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为了定量描述放牧日期和频率对草原砂芦和砂生须芒草总有机物贮藏量的影响,从1988年起至1992年进行了5年试验研究。处理包括8种月中放牧期。各处理季节放牧率相等,并均分于各个放牧期内,在连续4年期间,各放牧处理均在相同草场饲喂一龄牛,且放牧时间均为4-7d。到第5年黄化初春生长产生分蘖技的平均重量可用来估测其有机质总贮备量。试验结果表明,当放牧率与本研究相同时,为避免6月份放牧导致这两种草贮备物的  相似文献   

2.
1988~1992年经过5年的研究确定放牧日和放牧频率对北美长叶沙茅[Calamovilfalongifolia(Hook.)Scribn.]和砂生须芒草(Andropogon hallii Hack.)总有机物质储藏的影响。处理由6月,7月,8月,10月,6月和7月,6月和8月,7月和8月或者6月,7月和8月的月中放牧周期组成。各处理间季节载畜量相同且均等地分成多个放牧周期。用一岁牛在同一草地上进行了连续4年的放牧试验。放牧周期为4~7d。早春黄化生长的分蘖枝平均重量常用于估计5年总有机物质储藏。每种牧草在10月份休眠期放牧和休闲,4年间无显著差异。在6月份或7月份分区进行放牧时,尽管每个试验放牧周期长短不同,长叶沙茅总有机物质储藏均降低。在6月或者8月份放牧一次能维持砂生须芒草的储藏。在6~8月份草地轮牧2次或多次至少维持或者增加每种牧草的总有机物质储藏。6月初混合放牧周期能减少大约38%的长叶沙茅有机物储藏和30%的砂生须芒草的储藏。在载畜量相同情况下,6月份放牧可推迟放牧周期60d以上,避免了两种牧草的总有机物质储藏的减少。放牧周期推迟到8月中旬或者下旬将会获得维持长叶沙茅和砂生须芒草储藏的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江河源区2龄混播禾草草地(垂穗披碱草 星星草)上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放牧率的增加,在生长期内不同功能群地上净初级生产量和总地上初级生产量均出现了单峰曲线变化,即“S”型变化趋势;总的地上净初级生产量和垂穗披碱草地上净初级生产量对放牧率的变化很敏感,且随着放牧率的增加,峰值出现日期提前;其它禾草和星星草的峰值对放牧率的变化不很敏感;莎草类和杂草类对放牧率的变化比较敏感。随放牧率的增加,地上现存量和总地上初级生产量的峰值下降,且达到峰值的时间提前。在整个放牧期(植物生长期),重度放牧的RYT值均小于1,表明重度放牧使垂穗披碱草和星星草一直处于拮抗状态,其它各处理组在生长中后期也处于拮抗状态;不同放牧率(包括对照)下垂穗披碱草的竞争力强于星星草,垂穗披碱草因其高度和发达而较深的根系成为竞争的优胜者。  相似文献   

4.
在江河源区2龄混播禾草草地(垂穗披碱草 星星草)上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放牧率的增加,在生长期内不同功能群地上净初级生产量和总地上初级生产量均出现了单峰曲线变化,即“S”型变化趋势; 总的地上净初级生产量和垂穗披碱草地上净初级生产量对放牧率的变化很敏感, 且随着放牧率的增加, 峰值出现日期提前; 其它禾草和星星草的峰值对放牧率的变化不很敏感;莎草类和杂草类对放牧率的变化比较敏感。随放牧率的增加, 地上现存量和总地上初级生产量的峰值下降, 且达到峰值的时间提前。在整个放牧期(植物生长期),重度放牧的RYT值均小于1,表明重度放牧使垂穗披碱草和星星草一直处于拮抗状态,其它各处理组在生长中后期也处于拮抗状态; 不同放牧率(包括对照)下垂穗披碱草的竞争力强于星星草, 垂穗披碱草因其高度和发达而较深的根系成为竞争的优胜者。  相似文献   

