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上现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优秀传统村落文化正逐渐衰落,对优秀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迫在眉睫.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发展,它也包括文化的繁荣发展乡村振兴建设,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建设,也是精神文明的建设,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它能有效地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共同建设美丽乡...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城镇化过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破坏。但是,城镇化又是中国实现新四化的必经之路,是衡量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直接标杆。如何既不影响城镇化进程,又能有效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成为一道必须破解的难题。理念更为科学、目标更为和谐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可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当中,要发挥文化主体的作用、推进人文生态的作用、重视自然生态的作用,多管齐下,共同推动传统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钟岩  李波 《广西农学报》2021,36(6):80-84
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华夏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与农业相关的物质、精神文化的总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现代化浪潮的推动下,乡村社会的整体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农耕文化的生存举步维艰,而这迫切要求我们回归本真,从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中萃取精华,汲取智慧,挖掘...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我国城镇化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与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然而,建国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给农村、农业与农民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突出地表现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造成农村人荒问题;优质资源被汲取,农村产业畸形落后;优秀传统文化衰落,农村现代文化无从建立,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村落环境不够宜居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对这些多年悬而未决问题进行有力破解的战略应对,是实现国家发展重心的下移与城乡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战略组合,是解决我国城镇化负面效应的现实路径选择,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鉴于目前受到城镇化、市场经济、照搬其他地区乡土文化的传承方式的影响,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出现了断代。为缓解这一状况,需探寻传统文化中积极价值的元素,如乡贤文化、尊老爱幼、守望相助、家训家规等进行传承,使之深入人心,同时需要探索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即探索乡贤文化促进乡村文明、评树德孝典型弘扬乡村正气、弘扬守望相助助力脱贫攻坚、挖掘家风家训助推乡村振兴,以此实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由于语言、宗教信仰等多种原因,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难以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对我国的传统节日也不予关注,缺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新形势下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在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要考虑其特殊性,在教育内容选择和教育方法适用上有针对性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正>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注重挖掘、保护和发扬这些宝贵的财富,突出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传承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选择合适的路径,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教育、宣传的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此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高校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文化特性,并且,在其中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讲话当中,特别强调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进入21世纪之后,当代大学生思想多元化、价值多样化,从传统文化切入,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新契机。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凝聚着亿万农民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也是乡村振兴之文化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逐渐远去,传统文化自信的根基受到威胁。如何树立一个鲜明的农耕文化符号,是广大民众特别是亿万农民的期待。"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15,(23)
农村建设是任何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平台。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下,我国的农村经历了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但是在文化建设方面,才刚刚起步。日本在经历了三次的农村建设之后,成效显著。如何借鉴、吸取日本的建设经验,对我国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民教育:农民工再社会化的文化重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镇化浪潮,大批农村原住民涌进城市从事生产劳动和生活。农民转化为农民工,必然亟待再社会化,农民工再社会化的本质是其文化重塑,公民教育是农民工文化重塑的必然途径与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因此我国的历史文化也已经有了非常深的底蕴,到目前为止,我国所拥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慢慢成为我国的象征,而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传统文化也在持续不断地发出影响。而互联网是建立在网络平台之上的,因此以互联网作为支撑,网络游戏成为了一种别具特色的娱乐形式,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的一部分网络文化,而网络游戏看似与我国传统文化毫无关联,但是实际上,网络游戏是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的,因此,如果能够探索出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游戏中的应用道路,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游戏传播中的问题,就能够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得到传播和传承。  相似文献   

14.
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优良的教育资源,时刻健全着人民的精神品格。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内部部分能使思政教育更加立体生动,教育效果也会更加突出。本文旨在分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如何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发展的灵魂,也是兴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培育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为中心,切实做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发展,进一步增加我国文化自信,以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  相似文献   

16.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高校学生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兵 《甘肃农业》2006,(11):317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许多大学在向学生传输科学知识的同时,却忽视了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文首先提出怎样正确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然后再从经济全球化、网络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冲击、民族等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高校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思想灵魂。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撑作用。优秀传统家训文化融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推动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继承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创新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传播方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发挥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示范作用等途径,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助推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城镇化是基诺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对促进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持续发展,构建边疆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基诺乡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民族传统文化被破坏、城镇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阻碍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应该把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开发与保护、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农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也是乡村旅游得以快速发展的灵魂。在新型城镇化日益加速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保护、传承、创新优秀的农耕文化,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源泉和基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充分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并据此进行创造性转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促使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成为乡村文化重塑的鲜活载体和智慧源头。现阶段,乡村文化重塑过程中一些地方暴露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重视程度不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存在断层、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存在缺失等一些问题。需将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发展融入到乡村文化重塑过程中,确保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可持续发展,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体现出其时代价值。在乡村文化重塑过程中,切实保障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化,形成文化凝聚力,保护乡村特色文化,确保乡村文化健康发展,充分体现文化生态系统的包容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