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刚度灵敏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其悬置支承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根据灵敏度分析结果和能量分布矩阵对某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刚度参数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对改进车辆进行了路试验证,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与解耦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原悬置系统进行隔振特性分析,计算了各阶模态固有频率和能量分配百分比,根据分析结果和能量分布矩阵对某轿车动力总成悬置的刚度参数进行了振动解耦优化设计。在调整刚度参数后,系统各方向的解耦程度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固有频率分配更趋合理,共振频带的宽度减小了20%,取得了明显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悬置刚度进行优化能有效提高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主要激励方向的模态解耦程度,改善系统的NVH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汽车发动机引起的整车振动问题,本文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置于整车环境,研究其耦合振动特性。建立了包含动力总成和整车、车身和悬架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动力总成与整车系统的耦合振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整车模型的振动特性与6自由度悬置系统模型的振动特性存在差异。经对悬置系统进行参数优化,其减振效果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4.
以国产某SUV为研究对象,在hypermesh中建立副车架有限元模型,导入Adams/view中建立包含柔性副车架的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隔振系统固有特性分析、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隔振系统性能研究。并对副车架在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隔振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汽车动力总成的振动是汽车整车振动噪音的主要来源,如何有效地隔离动力总成的振动向车架/车身的传递成为汽车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以某客车为研究对象,应用ADAMS软件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3自由度振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在不同工况下动力总成质心处的各种运动响应曲线和各个悬置点支承处的动反力曲线,并对悬置系统的固有特性和双向隔振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其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系统的双向隔振性能。最后,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将优化前方案和提供的两种优化方案进行比较,优化后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动静态特性影响整车的行驶平顺性,因此对发动机动力总成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乘车的舒适性和行驶的平顺性;同时合理地选择动力总成悬置参数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振动向车架的传递,改善汽车的NVH性能。本论文对汽车动力总成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并对悬置元件的发展作了扼要说明,为发动机悬置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完善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悬置系统的设计性能指标,从隔振角度出发,定义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广义力频响函数传递率作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特性设计计算的评价指标.基于一种国产轿车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计算分析,讨论各阶固有频率的频率比、模态解耦和力传递率频响函数,证明此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主要作用,及虚拟样机技术在悬置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应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中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六自由度的模型。以ADAMS/View为二次开发平台,定制一个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用户化模块,使用户在不是很熟悉ADAMS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悬置系统的建模及性能分析,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依托某微型轿车,从动力总成振动能量传递路径的角度建立了车内噪声分析模型,通过对各条路径的传递特性进行分析,识别车内噪声主要传递路径及环节。在ADAMS中建立动力学参数化仿真分析模型,探讨动力总成悬置参数对车内噪声的影响。基于车内噪声传递分析模型,以车内噪声最小对悬置系统进行优化,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车型怠速工况车内振动异常,测量了动力总成及悬置系统相关参数,并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发现仅RXX向的解耦率达到目标要求。以六自由度能量解耦为优化目标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各阶模态分布合理,动力总成系统的6阶能量解耦都有所提高并且主要方向的解耦率大于90%,满足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车身弹性对动力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将汽车的发动机及其悬置系统、弹性车身、悬架系统作为一个振动整体,根据模态综合理论建立了该系统的振动分析模型。用四端参数技术,分析了弹性基础情况下动力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探讨了在高、低频区,弹性车身对悬置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以及在发动机高频激振下,悬置系统的传递率过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研究柴油机线性自动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并揭示影响系统性能参数间的联系,为机组优化匹配打下基础。根据柴油机线性自动控制系统模型的微分方程,求出了系统的稳定条件和微分方程通解的判别式,进而给出了系统对零输入时初态激励和阶跃输入的时间响应,讨论了可能出现的各种响应情况。以计算实例证明了时间响应是发动机工作点的函数,同时证明时间响应不仅与其曲轴系统和调速器的特性有关,而且与两者的匹配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系统仿真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运用键合图理论,建立了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键合图分析模型。为了提高常规控制下速比变化时传动系统的响应及减少发动机转矩响应滞后,提出了发动机转矩控制的一种新的补偿方式。仿直结果表明:补偿算法能够有效降低速比变化时的发动机转矩滞后现象,可以改善传动系统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14.
车用发动机缓速器工作循环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发动机缓速器工作循环中,每个冲程增加制动功率的方法以及对整个工作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几种增加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方法,推导出发动机缓速器制动功率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缓速器的配气方案,使进气、压缩、减压释放在一次活塞往复运动中完成,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缓速器的制动能力;给出了发动机制动效率的概念,以评价不同发动机制动方式对发动机最大制动能力的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基于Internet的汽车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计算机技术与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基于Internet的汽车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系统,可以克服传统检测仪器存在的缺陷。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此,介绍了系统的基本结构,针对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Web服务器、客户端计算机、系统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系统安全性的解决方案,为汽车发动机性能远程检测系统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内燃机曲轴扭振连续分布模型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内燃机曲轴扭转振动的连续体模型和计算方法。首先构建了内燃机曲轴的连续分布当量阶梯轴模型 ,根据轴段以及集中质量的动能表达式 ,由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整个轴系的运动方程 ,构造了能同时用于某单一谐次或整个轴系合成振动分析的矢量矩阵。计算结果表明 ,用能量法来分析扭振与实际测量的结果在各主要谐次都保持相当的一致。  相似文献   

17.
车用发动机停缸模式下转速波动仿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停缸技术可明显改善车用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但对其动力输出产生影响.通过建立发动机曲柄连杆多体模型,基于示功图和经验公式,分析了模型边界计算方法,仿真了发动机多种停缸模式的转速波动特性.结果表明,停缸工作模式的转速波动主要受发火间隔角的影响,减小工作缸负荷可降低转速波动.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声强直接测定方法。根据双传声器声强测试原理,将声强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交由数据采集系统完成A/D转换,经过数字滤波,计算出实时声强(时域声强),取其时间平均得到有功声强(频域声强)。根据该方法测得的发动机时域声强信号提取二次矩、四次矩以及时间二次矩,提高了发动机不同工况的特征区分度,从而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声强标定仪的校准,以及对发动机声强的实际测量和诊断试验,证明该方法是准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发动机测控系统的转速调节,设计了一种转速模糊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并与传统的PID控制器进行了阶跃响应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要比传统的PID控制器具有响应快、超调小、控制曲线平滑。  相似文献   

20.
主要分析了柴油机喷油泵传动零件磨损后,对供油时间和供油规律的影响;找出其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使喷油泵的供油规律和供油时间接近原设计最佳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