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水稻纹枯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水稻纹枯病抗性属于数量遗传性状,目前尚未发现高抗或免疫的水稻种质材料。为了提高水稻抗纹枯病种质的筛选和研究效率,对水稻离体叶片抗纹枯病接种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更精确的控制,并采用了量化的病情调查方法。取纹枯菌接种离体水稻叶片组织进行qRT-PCR分析,水稻病程相关基因呈诱导表达,验证了纹枯病菌对水稻的侵染。采用离体叶片接种、大田成株期接种、苗期“微室”接种法,对抗纹枯病水稻品种和敏感品种进行测试。抗性品种和敏感品种纹枯病病级的统计检验呈显著差异,3种方法的结果表现一致。改进的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具有易于操作和重复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筛选抗纹枯病水稻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2.
水稻纹枯病属于主要的水稻病害,由立枯丝核菌引起,在全世界的产稻区中均有发生。立枯丝核菌从水稻叶鞘和叶片开始侵染,逐渐形成一种枯斑,从而使水稻无法结实,就算结实也会降低粒重,该病害一旦发生,就会大大降低水稻的产量。对于水稻纹枯病,常用的防治方法是采用抗生素井冈霉素,初期效果较好,但其无法内吸治疗,因而防治效果的稳定性较差。本文详细分析了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1.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水稻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遭到纹枯病的影响,纹枯病都是从水稻的分叶期开始出现发病的,水稻一旦感染上纹枯病之后,首先受到危害的就是水稻叶鞘部位,其次是水稻叶片。纹枯病发生早期叶鞘上就会产生大大小小暗绿色的小斑,随着纹枯病的加重会出现纹状病斑。病斑边缘处会呈现一种褐色,水稻中部会产生褐色或者灰白色。叶片上的病斑和叶鞘上出现的病斑非常相似。在天气潮湿、炎热的条件下,通过肉眼就能够看到病斑上长出  相似文献   

4.
采用形态特征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分离自健康水稻植株的内生链霉菌菌株F-1进行了鉴定;采用对峙培养试验测定了菌株F-1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拮抗作用,在离体水稻叶片和活体水稻植株上,测定了菌株F-1代谢产物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F-1与普特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platensi)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100%,且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与普特拉链霉菌相符,故将其命名为普特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platensi)F-1;其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其代谢产物导致水稻纹枯病菌顶端菌丝弯曲,菌丝体皱缩畸形;在离体叶片和活体水稻植株上,菌株F-1的培养物滤液能够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普特拉链霉菌菌株F-1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qPCR方法对水稻离体叶片纹枯病接种材料进行纹枯病菌含量的检测,从而对水稻发病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各水稻品种接种样品的纹枯病菌DNA含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为:YSBR1、徐稻3号、台北309、泰粳394和Lemont。通过对接种实验条件的精确控制,离体叶片的病斑扫描,以及相对病斑面积的统计分析,验证了关于病害严重程度的qPCR检测结果。大田接种试验中,YSBR1、Lemont和泰粳394的平均病级呈显著差异;这进一步证明,通过纹枯病菌DNA的qPCR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定量检测不同水稻品种的纹枯病抗性差异。该研究可为量化纹枯病发病程度、评价水稻品种的抗性水平及进行纹枯病的早期预报,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聚硅氧烷 - 聚丙烯酸酯季铵盐嵌段共聚物(Six-Q5)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细胞膜的影响,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 PI 染色后在微分干涉显微镜下观察菌 丝形态表征 Six-Q5 对水稻纹枯病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通过考马斯亮蓝法、蒽酮 - 硫酸法及电导率法表征 Six-Q5 对水稻纹枯病菌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利用丙二醛(MDA)试剂盒测定丙二醛的含量变化表征 Six-Q5 对 水稻纹枯病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经过 Six-Q5 处理的菌丝显微镜下可观测到荧光亮斑,菌丝培 养液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变化均明显区别于对照,水稻纹枯病菌菌丝及菌丝培养液中的 MDA 含 量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 PDMS 嵌段长度的不同,其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细胞膜的影响也有所 差别。【结论】实验结果表明,Six-Q5 破坏了水稻纹枯病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变了细胞膜的渗透性及细胞膜 的结构功能完整性;且随着 Six-Q5 嵌段长度增加,其影响更加显著。细胞膜是 Six-Q5 抑制水稻纹枯病菌一个作 用靶点。  相似文献   

