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乡愁是对故乡的思念,是对那些小桥流水的日子和炊烟缭绕的食香的回味,是对小时候玩乐的怀念。你什么时候放假呀?你买着票了吗?什么时候回去呀?到家给我来电话,咱们聚聚。临近年关,不经意间,问候语都变了。没有放假的时候,听到别人愉快地说,快放假啦,总是不经意地皱眉,心想不就是过年吗,还不如在郑州待着呢。  相似文献   

2.
<正>时代在进步,我觉得,春节的作用,就是一年一度温暖的提醒:忙碌中不要忘了,生命里还有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在等待我们眷顾。春节总是如期而至。上班族期盼的是,过年了,可以回家了;父母期盼的是,在外的孩子终于有时间回来,一家人可以团聚了。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  相似文献   

3.
<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转眼间年末已到,大街小巷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相比于现在城市的繁华与喧嚣,过年期间的大街却异常冷清。所以,脑海中蔓延的是儿时馨香绵长的年味。那时的岁月是贫瘠的,最盼望的总是过年。期盼和兄弟姐妹们聚在一起肆意打闹;期盼收到压岁钱;期盼那向往已久  相似文献   

4.
年味     
<正>年年岁岁"春"相似,岁岁年年"节"不同。什么是"年"?简单又复杂,抽象又具体对国人来说,"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情感的寄托、文化的传承;"年"不仅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一生中无法舍弃的情怀"过年",意味着故乡、热土、父母、家园、血缘、根脉,在这一刻相融相连什么是"年味"?年味是一种喜庆、幸福的感觉.是国人对过年留下的美好记忆曾几何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年味变得越来越难以追寻,杀年猪、穿新衣、戴新帽等传统习俗不再是过年  相似文献   

5.
别样年味     
辛丑年春节,因新冠疫情再度来袭,在北京工作的女儿注定不能回北大荒过年了,同一个"北"字千里难圆.想起庚子年那别样的年味儿,个中滋味儿还依旧萦绕在心头…… 去年腊月二十八,我们一家三口相约回山东老家过年.不曾想刚到家,武汉封城,紧接着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疫情异常严峻.大年初一,爱人和女儿第一时间开启网上工作模式,手机、笔记...  相似文献   

6.
寻找年味     
<正>岁岁春节,今又春节。不管是淡然还是欢欣,中国传统春节总是如约而至。如今,很多城里人都觉得年味在逐渐流失。而在广大农村,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却相对隆重而热闹,一些年俗代代传承。马年春节,我们在河南各地农村展开寻找,希望感受到不同的年味。年味成追忆在"50后"的长葛市古桥乡岗李  相似文献   

7.
故乡年味     
<正>随着一场雪过后,不知不觉,春的脚步近了,人们又迎来了新年。等待的眼神,丰收的希冀,对于年,或许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蕴量着不同的情怀,那是小时候最期待的热忱。我们对于年的守望,不外乎就是千山万水,回家的路最美。回家过年,亦阻挡不了在外漂泊的脚步,那些慢慢数着归期的人们,早已备好满满的温馨与甜蜜,还有一炉暖暖的烟火。或许,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当然,我所在的小城更独具浓厚的迎年气氛。一岁年龄,一份心境,记忆里的流  相似文献   

8.
年味在心里     
<正>要说到家乡的年味,山西晋南过年蒸的枣馍是最有年味的,尤其母亲做的枣馍更是年味十足。枣馍种类各异,有枣花、枣山、枣高、小兔子、鱼、财篮等。一般腊月二十八蒸枣馍。提前一天母亲就开始准备了,洗刷铁锅、蒸笼,晾干;用碱水洗枣、再用开水烫后备用。晚上发盆面,第二天一大早再把发好的面加上新面重新发两盆,母亲说这叫接面,接过的面蒸出的枣馍味道更香。面发好  相似文献   

9.
家乡的年味     
<正>在我的老家豫北新乡,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过年的味道就越来越浓。二十三又被称为"祭灶关",按照习俗,这一天是要放鞭炮的,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过年的序幕被正式拉开:此时,上学的孩子已经放假,大人们也都撂下各种活儿,开始一门心思准备过年、买鱼、杀鸡、煮肉……好吃的东西都要在除夕之前的几天里  相似文献   

10.
故乡的年味     
正记得小时候,一入腊月,年就开始从村里那两盘饱经沧桑的老石磨上悄悄地转动起来。那时过年,虽然乡亲们的生活比较艰苦,但家家却要蒸上一些白面馒头、黄馅团子。两盘坚硬沉重的石磨白天黑夜不停地旋转着,带着父老乡亲们走向新年。推年磨的同时,家家户户还要清扫整理房屋,挑一个艳阳高照的好日子,把家里的东西全挪到院子里,用鸡毛掸子或秫秫苗子,一遍遍地打扫墙壁和房顶,扫去沉积一年的灰尘,然后一件件地擦拭家具等物品,再搬回去,适当调整位置,立马新鲜许多。收拾好的  相似文献   

