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2.
荔枝蝽象、蒂蛀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那马镇位于邕宁县西南部 ,属于多雨农业气候区 ,年平均降雨量 1 2 4 0 mm,月平均气温 2 1 .8℃ ,光照充足 ,无霜期 345 d。现种有龙眼 733hm2 ,荔枝666hm2。为抓好水果生产 ,笔者自 1 998年以来 ,对那马镇龙眼、荔枝害虫进行调查 ,发现有害虫 2 0多种 ,其中 ,普遍发生、为害梢果严重的有荔枝蝽象、蒂蛀虫等。经过 3a多来定期对这两种主要害虫的发生状况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荔枝蝽象的发生为害情况 荔枝蝽象俗称臭屁虫 ,是龙眼、荔枝的主要害虫。其成虫、若虫刺吸幼芽、嫩梢、花、果的汁液 ,对果树生长和产… 相似文献
3.
农地乐防治荔枝蒂蛀虫等害虫应用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海市九湖镇有老龄荔枝 0 .1万hm2 ,是闻名遐尔的漳州市郊荔枝海。由于种植历史悠久、种植密集连片、树冠高大茂密、树冠内部通透性差 ,导致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近年来 ,荔枝果蛀虫的为害逐年严重 ,成为九湖荔枝的主要害虫。同时 ,荔枝椿象、荔枝瘿螨(毛毡病 )、尺蠖、金龟子类、荔枝拟木蠹蛾、荔枝介壳虫类等害虫也较为普遍发生。荔枝蛀果害虫主要有荔枝蒂蛀虫、荔枝尖细蛾、荔枝小灰蝶和卷叶蛾类 ,其中荔枝蒂蛀虫是最主要害虫。荔枝蒂蛀虫在九湖镇 1a发生 1 0代。幼虫蛀食荔枝嫩茎、嫩叶、花穗和果实 ,造成枝枯、叶凋、花穗干萎、落… 相似文献
4.
荔枝蒂蛀虫的发生为害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旧名爻纹细蛾,是荔枝、龙眼常发性的重要害虫。在常年情况下,荔枝果被蛀害率一般为20%~30%。严重时达50%以上;龙眼果的蛀害率一般在5%~7%,较严重时达15%~20%;对荔枝、龙眼生产影响较大。有关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国内已有较详细的研究报道。该虫在广西目前发生为害普遍严重,主要原因是果农对此虫每年发生为害期尚未掌握,且有效对口药剂品种少,没有做到适期防治,防效差。为了更好地控制此虫为害,1997~1999年我们在开展“龙眼、荔枝梢果主要害虫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中,把该虫列… 相似文献
5.
荔枝蒂蛀虫室内饲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荔枝种仁作为食物成功饲养荔枝蒂蛀虫至完成一世代。荔枝蒂蛀虫在荔枝、龙眼鲜果表皮产卵量较高,10 d产卵数分别为88.33和179.33粒/处理。蒂蛀虫卵散产在特制收卵卡的凹陷处且呈规则排列。选荔枝种仁作为其食物,并注入清水保持种仁的湿度,荔枝蒂蛀虫在角度90~150°折纸内化蛹,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为33.67%和94.06%。 相似文献
6.
荔枝蒂蛀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化州市的荔枝、龙眼种植面积发展迅猛。目前荔枝种植面积超过2.5万hm2,龙眼种植面积达2.3万hm2,年总产达30万t以上,是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荔枝蒂蛀虫(又称爻纹细蛾)为害逐年加重,影响本市荔枝、龙眼生产的发展。为此,对此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进行初步探讨。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以幼虫钻蛀为害荔枝、龙眼果实,常造成“十果九蛀”,虫果率高达60%~90%,一般年份亦达10%~20%。也为害花穗、新梢和嫩叶,可造成嫩梢枯萎死亡。幼果期… 相似文献
7.
荔枝蒂蛀虫的防治药剂筛选及增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药效试验及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8%毒死蜱乳油、15%阿维.三唑磷微乳剂和20%灭幼脲悬浮剂稀释1 500倍对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usisBeadle)低龄幼虫的药效为80.38%~84.16%;以氮酮与植物油A复配成复合促渗剂,然后与毒死蜱混配使用,可显著地提高药效,复合促渗剂与毒死蜱复配成的促渗毒死蜱混剂1#稀释1 500倍的校正死亡率达94.58%,比毒死蜱单用高14.20%:促渗毒死蜱混剂1#的LC50为51.81mg/L,其毒力为毒死蜱单剂的2.33倍,表现出极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针对寄生荔枝蒂蛀虫卵的斑螟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hypsipylae Nagaraja不能正常羽化出蜂问题,室内以米蛾Corcyra cephalonia(stainton)卵为寄主,分别以1:3、1:5、1:10(对照)的蜂卵比接蜂培养,经过35代过寄生连代繁殖驯化,其36代(F36)成蜂个体大小显著小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成蜂体长、体宽分别减小28.89%、16.08%(1:3处理)和27.43%、20.56%(1:5处理)。经蜂卵1:3、1:5接蜂连代繁殖驯化后的F36斑螟分索赤眼蜂对荔枝蒂蛀虫卵的寄生率分别为44%和55%,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能顺利从荔枝蒂蛀虫卵内羽化出蜂,羽化率分别为31.8%、25.5%,对照则无羽化出蜂。表明通过过寄生驯化培育可以改变斑螟分索赤眼蜂的个体大小,并有望使其在荔枝园内建立稳定种群,达到持续控制荔枝蒂蛀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豇豆是人们喜食的蔬菜 ,秋延迟豇豆有金条之称 ,而且产量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生产中 ,常因栽培管理不当或环境条件的影响 ,造成病害的流行 ,因此 ,做好秋延迟豇豆的病虫防治工作至关重要。1 选用抗病而且适应性广的品种 ,使用优质的种子 秋延迟菜豆一般选用之豇 2 8- 2、之杂秋系列品种。种子选用无病、饱满、无机械伤、发芽率高发芽势强的新种子。2 培育无病壮苗(1)种子消毒、浸种催芽。先把种子放在太阳下晒 1~ 2d ,用种子量 0 5 %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也可用 4 5℃的温水浸种 15min。处理后冲洗… 相似文献
13.
14.
15.
采用生物和生化测定方法,研究了广州市黄埔区2个荔枝蒂蛀虫田间种群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毒死蜱的敏感性及相关解毒酶活力。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茅岗种群(MG)对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LC_(50)均比大椿岗种群(CG)显著增加,其敏感性倍数为1、20,二者对毒死蜱的LC_(50)未见显著差异。生化测定结果表明,茅岗种群的多功能氧化酶、细胞色素P450、羧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的活力比大椿岗种群显著提高;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力未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荔枝蒂蛀虫化蛹、羽化动态数学模拟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3年对荔枝蒂蛀虫系统调查表明,荔枝蒂蛀虫化蛹、羽化进度与观察时间之间呈S型曲线,拟合关系 式分别为Y1=100.440 3/(1+e5.531 1-1.420 3x)、Y2=100.059 5/(1+e12.625 0-1.296 7x),非线性决定系数均在0.99 以上。应用表明,该预测曲线与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