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银杏果用林复合经营模式下银杏种仁品质展开研究,探讨银杏种子产量和性状、种仁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在不同模式间的变异,为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方式在果用林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江苏泰兴5种传统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即:银杏-油菜-花生、银杏-小麦-花生、银杏-蚕豆-花生、银杏-桑树、银杏-油菜-玉米,以银杏纯林为对照,对不同模式下银杏种子产量和质量、种核质量、种仁质量,种仁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总黄酮、萜内酯、银杏酸和氢氰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改良的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模式下银杏种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银杏复合经营显著影响银杏种子产量、种核质量及种仁的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总黄酮、萜内酯、银杏酸及氢氰酸含量(P0.05)。复合经营模式下银杏种子产量、种核质量、种仁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纯林模式,其中,银杏-桑树模式中单株银杏种子产量最高,平均达到31.07 kg,银杏-蚕豆-花生模式下种核质量、种仁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34 g,101.73 mg·g~(-1),88.11 mg·g~(-1);纯林模式银杏种仁中淀粉、总黄酮、萜内酯、银杏酸及氢氰酸含量高于复合模式,分别达到了0.55 g·g~(-1),2.69 mg·g~(-1),7.32 mg·g~(-1),47.54μg·g~(-1)和0.44μg·g~(-1);银杏-油菜-花生模式中种仁的总黄酮、银杏酸和氢氰酸含量均最低,分别仅为1.84 mg·g~(-1),28.52μg·g~(-1)和0.27μg·g~(-1),银杏-蚕豆-花生模式中种仁的萜内酯含量最低,仅为4.82 mg·g~(-1)。改良层次分析法表明:种仁中氢氰酸含量对其品质影响最大,其权重达到了0.210 3,其次为蛋白质、可溶性糖、总黄酮、银杏酸、仁质量、淀粉、萜内酯、脂肪、种子质量、种核质量;进一步计算获得的银杏种仁品质指数表明:银杏复合经营模式下种仁品质指数高于纯林,复合模式中种仁品质最高的模式为银杏-蚕豆-花生,达到了0.414 8,其次为银杏-小麦-花生、银杏-桑树、银杏-油菜-花生和银杏-油菜-玉米模式,而银杏纯林模式中种仁品质指标仅为-0.008 8。【结论】银杏复合经营能够提升银杏种仁品质,因而银杏果用林适于采用复合经营模式,尤以银杏-蚕豆-花生模式最优,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3种不同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银杏-油菜-花生、银杏-小麦-花生、银杏-桑树)及3种纯农经营模式(油菜-花生、小麦-花生、桑树)下碳储量的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银杏复经营及农地对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下碳储量显著高于农地。其中GRP模式生物碳储量最高,为27.13t/hm~2;GM模式下,凋落物和土壤碳储量显著高于其它系统,分别为7.64和79.07 t/hm~2;GM模式碳储量达到了122.54 t/hm~2,显著高于其它模式,不同模式间总碳储量从大到小为别为:GMGRPGWPMRPWP。土壤碳储量分配比例最多,占到了58.03~74.45%;在复合系统中,银杏碳储量分配比例仅次于土壤,占到了17.96~25.73%。总的来说,银杏复合系统碳储量高于农地,特别是GM模式。  相似文献   

3.
银杏、柑桔不同复合经营模式生长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舰 《经济林研究》2006,24(2):32-34
采用多目标决策的方法对(A)银杏、柑桔、西瓜;(B)银杏、柑桔、黄豆;(C)银杏、柑桔、薏萌;(D)银杏、柑桔共4种复合经营模式中银杏和柑桔(符合经营目的)的生长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银杏-柑桔-西瓜复合经营模式对银杏、柑桔的生长最为有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后,海南黄花梨屡遭摧残,甚至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黄花梨多单株生长植物界的“大熊猫” 一眼看去,海南黄花梨并不出众。它不像众多的热带林木,周围陪伴着“兄弟姐妹”,很多时候,野生黄花梨远离茂密的原始森林,孤独骄傲地生长在山坡上、岩石旁、小溪边,乃至海南村落的房前屋后。  相似文献   

5.
古银杏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金乐  吴成才 《林业科技》1999,24(5):51-53,56
银杏(GinkgobilobaL.)为我国特产,是著名的“活化石”植物。研究、保护古银杏资源的对策与措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 古银杏的确定古树一般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其中树龄在300年以上和特别珍稀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定为一级,其余古树名木为二级。由于银杏特殊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将生长年代久远、外貌硕大、古老苍劲的银杏大树以及生长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和景观价值的银杏大树统定为古银杏树。2 现 状2-1 生长现状生长处于中壮年期的古…  相似文献   

