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持续高效农业发展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区域农业科技开发的深度、广度,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宏观战略决策3个层面上开展了持续高效农业发展的新探索,基本建成了城郊型农业、湖区粮猪(禽)型农业和涝渍田综合开发型农业3个各具特色、面积1万多hm^2的中心试验示范区和优势水稻、优势藕、优势油菜、蔬菜、青虾和畜禽规模化养殖等6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初步形成“科技开发 公司 基地 农户”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开发模式,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马尔柯夫模型在四湖地区湿地景观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下,将马尔科夫过程模型引入到湿地景观格局分析和预测中来,利用1990年和1996年2个时期的卫星影像来分析四湖地区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从马尔可夫过程预测湿地景观结构变化分析,在现有的人类作用强度的情况下,四湖地区湿地景观格局可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天然水域9.27%,人工水域11.23%,滩地0.67%,水田51.93%,非湿地农业区18.21%,城乡区8.69%。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江汉平原湿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分析了江汉平原湿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子及其发展湿地生态立体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提出了三项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江汉平原1993、1994、2010、2011年的TM/E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获取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数据,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对江汉平原的土地利用/覆盖时空格局变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994~2010年,耕地是江汉平原的优势景观,但其优势地位呈下降趋势,耕地、建设用地、园林地、河流湖泊的斑块数增多,斑块密度增大,耕地、河流湖泊、未利用地的斑块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园林地和坑塘水面的斑块面积增多;江汉平原香农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破碎度指数上升,优势度指数降低,总体景观的多样性水平上升,破碎化程度和异质性增加,完整性和连通性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5.
金卫斌  熊勤学  薛莲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1):2220-2224
根据2001~2007年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时序数据,运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NTS)进行去云处理,计算各个像元EVI时序值的平方和N,将N>0.25的像元划为植被覆盖区,N<0.25的像元划为非植被覆盖区.对植被覆盖区采用二次差分法判断EVI时序数据的峰值出现次数,年内峰值出现1次的为林地和...  相似文献   

6.
贵阳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支持下对贵阳市绿地景观斑块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市绿地景观斑块数量以小型斑块为主。贵阳市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34,均匀度指数为0.21,破碎化指数为0.78,城市绿地景观类型分布不均,各种类型相差较大,破碎度较高,多样性程度低。乌当区和花溪区均以巨大型绿地斑块所占面积最大,白云区和小河区分别以小型和中型绿地斑块所占面积最大,云岩区和南明区以小型绿地斑块为主。花溪区和乌当区景观结构最为合理,小河区次之。贵阳城市绿地总体表现为面积小、以小型和中型绿地景观为主、分布不均匀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针对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即种植业只重视大宗品种的产量 ,而没有重视其品种质量 ,养殖业只重视了房前屋后的池塘 ,而没有重视大水面和名特优鱼种的放养 ;只重视了农业第一产业 ,而没有重视与发展农业有关的二、三产业等主要问题 ,提出了该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要适应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 ,及时由农林牧副渔业结构比例调整提升到优化农产品品质 ,提高农产品档次的更高层次上来 ,并制订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即以市场为导向 ,建好产业龙头 ,以科技为先导 ,提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在遥感与GIS的支持下,以东港市1989年TM影像和1999年E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选取和计算景观指数分析了东港市10年来的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人工湿地面积普遍增加,天然湿地面积普遍减少,平均分形维数大部分降低,湿地景观破碎度增加,多样性指数下降,优势度指数增加,均匀度指数下降,聚集度指数增加。湿地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反映了城镇规模的扩大,水稻的大面积种植,养殖业的大力发展等人为活动对景观格局的深刻影响,人为活动已成为东港市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9.