5.
Sonora研究站做了为期4年的试验。旨在测定两个放牧系统对草地植被的影响。每个放牧系统中有7个牧场和1群家畜。放牧设计为短时期(SDG)(放牧7d,闭牧42d)和高强度、低频率(HILF)(放牧14d,闭牧84d)两个处理。两个处理的放牧率均为10.4hm~2/auy。结果表明:1.草地地上部分净初级产量(ANPP)年间相差较多,而在不同处理间没有差异。2.两个处理中草地植被成分在4年之后发生明显的变化。在SOG处理短草产量第1年占总ANPP45%,到第4年上升为74%;而在HILF处理短草地上部分产量第1年占总ANPP的44%,第4年上升为51%。中草的地上部分净产量在SDG处理从第一年占ANPP的3.8%上升到第4年的13.6%,而在HILF处理则中草产量由第1年的4.7%上升为第4年33.9%。由试验结果得出如下结论:在短草向中草的次生演替中,短时期放牧处理没有高强度、低频率放牧处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牦牛放牧率与小嵩草Kobrecia parva高寒草甸暖季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分析得出,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放牧率的增加, 总地上生物量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及其比例减小,杂类草比例增加;总地上生物量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 杂类草地上生物量与放牧率呈二次回归关系,且当放牧率为2.30头/hm2时, 1998年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放牧率为2.04头/hm2时, 1999年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各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1998和1999年对照组0~30 cm地下生物量分别是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的1.1,1.4,1.5倍和1.1,1.6,1.7倍;1998年各放牧处理不同土壤层地下生物量占0~30 cm地下生物量的比例为:0~10 cm占87.18%~88.38%,10~20 cm占8.19%~9.55%,20~30 cm占2.87%~3.44%;1999年各放牧处理0~10 cm地下生物量占0~30 cm总地下生物量的88.04%~89.37%,10~20 cm占7.14%~9.34%,20~30 cm占2.25%~3.5%;另外,1999年各处理组0~10 cm地下生物量的比例均高于1998年,而10~20和20~30 cm地下生物量的比例均低于1998年.不同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呈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放牧对育肥后期苏山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以及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为(75.0±2.0) kg的苏山猪80头(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放牧组和对照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放牧组猪群每天11:00—17:00在果园中放牧,自由采食黑麦草、俄罗斯草等青绿饲料。对照组猪群舍饲。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放牧组平均日增重和屠宰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放牧组胴体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放牧组背最长肌失水率低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亮度(L*)值和红度(a*)值高于对照组,黄度(b*)值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放牧组背最长肌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对照组,总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放牧组背最长肌中缬氨酸含量高于对照组,胱氨酸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放牧组背最长肌中总必需氨基酸、总鲜味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王巧玲  花立民  王贵珍  刘丽 《草地学报》2015,23(5):1068-1072
冬春草地由于放牧时间长和返青期采食等原因,是高寒牧区退化较为严重的区域。本研究在高寒草甸选择4个放牧小区,依次延迟10天开展春季延迟放牧试验,并监测每个延迟区草地的产草量、盖度和牧草繁殖情况等,结果表明:在延迟放牧试验开始时,各试验小区之间的植被高度、盖度、生物量以及主要植物种的重要值无显著性差异,在6,7和8月份时,各小区的植被高度、盖度、生物量随着放牧时间的延迟而依次增加,8月份时,第4区达到最高分别为12.83 cm,100%和348.98 g·m-2;延迟放牧最晚的第4区的开花数显著低于其他3个小区,但结实数以及开花结实总数显著高于其他;4个试验小区早熟禾(Poa sp.)以及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的重要值有所增加,赖草(Leymus secalin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的重要值有所下降,1,2和3区的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的重要值有所增加,而4区呈下降趋势。试验结果证明延迟放牧对提高草地生产力,改善草地植被盖度和增加牧草繁殖机会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胡俊奇  陈先江  侯扶江 《草业科学》2016,33(6):1028-1034
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冬季牧场,采用巢式样方法调查草地植被群落特征随放牧压力变化的响应,揭示马鹿在放牧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对保护、恢复与重建退化放牧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结果表明,株高10cm物种的密度、盖度、地上现存量占总密度、总盖度、地上总现存量的比例均随放牧率增大而增大,并与放牧率呈线性相关。凋落物枯黄期(10月中旬)最多,凋落物量与放牧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放牧促进植物个体小型化,一定放牧率内,物种丰富度随放牧强度增大而降低,且与植物个体小型化有复杂的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建立放牧试验平台,研究秋季、冬季和初春放牧对草地植物返青期土壤温湿环境和植物生长以及生长旺季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地返青季,秋季放牧草地表层土壤湿度相对于其他处理显著降低,而温度相对升高;土壤表层湿度与草地枯落物总量、立枯量呈显著正相关;秋季和冬季放牧显著降低草地返青期的地上生物量;秋季放牧显著降低优势植物地上生物量;而初春放牧不影响草地返青期的群落生物量。在生长旺季,初春放牧草地群落及其高大优势植物大针茅和羊草的生物量显著增加,而其下层的糙隐子草和杂类草生物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1.
滩羊不同放牧强度对盐池草地植被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杨智明  王琴  杨刚  王宁 《草业科学》2006,23(8):68-72
5种不同放牧强度,历时150 d的滩羊放牧试验结果如下:1)放牧强度与草地禾本科牧草现存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和极显著回归关系,禾本科牧草现存量随放牧强度变化趋势是先增后减。当放牧强度为0.45只/(hm2.d)时,禾本科牧草的现存量最大。2)随着放牧强度增大,禾本科牧草所占总产草量的比例减小。当放牧强度为0.45只/(hm2.d)时,禾本科牧草所占比例最大。3)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豆科牧草所占比例呈先减后增再减的变化趋势,即呈“V”字型。4)当放牧强度逐渐增大时,杂类草变化趋势呈“N”型变化。5)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禾本科牧草比例相对降低,而豆科牧草比例相对增加。草地植被组成改变。以宁夏盐池草地现状,放牧强度不能大于0.45只/(hm2.d)。  相似文献   

