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细胞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杧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在杧果叶片、果实上的侵染过程,并研究了温度、湿度、刺伤对其发病情况的影响。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3h,病原菌分生孢子在刺伤、不刺伤的叶片及果实上均开始萌发,其孢子萌发率为36%-81%,附着胞形成率为20%-61%;接种6-12h,¬¬¬大量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形成附着胞;接种后24h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均超过88%;接种后48h后菌丝体进一步生长呈现网膜状的菌丝团,并不断扩展。在不同温湿度下,刺伤与不刺伤的杧果炭疽病的发生情况差异显著,20°C情况下叶片和果实上的病斑平均直径最小分别为13.4mm和3.5mm。30°C情况下叶片和果实上的病斑平均直径最大分别为26.1mm和8.7mm。在7和14 天,湿度69.2%条件下,病情指数仅为12.9 和 12.9,而湿度84.5%时,病情指数分别达27.9和 87.1。刺伤处理的叶片和果实发病率均为100%,其病情指数分别为68.57和57.14,病斑直径分别为8.7mm和11.7mm。不刺伤的叶片和果实的发病率仅为70%和40%,其病情指数也只有38.57和5.71, 病斑直径分别为1.8mm和12.7mm。杧果炭疽菌在条件适宜情况下,可在3h内萌发并侵入寄主组织;伤口可促进杧果炭疽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但不利于附着胞的形成。在温度20-28°C间,温度越高发病越重,湿度69.2-85.4%间,湿度越高发病越重,且伤口可加重杧果炭疽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是中国乃至世界主要的热带水果之一。炭疽病和蒂腐病是引起杧果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害,但不同杧果品种对二者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分析了杧果主要采后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杧果抗性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转录组、蛋白质组分析等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杧果采后病害抗性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泉州地区杧果优良品种缺乏、成熟期较为集中等问题,对引进的‘贵妃杧’和‘四季杧’在泉州地区的试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妃杧’长势较好,产量稳定,果实可食率高,纤维少,品质佳,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四季杧’植株具有速生快长的特性,周年开花结果且稳产丰产,果实品质佳,还可丰富杧果淡季销售市场,推广前景看好。‘贵妃杧’平均单果重547.9 g,可食率82.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3%,果肉细嫩爽口;‘四季杧’正造果平均单果重358.4 g,可食率77.3%,可溶性固形物17.5%,果汁较多;‘四季杧’反季果平均单果重313.4 g,可食率74.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5%,果汁较少但甜度更高。这两个品种在株产、平均单果重、可食率、纤维含量、果实品质等方面均优于本地杧果,适宜在泉州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杧果采后病害的发生是造成杧果贮藏期腐烂的主要原因,如何对杧果进行抑菌保鲜是影响杧果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以中草药提取物制备天然防腐保鲜剂因其广谱、高效、不污染环境、不产生抗性等优点,已成为杧果抑菌保鲜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中草药在杧果抑菌保鲜中的应用现状、中草药抑菌活性成分、作用机理等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目前对杧果防腐保鲜效果较好的中草药种类,最后提出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杧果极易受某些真菌影响而感染炭疽病,产生黑斑,从而影响到杧果的商品价值,墨西哥杧果产区约有60%以上的杧果受其影响。来自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IBTUNAM)的研究人员目前已研制出一种新型杀菌剂,可有效抑制炭疽病,提高杧果品质。  相似文献   

6.
摘要:本文对泰国杧果反季节生产现况进行了介绍,包括泰国杧果反季节生产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反季节生产常用的品种,反季节生产的主要技术流程以及主要的病虫害等,旨在为我国杧果反季节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通过对百色地区主要种植的台农1号、红贵妃、金煌芒、红象牙、桂七5个杧果品种的叶片解刨结构进行观测,研究分析主脉直径(ZM)、叶片厚度(YP)、上表皮厚度(SBP)、下表皮厚度(XBP)、角质膜厚度(JZM)、栅栏组织厚度(ZL)、海绵组织厚度(HM)、栅海比(ZHB)、叶肉组织结构紧密度(CTR)和叶肉组织结构疏密度(SR)等10项指标,再通过隶属函数法对10项指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来对5个杧果品种抗旱性进行评价,最后得出5个杧果品种的抗旱性由强到弱为:金煌芒>红贵妃>红象牙>桂七>台农1号。  相似文献   

8.
对13份杧果食叶性象甲和5份杧果果核象甲mtDNA-COI序列进行序列特征及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杧果象甲mtDNA-COI基因序列长度611~658 bp,平均碱基组成为A 29.78%、T 35. 60%、G 15.93%、C 18.70%,碱基A+T含量显著高于G+C含量,表现出明显的A+T偏好性特点。NJ系统发育树将18只杧果象甲分为2大类群,象甲1-4、1-6与其他象甲亲缘关系较远,组成类群I,其余16只象甲组成类群II,其中象甲1-2与5只杧果果核象甲的遗传分歧最小,结合形态特征鉴定其为杧果切叶象甲,它们共同组成亚类群IIa,其余10只象甲之间亲缘关系相近聚为亚类群IIb,表明18只杧果象甲虫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分歧。研究证实了mtDNA-COI基因多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杧果象甲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适用于杧果象甲物种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可为进一步开展杧果象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探明杧果果肉细胞分裂期结束时的平均果实大小及细胞分裂期和膨大期的大致时间,以期为杧果发育与生理领域的研究提供细胞学理论依据,并为杧果生产中果实大小的调控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提供理论指导。选用“贵妃”杧果为试材,于盛花期后不同天数进行取样;以传统石蜡切片法为基础,在脱水、透明、展片及粘片等具体方法上进行了适合杧果果肉特点的改良,制片后于NI/E智能生物显微镜(日本)下观察杧果果肉细胞的发育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杧果果肉细胞分裂期结束时,平均果实纵径为34.79 ± 0.52 mm~41.71 ± 1.12 mm,平均果实横径为23.03 ± 0.56 mm~24.51 ± 0.59 mm;果肉细胞的分裂期于盛花期后37 d~56 d结束。  相似文献   