6.
影响银杏苗优劣的培育因子据笔者近3年来在阳朔县历村实验苗圃场从事银杏育苗工作的实践经验,影响银杏苗木优质、高效的培育因子主要是气候因于、土壤性质、施肥方法和嫁接时间等。l.气候因子影响银杏苗木生长的气候因子主要是气温、光照和障水量。银杏生长适宜的年平均气温是8℃-20℃。阳朔县年平均气温19.1℃,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一心.ZCC,适宜银杏生长。银杏是强阳性树种,但苗木幼嫩,无需过多的光照。因此,在5-10月间在苗圃地应设置前拥。我们在5月1日塔前拥,10月8回拆除。据测,设备前拥的每亩产苗19509株…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解淀粉芽孢杆菌LX-J1及其复合微生物肥料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和对花生苗期生长的影响。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了LX-J1对强致病性花生白绢病菌的拮抗效果;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用LX-J1发酵原液及其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了接种花生白绢病菌的培养基质,并测定了二者对白绢病菌的防效及苗期花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LX-J1抑制白绢病菌菌丝生长,共培养第4d的抑菌率为75.6%;培养30d时,LX-J1菌肥处理菌核数量比对照减少了63.7%,恒重降低了60.2%;LX-J1及其菌肥300倍稀释处理基质对花生出苗和前期生长具有良好促生作用,出苗比对照分别提前2d和4d,出苗率分别提高6.1%和18.2%;LX-J1菌肥处理对花生白绢病防效优于LX-J1,防效高达83.36%,并可促进花生植株生长,利于增产。  相似文献   

8.
银杏种子萌发生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银杏生理休眠对其播种繁殖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研究用常规方法测试了银杏种子萌发的五星生理指标及条件。结果表明:银杏种子的生理后熟,主要是促进胚继续生长,完成后熟的种子在萌芽前后,α-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断增强,用25℃恒温和硝酸钾(0.1M)处理,促进银杏种子萌发的效果显著。还证明,应用细胞分裂素,赤霉酸等处理种子,显著促进胚根生长,断胚根则能明显促进侧根生长。  相似文献   

9.
该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河北平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模式之一,林网-梨(幼树)农间作的农作物配置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较优的作物搭配形式,其间作物搭配的优劣顺序为:西红柿-白菜〉小麦-红薯〉大蒜-大葱〉小麦-白菜〉大蒜-白菜〉小麦-花生〉大蒜-花生〉小麦-黄豆〉小麦-谷子〉大蒜-黄豆〉油菜-花生〉油菜-黄豆〉油采-谷子。具体将其分为三类以大蒜--白菜配置以上为最 一类,大蒜-黄豆配置以上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10.
王永祥 《防护林科技》2014,(1):27-28,87
经对不同因素与银杏生长的相关分析表明,从山东引种移栽的银杏,生长不良,保存率不足50%;土壤质地和土壤含盐量对银杏的生长影响很大,在壤土和沙壤土上,含盐量低于0.15%的条件下,银杏生长良好;银杏品种的不同,生长表现各异,丹东地区应以大梅核、小梅核、佛指、大园铃、大金坠等品种栽培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间种模式(间种黄豆、西瓜、花生、松苗和不间种)油茶幼林的生长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油茶新造林以间作花生和松苗较好,但是有间作植物的油茶林的成活率及生长量均低于未间作的油茶纯林。  相似文献   

12.
随着银杏叶用价值开发的深入,对银杏叶用品种分类,从中筛选优良的叶用品种,促进银杏叶生产力的提高,成为生产中的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对湖北省银杏品种收集圃12个银杏品种叶片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银杏表型性状遗传变异丰富,各项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4.0%,叶形指数、叶柄、叶基角是银杏品种鉴别与优树选择的特征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样本相关矩阵出发,提出了4个反映银杏表型的主成分;经系统聚类,把12个品种分成2类。12个银杏品种的表型变异与其地理来源无关。  相似文献   

13.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当代银杏中存在一类性征特殊的特大古银杏类群。首先是形态、大小及树龄差别极大,其生长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节律非常特殊,表现出类似地质年代古银杏的古老原始形态、结构和功能。着重研究该特大古银杏的性质、数量、分布特征及"多代同株"生长现象。首次指出"多代同株"个体为银杏地质年代早期普遍存在着的个体,现代的"多代同株"者为地质时期古银杏的一种"返祖现象"和"返祖个体";首次发现"联合基茎"周期性大爆发"类形成层根颈克隆乔木生长圈"生长现象,并且为"多代同株"者的生长动力学基础。查明"黔中山原"以安顺、长顺、贵阳、龙里、贵定、福泉、麻江一线为贵州野银杏的原始栖息地。并以特大古银杏的分布现状为依据,发现野银杏的古地理学分布与现代分布完全重叠一致,再次证明贵州银杏族群的野生性质。  相似文献   

