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科学分析降雨分布及合理划分干旱等级,是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灌好关键水,减少旱情危害的关键。针对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1978-2012年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赣抚平原灌区降雨分布及不同干旱等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赣抚平原灌区降雨在年内分布不均匀,年总降雨量偏度系数偏小,6-9月降雨量年际偏度系数偏大,年总降雨量值、7-9月降雨量值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近35年来受旱年份占比29%,正常年份占比71%;7月份受旱年份较少,以轻旱为主;8月和9月受旱年份占比均为34.3%,较容易受旱。  相似文献   

2.
为响应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要求,以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成本定价法测算了灌区农业终端供水成本,即赣抚平原灌区国有工程水价为850.54元/hm^+2,典型灌区末级渠系水价为849.53元/hm^+2,合计1700.07元/hm^+2;分析了灌区农业用水户对测算水价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发现全成本水价在其经济可承受范围之内,但远高于其心理支付意愿。因此,建议灌区农业终端水价实行两部制,国有骨干工程水价按照其成本水价的60%收取,对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可适当提高,其余40%由政府补贴;末级渠系工程水费全部采取由政府补贴农业生产发展的形式承担。  相似文献   

3.
针对灌区用水结构特点,构建了适合灌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有机结合,以赣抚平原灌区为例进行具体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现状年、2020年和2030年,赣抚平原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分值分别为0.603 4、0.590 3和0.653 8,表明该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初具规模,但仍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好的保障。通过对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18个指标和4个子系统进行独立的模糊综合计算,结果表明灌区供水量分配指标骤减引起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小幅下降,随着水利工程改造和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水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2030年灌区水资源承载力又有所增强,水资源承载状况表现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在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选择典型渠道,通过对清除水草前后渠道流速、流量和糙率的对比观测,分析水草对灌区渠道输水能力和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机械除草后,渠道的流速和流量均大幅度增加,糙率大幅下降,渠道输水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主要水质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灌区信息的统一化管理和空间分析,提高灌区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构建了一个基于ArcGIS的灌区信息管理系统.以数据库为手段,通过数据收集、组织、编辑、转换实现对灌区多源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融合分析,可实现数据的维护、可视化管理和统计分析,特别是基于ArcGIS的统计分析功能,实现灌区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和坡度的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统计分析.以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为例,在多源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灌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了灌区信息的集中管理、查询、统计和维护更新.基于统计分析得到了灌区高程、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析规律.结果表明:灌区大部分地势平坦,主要以农业用地为主.高程较低地势起伏较小时,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水稻,随地势增高和坡度变陡,林地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成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结合运用流体力学、通讯及信息控制技术,成功研制的一套渠道量控一体化系统。通过现场试验和试用后,通过对自动测量数据和人工测量数据进行的对比分析证明,水位、流量测量精度满足要求,且具有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和功耗低等特点。该系统在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二干渠灌片中的应用表明:安装渠道量控一体化系统的灌片,采取间歇灌溉模式下,既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增加了粮食产量,节约了灌溉用水量,为灌区灌溉用水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是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灌区用水结构特点,综合考虑水资源与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联系,建立用水总量控制条件下的灌区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优化模型。以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为例,得出现状年及规划年灌区水资源系统能够支撑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利用相对承载指数和区域协调发展指数评价了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现状供水相当充裕,水资源综合承载指数大于1,水资源承载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用水总量控制条件下,规划年水资源综合承载指数小于1,灌区水资源不足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用水优化配置方案下,水资源承载力有所增强,表明农业用水优化配置是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有效手段。在实现农业用水优化配置及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的条件下,灌区水资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度达到0.99以上,真正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一、间歇灌溉的作法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1978年组建灌溉试验站,1979年开始作水稻间歇灌溉与淹水灌溉的对比试验。其要点是在水稻返青以后,灌浅水让其自然落干,一天后再灌浅水,依此循环。由于间歇灌水是后水不见前水,灌一次露一天,浅水和湿润交替进行,  相似文献   

