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水稻青枯病是水稻生理性病害,多发生于晚稻灌浆期,该生育阶段如出现青枯将严重影响水稻灌浆,造成千粒重、结实率等下降,从而影响产量和米质。水稻青枯病叶片内卷萎蔫,呈失水状,青灰色,茎秆干瘪收缩,或齐泥倒伏,谷壳青灰色,成为批谷。此病常在1-2天内突然大面积成片发生。1.病因:水稻青枯病由水稻生理性失水所致。多发生于晚稻灌浆期,断水过早,遇干热风,失水严重导致大面积青枯;长期深灌,未适度搁田,根系较浅容易发生青枯;土层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青枯病多发生于晚稻灌浆期,该阶段如出现青枯将严重影响水稻灌浆,造成千粒重、结实率等下降,从而影响产量和米质。水稻青枯病叶片内卷萎蔫,呈失水状,青灰色,茎秆干瘪收缩,或齐泥倒伏,谷壳青灰色,成为批谷。此病常在1-2天内突然大面积成片发生。1.病因:水稻青枯病由水稻生理性失水所致。多发生于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青枯病多发生于晚稻灌浆期,该阶段如出现青枯将严重影响水稻灌浆,造成千粒重、结实率等下降,从而影响产量和米质。水稻青枯病叶片内卷萎蔫,呈失水状,青灰色,茎秆干瘪收缩,或齐泥倒伏,谷壳青灰色,成为批谷。此病常在1-2天内突然大面积成片发生。1.病因:水稻青枯病由水稻生理性失水所致。多发生于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青枯病是水稻生理性病害,多发生于晚稻灌浆期,该生育阶段如出现青枯将严重影响水稻灌浆,造成千粒重、结实率等下降,从而影响产量和米质。水稻青枯病叶片内卷萎蔫,呈失水状,青灰色,茎秆干瘪收缩,或齐泥倒伏,谷壳青灰色,成为批谷。此病常在1-2天内突然大面积成片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晚稻生育后期出现生理性青枯现象,集中出现于晚稻灌浆期间,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大。发生特点一般多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低温骤变后,田间出现成片的枯死禾。损失程度与田间发生的迟早有关,一般发病越早损失越大,多表现为急性型发生,通常大穗形品种及易倒伏的品种易出现青枯,受害更重。青枯症状在经受生育后期的低温冷害后,灌浆期突然失水青枯的稻株,叶片卷曲萎缩、青灰色、无病斑;茎基部干瘪收缩,植株倒伏;谷壳青灰色,成秕谷;根系发黄或变黑,常在  相似文献   

6.
水稻灌浆期青枯病发生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9月27日,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10个村首次发现有部分水稻青枯死亡现象。经田间调查会诊,确诊为水稻生理性青枯病。镇农技站对部分水稻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从当地发生水稻青枯的主要品种、农艺措施以及温度等方面分析水稻形成青枯的原因,总结其发生症状及补救措施,为今后积极预防、减轻水稻灌浆期青枯病的发生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稻青枯病是寒地水稻苗床主要病害之一,多发生于稻苗离乳期(3叶期左右),这时由于水稻原有养分消耗殆尽,生长较弱,突遇低温后,引起秧苗生理性失水而产生青枯病。由于青枯病属生理性病害,因此,用普通杀菌剂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目前苗床上所用杀菌剂大多是对立枯病有效而对青枯病无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晚稻生理性青枯病在宁波时有发生,特别是1998年10月中旬浙江东南沿海一带更为严重。水稻品种间发病差异很大,产生青葳的主要气候条件是大风、突然低温和干燥、造成稻株水分散失过快,根系水分 应跟不上,导致茎叶快速干枯。过量使用氮肥和搁田过重会加重发病,生育期短,灌浆快的品种易青枯。  相似文献   

9.
一、症状玉米青枯病多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植株感病后,叶片自下而上迅速枯死,呈青灰色青枯,似霜冻危害;根系和茎基部,局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并逐渐变为褐色腐烂状;茎基部三、四节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立枯病是水稻育苗期间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害,轻者点片发生,重者毁床。由于病原菌种类,为害时期和发病环境不同,立枯病有芽腐、针腐、黄枯和青枯四种类型。最常见的是黄枯型和青枯型。黄枯多发生于二叶期前后,症状是早晨观察叶尖不吐水,以后萎蔫枯黄,心叶卷曲。初期茎基变褐,根毛稀少暗白,以后逐渐发锈变褐,茎基软化,拔取心叶时易与茎基部脱离。青枯属于生理性病害,多发生于三叶期前后。在低温、阴雨之后,天气骤睛、升温之时特别容  相似文献   

