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桂兰  张旺  毛嘉伊 《节水灌溉》2024,(4):27-33+44
农田沟渠是农田的重要基础设施,种类繁多的农田沟渠能够承担蛙类等动物的保护和保育、净化水质、去除污染物和保护生态等功能。对农田沟渠进行评价是指导沟渠建设的重要支撑,然而,关于农田沟渠的评价研究还少见报道,尤其是运用生态恢复的概念和维度对农田沟渠进行系统评价尚有待检验和讨论。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上海农田沟渠生态恢复影响因子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农田沟渠生态环境修复的6个关键属性的影响因子在廊下镇全域土地整治农田沟渠中对应的指标参数,通过邀请9位专家对关键属性的权重进行排序,结果得到物理条件>免除威胁>结构多样性>物种组成>生态系统功能>外部交换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尝试探索,为农田沟渠生态恢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植物电信号的环境因子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采集的植物电信号为生理指标,综合分析其时域、频域和时频域中的典型特征值,利用学习速度快、泛化性能好的极限学习机算法,以电信号的多个特征及环境参数作为输入量,建立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光照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对采集的碧玉叶面电信号进行不同域的分析,得出植物电信号属于低频微弱信号;利用极限学习机(ELM)分别对适合碧玉生长的温度、湿度及光照度3个环境因子建立预测模型,通过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对比,ELM算法下的均方根误差小于0.97,而决定系数大于0.92,训练所需的时间低于0.03s,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为科学指导温室环境因子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国家粮食主产省区,粮食产量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为探讨近10年内蒙古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人口数量和GDP因子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根据2001-2010年内蒙古统计年鉴资料及相关调查,通过研究12个盟市及其101个旗县(市、区)粮食产量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重点分析2009年相关因子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22,其次是有效灌溉面积和人口;近10年粮食产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增幅超过40%;内蒙古粮食产量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灌区优于雨养型农业区。为达到稳产、增产的目的,仍需加强农业科技投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夏权 《南方农机》2022,(21):26-28
当归药用成分形成过程中环境因子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温度适应且环境合适才有利于当归药材的成长和发育,同时也有助于成分的合成以及积累,进而促使当归药材质量进一步提升。基于此,笔者从土壤因子、气候因子、地形因子以及生物因子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促使当归产量和质量的提升,促使当归最大化发挥自身作用。  相似文献   

5.
还阳参是近年入侵辽宁省草坪的一种外来杂草,其生长迅速,已成为草坪重要杂草之一。还阳参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种子萌发对光照要求不严格,有光无光均可萌发;萌发的最低温度为8℃,最高温度为36℃,最适温度范围为16~28℃;萌发的最佳土壤湿度为40%~50%。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典型季节下的奶牛场生物气溶胶的分布规律和多元环境因子对其影响程度,对天津市某规模化奶牛场生物气溶胶、环境参数进行连续采集,分析了夏季奶牛场生物气溶胶浓度和载体粒径的时空分布规律,同时筛选出对其浓度具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牛场近地面1 m高度处的生物气溶胶浓度显著高于近地面4 m高度处浓度(P<0.01)。在粒径分布上,各采样点的分布规律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粒径粒子所占比例接近且存在粒径越小所占比例越小的趋势,粒径大于2.1μm的粒子约占总数的80%。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得到了10个影响因子对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影响程度,其中风向(WD)、温度(T)、紫外辐射强度(UV)、悬浮颗粒物浓度(PM100)等对浓度影响较大。为进一步探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层聚类的方法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共线性关系,发现PM10、PM1与PM2.5之间以及UV与GHI之间具有强共线性关系,可以去除强共线性影响因子,保留组内一种环境因子为代表,以节约采集成本。本研究可为国内牛场空气环境污染排放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草田轮作模式下宁夏银北地区典型盐碱地细菌群落组成特征,并确定影响细菌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利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了苜蓿连作、苜蓿休闲、苜蓿轮作油葵、苜蓿轮作饲料玉米、苜蓿轮作甜高粱5种典型旱作模式背景下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同时分析了土壤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温室番茄光合作用模拟模型中环境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温室内番茄群体光合作用模拟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温室内各种环境参数对番茄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影响,构建了温度、CO2浓度及水分对番茄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函数,从而可以更准确地计算番茄群体光合日总量,为温室番茄栽培模拟模型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云南滇池高原湖泊湿地植物生长种类,采用水槽实验,进行了三种流量、三种不同生长期植物的植物带前、中、后断面沿程流速和垂线流速分布的实验,通过水槽实验研究,分析了植物生长对水流结构影响机理。