9.
大型灌区智慧灌溉系统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大型灌区信息共享能力差、用水决策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基于灌区实时信息采集布点优化技术、实时信息监测技术、实时灌溉预报模型、渠系动态配水模型、互联网技术、闸门监测控制技术,构建基于B/S架构的大型灌区通用化智慧灌溉系统。系统包括实时信息监测子系统、信息通讯子系统、历史及实时数据管理子系统、实时灌溉预报及渠系动态配水子系统、闸门监测控制子系统、文件管理子系统共6大功能模块。系统在2017年应用于赣抚平原灌区,实现了灌区用水信息全面实时监测、配水优化管理及闸门监测控制,较传统管理模式节水15.3%,提高了灌区用水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应用Phytalk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和Globelog土壤水分温度监测系统,研究了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棉花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茎流、叶温及茎粗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棉花茎流呈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晴天呈双峰曲线,多云天呈单峰曲线,阴天值较低且稳定,高的土壤含水率下峰值更高;棉花叶温变化与茎流类似,不过有滞后现象,叶温达到33℃左右时保持稳定;棉花茎粗与茎流和叶温变化规律相反,茎直径最大值出现在9点左右,最小值出现在18点左右,在中午12点左右会出现萎缩现象。  相似文献   

11.
水稻间歇灌溉是我省赣抚平原灌区灌溉试验站经过近十多年的试验、筛选、总结出来的一种适宜水稻灌溉的新技术。它改变了水稻长期淹灌的旧传统。通过在灌区两年来早、晚稻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证明间歇灌溉:方法简便,增产、节水效果明显。最近水稻间歇灌溉示范区240亩,已通过省内有关部门验收,被认为是较成熟的、先进的灌水技术,颇  相似文献   

12.
基于DP-PSO算法的灌区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引水灌区,考虑灌溉用水总量约束和时段可供水量约束,以单一作物非充分灌溉下灌溉制度优化为第一层,区域多种作物种植结构及水量分配为第二层,分别采用动态规划和粒子群算法求解,建立了基于DP-PSO算法的灌区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针对多重约束问题,提出了一种初始化粒子群的方法,并通过粒子速度的动态变化来保证每代粒子都满足约束,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以赣抚平原灌区为对象,考虑降雨和水源可供水量不同步的特点,计算了3种降雨频率、多年可供水条件下的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结果表明,基于DPPSO算法的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合理可靠,为引水灌区农业水资源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使用的蒸渗器存在的主要缺陷及其改进意见许亚群(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灌溉试验站南昌向塘330201)1我国目前使用的蒸渗器存在的主要缺陷1.1位置选择不当为使蒸渗器所测得的作物需水量能代表田间的实际情况,蒸渗器应选择在自然环境与田间自...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灌水方式能有效地调节稻田土壤中的水、气、肥、热矛盾和促进、控制禾苗的生长,是水稻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近几年来各地试验推广"间歇灌溉"和"湿润灌溉",这些先进的灌水方式,都在生产上起了较好的作用.但由于气候的影响,上述灌水方式往往产生坐蔸、败苗、早衰等弊端.为探讨克服此类弊端的途径,我省赣抚平原灌溉试验站及省农科院作物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15.
赣抚平原水利工程是江西省一座具有防洪、灌溉、排涝、航运、发电、养鱼和城市工业、生活供水的大型引水工程。宜春、抚州两地区和南昌市郊区等五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共120万亩。本工程农业水费是从1962年开始征收的。1965年国务院发布水费计收办法后,水费标准按“自流灌溉每亩征收1元。提灌减半”执行,直至1984年共20年未  相似文献   