12.
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初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莎草、禾草地上生物量和总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放牧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放牧率的降低,禾草和莎草的比例增加,可食杂草和毒杂草比例下降;两季草场优良牧草生物量组成的年度变化与放牧率均呈负相关(P<0.01),与杂类草均呈正相关(P<0.01)。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1999年在7月份达到最大,1998年冷季草场各放牧处理的绝对生长率在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对照和轻牧在7月份最大,而中轻和重牧在8月份最大。各土壤层地下生物量随放牧率增大呈明显下降趋势;暖季草场各放牧处理0~10 cm地下生物量占0~30 cm总地下生物量的88.04%~89.37%,10~20 cm占7.14%~9.34%,20~30 cm占2.25%~3.5%;冷季草场各放牧处理0~10 cm地下生物量占0~30 cm总地下生物量的88.01%~91.14%,10~20 cm占5.44%~8.04%,20~30 cm占3.42%~3.94%。地上生物量、各土壤层的地下生物量(包括活根和死根)与放牧率之间呈负相关,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b>0)。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b>0).  相似文献   

13.
放牧对青海湖北岸高寒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海湖北岸高寒草原连续3年放牧控制试验,研究了暖季和冷季放牧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暖季和冷季放牧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禾本科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与群落地上生物量的一致;中度放牧对暖季放牧草地植被的影响程度高于冷季放牧草地;围栏封育区和冷季重度放牧草地的优势种均为紫花针茅(Stipapurpurea)和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暖季放牧各放牧小区和冷季放牧草地轻度和中度放牧处理优势种均为紫花针茅和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暖季放牧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冷季放牧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但是多样性指数在暖、冷季放牧草地均以重度放牧区最高。  相似文献   

14.
克隆植物矮嵩草在放牧选择压力下的风险分散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矮嵩草草甸建群种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构件数量的季节动态、构件数量和生物量的表型变化及死亡概率变化进行了研究.家畜放牧试验设4个放牧强度处理,于1999-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的矮嵩草草甸内进行.研究表明,增加放牧强度会延迟部分分蘖抽秆开花,未影响所测其他性状的季节动态特征;每分株分蘖数、死分蘖数、叶片数和死叶片数均随放牧强度增加而显著提高,秆及死秆数在放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秆百分比、每分蘖秆质量及每分蘖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显著下降;不放牧的对照处理中分蘖和分株死亡的概率大于重度放牧处理,在同一放牧处理中,分蘖死亡概率大于分株死亡概率,而分株死亡概率又大于源株死亡概率;构件较大的表型变化、分蘖的死亡以及贮藏资源共同构成了矮嵩草无性系风险分散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刘海泉  黄文惠 《草地学报》1991,1(1):100-105
在南方业热带海拔1200米左右的中山区,在以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的草地上进行了研究,试验分模拟放牧和直接放牧两种处理。放牧试验为放牧强度的单因子试验,选择了三个水平的放牧强度,即放牧后草地牧草留槎高度为3cm、5cm 及7cm。模拟放牧试验为放牧强度与放牧草丛高度的两因子试验,各选三个水平,即强度为牧草留槎高为3cm、5cm、7cm,放牧草丛高度为15cm、20cm、25cm。通过三年(1987—1989)的试验表明,不同放牧强度、放牧草丛高度对草地组成、牧草产量的影响明显,在当地生态条件下,适宜的放牧强度是放牧后草地留槎在5cm 左右,放牧草丛高度在20cm 左右,这时的牧草采食率在55%右左。  相似文献   

