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稻草还田模式对稻田土壤速效氮、钾含量及晚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肖小平  汤海涛  纪雄辉 《作物学报》2008,34(8):1464-1469
设计了高桩翻耕抛栽、覆盖免耕抛栽和高桩免耕抛栽3种模式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稻草还田模式对土壤NH4+-N含量影响较大, 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土壤NO3--N含量影响不大; 高桩翻耕模式的土壤NH4+-N、速效钾含量平均值比高桩免耕和覆盖免耕模式分别提高40.8%、7.5%和36.7%、2.0%; 高桩翻耕能促进水稻群体生长, 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 充分利用光能, 增强光合作用; 稻草还田以高桩翻耕模式的增产效果最好, 比高桩免耕、覆盖免耕分别增产5.8%和9.0%。以高桩翻耕稻草还田模式对土壤速效氮、钾含量及晚稻产量的影响最好。  相似文献   

2.
施氮对墨西哥玉米植株硝态氮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微区试验研究了2个施氮水平(中氮,300 kg/hm2;高氮,600 kg/hm2)下2种施肥方式(一次基施和平均3次分施)对墨西哥玉米(Euchlaena mexicana)植株硝态氮(NO3--N)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玉米叶片中NO3--N含量以新生叶较高,全展叶较低,老叶居中;茎鞘和根系的NO3--N含量在不同收获期表现为第一收获期低于叶片,第二期仅比新生叶低,第三期则高于叶片。随着收获次数增加,NO3--N含量在叶片中呈降低趋势,在茎鞘和根系中先降后升。高氮水平和分次施肥是造成同一类型叶片NO3--N累积的主要原因;高氮分次施肥处理(N2-3)第二期收获的新生叶NO3--N含量最高,为92.66 μg/g,这一数值尚未达动物摄食的潜在致毒剂量。氮素用量增加,其生产效率降低,但高氮(600 kg/hm2)一次性基施处理的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较高的氮肥用量一次性基施能够实现墨西哥玉米的高产且不会影响其产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籼(原丰早)、粳(京引127)稻为材料,研究了它们对 NO3的吸收和同化 NO3为氨基酸过程中有关酶的活力。结果指出:1)籼稻幼苗根对外液NO3的吸收能力高于粳稻;2)籼稻叶片把 NO3-同化为 NH4+的硝酸还原酶(NR)和亚硝酸还原酶(NiR)活力都高于粳稻;3)在进一步同化 NH4+(无机态氮)为氨基酸(有机态氮)的谷氨酸脱氢酶(GDH)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两条途径中,籼稻叶片的 GDH、GS 和 GOG-AT 活力都高于粳稻。这些结果说明了耐肥性弱的籼稻对 NO3的吸收同化能力高于耐肥性强的粳稻,也就是说籼稻比粳稻对氮肥的反应更敏感。籼、粳稻的这种差异可能也存在于其他不同耐肥性的作物品种间。这就以作物内在的氮素代谢基础说明了作物品种对氮肥反应的差异原因,即作物耐肥性的生理基础。还应指出在作物对 NO3吸收同化的诸因素中硝酸还原酶起着主要的和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水稻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OsTNrt2.1的编码蛋白特征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Nipponbare的OsNrt2.1 cDNA序列,从氮效率较高的水稻品种TP309中克隆了与OsNrt2.1高度同源的硝酸盐转运蛋白(NRT)基因OsTNrt2.1。其开放阅读框为1 602 bp,编码533个氨基酸残基。OsTNrt2.1具有NRT共有的结构特征,与拟南芥、玉米、小麦、大麦和烟草的NRT基因高度同源。OsTNrt2.1的表达表现器官特异性,在根中高于在叶中。此外,OsTNrt2.1的表达受NH4+的抑制和NO3-的诱导,并具典型的昼夜节律特征。在不同NO3-浓度下,OsTNrt2.1的表达水平相近,表明OsTNrt2.1可能是具有双亲和特征的NRT基因。在不同氮源及不同介质氮浓度条件下,OsTNrt2.1在根中的表达均高于在叶中,表明OsTNrt2.1对于根系吸收NO3-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水稻品种金优402为研究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聚乙二醇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和水分胁迫条件下,外源激素赤霉酸对水稻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3种水分条件和5种氮素营养(NH4+-N/NO3--N为0/100,25/75,50/50,75/25,100/0)条件,共15个处理:即正常水分处理,作为试验的对照;水分胁迫处理和水分胁迫加赤霉酸处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抑制水稻叶面积扩展,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脯氨酸的积累;添加赤霉酸则将除脯氨酸外的上述水稻的各项生理参数显著地提高到接近对照的水平。添加外源赤霉酸可以通过维持水稻膜渗透、增加叶面积、提高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机制,改善水稻幼苗对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在水分胁迫下,NH4+-N/NO3--N为25/75的氮素营养最有利于缓解胁迫的影响,水分胁迫添加赤霉酸后,则以NH4+-N/NO3--N为50/50的氮素营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常二华  张耗  张慎凤  王志琴  杨建昌 《作物学报》2007,33(12):1949-1959
