水源,使地下水采补失衡,全省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并形成了许多降落漏斗,城市和平原集中用水区尤为严重。如石家庄平原地区,目前地下水埋深都在10米以上,赵县、宁晋一带超过20米,漏斗边界以每年0.35公里在扩展。东部平原黑龙港地区、浅层地下水咸淡间存,淡水资源贫乏,用水大量开采埋深200多米  相似文献   

2.
德州市是水资源贫乏的城市,在多年强开采务件下已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多个沉降漏斗.本文立足于德州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着重对德州市地下水沉降漏斗的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不可替代和再生的自然资源.我省是农业大省,近几年的干旱少雨严重威胁农作物的生长,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连年下降,有的地方下降达20多米,形成了众多的"漏斗"区.为缓解这一状况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农田节水.  相似文献   

4.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庆市的水源开发利用始于1960年,开始全部开采的是地下水,直到1976年北引工程竣工通水,才形成了地下地表水资源同时开发利用的格局,初步建成了水资源保障体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在水资源供给方面:大庆市地下水经过四十多年的严重超采,已经形成了6100km^2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水位已由开采初期的埋深5~9m下降到34-47m。[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河北南部平原石家庄市、衡水市与沧州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影响与对策,建立了石家庄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与粮食总产、降水量的回归关系。较详细地分析了地下水水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这些水环境问题有:地下水超采、地下水降落漏斗与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农药、化肥污染、饮水型氟中毒)等,建立了石家庄漏斗、冀枣衡漏斗和沧州漏斗中心水位埋深与降水比率、地下水累积开采量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连年降水减少,加上人们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使地下水位严重下降,造成了持续干旱,形成了很多漏斗区。在人们对地下水超量开采的同时,也增加了种植业的生产成本,虽然前几年农业连年增产,但农民增收的步伐却十分缓  相似文献   

7.
<正>石家庄市是资源型缺水的严重地区,长期以来,为了维系社会经济发展,被迫长期超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采补严重失衡,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自1980年以来,地下水位呈阶梯式下降趋势,平均埋深由1981年的10.16 m到2000年的28.24 m,并以年均0.85 m速度下降,2010年漏斗区中心水位埋深已达  相似文献   

