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农业废弃物沼气化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构建农业废弃物沼气化利用潜力估算模型,确定各种农业废弃物沼气化转化参数,估算了2009年中国种植业、畜牧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人粪尿等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量,结果表明2009年全国农作物秸秆量达到89886.75万t、畜禽粪便量达到399115.6万 t,人粪尿达到25333万 t,在35℃条件下沼气化资源潜力为5832.675亿m3,相当于4.14亿t标准煤.研究种植业、畜牧业等农村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及其沼气化利用的资源潜力计算方法,对摸清我国农业废弃物数量、沼气化利用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麦盖草是在小麦播种后 ,覆盖一定量的作物秸秆 ,通过秸秆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等途径 ,进而提高小麦产量的一种土肥实用技术 ,是小麦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般可使小麦增产 1 2 %~1 5 % ,建议各地积极宣传 ,大力推广。1 小麦盖草的潜力及障碍因素1 1 秸秆资源充足随着作物产量的提高 ,作物秸秆增加量也相应增大 ,除用作工业原料、畜物业饲料及燃料外 ,还有相当一部分 (大约 40 % )没有被利用。有的堆放在村边 ,有的堆放在地头 ,有的堆放在路边 ,弃之不用。1 2 秸秆资源浪费大近几年农作物机收面积扩大 ,但农…  相似文献   