实验研究表明:①种植物时,植物带前各断面流速比无植物时都有一定的减小,植物对水流有明显的阻滞作用。植物带段过流流速沿程逐渐增加,在一定距离后达到最大值;同一流量条件下,随植物的生长,对水流的阻滞作用越明显,流速变化越大。植物大小一定时,流量越大,植物中流速达到最大值的距离越长。②植物段水流垂线流速分布与明渠恒定流垂线流速分布规律有所不同,植物底部流速比明渠恒定流要小,水面流速比明渠恒定流要大;植物带后水流流态恢复到明渠恒定流流态需要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引黄滴灌器堵塞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3年5-10月对乌海市3个不同沉淀池水质的测定结果,以主要影响滴灌器堵塞因素的泥沙及其他相关指标的相关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细菌总数与浊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泥沙是细菌生长繁殖的载体,泥沙的沉淀池中的含量决定了细菌总的数量。叶绿素a与浊度呈负相关性,说明泥沙的浓度影响水中藻类的生长,而影响不是很大,呈现不明显的相关性。受浊度影响较大的CODMn、氮和磷,延长停留时间更有利于泥沙的吸附沉淀。沉入水底的泥沙中含有大量的N,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再次将N释放回水中。水中TP含量的变化与泥沙浓度呈线性关系,泥沙量越大吸附越快,同时TP含量越高越易被泥沙吸附。同时证实只要水中有泥沙颗粒,滴灌带中的泥沙必然被细菌附着。  相似文献   

11.
宁夏粮食产量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可能影响宁夏回族自治区17个县粮食产量的19个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出了影响当地粮食产量的6个主要因子,对这6个因子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模型;同时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这19个因子进行分析,再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综合得到结论,二者有很好的相通性,但通径分析方法的结果更全面,不仅能得到各因子对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程度,还可分析到其间接影响效果。综合结果表明:各因子对粮食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顺序依次为有效灌溉面积、氮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复合肥、磷肥,从间接因素看,除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以外,其它各因子通过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产量均有较大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2.
轮胎是车辆行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支承整车的总质量外,还起着推动车辆行驶、吸收和缓和地面冲击等作用。因此,对轮胎能否正确使用不仅直接影响车辆的通过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燃料的经济性,而且关系到轮胎本身的使用寿命。为此,分析了影响轮胎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延长轮胎使用寿命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是我国的第一农业大省,其粮食生产情况对我国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因素很多,选择了12个粮食生产中的基本影响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出影响河南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子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折纯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年底常用耕地面积5个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影响河南省粮食...  相似文献   

14.
植物光合速率受生理、生态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分析提取主要影响因素是构建高效光合速率模型的基础。选取8个典型影响因素,以初花期的黄瓜植株为实验材料,设计光合速率嵌套实验,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各因素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证明光子通量密度、CO_2浓度、温度、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显著相关;提出了一种融合遗传算法的径向基函数(GA-RBF)神经网络光合速率建模方法,采用RBF神经网络构建光合速率模型,利用GA算法优化RBF神经网络的扩展速度。采用异校验方法分别对融合主要影响因素和全部因素的模型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融合主要影响因素的模型精度显著提高,光合速率预测值与实测值决定系数为0.997 6,最大绝对误差为1.008 6μmol/(m~2·s),平均绝对误差为0.350 9μmol/(m~2·s),在降低复杂度的同时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黄瓜初花期光合速率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光合速率受生理、生态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分析提取主要影响因素是构建高效光合速率模型的基础。选取8个典型影响因素,以初花期的黄瓜植株为实验材料,设计光合速率嵌套实验,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各因素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证明光子通量密度、CO2 浓度、温度、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显著相关;提出了一种融合遗传算法的径向基函数(GA-RBF)神经网络光合速率建模方法,采用RBF神经网络构建光合速率模型,利用GA算法优化RBF神经网络的扩展速度。