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明义 《小麦研究》2009,30(2):28-28
品种来源:临抗19号是由山西省农科院小麦所和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协作选育而成的一个多抗优质丰产旱地小麦新品种。1999-2000年配制组合(99R162/临抗5025H晋麦47),即以抗病性突出、品质优良的种质材料99R162为母本与临抗5025杂交,其F1代再与晋麦47号杂交。F2-F5代采用系谱法进行农艺性和综合抗性鉴选,2005年出圃,  相似文献   

2.
蚜虫(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对于小麦、燕麦、大麦和高粱可以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最Margaret等对六倍体小麦种质品系Amigo和Largo的蚜虫抗性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Amigo有一对从黑麦来的显性抗蚜虫基因。Largo是一个由  相似文献   

3.
1984~1986年对695份小麦品种,采用人工接种方法进行了抗根腐病鉴定,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但品种间发病有明显差异。抗病材料一般比感病材料发病和枯死都晚5~10天。叶部根腐发生早于穗部根腐,穗腐形成的黑胚粒影响小麦的品质。经过三年鉴定,Atlas66DIV、方正小麦、V-18-297、V-18-275、V-14-32、桦南九区小麦、62白抗病性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4.
应用一套较完善的田间抗病性鉴定方法,对2207份小麦品种进行了根腐病抗性鉴定,从中筛选出31份表现抗病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大豆抗蚜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亮  武天龙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6):326-333
大豆蚜虫(Aphis glycines Matsmura),属同翅目刺吸式口器,是大豆(Glycine max)的主要害虫之一。迄今已经筛选到了十多份抗蚜资源并定位到了12个抗性基因,并发现了3个不同生物型的大豆蚜虫。较禾本科作物抗蚜性遗传相比,大豆或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 Gaertn.)对蚜虫抗性的遗传规律相对简单,多为单基因显性遗传,抗性基因多预测为经典的抗病基因(R基因),具有NBS-LRR结构域,介导基因对基因抗性。目前,植物中已经克隆到几个抗蚜虫基因,也为NBS-LRR类功能基因。本文对以上研究进行了综述与总结,并对大豆抗蚜虫的遗传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据悉,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转基因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利用小麦介导的RNA干扰(RNAi)方法获得抗蚜虫小麦,相关研究于近日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蚜虫是危害小麦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小麦蚜虫危害面积可达2.5亿亩,造成减产15%~30%,严重时可高达50%。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耕作制度变化等因素使麦蚜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显著增强,其危害  相似文献   

7.
8.
用基因枪法获得转异天南星基因aha抗蚜虫小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彦  喻修道  唐克轩  夏兰琴 《作物学报》2012,38(8):1538-1543
凝集素是一类具有特异糖结合活性的蛋白,对蚜虫等害虫有很强的抗杀作用。利用异天南星凝集素基因aha(Arisaema heterophyllum agglutinin)以及水稻Rubisco小亚基启动子,构建了aha基因植物绿色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并采用基因枪转化方法, 与携带bar基因的pAHC20载体共转化到小麦品种科农199中。经过愈伤诱导、再生和筛选以及PCR鉴定,获得aha转基因植株42株,平均转化效率为2.41%。对转aha基因植株后代PCR鉴定表明,T1代转基因植株的分离比例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利用室内多目标综合判别法评定抗蚜虫特性,8个T1代转基因株系中有高抗材料1份,低抗材料3份,占参试比例44.4%。本研究为获得抗蚜虫转基因小麦新材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1995~1997年在省内5地设置病圃,对310份小麦材料进行抗纹枯病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抗性有明显差异。其中表现抗的材料有11个,表现中抗的有54个。生产上推广品种和后备品种中抗病品种只占1.74%,中抗品种占13.6%,而感和中感品种则占84.7%。  相似文献   