3.
新疆棉花秸秆资源量估算及其区域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认识新疆棉花秸秆资源的经济价值与开发潜力,文中选取修正后的草谷比对新疆棉花秸秆资源量进行全面系统的估算,选用Arc GIS软件分析棉花秸秆资源的区域分布特点,运用DPS软件结合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棉花秸秆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新疆棉花秸秆资源量随棉花产量的变化呈波动增长,2013年新疆棉花产量为2.06×10~6t,可收集棉花秸秆资源量约为1.68×10~7t,若将2013年新疆棉花秸秆资源全部能源化利用,则相当于节省约9.1×10~6t标准煤;2)新疆棉花秸秆资源总量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南疆、北疆、东疆棉花秸秆资源量分别占全疆总量的65.75%、30.97%、3.28%;资源丰度呈片状分布,资源密度区域差异较大,棉花秸秆资源分布水平呈现5种梯度类型,全疆呈现出"南密北疏、西丰东贫"的资源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4.
以夏季裸地休闲为对照,研究了免耕条件下小麦秸秆覆盖和种植豆科绿肥及二者混合对旱地冬小麦产量、作物水分利用、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和种植绿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量无影响,但秸秆覆盖作物耗水量较对照增加10 mm,种植绿肥则减少11 mm,水分利用效率却无显著变化;夏闲期种植绿肥和秸秆覆盖+种植绿肥使小麦籽粒吸氮量分别降低6.0%和6.6%,差异显著,吸磷量降低5.9%和6.2%,籽粒吸钾量降低了7.9%和7.9%。可见,一年的秸秆覆盖和种植绿肥对冬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秸秆覆盖使小麦生育期耗水量增加而种植绿肥使之降低,种植绿肥和秸秆覆盖+种植绿肥使小麦对氮磷钾养分吸收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地膜-秸秆双重覆盖模式下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地膜-秸秆双重覆盖模式对渭北旱塬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对5个不同处理(地膜压玉米秆双重覆盖、地膜压短麦秆双重覆盖、长麦秆压地膜双重覆盖、地膜压长麦秆双重覆盖和无覆盖清耕对照)下果园0~100 cm土层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并统计了苹果产量。结果表明:地膜-秸秆双重覆盖模式能显著提高果园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并提升养分有效性;其中地膜压短麦秆双重覆盖处理综合效果最佳,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无覆盖对照(P0.05),提高比例分别为29.72%、8.82%、19.35%、51.87%、22.66%;碱解氮含量提高比例高于全氮,说明该模式能够提高氮肥有效性。与无覆盖对照相比,地膜-秸秆双重覆盖模式对土壤剖面养分垂直变异影响不明显,均呈现出随深度增加先降低后缓慢递增的趋势。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提升其养分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利用地膜压短麦秆双重覆盖模式进行果园土壤管理可以成为实现渭北旱塬果园高产、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陕西关中盆地是西部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而水资源不足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依据,从影响地下水形成的诸因素出发,对关中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和解析.结果表明: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内天然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发生了变化,其中天然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减少了5.39×108 m3/a和4.53×108 m3/a.渭河以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形成中,降水补给和灌溉补给占主导地位,二者占83.9%;渭河以南地区,降水补给和河水渗漏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主要因素,二者占94.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北地区气温较低,秸秆直接还田腐解慢、养分循环慢、当季利用率低、影响作物出苗,导致秸秆还田率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以小麦秸秆为原料,以硫磺粉(养分活化剂)和麦秸生物炭(养分吸附剂)为外源添加材料,制成秸秆颗粒。硫磺粉的添加质量比为3%(WS3)、5%(WS5)、10%(WS10),生物质炭的添加质量比为5%(WC5)、10%(WC10)、15%(WC15),以秸秆颗粒(WK)、剪碎秸秆(W,W6)及无秸秆(CK)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秸秆颗粒对土壤速效养分及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颗粒较剪碎秸秆处理相比,能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及小麦生物量和植株全量氮、磷、钾含量,添加硫磺或生物炭的秸秆颗粒提升效果更明显。各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以WS3处理最高,较W处理提高14.44%;铵态氮含量以WC5处理最高,较W处理提高40.93%;速效磷含量以WS10处理最高,较W处理提高23.42%;速效钾含量以WC5处理最高,较W处理提高9.0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小麦生物量以WS5处理最高,较WK处理提高29.61%;全氮含量以WS10最高,较WK处理提高11.44%;全磷含量以WS10处理最高,较WK处理提高21.82%;全钾含量以WC15最高,较WK处理提高12.53%;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可知,秸秆颗粒在西北地区实现秸秆还田和养分循环,维持土壤肥力等方面具有很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探讨常规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对玉米耕地土壤养分、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阐明养分及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趋势,为科学利用秸秆还田进行土壤微生态环境调节提供理论支持.试验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三个秸秆还田量0.5kg/m2(BLC)、1.0kg/m2(QLC)、1.5kg/m2(GLC)进行深埋还田处理.在玉米收获期取耕层...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之瓶颈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娟 《植物医生》2010,23(6):51-5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事关生物利用、环境无害、农民增收等问题,是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多年来迫切希望解决的难题。在现实生活中,法规禁止秸秆焚烧,农民也不愿意秸秆焚烧。根据近年来农村的调查和实践掌握的情况,笔者分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之瓶颈,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春季农作物风沙灾害监测快速、准确的要求,提出了农作物风沙灾害的遥感监测方法。以2009年4月阿克苏市风沙灾害为例,基于MODIS每日地表反射率产品,对阿克苏市农作物风沙灾害前后和恢复期的NDVI进行了动态监测,并利用同时期正常年份的NDVI变化确定农作物受灾阈值,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受灾农作物的面积。结果显示:阿克苏市农作物风沙灾害前后和恢复期,农作物NDVI最大值从0.36增大到0.73,占农作物总面积比例最大的NDVI值从0.08增大到0.11;阿克苏市受灾农作物面积12697.07hm2,负向-正向型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35.16%,正向-负向型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63.06%,负向-负向型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1.78%。该方法对农作物受灾面积的提取精度为98.24%,是一种方便、高效和实用的农作物风沙灾害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棉田土壤环境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普通地膜覆盖、小麦秸秆覆盖、地膜 秸秆覆盖3种覆盖物对旱地棉田土壤环境、棉花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栽培能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调节土壤温、湿度,协调水热资源利用的同步性;秸秆覆盖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特别是速效钾含量;在棉花生长后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棉株的光合能力从而防止棉花早衰,增加铃重,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秸秆生物质发电区域适宜度分异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秸秆发电是我国发展生物质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适宜度评价是决定其合理布局的关键.在综合分析秸秆发电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从耕地资源潜力、秸秆原料供应、市场需求状况和产业发展成本四个层面共选取了耕地资源总量、耕地资源量波动水平、秸秆资源总量、秸秆产量波动水平、用电量、用电量增长率、秸秆资源密度和人均GDP等8个指标建立了中国秸秆发电区域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秸秆发电适宜度存在较大差异,综合适宜度较高的是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黑龙江、吉林等我国中部和东北粮食主产区;综合适宜度较低的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东部经济发达区和青海、宁夏、甘肃、陕西等西北农牧区;其余区域秸秆生物质发电的适宜程度一般.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还田玉米秸秆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在马铃薯田间定位试验中,设置了6个不同施氮水平(T1:0 kg·hm~(-2);T2:75 kg·hm~(-2);T3:150 kg·hm~(-2);T4:225 kg·hm~(-2);T5:300 kg·hm~(-2); T6:375 kg·hm~(-2)),研究其对还田玉米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主要发生在前90 d,在此期间玉米秸秆腐解较快,T1~T6处理的玉米秸秆腐解率分别为37.3%、40.3%、44.8%、45.0%、50.8%、48.4%,以T5处理为最高,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同时,T1~T6处理的玉米秸秆碳、氮释放率分别为48.2%~56.6%、33.8%~44.4%,T5处理下秸秆的碳、氮释放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秸秆磷、钾的释放率分别为43.1%~49.2%、90.5%~93.0%,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还田150 d后,玉米秸秆的腐解率为52.7%~55.8%,养分释放表现为KCPN。综上所述,连续施氮可以显著促进还田玉米秸秆前期的腐解及碳氮的释放,但对磷钾的释放无明显影响,当施氮量为300 kg·hm~(-2)时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干旱河谷坡地复合经营系统内竞争及养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干旱河谷传统种植制度下耕地和氮植物篱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植物篱不同位置的农作物产量、生物量、土壤养分和植物篱枝叶量及其养分含量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坡耕地种植方式中各行无显著差异,而植物篱不同处理中,种植带下侧玉米及其秸秆生物量均高于中部和上侧,种植带上侧农作物生物量和经济产量低于种植带下侧。种植带上侧的养分状况也不及种植带中部和下侧,这表明固氮植物篱引入坡耕地系统后坡耕地土壤养分特征和农作物生长状况在顺坡方向发生了分异。这是由于植物篱模式中种植带中仍存在局部土壤侵蚀,种植带上侧侵蚀的土壤由于植物篱的拦截作用在种植带下侧淤积,使上侧土壤恶化而下侧土壤养分相对富集,这是引起表土养分分异和不同位置农作物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植物篱吸收深层土壤的磷、钾,并通过刈割枝叶返还种植带表土。新银合欢、山毛豆等固氮植物篱每年通过枝叶输入种植带的氮、磷、钾、钙、镁分别为79~258kg/hm2、6~21kg/hm2、39~207kg/hm2、7~34kg/hm2、7~30kg/hm2,氮素、钾素可满足农作物一般产量所需,而磷素不足,这表明该系统要使用磷肥。  相似文献   