8.
<正>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地表水资源先天性不足,多年来依靠过度开采地下水来进行灌溉,以暂时缓解旱情。长期大面积的地下水过量超采,导致邢台市出现大规模农业开采型地下水下降漏斗,水资源紧缺进一步加剧,进而引发地面沉降严重、泉水断流、水质进一步恶化、咸水界面下移、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为推进邢台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有效遏制超采,修复地下水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促进水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用水存在严重的浪费问题 ,井灌区已出现大面积的地下水位下降的漏斗区。据统计 ,全国已出现了 5 6个地下水区域性下降漏斗 ,总面积大于 8 2万km2 ,其中以河北平原情况最为严重 ,因超采地下水已形成了 30多个下降漏斗 ,其面积近 2万km2 ,承压地下水位下降漏斗中心水位每年下降 2~ 3m。沧州承压地下水位每年下降超过 5m ,地下水位下降漏斗面积达 16 0 0km2 ,漏斗中心水位已降到海平面以下 5 0~ 6 0m。 1993年冀枣衡漏斗区中心水位深埋达 5 4m ,比1973年下降 42m。地下水超采也普遍引起浅层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邯郸、邢…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用水存在严重的浪费问题,井灌区已出现大面积的地下水位下降的漏斗区。据统计,全国已出现了56个地下水区域性下降漏斗,总面积大于8.2万km^2,其中以河北平原情况最为严重,因超采地下水已形成了30多个下降漏斗,其面积近2万km^2,承压地下水位下降漏斗中心水位每年下降2~3m。沧州承压地下水位每年下降超过5m,地下水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松嫩平原区环境地质对地下水动态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东  王纯  张梅桂  田辉  朱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70-14272
20世纪70年代开始,黑龙江松嫩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加,与1970年相比,2006年地下水开采量增加近3倍。在地下水过量开采作用下,地下水环境发生动态变化,造成了哈尔滨漏斗、大庆漏斗、齐齐哈尔漏斗等多处大型地下水漏斗。漏斗的发育对地下水开采量变化极为敏感,近年来,随着开采量的减少及稳定,地下水漏斗也趋于萎缩并逐渐稳定。同时,区域上地下水位的下降也加剧了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区生态环境恶化,加速了区域湿地萎缩及土地沙漠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佳木斯市区2001~2005年的地下水观测资料,对城区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及降落漏斗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十五"期间,佳木斯市城区地下水位埋深范围为6.64~10.85m,水位标高范围为70.92~74.66m。由于大气降水具有迟后补给作用,2001年降水量最小,为350.5mm,造成2002年地下水位最低;2003年降水量最大,为564.4mm,使得2004年水位最高。地下水的常年大量开采,使城区已形成约60km2的降落漏斗,并向南侧和东北侧略有扩展。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水资源贫乏(年人均885米~3)。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地下水的需求量一直在不断增长,以致引起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并在沈阳、辽阳、鞍山和大连等地出现地下水位下降、永久性地下水漏斗形成、含水层部分疏干以及海水内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一、河北省水资源现状我国人均水资源2220立方米,河北省人均水资源仅为311立方米。河北省全年总供水量约为170亿立方米,而年用水总量为220亿立方米,年超采50亿立方米,超采率达23%。由于超采已造成地下水位连年下降,,特别是低平原区的深层水是1—1.5年前形成的水资源,其年下降速度高达1米以上,已形成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全国面积最大的地下水采空漏斗区。地下水超采形成的漏斗区内地面下沉、裂缝和塌陷,如果继续超采  相似文献   

15.
唐国民 《甘肃农业》2014,(12):36-37
本文介绍了临夏市水资源现状,分析了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临夏市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逐年扩大,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主要对策,以达到缓解日益尖锐的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北京西郊农场节水型农业示范区的地下水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西郊农场节水型农业示范区地下水资源的调节计算,建立了地下水动态预测模型,并得到了不同年份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用此模型预测了2010年的地下水动态。预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按现在的开采水平到2010年地下水水位理深将达54.2m;节水灌溉可明显减缓地下水水位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唐国民 《甘肃农业》2014,(11):81-82
介绍临夏市水资源现状,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临夏市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逐年扩大,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主要对策,以达到缓解日益尖锐的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大庆市的水源开发利用始于1960年,开始全部开采的是地下水,直到1976年北引工程竣工通水,才形成了地下地表水资源同时开发利用的格局,初步建成了水资源保障体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在水资源供给方面:大庆市地下水经过四十多年的严重超采,已经形成了6100km~2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水位已由开采初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是支撑西辽河平原区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安全的核心因素。为探索该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的趋势及导致其变化的诱因,分析了30年间地下水埋深的演变规律及趋势,并根据水量平衡原理确定了影响研究区水资源补排关系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该区地下水各项补水量充足,灌溉用水为主的排泄量小于补给量,地下水资源能够达到补排均衡,埋深处于稳定状态。2000~2009年的年均降雨量仅是上20世纪90年代的75.9%,地下水的各项补给量都显著减少,补排均衡条件下的地下水可开采量明显下降;此阶段的灌溉农业却已经发展到较高的程度,农业灌溉用水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地下水补排均衡被打破。水资源系统质量下降及全球气候演变导致地下水各项补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以及地下水持续多年的大幅开采,是导致该区域地下水埋深持续增加的主导因素。因此,除了继续提高节水水平,减少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外,还需要开展一系列的举措解决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水资源匮乏,农业用水过度依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资源过度超采、深层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河北省最大的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冀枣衡漏斗,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本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如何发展节水抗旱农业,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冀州区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