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茶原料低温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微波杀青的茶鲜叶原料与鲜叶、干茶用有色塑料袋抽气包装,在不同低温温度下贮藏1年后烘干,在室温放置1个月,HPLC分析几种主要儿茶素含量,GC分析茶叶香气.检测结果表明,贮藏1年的杀青叶制成的绿茶在主要品质因子上均优于对照.因此,茶鲜叶微波杀青后,迅速低温去湿,在-5~-20℃下真空包装贮藏,可保鲜1年以上.  相似文献   

2.
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很多,从茶树品种、鲜叶采摘、加工工艺、制茶机具到包装贮运和整理拼配,贯穿整个茶叶生产过程。但是生态条件更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因素。生态条件是指与茶树生长发育有关的环境因素,主要指光照、温度、水分、土壤酸碱度、地形、海拔和纬度。此外还有植被、微生物等生物和人类的影响。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异对茶树体内物质代谢的途径有一定的影响,使得不同生态条件下形成的物质成分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有所不同,与茶叶品质有关的许多化学成分诸如氨基酸、咖啡碱、多酚类等等,都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本文试从生态角度出发探讨生态条件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茶叶初制,大部在雨季进行,鲜叶的表面水含量很高,经初步测定,一般是15—20%。如不消除这种表面水,在加工时,不但浪费燃料,而且影响制茶品质。据《杀青机试验方法(P标)验证报告》所述,杀青时,蒸发水分一公斤,需燃耗0.35公斤标准煤推算,杀青100公斤鲜叶,要多耗标准煤5—7斤左右。制造红茶时,由于表面水而延长了萎凋时间,增加了萎凋叶干物质的消耗,对制茶质量是不利,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近几年来,随着制茶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和对茶叶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有研制鲜叶脱水机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硒是茶叶中微量元素之一,对茶叶的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本实验以安徽省富硒地区石台县茶鲜叶为原料加工成绿茶,分别设置了不同的鲜叶摊放时间、杀青程度、杀青方式、投叶量和揉捻时间等参数,研究加工工艺对绿茶主要理化成分特别是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杀青程度加重、揉捻压力加重,绿茶酚氨比降低,但同时会造成硒含量、水浸出物含量降低;随着摊放时间延长,绿茶酚氨比降低、水浸出物含量上升,但硒含量降低;采用滚筒杀青的绿茶比微波杀青的酚氨比低、硒含量高,但水浸出物含量低;揉捻中度投叶量(8kg)的绿茶酚氨比低、硒含量较高、水浸出物含量高,揉捻较长时间(30min)的绿茶酚氨比较低、硒含量高、水浸出物含量高。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改变摊放时间、杀青程度、揉捻投叶量、揉捻时间、揉捻压力等工艺,可以有效增加绿茶中的硒含量,  相似文献   

5.
闽南青茶与闽北青茶采制技术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茶起源于福建,并相继扩展至广东、台湾,其中以福建青茶品质最为优异。福建青茶又分为武夷山为中心闽北青茶和以安溪为中心闽南青茶。青茶采制技术精湛,综合红茶渥红促进多酚类酶促氧化作用和绿茶杀青抑制多酚类酶促氧化作用技术特点。研究闽南青茶与闽北青茶的不同采制技术特点,对充分利用闽南青茶和闽北青茶不同制法特点,生产出更优异茶叶,具有现实的意义。1 青茶制法的一般原理青茶从鲜叶到成茶的变化过程与红绿茶截然不同,青茶是以萎凋作前导,为做青做好鲜叶理化变化的必要准备,继尔做青使萎凋叶的叶缘细胞受到适当的机械损…  相似文献   