15.
正1技术原理1)通过米豆轮作,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避免耕地单一养分的消耗,平衡耕地土壤养分。2)通过深翻、深松、综合整地和保护性耕作(免耕),达到加深耕作层,提高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3)通过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提高了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利用率,减少秸秆焚烧,控制环境污染,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4)通过以上各项措施达到改良土壤结构、培肥  相似文献   

16.
石羊河流域民勤盆地深层淡水资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在2005年水文地质勘探及试验及综合物探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民勤盆地淡水资源匮乏,解决人畜饮用水困难问题,利用水均衡法对民勤盆地的深层地下淡水资源进行了计算评价。经计算淡水天然资源量为1072.85万m3/a,30年可采资源量为847.78万m3/a。  相似文献   

17.
秸秆微发酵技术在宁南偏旱区畜牧业中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饲草资源十分缺乏的宁南偏旱区,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微发酵,使干秸秆饲草中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54.93%和15.63%,粗纤维含量降低12.15%,氨基酸总含量提高25.08%,对收获后半干玉米秆微发酵,粗脂纺和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60.56%和65.06%,粗纤维含量降低11.64%,氨基酸总含量提高43.58%。  相似文献   

18.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析普通地膜覆盖、小麦秸秆覆盖及露地栽培3种不同处理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 境、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栽培能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 水分利用率,调节土温、湿度,协调水热资源利用的同步性;秸秆覆盖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特 别是速效钾含量;在玉米生长后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功能,提高玉米的光合能力从而 防止玉米早衰,增加穗重,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9.
天门市地处江汉平原北部,气候适宜,农作物品种繁多,布局复杂,一年四季食源丰富,为害鼠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长期以来,害鼠为害猖獗,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及人畜安全。于是,我市对害鼠群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监测,摸清了农村害鼠的种群动态,为灭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了1992~2008年陕西省总化肥投入密度、N肥投入密度、P肥投入密度、K肥投入密度、复合肥投入密度、农膜投入密度、农药投入密度、禽畜粪尿负荷和农作物秸秆负荷9个污染指标的时序数据,并建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分别验证这9个指标与全省经济增长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并利用EVIEWS 5.0对参数进行估计。其中禽畜粪尿的排放通过排污系数法测算,农作物秸秆产量通过农作物经济系数测算。结果表明,化肥总量投入密度、氮肥投入密度、磷肥投入密度、钾肥投入密度、复合肥投入密度和禽畜粪尿负荷与全省人均GDP成倒"U"形EKC曲线关系,而农膜投入密度、农药投入密度和农作物秸秆负荷与全省人均GDP呈现线性增长的关系。结论:陕西省化肥投入和禽畜粪尿排放随着经济发展有减小的趋势;而农膜投入、农药投入和作物秸秆排放随着经济增长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前预防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