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通过不同药剂对水稻鞘腐病相对防效试验的研究,说明参试的药剂对水稻鞘腐病均有防治效果,其中对水稻鞘腐病防效最好的是45%使百克,防效为70.7%,产量最高,较对照比亩增产5.7%。水稻叶鞘腐败病又称鞘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可导致水稻褐变穗最终造成米质下降,对产量影响很大。水稻是建三江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近几年来,在我局水稻田的鞘腐病发生危害呈增加的趋势。通过此次试验,评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叶鞘腐败病又称鞘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可导致水稻褐变穗最终造成米质下降,对品质影响很大。水稻是建三江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近几年来,在我局水稻田的鞘腐病发生危害呈增加的趋势。特别是2012年种植的主栽水稻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通过调查发现,垦稻系列中垦稻21鞘腐病发生最高,发病率为30.9%,其次为垦稻19,发病率为28.2%,发病率最低为垦鉴稻6,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正>通过对不同穴株数与水稻鞘腐病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联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是9×4插秧规格的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鞘腐病发病程度呈递增趋势,4株/穴时病情指数为6.9、6株/穴时病情指数为10.5、8株/穴时病情指数为10.9、10株/穴时病情指数为13.2。水稻叶鞘腐败病又称鞘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可导致水稻褐变穗最终造成米质下降,对品质影响很大。水稻是建三江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近几年来,在我局水  相似文献   

4.
鞘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可导致水稻褐变穗最终造成米质下降,已成为卖粮难的瓶颈,本试验是随着农户防病意识的增强应运而生的.通过试验,评价参试杀菌剂对水稻鞘腐病病害的防治效果,为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寒地稻区近年来由于单一品种种植面积过大,品种布局不合理,栽培措施不当导致水稻鞘腐病病害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鞘腐病的灾害给水稻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水稻鞘腐病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在黑龙江省,由于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用肥量逐年增加,鞘腐病已成为寒地水稻主栽区继水稻稻瘟病之后又一主要病害,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主要造成水稻空瘪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变劣,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和品质,因此,总结鞘腐病的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是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的主要粮食作物,建三江地区每年种植面积达1000多万亩。由于水稻感病品种的逐渐淘汰和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水稻穗期主要病害的出现了变化,鞘腐病、褐变穗、纹枯病等逐步成为主要病害。这些病害的发生危害水稻生产的发展,每年造成的产量损失约占水稻总产量的10%以上。在危害严重的田块,一般减产20%~30%,重的可达到40%-50%,特别重的地块甚至颗粒无收。因此,急需筛选出新优势水稻穗期病害的药剂配方,来应对和解决防治中存在  相似文献   

7.
1鞘腐病简介水稻鞘腐病的发生不仅影响营养物质的产生和积累,而且其产量也在随病害发生而降低.水稻鞘腐病(RiceSheathRot)是一种新病害,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开始发生,是为害叶鞘的真菌病害。病菌在病稻草和种子内越冬。田间发病主要靠病稻草上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为害。高温、多雨、偏施氮  相似文献   

8.
正寒地稻区近年来由于单一品种种植面积过大,品种布局不合理,栽培措施不当导致水稻鞘腐病病害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鞘腐病的灾害给水稻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水稻鞘腐病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在黑龙江省,由于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用肥量逐年增加,鞘腐病已成为寒地水稻主栽区继水稻稻瘟病之后又一主要病害,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主要造成水稻空瘪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变劣,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和品质,因此,总结鞘腐病的  相似文献   

9.
试验名称:多抗霉素防治水稻中后期病害效果试验作物:水稻 防治对象:稻瘟病、鞘腐病、褐变病 试验药剂:3.5%多抗霉素 试验承担单位:黑龙江省红旗岭农场水稻试验站 试验地点:红旗岭农场水稻试验站 试验技术负责人:刘自圣 试验参加人:陈静、赵君敏、杜守奎 委托单位:红兴隆分局农业处 报告完成日期:2010年10月11日 1试验条件 1.1试验作物和品种 水稻、垦稻20. 1.2耙标生物 稻瘟病、鞘腐病、褐变穗. 1.3环境条件 1.3.1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设在红旗岭农场八队四号地.土壤类型白浆土有机质含量4.65%,PH值6.25.前茬作物水稻.  相似文献   

10.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又称为细菌性鞘腐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危害水稻、小麦、高粱等禾本科作物。细菌褐斑病主要发生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水稻产区,由于剑叶叶鞘亦有发生,故有细菌性鞘腐病之称。  相似文献   

11.
几种杀菌剂对水稻鞘腐病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防治水稻鞘腐病的高效药剂,以水稻品种龙粳31为试验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测定5种药剂对水稻鞘腐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10%吡唑醚菌酯和75%肟菌酯·戊唑醇对水稻鞘腐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86.46%和81.18%。  相似文献   

