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吐絮期是营养生长逐步趋向停止,棉株基本定型,主要是棉铃发育、充实直至成熟吐絮的阶段.抓好这个时期的管理,对增加铃重、提高经济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棉花从棉铃开始成熟吐絮到采收称为吐絮期。一般8月下旬或9月下旬开始吐絮,到10月中下旬收获完成,历时60天左右。此期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促早熟,防早衰,防贪青晚熟。做到保根、保叶、保铃,实现增结铃、增铃重、增衣分、防烂铃。  相似文献   

3.
棉铃发育的适宜气温为25—30℃,超过33℃对幼铃的生长发育不利,低于20℃会延长铃期,推迟吐絮,导致产量低,品质差。棉田喷施噻苯隆可刺激棉花加快成熟吐絮,促进棉叶脱落并催枯。  相似文献   

4.
<正>棉花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开始进入吐絮期,到收获结束历时70~80天。这个时期田间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不贪青、促早熟、防早衰,争取结大铃、早吐絮、吐絮畅,确保丰产丰收。因此,在田间管理上要注意保根、保叶,改善环境,为棉铃发育、吐絮创造有利条件。1.继续整枝棉花进入吐絮期后,仍要继续做好  相似文献   

5.
棉花进入吐絮期后,其营养生长逐渐减弱,生殖生长处于优势,棉铃进入充实成熟阶段,是促秋桃,争铃重的重要时期。此期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促早熟,防早衰,争取棉花多结铃,结大铃,吐絮畅,确保丰产丰收。因此,在田间管理上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1.浇好吐絮水吐絮期,雨季已过,天高气爽,温度适宜,棉田干旱,要隔行沟,灌跑马水,以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维持棉株正常生理活动,对保秋桃、增铃重和提高纤维品质都很重要。同时,如遇秋雨较多,应及时排水防涝。2.根外追肥棉株生育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为补充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可采取根外追肥,这对防止棉株早衰、提高结铃率、促进棉铃发育、增加铃重有一定的效果。对有早衰趋势的棉田,可喷施1%~2%的尿素水溶液,对长势偏旺的棉田,可喷施  相似文献   

7.
离体铃喷乙烯利后覆膜暴晒增温,有较好的催热效果.第一次试验于1983年10月27日进行,用1600ppm乙烯利喷湿棉铃200个,另以不喷的100个铃为对照.11月1日调查,未喷的完全开裂11只,吐絮的8只,占处理数量100只的19%.喷药的完全开裂65只,吐絮的63只,占处理数量200只的64%.第二次试验在11月11日进行,用1600ppm乙烯利喷200只离体铃,另摘200铃不喷药作对照.11月17日调查,未喷的完全开裂15只,吐絮的105只,占处理的200只的60%.喷药的全部开裂吐絮.棉铃喷乙烯利利用薄膜增温,能使棉铃提早开裂吐絮,铃重、品级、籽指、衣指都有所提高.10月27日喷药结果,未喷的百铃重402克,籽指8.34克,  相似文献   