采用异校验方法分别对融合主要影响因素和全部因素的模型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融合主要影响因素的模型精度显著提高,光合速率预测值与实测值决定系数为0.9976,最大绝对误差为1.0086μmol/(m2·s),平均绝对误差为0.3509μmol/(m2·s),在降低复杂度的同时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了解植保无人机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掌握植保无人机喷施雾滴的飘移情况,针对植保无人机在不同风速下喷施雾滴飘移的现象,通过试验分析不同风速对雾滴飘移的影响.试验运用大疆T30植保无人机,利用变异系数C.V值和样本标准差S值对6架植保无人机喷施雾滴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风速为0.2~4.1 m/s,沉积区雾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作物水足迹时空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评价中国农作物对水资源真实消耗,计算并分析了31个省区1996—2015年农作物水足迹,并借助通径分析方法分别对影响农作物生产水足迹(单位耕地面积水足迹)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揭示。结果显示:全国年均农作物水足迹为1 421.07 Gm3,蓝水、绿水和灰水足迹分别占10.05%、66.79%及23.16%;粮食和水果类作物水足迹占总量的85%以上,二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农作物水足迹的变化。中国农作物生产水足迹为1 156.90 mm,时间上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态势,空间上为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格局。人口密度、人均纯收入和化肥施用量是农作物生产水足迹时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而降雨量、人均GDP及人均纯收入对其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经济发展是降低农作物水足迹的原动力,可以促进化肥施用量降低、灌溉用水效率提高以及增强绿水资源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玉米精量播种机多采用高位投种,种子着床过程弹跳移位,粒距一致性变差的问题突出。为了探明高位投种着床位置影响因素,利用三维激光绝对臂测量机,扫描真实种沟外形,通过逆向建模方法构建种沟三维数字模型,采用正向测量和逆向验证组合标定种子与土壤接触参数:滚动摩擦因数0.22,滑动摩擦因数0.727,碰撞恢复系数0.16。基于标定参数的仿真试验与真实试验相比,着床种子与导种管出口距离误差为4.7%,仿真种子着床过程与真实过程接近。以播种作业速度、粒距和投种角为因素,以种子着床点与第1落点的纵向偏移量为指标,基于种沟三维数字模型,开展单因素仿真试验和两因素四水平仿真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高位投种过程中,粒距对种子纵向偏移量影响不显著(P>0.05),投种角和作业速度对种子纵向偏移量有显著影响(P<0.01);两因素四水平试验表明:相同投种角条件下,纵向偏移量随着作业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同作业速度条件下,纵向偏移量随投种角的增大而增大;着床时种子与种床的纵向速度(种子速度沿作业方向的分量)与纵向偏移量呈线性相关关系,作业速度和投种角通过影响种子与种床的纵向速度影响种子着床分布。田间试验表明:随纵向速度增加,粒距合格指数先增大后减小,变异系数先减小后增加;粒距合格指数最大值出现在纵向速度为0.14m/s时,粒距变异系数最小值出现在纵向速度-0.18m/s时,说明纵向速度越接近零,播种效果越好,进一步验证了仿真试验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高轴向柱塞泵功率密度,首先结合前人工作针对功率密度给出量化计算公式,并对其中最重要的2个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影响因素1单位体积的每转排量主要由斜盘倾角与柱塞分布圆半径决定,并提出采用柱塞包覆滑靴形式提高该因素值,计算表明其柱塞泵功率密度可提高60%;影响因素2最高转速主要受自吸性能影响,且普通柱塞泵自吸性能受缸体腰型槽粘性阻力与强制漩涡阻力影响,并随着转速提高而下降,对此提出一种双向倾斜式腰型槽缸体,其仿真证明该结构具有离心甩油作用,其最高转速最高可提高45.4%。最后针对大排量双联泵功率密度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对称X型高功率密度轴向柱塞泵结构,其功率密度提高了43%。  相似文献   

20.
王楠  郝晋珉 《农业机械学报》2024,55(5):176-185,195
在宏观尺度上剖析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全面了解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并为村庄规划等工作提供研究基础。以河北省为主要研究区域,借助景观格局指数、最邻近分析、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乡村聚落的总体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综合运用分布指数、因子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探究影响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尤其是2010年之后,河北省乡村聚落主要以外延方式扩大规模,且逐渐呈规模化、集中化分布,其主要集聚分布于地形平坦的东南部地区,且其集聚程度不断提升;高耸地形、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土壤以及大小规模河湖等自然因素对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限制性正在减弱,不同等级城镇、道路等区位因素对乡村聚落产生集聚作用的程度和影响半径等有所差异;乡村产住规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基础设施完善度是影响河北省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主要社会和经济因素,且不同因素的主要作用区域有所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北方相关地区开展差异化的乡村聚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