淮河流域中游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巍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63-15466
利用淮河流域中游20世纪50年代的地形图和1980、2000年的遥感影像图分别提取、解译得到各时期的土地利用图和基于湿地二级分类的各湿地类型分布图,运用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对淮河流域中游湿地景观生态变化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950~1980年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大,1980~2000年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很小。这些湿地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总体上说明淮河流域中游湿地格局由多样化、复杂性转为单一化、破碎性,湿地系统组分急剧减少、过渡带大量消失,湿地景观的连通性、异质性大大减弱,湿地系统的完整性、均衡性不复存在,从而导致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下降或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从湿地景观类型面积变化分析和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分析2方面对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进行动态分析,得出1985~2005年期间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其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等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利用3S技术并应用MATLAB6.5软件辅助计算,对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近40年景观类型进行统计调查、转化分析,并应用马尔科夫模型,建立初始矩阵和转移概率矩阵,对未来景观类型转化情况进行了定量预测。稳定状态时的水域、灌木林、乔木林、沼泽湿地、耕地、荒草地、道路面积将占洪河湿地总面积的0.14%、28.04%、0.69%、62.46%、6.54%、1.79%、0.34%。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江汉平原垸田开发的过程以及效应.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垸田兴衰与湿地演化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垸田开发不但改变了湿地空间格局、降低了生物多样性,而且影响了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实现江汉平原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人地关系,切实保护好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在历史进程、地理位置还有城市建设上都有特殊的地域性。虽然城市湿地公园的数量很多,关于其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科学理论还不完善。为了构造北方生态城市与完善哈尔滨市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理论,从调查分析哈尔滨市方台湿地公园的植物情况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自然环境等因素制约着哈尔滨湿地植物的生长及其景观的营造、湿地陆生及水生植物景观单一,同时将湿地公园划分为4个功能区,即湿地生物圈保护及恢复区、湿地缓冲与科普教育区、观赏休闲区、建筑与游乐设施区,并对其进行规划,提出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要点:水体植物景观设计、陆生植物景观设计、园林建筑周边植物景观设计、地形植物景观设计和园路植物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用下间作黄麻和苏丹草在不同树龄阶段的林木生长情况和作物产量,结果发现5-6a树龄时的林农复合系统具有树木的偏利作用,而6a树龄后的树木对农作物有偏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闽东滨海湿地景观分类体系与格局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闽东沿海地区1993、2001、2010年遥感图像为分析对象,用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将其湿地景观分为7类,并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该湿地3个不同时期的空间格局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域景观在斑块面积和比例上占优势地位,形状稳定且连通性最好,为研究区域的基质景观;养殖场、建筑用地和农田在斑块面积、数量、密度上均有增长,水域、人工库塘、其他非湿地景观和潮间裸滩则呈下降趋势;建筑用地景观形状最为复杂,人工库塘的分离度和破碎化程度最大,潮间裸滩次之,且在相应指数上均高于同时期其他自然湿地景观,受到人为干扰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16.
江汉平原农业水土环境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汉平原农业水土环境的基本特征是水高田低、涝渍危害严重,垸落众多、垸田密布.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土问题是地势低洼,因雨成灾;过境水量多,湖泊调蓄功能下降,防洪压力大,农田涝渍长期存在.为发展生产,必须保护湿地资源、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同时,要科学利用水土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湿地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7.
郭永兵  朱桂才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61-62,164
江汉平原日益发展的公路建设对该区域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笔者认为公路绿化作为公路建设的组成部分,其功能不再仅仅是公路养护以及道路景观的作用,还应当具有对这种破坏进行生态恢复的功能.本文结合江汉平原湿地的生态特征,就该区域的公路绿化在湿地保护中的作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云南纳帕海湿地是黑颈鹤中部种群的主要越冬地,探究其景观格局时空动态过程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环境减灾卫星(HJ-1A)影像为数据源,使用RS、GIS技术并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对2009年冬季纳帕海湿地的景观格局季相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景观类型包括湿地类景观和非湿地类景观2种,其中湿地类景观为水体、沼泽、湿草甸和猪拱地,在冬季变化剧烈,表现为水体和沼泽持续减少,湿草甸和猪拱地持续增加;非湿地类景观为耕地和草地,景观较为稳定。落水洞泄水是纳帕海湿地景观格局发生剧烈变动的主要驱动力,家猪的翻拱作用是主要的扰动因素,加剧了沼泽干涸的速度;落水洞泄水可导致水体转化为沼泽,增加了黑颈鹤的适宜生境面积,而家猪翻拱则将沼泽转化为黑颈鹤的不适宜生境。家猪放养对沼泽湿地具有显著的破坏作用,对黑颈鹤越冬具有极不利的影响,建议保护区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家猪的放养强度。  相似文献   

19.
在哈尔滨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背景下,对当前哈尔滨市沿江湿地旅游开发现状及沿江湿地旅游景区景观营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从水系营造、驳岸规划、道路系统规划、植物规划、动物规划、建筑小品规划、冰雪景观规划7方面探索了哈尔滨市沿江湿地旅游开发中的景观营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