10.
小麦抗锈资源的重新利用王美玲,李世平,刘新月,常桂林(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临汾041000)从植保监测部门公布的研究信息表明,全国条锈病重要菌源基地的甘肃省南部和东部的抗源品种和抗源衍生品种,由于受到突变菌株的浸染,其抗锈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  相似文献   

11.
京农79—41一、特征特性:京农79—41由北京市农科院引入。属弱冬性,幼苗半匍匐。株型紧凑,株高90厘米左右。茎粗4.3厘米,白壳红粒,长芒,穗纺锤形,穗长11.5厘米,每穗小穗数20.4个,每穗粒数45粒,粒质硬,千粒重58.3克。对条、叶锈病均免疫,无黄矮病,其它病害也未发现。在临汾地区2月19日返青,5月3日抽穗,6月14日成熟。二、利用价值:可作抗锈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12.
赵彬 《中国种业》2017,(7):79-80
百农207是河南科技学院欧行奇教授主持培育的高产、稳产、大穗、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3010。结合高产户种植经验,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赵彬 《中国种业》2017,(7):79-79
百农207是河南科技学院欧行奇教授主持培育的高产、稳产、大穗、抗病性强的小麦新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3010,结合高产户种植种植经验,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麦类赤霉病[Gibberella zeae(Schw)Fetch]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常常发生流行,成为该地区小麦生产发展的一个严重限制因素,往往引起产量损失1—2成,大流行年甚至高达4—5成。并且病麦含有毒素,人畜食后严重影响健康。研究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寻找可作为抗赤霉病育种的抗源,曾经受到广泛的重  相似文献   

15.
<正>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全国植保体系和科研、教学单位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19年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4.8亿亩次,虫害发生4.2亿亩次。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蚜虫在华北大部和黄淮北部麦区发生程度重,条锈病在江汉平原、汉水流域、西南和西北部分麦区中等发生,纹枯病和白粉病在江淮、黄淮高产麦区发生普遍。发生趋势如下:一、病害赤霉病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预计发生面积1.5亿亩,需预防控制面积  相似文献   

16.
1996年对52份意大利小麦品种进行抗条锈性分小种接种鉴定和田间抗病性及农艺性状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成株期表现抗条锈病的有23份,对条锈菌新优势生理小种条中30、31号表现抗病的有37份。结合农艺性状观察和田间抗条锈病、抗白粉病表现,筛选出了普通小麦Pascal等13份抗病性强、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在多年田间观察基础上,对农艺性状较好的61个国内外品种(系)、33个杂交F_1在温室成株期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合田间抗条锈病表现,筛选出9个农艺性状好、并兼抗条锈病的抗白粉病品种(系)。对其中5个进行了遗传传递力评价。初步认为这几个品种(系)具有Pm2、Pm4和Pm6基因。在目前的抗白粉病和条锈病育种工作中应尽快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8.
新棉C是我站1999年从多个棉花变异株选出的一株抗蚜虫、抗“两病”(枯萎病、黄萎病)、高产的棉花新品种。我站经过多年提纯、自交选育,于2004年开始扩繁,2005年大面积种植,籽棉单产达280~330千克/亩。2006年我站种植6亩,籽棉单产464.5千克/亩,在加压滴灌地种植900亩,单产310.7~357千克/亩。  相似文献   

19.
从小麦中筛选抗白粉病基因,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抗病亲本,为育种后代抗病基因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河北省保存的65份小麦遗传资源为材料,利用STS标记技术,对其所携带的抗白粉病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出携带Pm21、Pm4a和csLV34抗白粉病基因的品种各一个,分别为金禾7178、河农7069和秋麦。这些资源可以作为抗病亲本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利用。  相似文献   

20.
1995~1998年对90份贵农系小麦种质资源进行抗条锈性分小种鉴定和田间抗病性以及农艺性状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表现抗病的有贵农21等49份。结合农艺性状观察和田间抗条锈病、白粉病表现,筛选出了贵农22等15份抗病性强、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