16.
打渔张灌区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南岸,渠首引黄闸座落在美丽的王旺庄险工岸边.1956年4月2日开工建设,11月30日举行开灌通水仪式,至今已运行50多年.打渔张灌区是前苏联专家参与规划设计、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重点项目之一,是变昔日黄河之"害河"为今日之"利河"的又一次成功尝试,在我国引黄灌溉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灌区建成后,受益范围惠及原惠民、潍坊两地的博兴、广饶、垦利、利津、寿光等5县和两个国营农场,设计灌溉面积21.6万hm2,后扩大到34.1万hm2,是当时山东省开发最早、规模最大的大型引黄灌区.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及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的建成,灌区范围随之进行调整.目前,打渔张灌区设计灌溉面积4.4万hm2,有效灌溉面积3.93万hm2,农业灌溉受益范围为博兴县,占全县灌溉面积的85%.灌区运行50多年来,经历了建设、开灌、停灌、复灌、调整等曲折而又辉煌的历史进程,创造了灿烂的灌区文化,为今后灌区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长期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维护,工程老化失修较为严重,设施配套很不完善,管理手段较为落后,灌区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自2005年起,打渔张灌区正式列入国家大型灌区年度投资计划,灌区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如何弘扬灌区文化,重新焕发灌区的生机与活力,已经成为灌区急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赣抚平原灌区双季稻优化灌溉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测定双季早、晚稻的耗水量,研究2012年赣抚平原灌区不同灌溉方式下双季早、晚稻的水量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间歇灌溉方式下早、晚稻本田期的腾发量、地下渗漏量、作物系数均低于淹水灌溉;与淹水灌溉方式相比,早、晚稻间歇灌溉处理本田期的耗水量分别减少4.35%和4.61%,作物系数(Kc)分别减少4.00%和3.4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37%和2.96%,产量分别增加3.30%和1.40%。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开展稻田排水其水文水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面源污染及水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为流域水分管理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依据。以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芳溪湖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构建的灌区水量转化及农业面源污染分布式模拟模型(SWAT模型),对气温升高和降雨增加等气候因子变化下的芳溪湖流域径流及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进行模拟,分析气候变化对芳溪湖入湖径流及氮磷排放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芳溪湖流域径流量减少,稻田氮磷排放减少,但流域出口氮磷排放有增加趋势;降水量增加,芳溪湖流域出口径流量及氮磷排放负荷均呈明显增加趋势;到2050年,芳溪湖流域稻田排水量将增加8.01%,总氮排放将增加8.56%,总磷排放将增加7.30%;流域出口径流量将增加8.14%,总氮排放将增加10.08%,总磷排放将增加9.98%,因农业生产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9.
南方水稻生育期降雨预报准确率评价及节水灌溉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为例,收集了中央气象台2012—2015年的三季早稻和晚稻生育期内未来7 d降雨预报数据和实际观测降雨数据,采用正确率、漏报率、空报率、TS评分及ROC对降雨预报准确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节水灌溉策略.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晴雨预报正确率达76.3%,早稻的漏报率总体低于晚稻,空报率高于晚稻,小雨TS评分相差较小,中雨及以上量级降雨晚稻明显小于早稻;1~7 d预见期的ROC下的面积都大于0.5,表明命中率大于虚警率,都有正的预报价值,可用于灌溉管理.返青期、乳熟期和黄熟期早稻的正确率为80.1%~88.6%,如果预报结果在小雨及以上量级可不灌或少灌;分蘖前期、分蘖后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的正确率稍低,为64.9%~77.2%,此期间如果遇连续无雨和小雨预报可按照需水量进行灌溉,如果预报2~3 d内有中雨或以上降水则应减少灌溉量;早稻与晚稻相比虽然预报的准确度较低,但降雨预报次数和实际降雨次数更多,尤其遇到中雨及以上量级预报时,可适当减少每次灌溉的水量.考虑降雨预报的准确度进行灌溉决策既可充分利用天然降雨,又可避免灌水浪费,从而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精神, 位山灌区科学核定公益性资产额度和供水成本,对于灌区运营状况及政策性损亏进行分析计算,依照灌区准公益性政策寻求财政补贴,努力推动灌区可持续良性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发展现代农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