6.
一、杀青1.杀青的目的①利用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物质发生酶性氧化,防止叶色变红,确保绿茶"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②在湿热作用下,使叶内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随水分挥发,使高沸点悦鼻的芳香物质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7.
1.引言煎茶的品质,其香味是鲜叶通过蒸热杀青、加压和加热干燥而形成的。香气既是决定煎茶价格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茶过程中技术管理的一项标志。关于鲜叶和绿茶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已有详细报告,然而研究制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的资料还没有过.作者从一九七四年开始研究煎茶制造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取得一些收获。本文是截自一九七六年的一篇综合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8.
鲜叶摊放与绿茶品质的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绿茶在杀青之前进行适度摊放 ,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提高。鲜叶摊放过程中的多酚类 ,儿茶素含量逐渐减少 ,氨基酸 ,水溶性糖的含量明显增加 ,酚氨比值下降。经摊放处理后 ,绿茶茶汤浓度、鲜爽度和香气均明显提高。但摊放必须适度 ,过度摊放反而降低绿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紫娟’茶品质的影响,以‘紫娟’鲜叶为原料,分别利用烘青绿茶、晒青绿茶、红茶、白茶及黑茶的加工工艺制作成5种‘紫娟’茶,检测其主要品质成分的含量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艺下,同一品种‘紫娟’鲜叶制得的茶样所含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紫娟’烘青绿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晒青绿茶次之;儿茶素的含量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而降低。此外,在黑茶中没食子酸含量最高,在白茶中茶氨酸含量最高,而咖啡碱在红茶中的含量最高。由此可见,不同加工工艺对‘紫娟’茶的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影响较大,其中‘紫娟’烘青绿茶的多酚类物质含量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
茶鲜叶中多酚类物质的主体是黄烷醇类,其含量占茶叶干物量的20~32%。黄烷醇类在红茶制造中的变化与产物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确认黄烷醇类的变化首先是氧化形成邻醌,邻醌很不稳定,能发生聚合、缩合等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取决于邻醌化合物的本身,也与周围存在的物质相关。红茶制造中影响黄烷醇类变化速度的主要因子是茶鲜叶中黄烷醇类的含量与组成;鲜叶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加工中细胞破坏程度;“发酵”时叶温  相似文献   

11.
钟国花 《茶业通报》2016,(3):129-130
九华佛茶是池州市绿茶的公共品牌,但其加工过程中易出现焦叶和红梗红叶、碎末茶多等问题。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应用"绿茶三色定投杀青技术"和"米棒子制作扁直形茶叶技术"两项成果,进行技术集成试验。其对于九华佛茶标准化生产效果最好,表现在避免焦叶和红梗红叶的发生和明显地减少碎末茶。  相似文献   

12.
制茶质量、制茶技术与质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茶质量、制茶技术与质量意识查六一(安徽省太湖县茶叶开发公司246400)制茶质量是指茶叶的做工。茶叶的色、香、味、形体现出茶叶做工的好坏。做工好的绿茶色绿一致,颜色鲜活;形状一致,均匀完整;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滋味纯正;叶底明亮匀整,无红梗红叶。茶...  相似文献   

13.
论绿茶     
正绿茶是中国生产的主要茶类之一,其生产历史悠久,是六大茶类中产量最高、出量最大的茶类。在国内,其生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70%左右,是消费者最喜爱的茶类,也是饮用最多的茶类。如何制作好绿茶尤其重要。1鲜叶制作绿茶需要的品种一般叶色深绿,以中、小叶为宜;以叶绿素、蛋白质等含量高的为好,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不宜太高,儿茶素/氨基酸比低的品种鲜叶应做绿茶。茶叶色紫,也可以制成类似顾诸紫  相似文献   

14.
我省炒青绿茶历史悠久,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不断总结提高,创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初制技术。这是我省绿茶品质优良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对这套传统初制技术作了较大的改革,比较普遍采用的,大体上可分为“制茶坯”和“理茶”,也叫“再加工”两个阶段。“制茶坯”即鲜叶通过杀青、捻揉、干燥制成八、九成干的茶坯。“理茶”即对八、九成干的茶坯进行整理,一般把茶坯筛分成四段,即上段(四号筛面)、  相似文献   

