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疆南疆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及其对城市化的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南疆地区属典型的大陆干旱气候,光、热及土地资源丰富,水份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天然植物稀少,生态类型复杂多样,生态系统脆弱,风、沙、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在脆弱的绿洲生态环境约束下,南疆地区的城市化体现了干旱区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即城镇数量少、规模小,城镇结构不合理,布局分散.南疆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等生态环境从城市的空间分布、生产方式和城镇规模等几个方面影响南疆地区的城市发展.南疆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城市环境保护,还必须选择可持续城市、生态城市等城市化发展模式,推进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城市化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带来的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十七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城市水土保持具有恢复植被、改善景观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功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重要载体。文章阐述了城市水土保持的发展进程,分析了城市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总结了城市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旨在为城市水土保持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个背景下,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全国各地出现了较多此类的问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地维持和保护城市内现有的自然资源,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本文针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进行研究,提出城市生态保护的策略,促进我国城市健康、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地是城市建设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主体。以隆德县绿地系统规划为例,分析宁夏南部山区在快速城市化、大县城建设背景下县城的园林绿地建设问题。提出构建生态稳定县域大环境生态绿地格局,发展节约型、可持续性绿地,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及功能齐全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创建生态城市中,城市森林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城市森林建设理念、意义和作用、规划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要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愈来愈受到关注和重视,园林绿化在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园林绿化既有生态功能又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田甜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604-10606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和乡村景观的结构、布局、功能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目前由城市化带来的城乡素观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乡村景观生态问题突出自然、半自然景观的退化造成生态平衡失调,景观格局混乱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新旧景观不协调造成乡土特色消失,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土地浪费及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景观生态问题强调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得生态功能下降、具有重要价值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遭到破坏、城市绿色空间不断减少造成景观破碎度增加、城市布局缺乏规划引发空间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指出乡村景观生态问题的解决应注重景观生态规划、调整布局,以整体性原则协调区域综合发展,有效协调各种矛盾,加大农村土地整理力度,开展生态网络建设;城市景观生态优化应着重于合理规划景观结构比例,建立合理的景现格局,并有效地建设城市绿地,调控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更好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发展模式逐渐应用,已经成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理念[1]。为缓解生态破坏、空气污染等现象,城市森林公园可固碳释氧、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维持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2]。建设城市森林公园成为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日趋明显,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家建设部根据我国国情相继提出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的号召,积极相应国家号召,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继而发展生态城市是各地政府亟待完成的重要工作任务。城市绿地系统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为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提供基础保障,那么,如何促进城市绿地系统的科学构建,本文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从而导致生态失衡、人居环境恶化,城市绿地缺乏、景观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发生并日益成为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障碍。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城市生态功能的核心。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具有多种生态效能,因此城市绿地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策勒绿洲作为干旱区典型的绿洲-荒漠交错带,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而其贫困也多为生态环境约束型贫困,贫困与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只有充分了解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打破贫困与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才是加快策勒绿洲扶贫开发的重点.在该区贫困与生态环境现状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以及与贫困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重点揭示了生态环境对策勒绿洲经济发展的限制,提出了有利于该地区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的几点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截至2013年底福建省城镇人口达到2293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6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该文从福建省的城镇化规模、城镇集聚和辐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人居环境、城镇体系现状分析出发,重点探讨福建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提出以生态示范区为契机,为福建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出相应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3.
贵州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贵州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重建,结合我国21世纪的主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宏伟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借鉴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对贵州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土地、水、大气、生活垃圾、人口和光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贵州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合肥市建设扩张与生态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20年来合肥市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以景观指数为基础解析1995—2016年合肥市景观格局,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反映建设用地与耕地景观时空演变特征的景观梯度及其动态度,研究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年来合肥市城市化进程致使建设用地面积增加85.68%,超过18.41%耕地流失,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形状复杂化,城市扩张导致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增加。近20年间城区以旧城区为中心持续向四周扩展,2005年之前主要往西南方向扩展,对其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2005年之后南部、北部扩展幅度较大,南、北部郊区的快速建设影响着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010年之后外围城镇扩展速度增加,致使城区外围生态环境稳定性下降。城市扩张致使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持续增加,在城市化进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城市建设与生态平衡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开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景观生态环境形势严峻,景观格局不稳定,生态 系统受到威胁,环境功能日益退化。因此,加强景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围绕国家城乡 统筹全面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在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的背景下,概述了景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内外的 研究进展,从法律法规体系和理论方法研究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为将来 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作准备。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城镇化带来农村社会结构失衡、"大城市病"等社会问题,影响了城乡协调发展。追求城乡一体、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乡村生产要素集结发展,推进了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中,人口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是核心。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受区位优势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由外延向内涵提升,人口回流趋势明显。在就近迁移、就地改造两个方面,安徽省形成了大城市扩容、中小城市产城一体化、中心集镇建设三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中国带来环境、土地、资金等系列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经济型城市绿地已成为国内城市绿化的唯一出路,它不仅能改善城市景观、生态环境,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为社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促使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该研究以石家庄为例,具体分析了适应石家庄的经济型城市绿地的建设方法。以期对其他城市的经济型城市绿地建设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石河子市城市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著,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许多不可避免的影响,确定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可为城市系统良性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以2000~2005年石河子市城市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为基础,结合层级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分析城市化对石河子市城市系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城市化进程正逐渐恶化的正向指标为森林覆盖率、人均水资源量、水域面积比重、草地指数,逆向指标为降水变率和空气污染指数;逐渐优化的正向指标为市三产比例和市人均GDP,逆向指标为荒漠化指数、耕地指数、市人口密度、市恩格尔系数、地表水质指数、固体废物排放强度。城市化进程中石河子市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首要影响因素是水网密度,其次是植被覆盖。石河子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处于低水平协调阶段,处于城市化初期,城市系统可以通过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9.
彭涛 《北京农业》2011,(12):145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镇园林绿地建设凸显出其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城镇园林绿地生态功能的阐释,尝试提出现阶段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城镇园林绿地生态建设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20.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往往是自然灾害频发的生态脆弱区。本文以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研究对象,从连片区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与减贫特征两方面,分析区域贫困特征——集中表现为:生态环境恶化与贫困深化共生共存。指出破解区域经济发展难题,转换传统减贫思路,将生态扶贫纳入大扶贫格局,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减贫相结合的道路。具体思路:在剥蚀构造中山区采取生态环境建设的互动模式,包括退耕还林模式、生态移民模式;在河谷阶地采取生态经济建设的互动模式,包括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生态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