11.
故乡的年味     
<正>一入腊月,年就在村头的老石磨上悄悄转动起来。虽然当年乡亲们的生活比较艰苦,但家家都要蒸上一些白面馒头。两盘坚硬沉重的石磨白天黑夜不停地旋转着,带着父老乡亲们走向新年。推年磨的同时,家家户户还要清扫整理房屋。挑一个艳阳高照的好日子,用鸡毛掸子一遍遍地打扫墙壁和房顶,扫去沉积一年的灰尘。年画必不可少,《天仙配》里的七仙女,样子美极了。心里一高兴,过年的感觉就有了。童年时,女孩子盼着过年,无非是想头上戴花,穿新衣裳,小男孩想放鞭炮,还可以吃些糖果。清扫好屋子,接着蒸馍馍。母亲用她那灵巧的双手揉  相似文献   

12.
乡村的年味     
一到腊月,年味就在乡村弥漫开来。和城市里过年时的冷清相比,乡下人是十分看重这过年的味道的。过年,是乡下人一年来难得的休闲娱乐的节日,他们会用自己朴实的方式,把年装扮得异彩纷呈。年的味道,就在他们的一声声欢笑中,在买回的一担担年货中,在一盏盏灯笼中,在一阵阵鞭炮声中变得越来越浓。  相似文献   

13.
故乡的年味     
正记得小时候,一入腊月,年就开始从村里那两盘饱经沧桑的老石磨上悄悄地转动起来。那时过年,虽然乡亲们的生活比较艰苦,但家家却要蒸上一些白面馒头、黄馅团子。两盘坚硬沉重的石磨白天黑夜不停地旋转着,带着父老乡亲们走向新年。推年磨的同时,家家户户还要清扫整理房屋,挑一个艳阳高照的好日子,把家里的东西全挪到院子里,用鸡毛掸子或秫秸苗子,一遍遍地打扫墙壁和房顶,扫去沉积一年的灰尘,然后一件件地擦拭家具等物品,再搬回  相似文献   

14.
乡村的年味     
<正>一进腊月,年味就在乡村弥漫开来。和城市里过年时的冷清相比,乡村人是十分看重这过年的味道的。过年,是乡村人一年之中重要的休闲娱乐的节日,他们会用自己朴实的方式,把年装扮得异彩纷呈。年的味道,就在他们的一声声欢笑中,在买回的一担担年货中,在一盏盏灯笼中,在一阵阵鞭炮声中变得越来越浓。庭院里那一株株燃烧的红梅,是点燃乡村早春的鞭炮。盛装的姑娘,是新年的眉眼。而火红火红的春联,是新年最吉祥的祝福,化作了乡村丰年的音符。  相似文献   

15.
北京的年味     
<正>老北京过年,一般从"腊八"就开始了,这腊八粥一喝,就意味年越来越近了,等家里大人把腊八蒜一泡,开始盼着蒜绿了,什么时候蒜绿了,那么大年三十就真的来了。小时候的北京,最浓的年味儿就是胡同里家家户户朱漆大门上红火的对联,和门口挂着的红灯笼,大概还有要和  相似文献   

16.
别样的年味     
正今年的春节,对我来说别有一番味道。腊月27,我分别给哥哥弟弟打电话,商量去父母那里过年的事。哥哥因今年刚搬进新房,不能空人,今年就不回农场了。弟弟家儿子正月初八结婚,忙于婚礼的事,也没有时间跟父母一起过年。于是,我跟妈妈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我们兄弟三人今年都不回去过年了,不要准备那么多菜,也不用像每年一样忙忙碌碌的。考虑到父母的春节礼还没送,所以,除夕我还  相似文献   

17.
正年关越来越近,又快到吃腊八粥的日子了。在我们乡下,每逢腊月初八,都有煮腊八粥吃的习惯。媳妇早早地准备了花样繁多的各种杂粮杂豆,比如花生、芸豆、红豆、红枣、莲子、糯米等,逐一淘洗干净,一边忙活,一边说,在县城住校读书的儿子下午就要回来了,先煮些给儿子尝尝。儿子回到家的时候,首先闻到了腊八粥的香味,贪婪地深呼了几口香气,就  相似文献   

18.
19.
乡愁     
1970年,父母跋山涉水300多公里,远离了他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来到宝应湖农场。从此,浓浓的乡愁就成了穿越时空的线,萦绕在他们的心头。七八十年代,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小时候,我一觉醒来,常常听到忙碌了一天的父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小声嘀咕:老母亲的哮喘不知有没有复发?弟弟妹妹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啦?“唉!写封信问问吧。”谈到最后,他们总是以这句话结束。那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一封省内普通信要十天半月才能收到。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农业》2014,(1):62-63
吃农家饭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在东北的许多农家,年夜饭依然保持着古时的许多风俗,如吃饭前祭祖,放鞭炮,吃饺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