12.
寒地水稻鞘腐病田间药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鞘腐病在黑龙江省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发生,主要为害水稻剑叶叶鞘,引起秕粒率增加,千粒重降低,米质变劣。随着黑龙江垦区水稻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水稻鞘腐病发生与为害渐趋严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30%以上,严重影响了水稻品质和产量的提高。本论文选用5种化学药剂进行水稻鞘腐病药剂防治对比试验,为水稻生产上防治鞘腐病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部分常用玉米种质资源对镰孢菌病害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玉米穗腐病、茎腐病和鞘腐病是我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三大镰孢菌(Fusarium spp.)病害,近年来有严重混和发生的趋势,三大病害主要致病菌分别为拟轮枝镰孢(F. verticillioides)、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和层出镰孢(F. proliferatum)。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旨在筛选出单抗或兼抗穗腐病、茎腐病和鞘腐病的玉米种质,为玉米品种的科学选育和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国玉米种质B73、B37、郑58、昌7-2、齐319等16个常用育种自交系,将玉米穗腐病主要病原菌拟轮枝镰孢、茎腐病主要病原菌禾谷镰孢及鞘腐病主要病原菌层出镰孢分别接种于玉米果穗、茎秆及叶鞘,具体方法为待整株长到吐丝期用连动注射器将拟轮枝镰孢孢子悬浮液沿花丝通道注射到健康玉米果穗;将健康玉米地上第一节的茎部用针扎孔后向其中注射禾谷镰孢孢子悬浮液;将层出镰孢孢子悬浮液沿健康玉米植株叶基部接种到地上2—5节间的叶鞘内。以上各种接种方式均使用无菌水作为对照。在2016年和2018年度进行人工田间接种试验,通过评价穗腐病、鞘腐病的病情指数以及茎腐病发病面积,评估所选自交系对以上镰孢菌引起的穗腐病、茎腐病和鞘腐病的抗性级别。【结果】供试自交系中吉853、OH43和X178对穗腐病表现为中抗,B73、B37、PH6WC、掖478、郑58、9058、昌7-2、浚928、Mo17、A619、PH4CV、齐319和13-1077共13份材料为感病或高感;齐319、PH4CV、Mo17、9058、B37、B73、昌7-2和13-1077共8份材料对茎腐病表现为中抗或高抗,郑58、掖478、PH6WC、浚928、吉853、A619和OH43共7份材料表现为感病或高感;B73、B37、郑58、掖478、PH6WC、9058、昌7-2、吉853、浚928、Mo17、A619、PH4CV、OH43、齐319和13-1077共15份材料对鞘腐病表现为中抗或抗病。从16个自交系所在种群来看,瑞德群对穗腐病表现为感病,兰卡斯特群和唐四平头群对鞘腐病表现为抗病,其他群对3种镰孢菌病害抗性水平的离散程度较大,无明显规律。【结论】供试自交系吉853和OH43对鞘腐病和穗腐病表现为中抗或抗性,齐319、PH4CV、Mo17、9058、B37、B73、昌7-2和13-1077共8份材料对鞘腐病和茎腐病表现为中抗、抗性或高抗,但尚未筛选到对3种病害均有较好抗性的材料,有待于进一步筛选其他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氮肥和密度对水稻不同品种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和基本株数相互作用,探讨密肥互作对绥粳4和龙粳40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的插秧密度与水稻纹枯病呈现一定的相关性,随着水稻插秧密度增加,水稻纹枯病发病率增加;但是插秧密度与褐变穗和鞘腐病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8月2日和8月20日分别两次调查病害,结果显示纹枯病和鞘腐病发病率、发病情况都在加重,褐变穗却有好转的现象,但各病害变化无任何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30%爱苗乳油防治水稻病害与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0%爱苗乳油是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混配的新型杀菌剂,兼具防治水稻病害和调节作物生长作用。试验和推广应用的结果表明,30%爱苗乳油对多种高等真菌引发的水稻纹枯病、稻粒黑粉病、稻曲病、鞘腐病等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可获得增产10%左右及改善稻米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缙云县杂交中、晚稻穗期纹枯病、叶尖枯病、鞘腐病、叶黑肿病、紫秆病、稻粒黑粉病多种真菌性病害相继混合发生,造成水稻茎叶早衰,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成为严重的穗期早衰综合症,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为此,作者于2003年开展40%禾枯灵(三唑酮多菌灵)防治水稻穗期病害的试验研究,现将主要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利用对比的方法研究6%凯瑞对水稻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孕穗期和齐穗期各施用一次6%凯瑞处理对水稻稻瘟病、鞘腐病、褐变穗、胡麻斑病和纹枯病的防效要好于在孕穗期施用一次6%凯瑞的处理;两个处理的增产效果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正>水稻叶鞘腐败病又叫鞘腐病,是富锦市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历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加上近些年水稻面积增加,加上不利气候条件影响,2012年我市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生较重,已经由以前的次要病害上升到现在水稻田的主要病害,发生面积达50多万亩,此病发生以后,主要引起秕粒率增多,千粒重下降,米  相似文献   

19.
水稻紫鞘病是我国南部稻区发生的一种病害.经多次分离、接种、回接试验以及形态学研究的结果表明,江西省水稻紫鞘病的病原为中国帚枝霉(SarocladiumsinenseChenZhangetFu)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近年水稻病害发生十分严重,特别是稻瘟病(稻热病、火烧病、黑节病、掐脖瘟)和纹枯病(花脚病,烂脚病)、胡麻病,鞘腐病等病害混合性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病害鉴别不清,农户只注重防除稻瘟病,忽视其它病害的防治,导致防治效果不佳。因此水稻病害应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