7.
1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发生普遍,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发生,尤以分蘖盛期至抽穗期危害最重,主要危害叶鞘,次为叶片和穗部。1.1症状:病害发生先在叶鞘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的小斑点,扩大呈椭圆形,最后呈云纹状,由下向上蔓延至上部叶鞘。病鞘因组织受破坏而使上面的叶片枯黄。在干燥时,病斑中央为灰白色或草绿色,边缘暗褐色。潮湿时,病部长有许多白色蛛丝状菌丝体,逐渐形成白色绒球状菌块最后变成暗褐色菌块,最后变成暗褐色菌核,  相似文献   

8.
以水稻纹枯病菌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7科37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的离体抑菌活性,发现羊耳菊全草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茎和叶2个不同部位的甲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中浓度分别为1.19×103和4.08×103mg/L.以羊耳菊茎秆提取物对离体水稻叶片纹枯病进行了防效试验,当其浓度为10 × 103 mg/L时,先喷药后接种的预防效果为100%,先接种后喷药的治疗效果为92.38%.研究结果初步证实,羊耳菊含有强烈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9.
拮抗细菌B-916对水稻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及其定殖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枯草芽孢杆菌B-916是一株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生防菌,在水稻叶片上定殖能力较强,接种纹枯病菌23 d后,健株上已回收不到B-916,而病株上B-916的数量仍有2×102cfu/m l。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纹枯病是城口县水稻最关键的盛行性病害,每年均会给城口县的水稻产量与品质构成严峻威胁。归纳城口县近几年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特征,解析致使水稻纹枯病产生的原因关键是农业自然境况、培育技艺、种类抗病性、菌源与气候条件等,可知水稻拔节孕穗期的气候条件是决定纹枯病病害程度的最关键要素。要根据水稻拔节孕穗期的气候状况明确防治方式,保证城口县水稻的产量高、品质优。  相似文献   

11.
<正>水稻纹枯病俗称烂脚杆,在世界各地种植水稻的地区普遍发生。水稻纹枯病一旦发生,会造成叶片枯死、结实率下降,甚至植株全部枯死。目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要措施仍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但是,一种药剂长期使用会造成防效下降或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因此,需要进行水稻纹枯病防治新措施以及新药剂的研发和储备。笔者在此方面做了一些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探讨施硅肥和接种纹枯病菌对水稻叶片丙二醛(M 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接菌条件下,硅肥能提高POD、CAT的活性,降低SOD活性,M DA含量略有上升;接菌处理使M DA含量、CAT和POD活性升高,SOD活性降低;接菌和施硅肥处理使SOD活性下降,第4天达最小值,但其活性仍高于接菌未施硅肥处理,其POD、CAT活性第4天达最大值,M DA含量第3、4天达最大值;施硅肥后接菌叶片的上位叶片的SOD、CAT和POD活性与接菌叶片无明显差异。施硅肥能显著降低水稻植株的纹枯病病情指数,提高其对纹枯病的抗病能力,相对防治效果达25.8%。  相似文献   