15.
李蓓 《茶业通报》2001,23(2):19-20
用普洱茶、绿茶、红茶、乌龙茶四种茶汤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Cu2 +溶液中测定铜的活性。结果显示 :不同茶类络合力明显不同 ,绿茶〉普洱茶〉红茶〉乌龙茶 ,这种效应与茶叶加工工艺及栽培措施有关 ,多酚类化含物是最重要的产生络合的物质 ,胺化合物能有效地络含 1 0 %~ 30 %的铜。因发酵工艺不同 ,铜溶液PH值下降变化不一样 ,PH值下降顺序为绿茶〉乌龙茶〉红茶〉普洱茶。 4种茶的络合效应随时间增加而降低 ,可能是Cu2 +能使茶叶中儿茶素氧化反应加快 ,而降低茶汤的络合效应的  相似文献   

16.
杀青是炒制绿茶的重要工序,也是决定绿茶品质优劣的关键性工序。杀青技术方法依其导热介质不同,可方为干热和湿热杀青。干热杀青包括金属导热和空气导热,湿热杀青包括蒸气导热和热水导热。目前,我国的杀青机械种类繁多,型号复杂,但普遍采用的是以金属为导热介质的锅式、槽式和筒式杀青机。我场十多年来绿茶杀青技术就是沿着一条锅杀到槽杀再到筒杀的曲折道路走过来的。回顾我场杀青机械的更替过程,探讨杀青机械与制茶质量的相互关系,对于摸索机械杀青技术的客观规律,选用比较理想的杀青机械,提高制茶质量,不是没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7.
栽茶、种茶,指的是栽植茶苗、种植茶籽;采茶,指的是采摘茶树上的茶叶;制茶,指的是把鲜叶制成干毛茶(也称初制);精选分级,成为精品,称精制茶;买茶、卖茶,指的是成品茶叶的买卖;品茶,多指茶的文化属性和信仰领悟;评茶,是指茶的物质特征,主要包括:色、香、味、形;喝茶,即指饮用茶叶的水浸出物溶液,即茶汤。茶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是没有任何一种植物可以比拟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林燕卿、周卫两同志最近提供的分析资料,说明3,4—苯并芘在各类茶叶中都有存在,且由于茶类不同,含量亦有差异。见表试件来源:绿茶、青茶和红茶都是采自安农茶园的鲜叶,由机械制茶专业月级学生在教学实习中制成毛茶。绿茶是炒青;青茶按岩茶制法  相似文献   

19.
唐志刚 《茶业通报》2016,(3):126-128
本文通过对从浙江引进的汽热杀青机、热风杀青机、滚筒杀青机三种杀青机在陕南绿茶清洁化生产中的使用效果对比。发现滚筒杀青机具有操作方便、工作尾期易造成部分鲜叶浪费等优缺点茶叶热风杀青机具有杀青质量高、设备成本较高等优缺点;汽热混合型蒸汽杀青机具有快速高温蒸杀,热风排湿、脱水冷却一体完成、设备用水量较大;成品茶香气较热风杀青和滚简杀青略低等优缺点。研究成果为今后陕南清洁化茶叶生产线建设机械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学林 《茶业通报》2003,25(1):36-36
近年来,一些主要银杏叶产地,纷纷仿照绿茶的生产工艺生产银杏叶茶,即运用杀青、揉捻、烘炒等工艺流程进行初制。但由于银杏树鲜叶的外部特征、主要内含成分、酶类等与茶树鲜叶有很大的差异。如何根据其特点,探索出合理的杀青工艺,生产出色、香、味符合消费者口味的优质银杏叶茶,是笔者开展该项研究的目的所在。1试验材料及机械设备1.1试验材料马铃种嫩叶,含1芽2叶初展,叶形大小为成熟叶面积1/4左右,含水率为76%。1.2机械设备110型筒式杀青机,转速25r/min。5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筒体长度3000mm,两炉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