以扬稻6号(籼稻)和扬粳9538(粳稻)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自抽穗至成熟期进行0 N(不施N)、1/2 N(标准Espino营养液的1/2 N)、0 P(不施P)、1/2 P(标准Espino营养液的1/2 P)以及对照(全NP,标准Espino营养液的N、P量)5种处理,研究了水稻根系分泌物的变化及其与稻米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蛋白质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结实期氮素胁迫(0 N)明显降低了水稻的根系活力,降低了各种有机酸、氨基酸及离子的分泌量,加速了根系的衰老;磷胁迫(0 P)显著增加了根系有机酸、氨基酸及各种离子的分泌。相关分析表明,结实前中期(花后10 d和20 d)根系分泌的酒石酸、柠檬酸和氨基酸与籽粒垩白度、直链淀粉、崩解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淀粉谱的消减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根系分泌的苹果酸与籽粒垩白度、直链淀粉、崩解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淀粉谱的消减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根系分泌的[Ca2+]、[K+]、[Na+]、[NO3-]、[NH4+]、[PO43-]与稻米的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组分也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明根系分泌物与稻米品质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N、P营养水平对根系分泌物有调控作用,进而影响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7.
常思敏  马新明 《作物学报》2007,33(1):132-136
采用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砷对烤烟全生育期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砷毒害对烤烟的氮代谢有显著影响。砷降低了整个生育期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抑制了烤烟对硝态氮(NO3--N)的同化;提高了全生育期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增强了烤烟对铵态氮(NH4+-N)的同化。砷提高了全生育期的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和天冬酰胺酶(Asparaginase, ASG)活性,以及现蕾以后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使烤烟的氮转化代谢旺盛。与此同时,砷降低了烤烟生育前期的蛋白质含量,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又引起中、后期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最终导致烤烟蛋白质的积累,但使整个生育期的烟碱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下一氧化氮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和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闻玉  赵翔  张骁 《作物学报》2008,34(2):344-348
以25%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 利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 SNP) 处理小麦幼苗, 探讨外源NO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和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50 mol L-1 SNP可增加小麦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目, 分别比对照增加11.94%和83.78%。同时, SNP可使水分胁迫下小麦的根系活力提高55.88%, 根系K+ 的含量提高42.52%。膜片钳全细胞电流显示, SNP处理可增强小麦根细胞质膜内向K+ 电流, 而NO的专一清除剂c-PTIO可以逆转SNP的上述效应。因此认为, 外源NO可通过提高小麦根系活力, 增强根细胞质膜内向K+ 通道的活性, 从而促进根细胞对K+ 的吸收以适应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9.
供氮形态和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及氮素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生长及氮素积累和分配的影响,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及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的方法,在苗期设置5种供氮形态(NH_4~+/NO_3~-比为0/100,25/75,50/50,75/25,100/0)和2种水分条件(非水分胁迫和水分胁迫)的组合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NH_4~+/NO_3~-比为25/75处理的株高和叶面积最大,达到100/0处理的1.5和1.3倍.2种水分条件下,NH_4~+/NO_3~-为25/75处理的根长均为最大,其在非水分胁迫和水分胁迫下分别为100/0处理的6.8倍和3.3倍;非水分胁迫条件下植株不同部位氮积累量均高于水分胁迫条件.2种水分条件下,根系氮积累量均以0/100处理最大,茎部氮积累量以100/0处理最大,0/100处理最小;在非水分胁迫条件下,叶片的氮积累以100/0处理最大,水分胁迫下则是以75/25处理最大.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单一供应NO_3~--N可以提高水稻根系中氮素的积累,同时供应NH_4~+和NO_3~-( 75/25配比)可以促进氮在水稻叶片和茎中的积累和分配.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量对套作大豆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中,利用挖掘法研究了施氮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套作大豆(贡选1号)一些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V3~R5时期,根干重、根瘤数、一级侧根长、伤流量均以低氮(纯氮45、90 kg hm-2)处理最优;在R7时期,高氮(纯氮180、225 kg hm-2)处理能够延缓大豆根系衰老,根干重、伤流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根冠比与施氮量在V3~R5时期呈二次曲线关系,在生育末期呈直线递增关系。伤流量冠比(y)与三节期后天数(x)呈极显著负指数函数关系y=ae-bx。伤流液氮素内含物中NO3-高于NH4+,并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套作大豆整个生育时期中根系活力呈单峰曲线,低氮处理的套作大豆根系活力明显增强,高氮处理促使根系活力的峰值推迟至R3出现,并在生育末期(R7)保持高水平(>116.00 μg g-1 FW h-1)。  相似文献   

11.