13.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配方筛选与剂型的开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种植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水稻病害,其主要是出现在水稻分蘖末期以及完全成熟期,因此会给水稻稻穗造成破坏,进而造成水稻的减产以至于水稻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减少。针对水稻纹枯病的预防和防治上人们采取多种策略包括生物防治以及化学药物防治。文章以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配方筛选与剂型的开发分析为研究课题,系统的进行阐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水稻、玉米和小麦纹枯病菌之间的生化差异,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这3种作物纹枯病菌(Rhizoctoniaspp.)18个菌株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3种纹枯病菌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图谱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可溶性蛋白图谱比酯酶同工酶图谱更具多样性。水稻和玉米纹枯病菌可溶性蛋白谱带有14~19条,而小麦纹枯病菌可溶性蛋白谱带7~9条;水稻和玉米纹枯病菌酯酶同工酶谱带有5~7条,而小麦纹枯病菌仅有3条,表明它们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NTSY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玉米和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谱带均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水稻纹枯病菌对丙环唑的敏感性,并进行水稻纹枯病菌菌株对丙环唑的抗性检测,为水稻纹枯病的科学用药及田间抗性种群监测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年从贵州、河南和湖南省7个市(县、区)采集分离的106株水稻纹枯病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水稻纹枯病菌对丙环唑的敏感性,建立敏感基线;以敏感基线值的10倍对2018和2019年采集的水稻纹枯病菌进行丙环唑抗性检测.[结果]供试106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对丙环唑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0.022~1.561μg/mL,EC50均值为0.731±0.031μg/mL.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且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结果符合正态分布(W=0.985,P=0.257>0.05),可将EC50均值0.731±0.031μg/mL作为水稻纹枯病菌对丙环唑的敏感基线参考值.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对丙环唑的敏感性差异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2018和2019年抗性检测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对丙环唑仍表现敏感,仅发现1株低水平抗性菌株(18MT2).[结论]田间水稻纹枯病菌对丙环唑的敏感性仍较高,可继续使用丙环唑防治水稻纹枯病.  相似文献   

16.
以L-谷氨酸和拌种灵为原料,合成了L-谷氨酸-拌种灵耦合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质谱表征其结构。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供试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室内毒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叶片涂布和水培2种处理方式检测了供试化合物在烟草植株上的传导性。结果表明,L-谷氨酸-拌种灵耦合物与拌种灵相比,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对水稻纹枯病菌抑制活性,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为13.76μmol/L(拌种灵对水稻纹枯病的EC50为12.47μmol/L)。烟草植株对L-谷氨酸-拌种灵耦合物的吸收、传导量与对照药剂拌种灵相比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与纹枯病菌互作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稻与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uehn)互作过程中生理生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相关因子、水稻对纹枯病菌侵染的抗性反应以及水稻与纹枯病菌互作过程中的信号识别和信号转导;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Monceren Moncut Basitac是近年来国外新开发的对立枯丝核菌(Rhicoctonia solani)引起的植物病害,特别是对水稻纹枯病(Pelliculariasasakii)具有特异性防治效果的杀菌剂。本文试以水稻纹枯病菌做供试菌,通过离体及活体试验.试图阐明供试三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作用特性及其异同点。  相似文献   

19.
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伴生性疾病,对于水稻作物的危害性比较大。水稻纹枯病的侵染症状比较明显,主要的侵染部位存在于叶鞘、叶片和叶穗等位置。主要通过菌核与菌丝传播疾病,由病株萌发菌丝并将其遗落在土中,寄生在新的水稻植株上造成感染,导致水稻叶片发生霉变和腐烂问题,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本文从水稻纹枯病的症状和侵染循环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有利于实现水稻纹枯病防治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为防治水稻纹枯病提供轮换药剂,特进行了22%嘧菌酯·戊唑醇SC、25%吡唑醚菌酯EC+70%甲基硫菌灵WP、75%肟菌酯·戊唑醇WG等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次每667 m2施用22%嘧菌酯·戊唑醇SC 45~60 g,施用3次后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在81.11%~92.79%,与每次每667 m~2施用75%肟菌酯·戊唑醇WG 10 g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相当,且防效优于其他处理,因此,22%嘧菌酯·戊唑醇SC可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