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旱地具有适宜多种作物间作的优势,通过耕作制度和布局形成的调整,发展以“一优两高”为目标的多熟制、多模式的间套种植,使旱地农业尽可能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浙江省磐安县近几年来,在旱地上推行了分带轮作间套、两熟改三熟、推广春玉米以及改粮粮复种为粮经、粮经饲多元间套,大大提高了旱地的经济效益。同时,采取合理设置带距、改善立地条件、掌握好季节和共生期、抓住重点作物春玉米的技术改革和甘薯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相对传统耕作制度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也是农业部在全国北方省区大力推广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主要是针对我省一些地方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土壤沙化、盐碱化严重,造成环境污染和扬沙天气等现状而应用的。该技术 相似文献
10.
蔬菜旱地,一般处于背风向阳、土层深厚、排灌条件优越的"黄金"地块,菜农为追求经济效益,不愿把有限的"黄金"菜地与低效益的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轮作,由于长期连茬和大棚种植,所以不可避免发生盐分危害、土壤结构恶化、连作障碍和病虫草害等.故菜农形象地说,地种"死"了(土壤板结)、地种"臭"了(病虫草害严重).为了保持蔬菜旱地的地力,提高蔬菜单位产量和经济效益,持续地发展蔬菜业,1997~2000年,我们在东埔、前庄等菜区进行蔬菜旱地溶田耕作,配合深施有机肥和增施壳灰等方法,使生产成本下降8.3%~15.6%,蔬菜产量提高54.3%~560.3%,病虫草害得到有效地抑制.实践证明,蔬菜旱地实行溶田耕作,是持续发展蔬菜生产的一项生态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一、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必要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取消了铧式犁的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和营造机能,是机械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转变。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抑制沙尘暴最重要的手段。1.土壤水分的增加:作物生长全靠肥和水,旱地作物所需水分基本来自天然降雨,但供给作物的有效耗水仅占降雨… 相似文献
12.
旱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具研究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在我国北方旱作地区进行连续7a的玉米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的平均土壤体积质量虽较传统耕作高5%,但不会导致土壤严重压实,土壤含水率较传统耕作平均增加12%,深松地达20.7%,提高了土壤保蓄水能力,玉米产量平均增加13%,且成本降低,研制了不同的播种机防堵机构以及组合式限深切草器与双齿盘拨草配合防堵的2BMQF-4C型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和可调翼铲式深松机。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黄土旱地小麦抗旱耕作栽培技术,包括深耕蓄水、防旱保墒、选择茬口、合理施肥、选用抗旱品种、适期适量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等内容,以期为小麦抗旱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旱地玉米保护性机械化耕作技术和机具体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6年的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先后试验研究了碎秆免耕,碎秆深松,倒杆免耕,立秆免耕,碎秆免耕+耙,碎秆深松+耙等保护性耕作方案,研制出组合式限深切草轮,行间压草轮,以及单体防堵分草板等免耕播种机的关键作业部件,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具有明显的减少水土流失,增产增收的效果,已形成一和中新的机械化旱作技术和机具体系。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研究通过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阐述了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内容、机具选择及农艺要求,并分析了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益,旨在为北方干旱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工程提供科学而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三早两多"耕作措施的具体办法 "三早"就是早灭茬,破土保表墒;早深耕,纳雨蓄深墒;早带耙,立足干旱收全墒."两多"就是多浅耕、多耙耢.多浅耕有利于纳雨晒垡;多耙耢可以做到滴水归田,达到表土细茸无坷垃."三早两多"的关键是"早".在具体操作时,据中长期降水预报和当时的降水情况,掌握早中求适时、多中求适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