桑树幼苗叶片PSⅡ功能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桑树在不同氮形态下光合能力差异以及桑树对不同氮形态的需求规律,以1年生桑树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以及硝酸铵(NH_4NO_3)(氮素浓度均为7.5 mmol/L)处理下桑树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桑树叶片在NH_4~+-N下的PSⅡ光化学活性、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利用能力明显低于NO_3~--N和NH_4NO_3处理,而NO_3~--N和NH_4NO_3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NH_4~+-N处理下桑树叶片的VJ和VI均较NO_3~--N和NH_4NO_3处理明显增加,即PSⅡ反应中心受体侧电子QA向QB传递速率较低,但此时桑树叶片的Sm和N却明显高于NO_3~--N和NH_4NO_3处理,说明导致NH_4~+-N处理下桑树叶片PSⅡ受体侧电子传递能力降低的原因直接与QB功能的降低有关。另外,NH_4~+-N处理下桑树叶片的VK和VL也明显低于NO_3~--N和NH_4NO_3处理,说明桑树叶片OEC活性的抑制与类囊体膜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也是导致其叶片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活性在NH_4~+-N处理下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摘 要:为研究固定根区水分胁迫下氮形态对玉米幼苗水分利用的调节与作用机制,本文采用分根装置,向一侧加入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分两次收获植株测定木质部水分运输速率、生理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不同部位脱落酸含量等指标,并在第7天测定叶片及根系解剖结构。氮设三种形态(NH4+-N;NO3--N;50% NO3--N+50% NH4+-N),两侧根室均匀供应。结果发现固定根区水分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延长,混合氮处理能相对维持植株较高的水分运输速率;叶肉和叶片厚度大,导管数目较多,直径较大,有利于促进水分吸收与运输,适应水分胁迫。而NH4+-N对木质部汁液pH及ABA的调节作用较强,各部位ABA浓度高于其他两个氮形态;在胁迫后期NH4+-N供应的植株木质部汁液pH值增加,从而更有利于调节蒸腾作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氮素形态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氮代谢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师进霖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225-227
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比例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供给硝态氮(NO3^--N)比单独供给铵态氮(NH4^+-N)更有利于黄瓜幼苗的生长;当NO3^--N∶NH4^+-N为75∶25时,主根长度、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的值最大。NR活性随NO3^--N比例的增加而增加,GS活性在NH4^+-N比NO3^--N少时,随NH4^+-N的比例增加而增大,当NO3^--N∶NH4^+-N为50∶50时活性最大,当NH4^+-N大于NO3^--N时活性下降。表明NO3^--N∶NH4^+-N为75∶25时对黄瓜幼苗最适宜。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快速检测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的RT-PCR方法,根据GenBank中HEV的HE基因和S基因设计了1对引物,在优化RT-PCR反应条件的基础上,成功的扩增出323bp的特异性条带。检测与HEV亲缘性较高的牛冠状病毒及猪的伪狂犬病毒均为阴性,最低可以检测到10个TCID50/100μl的病毒,说明该方法的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用此RT-PCR方法对感染HEV的小鼠和猪进行检测,结果能从发病动物的多种组织中检测到病原,其中以脑组织的检出率最高。因此,临床疑似病例检测时以脑组织为最佳检测样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铵硝比的氮素营养对菠菜产量和可溶性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用5种不同铵硝比的氮素营养处理菠菜幼苗,36d后采集样本,观察不同铵硝比的氮素营养对菠菜产量和草酸含量的影响。【结果】(1)从铵硝比100:0到0:100,随着营养液中硝态氮比例的增加,菠菜地上部鲜重不断增加,铵硝比为0:100时,菠菜的产量最高,地上部单株鲜重平均值为6.2g,分别是铵硝比为25:75和100:0处理的1.2倍和5.9倍;(2)随着铵硝比的降低,菠菜茎叶中可溶态草酸的含量是逐渐降低的,在铵硝比为25:75时,菠菜茎叶中草酸含量最低,之后又呈现上升趋势。营养液中硝态氮占全氮的百分数和菠菜茎叶中可溶态草酸含量之间呈现出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结论】铵硝比越低,菠菜产量越高;铵硝比为25:75时,菠菜茎叶中草酸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6.