16.
放牧强度对高寒混播草地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三个放牧季的放牧试验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盖度与放牧强度呈显著的负相关;(2)垂穗披碱草地上现存量的比例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星星草和杂类草的比例呈上升趋势;(3)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建群植物垂穗披碱草和星星草的株高呈下降趋势;(4)对照区与其它各放牧区植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各放牧处理组植物群落朝着远离对照群落的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17.
选取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典型草原区封育后轻度利用的天然草地,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定4种放牧方式(连续放牧、四区轮牧、五区轮牧和六区轮牧)及2种放牧强度(1.0SU/hm2、0.7SU/hm2,以下简称GI 1.0、GI 0.7),以不放牧为对照区,探究暖季放牧对植被地上生物量、草群养分供给量、绵羊增重及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1)8~9月,未放牧处理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放牧处理,各放牧处理间未见明显差异。10月,地上生物量受到放牧强度的显著影响,同时表现出受放牧方式影响的趋势,但未见明显的二因素交互效应。具体表现为放牧强度GI 0.7组平均生物量显著高于GI 1.0组,放牧方式中划区轮牧平均生物量有高于连续放牧的趋势。GI 0.7时连续放牧的生物量明显下降,轮牧与未放牧处理差异不显著,可维持较高的生物量;GI 1.0时轮牧与连续放牧的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五区轮牧明显优于连续放牧。(2)草群养分供给量(FNY)的粗蛋白供给量(CPY)、中性洗涤纤维供给量(NDFY)和高消化性养分供给量(HDNY)指标对放牧强度和放牧方式的响应,与地上生物量的响应...  相似文献   

18.
短花针茅草原上放牧强度对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85~1989年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哈雅教学牧场选用杂种羯羊在短花针茅草原上进行放牧强度试验,分析各处理对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旨在探讨放牧强度与绵羊生产之间的关系,确定适宜的载畜率。研究结果表明,轻度放牧的绵羊体重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放牧(P<0.01);放牧期间轻度放牧绵羊的总增重量显著高于重度放牧(P<0.01),各处理间绵羊掉源量无明显差异(P>0.05);轻度放牧绵羊净毛量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放牧(P<0.01),而两者之间净毛量无显著差异(P>0.05);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载畜率为1.07ha/只·年的中度放牧是最为经济合理的放牧强度。  相似文献   

19.
宁夏滩羊放牧系统草群数量特征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5~10月在宁夏盐池荒漠草地类型进行滩羊放牧强度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草群植物密度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程度不同,且以放牧季初期、末期最为强烈,雨水较多的夏季较弱.(2)放牧强度与草群盖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且随放牧强度增大,草群盖度的"谷值"、"峰值"出现时间有提前趋势;(3)整个放牧季,草地植物盖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不同放牧强度下草群盖度与时间的回归方程可统一表示为:Y=a-b1X+b2X2-b3X3;放牧扰动使草群结构简单化,草群盖度动态拟合更容易;(4)在整个放牧季,草地牧草现存量变化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且草地牧草现存量与放牧强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5)宁夏盐池荒漠草地类型滩羊适宜放牧强度为0.450只/hm2.  相似文献   

20.
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莎草、禾草地上生物量和总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放牧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放牧率的降低,禾草和莎草的比例增加,可食杂草和毒杂草比例下降;两季草场优良牧草生物量组成的年度变化与放牧率均呈负相关(P<0.01),与杂类草均呈正相关(P<0.01).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1999年在7月份达到最大,1998年冷季草场各放牧处理的绝对生长率在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对照和轻牧在7月份最大,而中轻和重牧在8月份最大.各土壤层地下生物量随放牧率增大呈明显下降趋势;暖季草场各放牧处理0~10 cm地下生物量占0~30 cm总地下生物量的88.04%~89.37%,10~20 cm占7.14%~9.34%,20~30 cm占2.25%~3.5%;冷季草场各放牧处理0~10 cm地下生物量占0~30 cm,总地下生物量的88.01%~91.14%,10~20 cm占5.44%~8.04%,20~30 cm占3.42%~3.94%.地上生物量、各土壤层的地下生物量(包括活根和死根)与放牧率之间呈负相关,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b>0).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b>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