8.
早熟陆地棉高产型与优质型品种棉铃发育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调查北疆早熟陆地棉高产型与优质型品种棉铃在整个生育期的发育规律,揭示该棉区棉花的高产机理,并为其品种选育、促进棉铃生长、实现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早熟陆地棉高产型品种新陆早33号与优质型品种新陆早47号为供试品种,以新陆早36号为对照,进行棉铃发育性状调查.结果表明,高产型品种的棉铃长度、铃直径比优质型棉铃略高,棉铃干重比优质型品种低.早熟陆地棉优质型品种,棉铃直径增长速度快,铃较重;高产型品种棉铃直径增长时间长,铃重低于优质型品种.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铃直径对棉铃体积影响最大,棉铃体积对棉铃干重影响最大.因此,在选育早熟陆地棉品种时可以有目的地选择棉铃长度长且直径大、体积大的种质,尤其在铃直径快速增长期,通过促进棉铃直径来达到提高铃重的目的.说明应以棉铃直径为重要指标,以增加棉铃体积及铃重为载体,紧抓单株结铃,这是进行高产优质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顶部棉铃发育过程中温度变化对棉铃铃重和品质形成的机理,分析膜下滴灌棉田播种后棉铃铃期发育及品质问题,以及分期播种后棉花顶部棉铃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确定播期及喷施脱叶剂日期,为膜下滴灌棉花确定播期和提高棉花纤维品质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2017年在新疆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以正常温度播种时间为对照、设置3~4个播期,根据不同播期播种,调查棉花铃期,测定棉铃单铃重、棉花纤维品质等指标。【结果】4月8日(早播)播种条件下棉花顶部棉铃单铃重较其余播种日期高0.79%~11.02%;花铃期提前3~10 d;棉花纤维长度高1.05%~3.86%、比强度高2.00%~9.49%、整齐度高0.59%~2.03%、马克隆值高0.41%~13.76%。【结论】4月8日(早播)播种条件下棉花顶部棉铃发育在23.70~23.86℃的日均温条件下,花铃期提前,棉花顶部铃铃期发育时间缩短,且单铃重较大,棉花纤维品质较高。其中,日均气温对棉花单铃重和纤维品质影响最大,可最为衡量棉花顶部棉铃发育的重要指标。4月29日(晚播)播种条件下棉花顶部棉铃发育由于最低温度的影响导致铃期缩短,棉花纤维发育受到影响,不利于高强纤维和高质量棉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棉铃在发育过程中,铃壳、纤维干重及纤维素含量均与铃龄呈二次曲线关系,单铃纤维素合成高峰期比纤维干物质积累高峰期出现的早。麦后移栽棉与麦行套栽棉比较,曲线变化有明显差异。麦后移栽棉在棉铃发育前期,果枝对位叶的全氮含量及铃壳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麦套棉,而棉铃发育后期则高于麦套棉,这是麦后移栽棉棉铃发育过程中表现为前期慢、铃期长、铃重高的重要生理原因。麦后移栽棉与套栽棉相比,伏前桃比例小,晚秋桃比例大,但对纤维品质未构成显著影响。全株平均单铃重麦后移栽棉高于麦套棉,这是麦后移栽棉取得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棉花吐絮期一般从8月下旬至11月上旬,历时70~80天.吐絮期栽培管理主攻目标是:促进棉花早熟、不早衰、不贪青.为了力争所有棉铃成熟好、吐絮畅、早熟不早衰的要求,首先要做好保根、保叶工作;其次,要改善环境,为棉铃发育、吐絮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施用产自湖北高硒区的富硒复混肥、硒矿粉对鄂杂棉10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硒矿肥能够提早棉花吐絮期,改善棉花营养状况,促进棉铃发育,降低脱落率0.68-3.78个百分点,对增加早期棉花产量有显著效果;含量为1000 mg/kg的硒矿粉在吐絮、棒铃发育、降低脱落率、早期产量上优于舍硒量为250mg/kg和550mg/kg的富硒复混肥.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多种原因,每年都有部分棉田后期棉铃不能正常成熟,尤其夏播棉、晚栽棉、套栽棉和盐碱地棉等一些贪青晚熟的棉田青铃更多,不但影响产量,还降低品质。而采用相应的催熟措施可加快棉铃发育,提早吐絮,增加霜前花产量。常用的催熟方法如下。1.乙烯利催熟。适用于后期长势较旺青铃较多的高产棉田,使用适宜时间掌握以下3个条件:棉株外围铃的铃期达40天以上;枯霜期前15~20天;喷后4~6天内日最高温度在20℃以上。过早使棉铃未熟先开,降低铃重造  相似文献   

14.
以海岛棉新海2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棉铃主要经济性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棉铃在植株上的着生位置不同,其相应的经济性状也存在同株差异。主位铃优于次位铃,在纵向分布中除衣分、马克隆值外的经济性状均具有中段优势,其中8-15节是构成棉花单株产量的主体部分,单铃重高、衣分高,同时纤维品质优良。第9-15节主位铃铃期明显缩短具有集中吐絮的优点。棉铃经济性状空间分布的聚类及比较的结果是,8-13节〉2-7节〉14-18节。第8-10为经济性状敏感部位,此部位棉铃的发育时期为高产栽培关键时期。作为育种选单株时要注重此部位铃的选择,确保高产与优质。  相似文献   

