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雄安新区建设是国家的宏伟工程,提高当地原住农民素质,培养双创人才是当前面临的重要工作之一.对雄安新区农村双创人才的培养,既体现在职业技能培训上,又体现在综合素质培训中.课题组对接受培训的农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00份,旨在了解其培训过程当中的素质培训内容,从而发现素质培训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2.
3.
正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区域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在新区的建设中势必会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成为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既不能保证自己的生活来源,也不能顺利地通过社会保障享受其合理的权益。他们的养老、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威胁到雄安新区发展的繁荣和稳定。1雄安新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1.1基本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4.
5.
6.
《农村.农业.农民》2017,(10)
智慧城市是城市的创新引擎,是服务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面对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不能人云亦云,简单照搬照抄。如何根据雄安自身功能定位,集众人智慧,采众家所长,创高效雄安,科学合理规划,分步分阶段有序推进?笔者结合多年来对智慧城市的关注与研究,从策略、目标、重点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土地利用可持续水平4个准则层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雄安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结果表明:雄安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不高,可挖掘潜力巨大。依据新区各县土地利用情况与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发展对策与建议,为雄安新区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14.
本文探究土壤水氮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控制雄安新区地下水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对建设“蓝绿雄安”具有重要意义。在雄安新区以耕地、林地和菜地3种农用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含水率、硝态氮、铵态氮以及容重等土壤指标,分析不同农用地的土壤含水率、硝态氮和铵态氮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土层垂向上,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先增加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耕地和菜地土壤硝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耕地、林地和菜地土壤铵态氮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在时间上,耕地含水率波动较大,林地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小。菜地含水率随时间变化比较平稳,10月后明显下降。林地和菜地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时间先增加后减小,耕地则随时间呈正弦波动。菜地土壤铵态氮含量随时间逐渐降低,林地土壤铵态氮含量变化小且含量最小。3种农用地土壤含水率均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和灌溉呈显著正相关(P<0.05)。耕地土壤容重与土层深度极显著相关(P<0.01)。耕地和菜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均与土层深度、降水量以及灌溉量呈显著负相关。3种农用地土壤硝态氮与铵态氮均呈显著正相关。耕地和菜地的水氮含量分布对地下水污...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获得感是评价我国改革成效的标准之一,也是检验民生工作的重要标尺。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出现了拆迁、安置、就业和教育等民生困境,让群众陷入迷茫和焦虑中。要最大限度提升群众的获得感,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公众参与和舆论引导等方式,增强民众转型能力和社会治理参与度,共享雄安新区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19.
20.
《农村.农业.农民》2017,(11)
<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建设绿色智慧新城,这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一个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千年大计,始于当下。2017年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首战之年,各项新机制将逐步建立,新政策新举措将逐步实施,新情况新问题也会不断出现,把国家大事办好,就需要对雄安新区绿色智慧新城功能落地情况进行研究,寻找更好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