稻田田面水氮磷素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合理运筹施肥,防控农业面源污染,通过独立排灌系统的田间试验,设计了6个不同氮肥水平,研究了施肥后水稻田田面水氮素和磷素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肥后田面水中的总氮(TN)、NH4+-N和NO3--N浓度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者的浓度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7天后趋于稳定;施入基肥后,NH4+-N浓度在第2天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第3天即下降到峰值的25.69%~36.80%;NO3--N浓度远远低于NH4+-N浓度,3个施肥时期峰值分别为8.87 mg/L、1.91 mg/L和1.50 mg/L,且出现在施肥后第3~5天。田面水NH4+-N/TN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在施肥后第2~3天达到峰值后下降。不同施氮量,相同施磷量处理条件下,田面水中TP浓度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肥后第1天,田面水中TP浓度达到峰值3次施肥后TP浓度峰值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有机肥部分代替无机肥条件下早稻稻田氮素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稻田氮素造成面源污染的成因,选出适宜当地水稻种植施肥模式,通过不同种类的农村常用有机肥部分代替无机肥的配比,分析稻田氮素动态变化。结果表明;NH4+-N的损失以地表径流为主,NO3--N主要通过渗漏作用造成地下水污染;不合理的有机无机配方肥,也会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不同腐熟程度的有机肥在氮素的损失方式上不同,新鲜猪粪在渗漏作用和地表径流两种氮源损失方面都比较严重,土壤中NO3--N平均含量达到13.59 mg/kg,居6个处理最高水平,地表水中全时期NH4+-N总量达到5.65 mg/L,仅低于纯化肥处理。猪粪堆肥地表水中全时期NH4+-N总量达到4.52 mg/L看出,通过地表径流的损失在3种有机肥处理中表现最好,且土壤中NO3--N含量平均0.56 mg/kg,因此通过渗漏造成的损失处于6个处理最低水平。沼渣沼液地表水中全时期NH4+-N总量达到4.84 mg/L,土壤中NO3--N含量平均为2.87 mg/kg,认为沼渣沼液主要以地表径流的损失方式为主,且通过渗漏造成的氮源损失略低于纯化肥处理。通过实验研究可以发现,猪粪堆肥可作为适宜水稻种植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18.
保护地小白菜硝酸盐积累的效应分析与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营养液配制对小白菜硝酸盐的积累进行调控,为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416-B混合最优设计,利用SAS软件建立不同氮源(NO-3-N、NH+4-N)、磷、钾与保护地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氮是影响小白菜硝酸盐含量的最主要原因,营养液中硝态氮含量与小白菜硝酸盐的积累呈正相关关系;铵态氮则可降低小白菜硝酸盐的积累。磷、钾也是影响小白菜硝酸盐积累的主要因素,在适宜的浓度条件下,有利于硝酸盐含量的降低。不同氮源、磷、钾之间的互作效应也是影响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因素。通过调节营养液中的不同氮源、磷、钾的数量及相互比例,可对小白菜硝酸盐的积累进行调控,降低其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5,自引:4,他引:61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相比, 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h1)、 光合速率(Pn)、 RuBPcase初始活性、 RuBPcase含量、 叶肉导度(gm)、 碳酸酐酶(CA)活性、 PSⅠ活性和PSⅡ活性均以NH+4+NO-3混合处理较高, NO-3处理次之, NH+4处理较低。 不同处理间的RuBPcase比活性没有明显差异。 各氮素处理的气孔导度(gs)与对照相比差异较小。 氮素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