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用不同种质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衡农-1S,5460S和W6154S与常规品种特青,湘早灿1号,Vary Lava1312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结果表明,安农S-1、衡农-1S的育性由核内隐性单基因控制,但因遗传背景的不同,育性的遗传表达存在差异,基因的外显率及表现度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5460S及W6154S的育性由核内隐性双基因控制,其育性的表达较为复杂,受遗传背景及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不育系原种生产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油菜核不育两用系不育基因RAPD标记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有效的不育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平台,以5个核不育两用系为研究材料,选用20条随机引物,利用RAPD混合集群分离分析法,对各两用系可育与不育基因池进行分子标记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油研10号筛选到2个与不育基因相关的标记:BA2084-600和S1354-1300;在萝×诸中筛选到1个与不育基因相关的标记:LC02-500.在827AB、T18筛选到集团间有差异的引物,未筛选到通过集团单株检测的与其育性基因相关的标记.通过RAPD混合BSA法可以筛选到与不育基因相关的特异DNA标记.  相似文献   

4.
采用人工摸拟气候条件,并结合不同海拔高度探讨不育系的育性转化及其育性稳定性等,研究两用核不育系的鉴定方法。结果表明,将人工摸拟气候条件与不同生态条件傅机结合起来,能有效地鉴定两用核不育系对温度的敏感时期,程度,育性转化期,稳定性以及材料的繁殖能力等,可为“两系“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8.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核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质供体ZD8319,核供体SG01、JX03和PI004以及由它们产生的F#-1、BC#-1、BC#-2、BC#-3、BC#-4和BC#-5的花粉镜检和田间育性观察表明,质供体与核供体以及核供体之间在育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核供体SG01和JX03的遗传方式相似,SG01与ZD8319杂交,其F#-1自交结实率为0,JX03与ZD8319杂交,其F#-1代出现高度不育群体,植株很难自交结实,结实率仅为0.86粒/株。核供体PI004的F#-1不育度较低,部分节位上长出不育肉夹,部分节位上结实正常,自交结实率约为15粒/株。回交各世代的育性表现也不同。SG01和JX03的BC#-1、BC#-2、BC#-3、BC#-4和BC#-5的不育度与F#-1基本相似,通过回交很难提高其不育率;而PI004的各回交世代的不育度与F#-1相比,花粉不育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从68%到98%。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G01和JX03的核不育基因是主基因,分别为完全显性和不完全显性遗传,该组合后代的育性受一对基因控制。而PI004的核不育基因具有数量性,是微效多基因 ,不育性受约6对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9.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生态育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系统介绍了我所1990年以来开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生态育种的基本思路,育种程序,技术关键与要点,以及取得的成效。技术关键是在强大的长日低温选择压力下选完全不育株,再在再生和/或短日条件下选可育株。育种成铲主要是首次发现可达生产应用程度的核不育系再生复育特性,成功培育出蜀光612S和570S等有实用的价值的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10.
11.
应用花培技术选育水稻敏核不育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粳光敏核不育系,常规粳稻品种及其F1杂种进行药药培养,所得花粉植株用于分期播种和进入人工气候箱以鉴定光敏核不育性,结果表明:不同光敏核不育系及其杂种F1培养力存在明显差异,从组合N5047S/浙农大40和N5047S/02428分别获得84个和35个二倍体花培系,构建成了两个DH群体;在长日下这两个D体育性发生明显分离,其中28份为光敏不育系,短日下各花培系都可育;从N5047S/02428组合  相似文献   

12.
《湖北农业科学》2012,(19):4320
品种来源:华中农业大学以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作母本,8077S作父本杂交,经多代定向选育和低温选择育成的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2012。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利用人工气候厢和不同海拔高度研究了11个两用核不育系不育性的稳定性,结果表明,T5S-4,2558-1S,70743S和M901S对低温表现钝感现象,且良性转化乇底,可望在水稻育中利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花培技术选育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利用3个不同类型的两用核不育系,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对两相核不育系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材料在同一海拔高度的育性变化不同,M901S不育期长且稳定,8912S次之,NJ28S较差。不同海拔高度由于存在明显的温度差异,因此对两用核不育系的影响明显不同。其中,±600m的温度变化处于±200m与±800m的变化。育性变化±200m和±600m呈不明显的差异,变化趋势一致,±800m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自1973年石明松发现农垦58S光敏核不育株以来,全国已先后育成一大批两用核不育系.温敏型核不育系的育性主要受到温度的影响,在较高温度下表现不育,在较低温度下表现可育,适合华南诸省的利用[1].我们对温敏型核不育系W6154s、Ks-9和培矮64s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探索在潮汕地区特定环境条件下繁种和配制两系新组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高产稳产冷灌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的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在一般条件下繁种十分困难。通过合理安排敏感期,采取合适的冷水灌溉时间、串灌天数和灌水深度,确保冷灌田水温均衡达标(23℃以下),加强栽培管理等配套技术,大田规模繁种每667m2产量可稳定在225kg以上,质量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