10.
杧果流胶病是杧果上的一种常见病害,近年来危害越来越严重。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杧果流胶病的防控,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杧果流胶病3种主要病原可可毛色二孢、七叶树壳梭孢和小新壳梭孢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毒力作用最强的是多菌灵,对3种病原的EC50值均低于0.1 μg.ml-1,EC90值均低于1.4 μg.ml-1;其次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烯唑醇和丙环唑,对3种病原的EC50值均低于1 μg.ml-1,EC90值均低于74 μg.ml-1;最差的是嘧菌酯和醚菌酯,两者对可可毛色二孢和七叶树壳梭孢的EC50和EC90值均较高,分别在80~640 μg.ml-1和25000~750000 μg.ml-1之间,而对小新壳梭孢的EC50值均低于3 μg.ml-1,但EC90值较高,分别为635.0832 μg.ml-1和747796.1651 μg.ml-1。多菌灵、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烯唑醇和丙环唑均可有效抑制杧果流胶病菌的生长,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1.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杧果细菌性黑斑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了评价杧果种质对黑斑病的抗性水平,本研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64份杧果种质进行细菌性黑斑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发现64 份种质材料有 2 份抗病,9份中抗,53份感病,未发现高抗或免疫种质。  相似文献   

12.
据《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18期《杧果人工杂交授粉结实率影响因素研究》(作者陈道勤等)报道,以金煌杧为母本,台农1号杧作父本,研究了套干湿袋、湿袋间隔时间、花粉处理等因素对杧果人工杂交授粉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要提高杧果人工杂交授粉结实率,花粉必须见光处理后才能用于授粉,杂交授粉后必须套袋处理,且授粉套袋后必须湿袋,湿袋方法是每间隔2h用喷雾器将袋子喷湿,湿度达100%,湿袋时间应保持在4h以上。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印度杧果产区气候适宜,如果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下去,印度北方邦、马哈拉什特拉邦和古吉拉特邦杧果产量将获丰收。据业界专家预测,2009年印度杧果产量受到严重影响,今年有望迎来杧果产量大增,杧果主产区将  相似文献   

14.
近日,由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广西高新农业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9年杧果订单签约大会在百色市高新区举行。大会期间,有关代表签订了《农产品供应战略合作协议》和《2019年杧果销售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发布了百色杧果产业供应链平台项目。据悉,该项目将联合百色杧果种植、采购、仓储、物流、金融、保险、包装等多元主体参与的供应链体系,通过重塑高质量杧果供需关系,提升产业运营效率,打造产业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危地马拉著名农学家艾迪·马丁内兹指出,该国杧果委员会为增加危地马拉杧果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与美国著名大学合作开展了多项研究,如有关杧果营养与健康、采后处理等问题,旨在增加该国杧果产业价值。危地马拉的杧果曾以每年10%的增种面积扩张,目前种植面积约5000hm^2。  相似文献   

16.
据《园艺学报》2008年第3期报道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杧果生长期SA处理对果实采后品质和病害的影响,为杧果贮藏保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研究百色市田东县具有高寒山区气候特征和右江河谷平原地区气候特征的果园使用翠贝、乙醚酚、白粉速愈3种药剂对杧果花穗白粉病防治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50%翠贝3000倍液、25%乙醚酚1200倍液、4%白粉速愈1800倍液喷第3次药后l0d对高寒山区、右江河谷平原地区杧果花穗白粉病的保花效果分别为90.2%、87.1%、89.9%,92.5%、90.4%、92.5%;对杧果花穗白粉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4.8%、77.1%、83.3%,86.8%、82.1%、86.8%。综合结果,施用50%翠贝3000倍液对防治杧果花穗白粉病综合效果好,未发现药害,对杧果果实果面安全。  相似文献   

18.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2.110918),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盐胁迫下外源植物激素萘乙酸(NAA)、吲哚-3-乙酸(IAA)和水杨酸(SA)以及耐盐的Sukkary砧木对两个杧果品种(凯特杧果和Naomi)耐盐性的影响。供试植物为1.5年生杧果.  相似文献   

19.
2019年2月18日,越南农业农村发展部植物保护局和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局(APHIS)驻越南办公室在河内举行了开幕式,宣布了越南杧果对美出口事宜。2017年美国农业部批准从东南亚国家进口新鲜杧果,时至今日越南杧果正式对美出口。杧果是美国准许从越南进口的第六种水果,其余5种分别为火龙果、红毛丹、荔枝、龙眼和星苹果。为实现对美杧果出口,越南植物保护局于2009年申请了许可证。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适宜百色右江河谷地区种植的杧果良种,引进了热农1号杧、新世纪杧、吉尔杧和红玉杧4个杧果品种并进行试种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热农1号杧、新世纪杧、吉尔杧和红玉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在14%以上,平均单株产量在25kg以上,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在17327kg/ha和9.5万元/ha以上。这些品种在百色右江河谷地区综合表现较好,在杧果品种改造中可选择作为优良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