15.
高产棉花整株铃重的提高与棉铃内源激素GA3及ZR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高产棉花棉株不同部位棉铃发育的系统研究表明 :棉株中部铃发育期赤霉素 (GA3 )含量与棉铃体积的增大密切相关 ,上部铃在内部充实期GA3 含量则对棉铃增重具有重要的诱导作用 ;不同部位棉铃中玉米素 (ZR)含量的高低则与整个棉铃发育期铃重的增长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整株棉铃的增重受棉铃内源激素GA3 和ZR含量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曹县特种经济动植物研究所引进绿色、棕色等天然生态棉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已在当地迅速推广。为使彩棉获得高产优质,后期应抓好以下田间管理工作。1.浇好秋水,喷药保铃浇好秋水,喷药保铃,对防止棉花早衰、减少棉铃脱落、增加铃重、提高种子成熟度和纤维品质,均有显著的效果。具体作法是:采取小沟浇灌养根水,同时用棉花保铃素全株喷洒。2.精细整枝,减少烂铃精细整枝,可以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棉株养分不必要的消耗,利于棉株多结铃、结大铃、棉铃多吐絮、吐絮畅,提高棉花产量,增加植棉经济效益。具体做法:适时摘除棉株上部…  相似文献   

17.
棉花促早熟、防早衰是棉花吐絮期管理的主攻目标,为了力争所有棉铃成熟好、吐絮畅、早熟不早衰,首先要做好保根、保叶工作;其次,要改善环境,为棉铃发育、吐絮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利用6个棉铃性状具有较大差异的陆地棉品种(系),按照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杂交群体,应用加-显遗传模型估算该群体铃-叶系统各组分(子棉、铃壳、对位果枝叶)干物质重不同发育时期的杂种优势表现,并对不同组分杂种优势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铃期铃重具有极显著的正向平均优势,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趋于减弱;铃龄l0d时铃重具有极显著的正向超亲优势,此后下降,到成熟吐絮时达到显著的负向超亲优势.铃壳重的超亲优势以负向为主,除铃龄17d外,其余时期的平均优势表现为极显著的正值.铃龄45 d对位果枝叶重的平均优势和超亲优势达到最大,平均值分别为8.64%、6.54%,优势组合率分别为100%、86.67%,而其他时期趋于0或为负值.铃龄17d的铃壳重与铃龄45 d、52d的铃重超亲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铃龄17d对位果枝叶重与铃龄17d、24d和31d的铃重超亲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铃龄17d对位果枝叶、铃壳的发育状况对后期铃重的提高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1.加强整枝及推株并垄。吐絮期如果棉田枝叶茂盛阴蔽,可将主茎下部老叶打掉,空果枝剪去,以增强棉田通风透光能力,降低湿度,同时也可减少养分无益消耗,促进棉铃正常吐絮。对阴蔽特别严重的棉田,将相邻2行棉株,分别用手向左右两边推开,略呈"八"字形,以增加行间的通风透光,促进棉铃成熟,减少烂铃损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不同年代新陆早系列棉花品种棉铃发育特性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方法】以1980~2010年推广面积较大的10个新陆早系列棉花品种为材料,测定棉铃发育过程中长度、直径、体积、单铃重、产量及纤维品质。【结果】随品种更替,棉铃铃长、铃直径、铃体积和单铃重分别下降2.79%~16.92%,2.27%~13.28%,10.15%~35.9%和11.5%~18.9%;单株铃数和产量分别增加了4.0%~45.29%和8.75%~28.04%。纤维长度和比强度从1980年代到2000年代分别提高了7.6%和11.6%,2000~2010年代没有明显的变化。相关分析表明,铃长、铃直径和铃体积与单株结铃数、产量、整齐度和马克隆值成极显著负相关,与单铃重、纤维长度和比强度成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增加棉铃长度和直径有利于提高纤维长度和比强度。【结论】棉花品种演替过程中产量的增加主要归因于单株铃数的增加,铃龄0~21 d铃长和铃直径与产量和品质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