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合理高效的桃树旱作栽培技术,能够在自然降水条件下确保丘陵坡地桃园的正常生长,促进山区经济林的发展.现介绍一套适合三河市丘陵坡地桃园的旱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地小麦生产一般指的是在无水浇条件下,只靠自然降水,从事的小麦生产。旱作小麦历史悠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已逐步形成了一套与生态条件相适应的旱地小麦抗旱保墒、用地养地相结合的栽培技术体系。本文将主要探讨旱地小麦育种。  相似文献   

3.
简述宁夏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介绍旱地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示范区、集雨水窖工程+施水播种机械化示范区、小麦机械化高茬收获+玉米免耕施水播种+节水补灌机械化示范区、保护性耕作示范区4种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模式。  相似文献   

4.
简述宁夏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介绍旱地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示范区、集雨水窖工程+施水播种机械化示范区、小麦机械化高茬收获+玉米免耕施水播种+节水补灌机械化示范区、保护性耕作示范区4种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模式。  相似文献   

5.
土壤培肥、自然降水高效利用、作物秸秆循环利用、作物高产高效是土壤可持续利用和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高的关键问题。豫南雨养农业区存在着降雨量较大但降水时空分布与作物需水时段相矛盾、土壤培肥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结合豫南雨养区的生产、生态实际和多年定位试验,提出了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与作物持续高产假设,并集成创新了小麦简耕覆盖高产高效技术,其核心技术是机械化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和小麦免耕直播。自2006开始,在驻马店市和南阳市进行了多年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应。该技术解决了利用合理的耕作措施解决培肥土壤、提高自然降水和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作物高产与资源高效协同一致的问题,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三门峡市位于豫西丘陵山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年际间干旱频率高达87.6%,且时空分布不均,经常发生春旱、伏旱、秋旱和干热风天气,小麦生长完全依赖自然降水,干旱是制约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镇压是小麦生产上一项传统的保墒增产技术,不同镇压时期保墒效果存在差异,为科学测定不同镇压方式、不同镇压时期对小麦苗情、产量的影响,从中筛选出适宜当地的最佳镇压方式及镇压时期,特安排  相似文献   

7.
正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该地区气候温凉,日照充足,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昼夜温差较大,土壤肥沃,优势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种植小麦。小麦作为呼伦贝尔市主栽农作物之一,已经有40多年的种植历史,在呼伦贝尔市粮食生产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内蒙古优质旱作春小麦主产区。最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小麦种植面积呈现缩小趋势,怎样利用有限的土地生产出更高产量和品质的小麦就成为现阶段农技工作者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本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保水剂在丘陵旱地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我们于2008-2009年在新郑市旱作小麦上进行了试验示范,以期为保水剂的合理使用和旱作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鲁中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鲁中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有加重趋势,该病不但能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降低小麦及麦类制品品质,同时产生的毒素对人、畜健康有害。综述了小麦赤霉病的危害,鲁中地区赤霉病流行的原因和鲁中地区综合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办法,为该地区小麦赤霉病的有效控制提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土台原旱地小麦覆盖保水技术效果研究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7  
 针对黄土台原自然降水特点及农业生产实际情况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 ,以具有显著保水性能的地膜覆盖技术为中心 ,设计出旱地小麦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新模式。研究表明 ,夏闲期采用地膜秸秆两元覆盖技术 ,可以把占小麦生产全年度 5 0 %的夏闲期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 ,较传统耕法多蓄水 10 8.4mm ,蓄水率达73.2 % ;在此基础上 ,种麦时再应用起垄覆膜沟播技术 ,既可把夏闲期蓄积到土壤中的水分最大限度地保住 ,又可把小麦生育期的降水最大限度地蓄住 ,从而使旱地小麦的水分条件明显改善 ,增产效果显著 ,是黄土台原旱地小麦自然降水高效利用 ,实现高产、稳产的最佳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越来越高,尤其是旱作覆膜集雨节水栽培技术对于农作物提高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旱作覆膜集雨节水栽培技术通过在旱作马铃薯栽培中的应用,对改善土壤微环境,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增加商品薯率,实现高产高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西北地区应用的非常广泛。本文就旱作覆膜集雨节水栽培技术近年来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阐述了通渭县旱作农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利用科技驱动作用提升小麦产量、应用草粮间套模式增加种植效益、培育特色区域优势产业、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素质等建议,旨在逐步提升通渭县旱作农业生产水平,助推旱作农业生产实现持续稳定、绿色高效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小麦生产中倒伏是影响其产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从品种抗倒性不强、栽培管理不当、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了鲁中地区小麦发生倒伏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防止技术,以期为鲁中地区小麦产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间杂草防除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甘肃省旱作农业区重点推广的一项关键抗旱新技术,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三大技术为一体,从根本上解决了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问题,实现了旱作农业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技术使地面始终处于全封闭状态,自然降水高度富集叠加,垄沟内土壤湿度大幅度提高,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极易引起杂草大量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宁夏黄土高原区旱地特色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旱作农业为出发点,以建立适应不同降水条件的主要作物优化栽培模式为核心,以高效利用天然降水和提高养分利用率为突破口,促进宁夏黄土高原区旱地特色小杂粮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旱作农业中有限水分的高效利用技术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上官周平各国发展旱作农业中均面临着两大严重问题,一方面是水分亏缺影响或严重限制农作物收成的稳定和产量的高低,这是旱作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表现在降水量少、降水分布不匀、降水变率大等特点;另一方...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地域广阔,旱地面积大,农业生产主要依赖自然降水,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系统阐述了旱作农业的基本概念,发展旱作农业的意义和必要性。针对黑龙江省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提出了发展旱作农业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棚面集流滴灌节水施肥一体化技术,利用棚面集流灌溉,提高了自然降水和肥料利用效率,棚面集流量占生育期总灌水量的85.1%,每亩节约纯养分29.3%,每亩增加纯收益1043元,为旱作地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了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豫西丘陵旱区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旱地小麦生产如何,对农业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旱地小麦生产的限制因素 (一)干旱缺水。豫西丘陵种植区雨量少,且分布不均,干旱发生频繁。据气象资料记载,小麦生育期降水208.3—234.8毫米,与小麦正常需水量500~600毫米相差300~400毫米。冬春干旱造成小麦分蘖少、成穗少、子粒少、千粒重低。  相似文献   

20.
韩芳 《农技服务》2014,(3):54+60-54,60
我国属世界上贫水国家,我县所属沧州市又是华北地区最贫水的地区之一,全县常年平均降雨量为600毫米,降雨量季节分布严重不均,主要集中在7月至8月份,常年发生春旱和秋旱。年有效积温2976℃,无霜期194天。地势平坦,土质以壤土为主。农业以粮食作物为主。由于我县旱地面积较大,旱作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靠天然降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制约了我县农业生产的发展,所以搞好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是我县农业生产最迫切的要求,也是我县农业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已经成为华北乃至全国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根据工作经验,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对旱作小麦的田间管理进行探析,并提出一些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措施,希望对旱作小麦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