11.
一、玉米青枯病的症状 玉米青枯病多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为显症高峰。植株感病后.叶片自下而上迅速枯死。呈青灰色青枯,似霜冻危害,根系和茎基部,局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并逐渐变为褐色腐烂状;茎基部三、四节间,明显失水,变软变空,及至干缩,后期植株易倒伏;根部空必变软,呈褐色或紫色,须根减少,易拔起;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离,穗心干缩,脱粒困难,子粒干瘪,无光泽,干粒重显著下降。青枯病一旦发生,全株很快枯死,一般只需5~8天,快的只需2~3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宿迁市近几年气象资料及相关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导致水稻生理性青枯的重要原因为寒流突至、气温骤降。提出防御水稻生理性青枯应加强栽培管理促水稻根系活力、关注气温变化适时灌水保温、喷施叶面肥保根促灌浆、完善农业保险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 水稻烂秧是在秧苗期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水稻烂秧,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误或不善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按照症状的不同,传染性烂秧可分为青枯型和黄枯型。青枯型死苗,心叶突然萎蔫,卷成筒状,随后下部叶片很快失水萎蔫卷筒,直至全株呈污绿色而枯死,病株根系是暗色,根毛稀少;黄枯型死苗,从下部叶片开始,由叶尖向叶  相似文献   

14.
为使水稻高产优质,对水稻苗期病害恶苗病、立枯病、水稻纹枯病,提出防治措施. 一、水稻立枯病 1、立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由病菌侵入秧苗所引起的,立枯病主要有幼芽腐死、立针基腐等症状. (1)芽腐是在出土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芽或幼根变褐色,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和芽基部生有霉层.(2)针腐多发生于立针期至2叶期,病苗心中枯黄,叶片不展,种子和茎基交界处常有霉层,茎基软易折,根变成黄褐色.青枯是水分失调造成的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3叶期前后,病苗最初不吐水,天气骤晴高温,迅速出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叶色青绿、整株萎蔫,成簇成片枯死.  相似文献   

15.
为使水稻高产优质,对水稻苗期病害恶苗病、立枯病、水稻纹枯病,提出防治措施. 一、水稻立枯病 1、立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由病菌侵入秧苗所引起的,立枯病主要有幼芽腐死、立针基腐等症状. (1)芽腐是在出土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芽或幼根变褐色,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和芽基部生有霉层.(2)针腐多发生于立针期至2叶期,病苗心中枯黄,叶片不展,种子和茎基交界处常有霉层,茎基软易折,根变成黄褐色.青枯是水分失调造成的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3叶期前后,病菌最初不吐水,天气骤晴高温,迅速出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叶色青绿、整株萎蔫,成簇成片枯死.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茎基腐病,是由几种镰刀菌或腐霉菌单独或复合侵染所引起的危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一种土传真菌病害,是对玉米生产影响较重的病害。玉米青枯病菌侵染根部和茎部使之腐烂,并引起叶片黄枯或青枯。地上部在玉米灌浆期开始有明显表观病变,乳熟末期至腊熟期为显症高峰期。近年来该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2006年阜新地区发病较重。1.感病植株的田间症状玉米青枯病在玉米进入灌浆期后开始发生,从始见病  相似文献   

17.
<正>1主要病害1.1玉米青枯病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1.1.1症状。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褪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握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1.1.2发病规律。由镰刀菌、腐霉菌侵染引起。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青枯病又叫玉米茎腐病,是影响衡水市玉米生产的一大病害。今年在衡水市桃城区、武邑县发病较重,一般病株率10%20%,严重的达30%以上。产量损失大,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症状表现玉米青枯病一种土传根病害,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叶片首先出现青灰色干枯(似开水烫过),进一步发展为叶片逐渐变黄,根和茎基部逐渐变褐色,茎基部320%,严重的达30%以上。产量损失大,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症状表现玉米青枯病一种土传根病害,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叶片首先出现青灰色干枯(似开水烫过),进一步发展为叶片逐渐变黄,根和茎基部逐渐变褐色,茎基部34节干缩腐烂,根部空心变软,皮层变红褐色,易剥离,严重时病株失水萎蔫枯死。  相似文献   

19.
一、主要病害 1、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1)症状.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褪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握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 (2)发病规律.由镰刀菌、腐霉菌侵染引起.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浅析水稻青枯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月9~15日,我镇相继有10多个村发现有水稻死亡现象.10月11~13日,经本站对部分水稻进行实地调查.从其发生症状看:全株叶片萎蔫内卷,呈典型的失水状,叶片与谷壳均呈青灰色,远看无光泽,茎秆干瘪收缩,尤以基部为甚,并于1~2d内突然成片发生.10月13日经市植保站会诊后,确诊为水稻生理性青枯病.据10月20日统计,我镇有10%水稻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个别发病严重的田块,产量损失较重.从其发病情况看:晚熟品种重于早熟品种、未倒田块重于全倒或半倒田块、整地质量差的稻田重于田间不平坦的稻田、直播稻重于移栽稻或机插稻、长期缺水或长期淹水的稻田重于正常灌溉的稻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