14.
垂乳银杏是银杏家族的一种特异种质,对研究这种我国独有的孑遗裸子植物存续、繁衍和长寿命机理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上海市中心城区(中环线内)的69株古银杏及98株银杏大树的全面调查,共发现了39株垂乳银杏,其萌生比例远高于国内对野外自然生长的垂乳银杏资源的调查结果。这些垂乳银杏的不同生长形态揭示了都市非自然生态环境与银杏垂乳的低龄化及高诱发率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古树名木的科学保护和进一步开展银杏特异种质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南方梨园秸杆覆盖对梨树树体营养及梨果产量品质的直接影响,进行了梨园秸秆覆盖田间试验以及叶、果室内理化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使梨树单叶面积提高5.1%~8.4%、叶绿素含量15.4%、叶绿素a/b值2.53%,有利于增强树体的光合作用,促进树体生长发育;秸秆覆盖可使叶片中N、P、K含量提高12.3%~26.8%,同时也可提高其它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改善树体的营养水平;秸秆覆盖还有利于果实生长发育,可使单果重提高2.8%~5.4%,单株产量提高4.6%~10.2%;可提高果实的糖酸比、改善砂梨的风味,从而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果实细胞分裂期是果实品质调控的关键时期,qRT-PCR技术在果实品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qRT-PCR技术中内参基因的选择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了筛选出适合分析梨果实细胞分裂期基因表达水平的内参基因。【方法】分别以杜梨、香梨和鸭梨梨花露红期、盛花期的花托和授粉后10、20、30、40 d的梨果肉为研究材料,应用qRT-PCR技术,对TUB2、TUB1、TUB3、Actin1、Actin2、UBI、EF1α和GAPDH这8个内参基因在不同梨品种果实细胞分裂期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利用geNorm和NormFinder对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以FWL1为目标基因,验证了候选基因在同一花期不同梨品种之间表达的稳定性。【结果】Actin1在花期花托中的表达稳定性最高,TUB2在果期的表达稳定性最高,TUB2在总样本中的表达稳定性最高。以FWL1为目的基因对表达稳定性不同的TUB2、Actin1、Actin2和TUB1这4个候选基因的验证结果表明,以TUB2、Actin1和Actin2为内参基因时,FWL1在同一时期不同梨品种之间的表达模式基本一致,使用TUB1作为内参基因得到的FWL1在杜梨、香梨和鸭梨中的表达模式与应用TUB2作为内参基因时的表达模式完全不一致。【结论】Actin1是研究梨花期花托基因表达分析的首选内参基因;TUB2是研究果期果肉基因表达分析的首选内参基因,也是梨果实细胞分裂期基因表达分析的首选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17.
首次利用来自6个国家的21个观赏品种,对其叶片解剖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根据对21个观赏品种的气孔指标的测定,利用其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分为四类;上、下表皮的角质层厚度并不随叶片厚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叶柄横切面均2枚维管束,叶柄角质层厚度随横切面长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抗氧化剂柠檬酸、抗坏血酸(VC)、植酸(P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吸附剂活性炭(AC)对银杏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细胞生长和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0.2 g.L-1对银杏继代细胞生长速率促进最大,可达11.354%;15 mg.L-1VC抗褐化效果最好,叶绿素含量可达0.248%。综合细胞生长和抗褐化效果,最佳处理为柠檬酸0.2 g.L-1。  相似文献   

19.
In contrast to most temperate woody species, apple and pear and some other woody species of the Rosaceae family are insensitive to photoperiod, and no alternative environmental seasonal signal is known to control their dormancy. We studied growth and dormancy induction in micropropagated plants of four apple (Malus pumila Mill.) and one pear (Pyrus communis L.) commercial rootstock cultivars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s.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growth cessation and dormancy induction in apple and pear are not influenced by photoperiod, and demonstrate that low temperature (< 12 degrees C) consistently induces both processes, regardless of photoperiodic conditions. Successive stages of the autumn syndrome (growth cessation, formation of bud scales and winter buds, leaf senescence and abscission, and dormancy induction) occurred in response to low temperature. Long days increased internode length at higher temperatures, bu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leaf production in any of the cultivars. Chilling at 6 or 9 degrees C for at least 6 weeks (about 1000 h) was required for dormancy release and growth resumption, whereas treatment at 12 degrees C was marginally effective, even after 14 weeks of exposure. We are thus faced with the paradox that the same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s that induce dormancy are also required for dormancy release in these species.  相似文献   

20.
2011年8月通过访谈、查阅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对贵州省古银杏资源的分布及生长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100~4000年生古银杏共有1969株,主要分布于遵义市和六盘水市;垂直分布海拔为300~1700m,集中分布800—1100m。其中75.96%为雌株,24.04%为雄株,雌雄比为3.16:1;树高最高为50.0m,最矮为2.0m;树龄最大为4000年,最小为100年;胸径最大为479cm,最小为26cm;其平均冠幅最大为40.0m,最小为1.0m。垂乳银杏有88株,复干银杏有35株,雌雄同株仅1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