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棚黄瓜霜霉病流行模拟模型的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黄瓜霜霉病流行过程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
大棚黄瓜霜霉病流行模拟模型的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寄主生长、侵染、显症、病斑扩展、产孢和孢囊着落六个部分组成的黄瓜霜霉病流行模拟系统(简称SIMCD)能输出四个反映该病发展状态及势态的参量(R_(1-4))。其中R_4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模拟试验结果表明:SIMCD较好地再现了大棚条件下黄瓜霜霉病流行速率持续较高这一主要特征;模拟的最高流行速率高达0.7以上,这比已报道的真菌病害中最高流行速率还高1/6。因此,建议在防治策略决策中优先考虑控制流行速率。  相似文献   

4.
黄瓜霜霉病菌保存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 & M. A. Curtis) Rostovzev, the causal agent of cucumber downy mildew, is an obligate parasitic fungus. Up to now it can not be preserved on culture medium. In this study, the sporangia of P. cubensis were preserved in protective substances of 10% dimethyl sulfoxide plus 5% skim milk, 10% dimethyl sulfoxide plus 10% skim milk, sterilized water and leaves in vitro, and stored at -20℃, -70℃, and preliminary freezing at -20℃ for 24 h prior to -70℃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orangia preserved in 10% dimethyl sulfoxide plus 5% skim milk, preliminary freezing at -20℃ for 24 h prior to -70℃ were still highly pathogenic after 12 months preservation. The percentage of germination of sporangia, incidence and disease index were 46%, 50.0% and 40.0 respectively 9 d after inoculation. This method solved the problem of P. cubensis preservation.  相似文献   

5.
6.
大棚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学俭 《植物医生》1997,10(1):19-20
大棚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韩学俭(陕西省农科院植保所712100)黄瓜是保护地蔬菜生产中的主栽品种。但由于塑料大棚的特定封闭性,使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高,棚膜及作物结露持续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为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黄瓜霜霉病的大流行是造成大棚...  相似文献   

7.
8.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主要病害之一 ,春夏季易流行发生 ,除危害黄瓜外 ,还可侵染西葫芦科蔬等其它菜作物。该病是一种借助气流和雨水传播 ,侵染频繁 ,潜育期短 ,流行性很强的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 ,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生。病斑初现浅绿色水渍状斑点 ,扩大后受叶脉限制 ,呈多角形淡黄色至黄褐色水渍状斑块 ,湿度大时 ,病斑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 ,干燥时病斑干枯易破碎。此病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向上蔓延 ,严重时叶部病斑连成片 ,可在短期内呈黄褐色 ,迅速枯死 ,使植株早衰 ,提早罢园 ,减产减收。此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孢子萌发侵染的适宜温度为…  相似文献   

9.
几种农药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陈永兵张纯胄(浙江省温州市农科所325006)材料与方法(1)供试药剂72%克露可湿性粉剂(美国杜邦公司);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美国氰胺公司);72.2%普力克水剂(艾格福有限公司);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瑞士汽巴一...  相似文献   

10.
室内模拟塑料大棚黄瓜白粉病流行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人工气候箱内,通过人工接种和模拟高温高湿环境的方法研究了黄瓜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采用SAS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了黄瓜白粉病始病期与流行程度的预测模型。始病期预测模型的RMSE值在2以下,流行程度预测模型的RMSE值在6以下,表明模型可对塑料大棚黄瓜白粉病始病期和流行程度进行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11.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霜霉病流行规律及测报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2001-2003年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霜霉病的系统调查,初步明确葡萄霜霉病在当地的消长规律。对影响该病流行的相关气象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组建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霜零病流行的预测模型,并用历史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其预测7 d病情指数的准确度为79.46%;用该模型预测2003年的病情指数,其预测7 d病情指数的准确度为87.73%。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国内研制的新型一体化智能孢子捕捉系统在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白粉病预测预报上的应用,在田间自然发病情况下,通过对捕捉孢子的形态进行识别,优化一体化智能孢子捕捉系统主要工作参数如有/无空气切割头、空气采集口高度和空气采集时间;通过病害及孢子的动态监测分析大棚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白粉病病情指数与孢子捕捉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不加装空气切割头、空气采集口高度为70 cm、孢子捕捉时间在10:00—10:30时段有利于孢子的捕捉。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白粉病病情指数与连续7 d孢子捕捉总量具有强正相关性。连续多日监测到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且数量快速增加是黄瓜霜霉病发生或快速上升的一个预测指标。黄瓜白粉病发病之前没有监测到黄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且在病害盛发期分生孢子捕捉量仍较少。研究表明,一体化智能孢子捕捉系统适用于黄瓜霜霉病的预测,但在黄瓜白粉病的预测上尚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KCl及NaCl电解水对黄瓜生长、果实品质及病害防效的影响,以3种电解水定期喷施大棚黄瓜,测定黄瓜生长指标及果实外观与营养品质,并测定其对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除KCl微酸性电解水组的黄瓜叶面积显著高于农药组外,喷施电解水对黄瓜植株生长的影响均不显著;喷施KCl电解水可提高果实横径和果形指数,显著降低果实弓形高度,与自来水和农药对照组相比果实维生素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9.3%和37.6%,单果质量均提高11.0%,但总产量增加不明显;喷施NaCl电解水可显著增加果实糖酸比。NaCl和KCl电解水对黄瓜白粉病防效分别为72.2%和69.0%,与农药组防效相当;KCl微酸性电解水组防效稍低,为61.1%。NaCl和KCl电解水及KCl微酸性电解水对黄瓜霜霉病防效较差,分别为30.5%、26.4%和9.4%,显著低于农药组。研究表明,与NaCl电解水相比,喷施KCl电解水不但可替代农药防治黄瓜白粉病,还可显著提高黄瓜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弱光胁迫下黄瓜霜霉病田间发病规律及遗传特性,筛选抗霜霉病黄瓜品种,以15份黄瓜自交系为试材,在弱光条件下通过子叶接菌诱导寄主植株发病,同时结合田间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调查进行复合抗性鉴定,进而筛选抗病组合,并对其分离世代进行抗性鉴定与遗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供试15份材料中共筛选出4个典型品系HB1、HB2、HB3和HB4,其病情指数分别是14.17、28.71、63.33和78.33,分别属于高抗、抗病、感病和高感病类型。这4个亲本的F1代及分离世代群体中霜霉病抗性与亲本抗性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抗性亲本的后代表现出较强的抗性;F2代群体病株分离现象比较明显,呈偏态分布,有明显的主基因+多基因存在特征,表明弱光胁迫下黄瓜霜霉病受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主基因效应值较大。经田间抗病性鉴定分析,初步筛选出组合HB12、HB13和HB21为抗霜霉病组合,可用于后续抗病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不同湿润持续时间及叶片温度与黄瓜霜霉病发生的关系,通过观察不同湿润条件下黄瓜霜霉病的初显症时间,计算逐日显症率及累积显症率,并利用热红外成像仪对显症后叶片温度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不同湿润持续时间对黄瓜霜霉病的初显症时间、逐日显症率产生影响。叶片湿润持续4 h,黄瓜霜霉病在接种后7.00 d显症;叶片湿润持续12 h,黄瓜霜霉病初显症时间最早,仅为3.25 d。叶片湿润持续时间不同,黄瓜霜霉病初显症时的叶片温度存在显著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初显症时间与最大温差呈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叶片湿润持续4、6 h的病斑出现高峰在显症后第2、3天,逐日显症率分别是37.50%和41.18%,比叶片湿润持续10、12 h的早。显症后期,湿润持续时间4、6、8、10、12 h的病斑累积显症率分别是87.94%、93.71%、90.25%、84.24%和88.36%,差异不显著。表明接种黄瓜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后叶片湿润持续时间越长,潜育期越短,叶片最大温差越小,叶片平均温度越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离体叶片筛选法,得到1株对黄瓜霜霉病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多黏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P1。通过液体发酵和剂型处理,将P1制成含量2×109 cfu/mL的悬浮剂分别进行室内和大田药效测试。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P1-SC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与用药浓度呈正相关。当使用浓度为1.25×107 cfu/mL时,P1悬浮剂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与化学农药250 g/L嘧菌酯SC的相似;当使用浓度为5.0×107 cfu/mL时,防治效果显著大于嘧菌酯(P≤0.05)。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大田药效测试结果显示,经P1-SC处理(3000 mL/hm2)的黄瓜植株霜霉病病情指数(2.53,2.48)显著低于经250 g/L嘧菌酯SC(600 mL/hm2)处理的植株(4.33、6.22),防治效果(86.16%,89.90%)显著高于后者(76.34%、74.95%)(P≤0.05)。  相似文献   

17.
20%唑胺菌酯EC、20%SYP-3998 SC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候选杀菌剂,为探索两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作用方式,采用盆栽植株喷雾-叶碟法、叶碟喷雾法、盆栽植株喷雾-叶碟法分别测定两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保护、治疗及持效期,并采用离体叶片法、叶碟法测定二者对黄瓜霜霉病的铲除作用.结果表明:20%唑胺菌酯EC和20%SYP-3998 SC具有良好的保护、治疗及铲除作用.两药剂的铲除作用表现在能抑制黄瓜霜霉病菌病斑扩展、孢子囊产生及孢子囊再侵染,与孢子囊混合接种能显著降低孢子囊的致病性.此外,20%唑胺茵酯EC和20%SYP-3998 SC具有7~10天的持效期;20%唑胺茵酯EC预防、治疗、铲除效果及持效性均优于20%SYP-3998 SC及对照药剂25%嘧菌酯SC.  相似文献   

18.
硅对黄瓜霜霉病抑制效果和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营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硅且接种黄瓜霜霉病菌后,通过调查其病情指数和检测黄瓜叶片内硅元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guaiacol-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sae,PAL)、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5种抗霜霉病相关酶活性,探讨硅抑制黄瓜霜霉病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营养液中硅浓度为100mg/L的处理,黄瓜霜霉病病情指数为21.3,防治效果达到62.8%;营养液中硅浓度与黄瓜叶片内硅元素含量呈正相关,200mg/L处理叶片内硅元素含量最高,且7天后达到2.98mg/g;加硅处理接种黄瓜霜霉病菌后,黄瓜叶片抗病相关酶活性变化明显且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硅浓度为100~200mg/L时上述5种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9.
葡萄霜霉病是危害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害发生时会给葡萄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对葡萄抗霜霉病机制研究的结果,认为葡萄对霜霉病抗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表现为生理生化物质、叶片形态结构及抗病遗传基因三个方面。由于各种因素对霜霉病病原菌作用关系复杂,目前对于葡萄抗霜霉病的决定性因子还没有明确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防治蚕豆霜霉病防治药剂,进行了嘧菌酯、氟啶胺、烯酰吗啉、氰霜唑不同浓度对蚕豆霜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于霜霉病初发生期用药,间隔7d连续用药2次,药后7、14d用10%氰霜唑悬浮剂有效量112.5mL/hm^2的病指防效分别为92.5%、85.49%;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412.5g的痛指防效分别为77.4%、88.34%.以上2处理的防效明显高于其它各处理的防治效果,能很好的控制蚕豆霜霉病的发生为害.各药剂处理在试验剂量下均未出现药害现象,对蚕豆生长安全.摘取的青食蚕豆最终农药残留量检测均未测出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